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一点看法的散文

时间:2021-05-13 12:23:45 散文杂文 我要投稿

一点看法的散文

  诗歌是小众文学,当然在唐朝时不是。人人都会作诗,那是我们民族的少年时代。严格来说,诗歌、文学起源于史前的祭祀活动,所谓风雅颂的“颂”。这里不妨做个界定,“风”指民间文学,流行歌曲。“雅”指文人创作,言志之文。“颂”指祭祀之言,庙堂之作。

一点看法的散文

  谈到诗歌就不能不说韵律,诗歌实际上是物象或者意向的文字旋律,因此必须押韵,至于有没有格律倒还在其次。如此说来,原因有二:1,不押韵则无别与其它的文体。2,不押韵则缺乏旋律之美,或者说没有音乐性。附带说明:押韵可以使诗歌拥有旋律之美,格律使诗歌有节奏之美。

  我对格律研究不深,就说说韵吧。

  首先说现在通用的之一的平水韵,共分一百零七韵。源自《广韵》《唐韵》《切韵》,这三种韵律大概有两百零六韵之多,就连唐朝人也觉得麻烦,于是许敬宗们上书,要求简化,后来宋朝人,平水县刘渊据此修订《平水韵》共一百零八韵,到了清朝最终简化为一百零七韵。事实上不是韵脚发生了变化,而是汉语在与时俱进。现代人比古代人在口语上少了一个音调,少了个入调,所以要严格的按照平水韵的四声标准,则大部分人很难掌握。同时出现另一个问题,就是一般的读者在阅读中并不能理解您写诗的节奏。可谓费力不讨好。

  近体诗大约源于盛唐,或者说出于杜甫。我不太懂近体诗的做法,因为没有时间去搞清楚平仄四声,对仗联句等等。实际上晚唐的诗歌,要比盛唐的诗歌在韵律技巧方面要严格得多,但是艺术成就却差很多。然而一些食古不化的人,却以为平水韵比较严谨。这话咋一听是不错,可是他们忘了对于大部分读者来说,倘若用平水韵的话是不能理解的。于是诗歌不能代表人民的呼声,只是在小部分的人群中流传,且不去说这些人的顾影自怜。只想说的是,如果诗歌不能令大部分人鼓舞,则很少会有人去主动写诗,因为市场决定资源。

  写诗不赚钱,那么谁会把写诗当做主业呢?

  韵律的发展实际上很复杂,就连古人也不能完全领悟。比如:误嫁衢堂贾,朝朝误妾期。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这首诗最后一句“儿”不押韵。但是!且慢,现在的上海人在读儿(er)时,读作儿(ni)。所以倘使用方言来读的'话,这首诗又押韵。古代无所谓普通话,要是勉强有的话也只好谓之“官话”。而既然没有普通话,那么平水韵的物理基础又在哪儿呢?

  古人,就是唐诗里的大家也有破韵的,关于这个问题曹雪芹有过论断,唐人也有出韵的,详见林黛玉教香菱学诗的那一章。我是说近体诗,将创作诗歌,变成了填写诗歌。这样的趋向非常之不好。

  诗更在于跳跃灵动,倘若太多的条款,势必使诗思枯竭呆板。这才真是写诗的大忌,比如明朝人,就没有出过比较有名的诗人,求其原因大概如此。

  所以,我赞同用中华新韵写诗,因为这和现代人的阅读习惯最接近。

  而且,平水韵并不能完全代表古韵,否则《诗经》或是《楚辞》有将置于何地呢?

【一点看法的散文】相关文章:

分一点爱给“他们”初中散文04-30

一点一点的成功励志美文01-12

这仅是一滴眼泪,只是一点残存的过去散文12-01

少一点猜疑多一分谅解散文欣赏11-19

短一点的座右铭03-31

一点不出头的字谜01-15

多一点绿色01-18

多一点宽容02-16

描写动物的谜语长一点04-04

表白台词长一点的句子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