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散文
从这四句话开始,进入到“谨”的系列环节。所谓谨,就是警惕自己的言行举止,从日常生活中处理那些基本的衣食住行。读这些祖先留下的文字,能够感受它闪烁的光芒,让自己的言行锲入到这些文字里,让生命因为这些文字的熏陶而变得更健康更宁静,这样就变得更有意义。所以,在思悟弟子规的过程,正是学习、沉淀、咀嚼、升华的过程。我既是思考者又是受益者。
这四句话字面理解是说,我们要因循作息规律,早晨应该早一点起床,晚上应该睡得晚一些,因为生命很短暂,生命如此宝贵,转眼间就是百年身,我们应该分外珍惜时间,分分秒秒都不该浪费。把有限的时间,用来做有意义的事。
古今中外,关于珍惜时间的故事、谚语,可谓不胜枚举,俯拾皆是。那些成功的人,伟大的'人,有影响力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对时间分外珍惜。我们的祖先在这方面做的很好。孔子面对江河之水,慨而叹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也许,这是中国圣人对生命第一次有力的感叹,对时间的珍视无以复加。我们学习弟子规,应该把自己放在中华历史文明长河中去决择,只有把自己这滴水融入到浩瀚的文化海洋里,才能让生命变得更有意义。
从这四句话中,我看到了自身的不足,从时间方面,我自认为还比较惜时,对要学习的内容,我很愿意去花时间、挤时间去钻研,至于效率高不高那是另一回事。而从作息规律上说,我基本上做的不好。生活中,我更像个夜猫子,睡得很晚,但由于贪晚的原因,第二天就没有足够精力早起。我想这是年轻人普遍都有的一个现象。这个现象当然有一部分是源于社会外在环境的影响,更主要的是我们这种早起的意识,没有像老人们那样强烈,也没有养成一个比较好的生活习惯,或许认为年轻,还有大把时光可以挥霍,在这个方面值得年轻人思考和警惕。
当然,从另一方面讲,我们对于时间作息的把握,也不能特别僵化和教条,对待时间问题也不能一刀切,因为这要和人的精力、体力、工作强度、工作性质和环境等因素建立联系,我们可以说从整体上来谈要做到珍惜时间,睡眠要符合自然规律,这样有利于健康,有利于更好的工作和学习。但对待特殊情况,我们也应该有所了解。比如说“夜眠迟”,这个规律上怎样把握?是古人的作息要求还是今人的要求?按照古人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日落就该休息了,从地球光照方面,四季的变化和东西南北地域关系上又有一定差异,哪个要求是最符合的?我想这要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地而异。有的人认为,睡眠要晚一些,这样可以把大好的时光用来做更有价值的事情,而有人认为早一些睡眠有利于健康,熬夜最害身体。对待时间的问题,不光古今有差异,中外也有存在差异。就连西方最有名的科学“巨鳄”——爱迪生和爱因斯坦两位大师,对待时间问题也存在很大差异。爱迪生和很多科学家一样一天只睡四个小时,而爱因斯坦一天要睡十个小时,这就是个体差异。但很多人不知道,爱迪生在做发明之时,他会用一种特别的方式激发大脑,就是要躺在一个松散、柔软的皮椅上,两手各托一个铁球,然后让自己进入假寐冥想状态,有点自我催眠的味道,在他的脑波由第一阶段过渡到第二阶段时,铁球随手脱落,球落到两个金属盘子中,他被响声惊醒后,灵感就被激发出来。这个阶段是不是也是睡眠的一个分流,我想那是另一回事了。
总之,这四句话是要我们学会珍惜生命,珍惜时间。陶渊明讲过:“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辰,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散文】相关文章:
红颜易老世事难料散文11-13
惜雨凝思散文11-15
老妻散文11-06
此时此刻我在怀念你短文散文04-29
夜散文欣赏11-18
春夜散文11-17
晨夜散文11-03
迟子建散文读后感09-01
惜贤07-09
惜贤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