话说集贤村散文
中国人重考证。凡是地名,村名乃至人的名字,都讲究个出处,都得有个来历。那么,一个坐落在终南山下的小山庄,为什么起了个不沾边的名字——“集贤”村呢?顾名思义,“集贤”就是 “人才济济,英雄辈出”的意思呀,这山边边的僻地方,怎么能够“集贤”呢?
让我们翻开历史长轴,来一个芳地寻踪吧。
据史载,大约在南北朝时期,这里就有了村落。有一年,时逢干旱。正值“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苗尽枯焦”的盛夏,有一位周姓农民,挥汗如雨地在地里锄禾保苗。他不时地以手遮阳,翘首回望,焦急地等待着妻子给他送饭送汤。可令人想不到的是,妻子在送饭途中,遇到了几个奄奄待毙的饿汉。这几个饿汉,已有几天粒米未进,滴水未尝,气如游丝,倒在路边。妻子见状,便把原本给丈夫提来的水和饭食给了他们。这几个人吃了饭,喝了汤,缓过气来,千恩万谢,辞别而去。这时候,焦急难耐,已经饿得两眼昏花的丈夫左等右盼,盼来送饭的妻子却提着一个空篮子!
有道是,有其父必有其子,有其夫必有其妻。丈夫问明情况后,非但没有责怪妻子,反倒嫌妻子“没有送佛到西天”,“救人没有救到底”,没有把饿汉领回家。于是两口子匆匆赶回找人,斯时,已经人去楼空,那几个饿汉早已离开了村子。人虽然没有找到,周氏夫妇的美名却从此闻名遐迩了。
人民创造了历史,改写了历史,用一句史学家的话说:人民是历史的见证者,人民就是历史。周氏夫妇的感人事迹虽然没有写进历史,但却深深地铭刻在了人民的心中。人们有感于周氏妻子的贤惠善良,从此以后,便把这个村子叫“妻贤村”。
日月交辉,星转斗移,光阴如水,逝者如斯。渐而渐之,当年的故事已为人们所淡忘,但是,“妻贤村”的名字,一代传一代的流传了下来。
当然,“妻贤村”就是“妻贤村”,后来怎么又成了“集贤村”呢?是“妻贤”与“集贤”谐音呢,还是另有隐情?
当然,“妻贤”为什么成了“集贤”,不是一句话两句话能说清的事,更不是“谐音”这个简单的修辞格能够“一言以蔽之”。这里面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故事的起因是“妻贤馆”讲学,故事的结局是“妻贤村”的更名。
事情还得从关中大儒李二曲先生讲学说起。
关中大儒李二曲先生,是人们熟知不过的儒学大师。他九岁入塾,十岁就能作诗;殆及十五六岁时,便成了一位能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经史子集无所不通,天文地理无所不晓的神童。他建树卓著,著述甚丰,文章等身。他四处游历,各地讲学,弟子如云,桃李遍纳海内。
这一年,是秋试年(科举时代,每三年秋进行一次科考,这一年称秋试年),接应不暇的讲学,场场爆满的芸芸学子,使先生实在疲惫不堪。这一天,先生刚刚讲学回来,茶水还没顾得喝一口,就来了一个人。此人不是别人,原来是妻贤村“妻贤馆”派来送请柬的一位生员——“妻贤馆”特邀二曲先生翌日到馆讲学。落款是妻贤馆坐馆先生,当地德高望重的段先生。
这一下,二曲先生傻眼了!去吧,这数十天的奔波,实在使他力难重负;不去吗,是妻贤馆的邀请函,能拒绝吗?——对于妻贤村,二曲先生是不陌生的。他对妻贤村源远流长的历史是了如指掌的。这里厚重的历史文化,淳朴的民俗民风,是他心仪已久的。能到这地方讲学,是他的光荣啊!但是,他刚动了动,身体就跟散了架似的,——他实在太累了!
先生左右为难的样子,早被侍立一旁的孟章(也有人说是豆村的智者孟芳)看见了。这个孟章,天资聪颖,虚心好学,侍奉老师,躬如孝子。李二曲每次外出讲学,他都牵马坠蹬,驾车执鞭。孟章是一个有心计的人,每次老师台上讲课,他总是坐在前排,屏息静听。久而久之,他对老师所讲的学问,全都熟稔于心。他不但勤学,又善于质疑,因此,深得二曲先生器重。
孟章看到先生为难的样子,便以试探的口吻,大着胆子对先生说:“老师,您这几天马不停蹄,人不离鞍,太辛苦了!万一累坏了身体,我跟师娘怎么交代呀?明天的课,既然推不过,您就让我当回‘李鬼’,替您讲一回吧!——反正,先生讲的那些学问,学生每次认真听,认真记,耳熟能详,都背过了。”
孟章的话,深深地打动了先生。对于孟章,先生是了解的,也是十分器重的。他聪明好学,悟性又好,经常帮自己整理教案,有时还替自己给学生答疑解惑,担当小老师的角色。成了自己身边的颜回、子路了。给个机会,让他锻炼锻炼,将来也好做个传人。
孟章师徒去的这天,正好是个集日。学馆内外,坐满了前来听讲的生员(秋试年准备应试的学子)。望着台下黑压压的一片人,连坐在台下的二曲先生都捏了一把汗!可是,孟章呢,他却不慌不忙,不紧不慢。他深入浅出,引经据典,口吐莲花,妙语连珠,把个深奥难懂的四书五经,讲得头头是道,分析的有条有理,解说得入木三分,博得了台下的阵阵掌声!二曲先生呢,也长长舒了一口气,微笑着欣赏着他的衣钵传人的精彩讲演!
可是,就在孟章踌躇满志,准备离开讲坛之际,一个生员忽然站了起来。他提了一个讲课范围以外的问题,要孟章回答!
说实在的`,孟章的讲课,是标准的滕文公先生,是地道的鹦鹉学舌。背背段子还可以,这中途忽然杀出个“程铁牛”来,他可没招了!这时候,坐在台下的二曲先生也犯傻了,额头上渗出了点点的汗!
可是,这李二曲的门徒毕竟是李二曲的门徒。他好像早有准备似的,一点也不慌张。他深鞠一躬,微微一笑。首先肯定了这位生员的提问,然后略带戏谑地说:“这问题简单得很,我们学堂里‘随便什么人’都知道。”然后侧过身来,对着他的老师说:“你来给他解释解释吧!”
先生正在一筹莫展,想不到孟章会有这么一手,心里的石头总算“嗵”地落了地!
于是,二曲先生学堂里的这位“随便什么人”奉命登台。他旁征博引,宏论古今,引经据典,口吐莲花,说得头头是道,讲得天旋地转!台下的生员们听得如醉如痴,佩服得五体投地!如醍醐灌顶,痛快淋漓!
二曲先生本来就学问渊博,久负盛名,经孟章这么临场烘托,从此更加闻名遐迩,远近知名了!从此以后,隔三差五,“妻贤馆”都要邀请二曲先生前来讲课。那些受业弟子,有落榜的秀才,有赋闲居家的名士,就近许多学馆的先生也来此深造。二曲师徒,不仅为当地培养了许多人才,也引来了各路的俊杰。妻贤学馆也成了一棵梧桐树,朝朝暮暮都有凤凰来朝。一时间,“妻贤馆”成为各路人才聚集的中心——集贤。
时过境迁,故事更新,历史把一个新的概念搬上了辞典——此后,“妻贤学馆”就更名为“集贤学馆”;“妻贤村”也就顺理成章的成为“集贤村”了。
【话说集贤村散文】相关文章:
幽幽的夏村散文11-03
《集贤宾》宋词原文及鉴赏01-26
村后的杏园散文04-29
话说兴趣班作文08-24
《翰林读书言怀呈集贤诸学士》原文及赏析08-16
好长好长的电话说课稿05-27
珠村乞巧节07-14
羌村唐诗赏析01-25
村夜唐诗原文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