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一种旅游的散文

时间:2021-05-13 15:16:35 散文杂文 我要投稿

一种旅游的散文

  一

一种旅游的散文

  不知从哪一年开始,中国式的旅游就越来越有了特点。尽管旅游景区不同,旅游的方式及情景都是一样的。年年一拥而上,年年拥挤不堪,因为有了固定长假,高速公路实行全免,也就是说在中国这块版图上,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之内,你行车可以不花养路费,东西南北中的到处驰骋。这可是一个很大的诱惑,对于收入不高的广大百姓来说,真是件天大的好事,哪怕到那里挤死,再历尽艰辛,也乐而为之。好像中国的百姓就喜欢这样旅游!

  二

  于是到了这个日子,旅游大军就形成潮涌,从四面八方而来,又向四面八方而去。涌入的多是中国版图上的胜景之地,这胜地就经历了前所未有又非同寻常的洗礼。每当这个时候,媒体就炒得很火,总是讲某某地区某年某月某日旅游接待量创历史记录。与此同时,又大量爆出盛况图片,令人震惊的、印象深刻的就是人如蚁潮,蜂拥而至的乱象。真像洪峰,是一浪又一浪地在淹埋着一切,包括最为美丽的风景。人的头脑中立即会跳出四个字:洪水猛兽。也即可想到洪荒时期的一种自然蛮势,想到蚁类生命的一种迁徙,在茫茫的原始森林中,成千上万的蚂蚁如洪水猛兽般的涌动,所到之处无不狼迹遍野。以此形容人类未必妥当,可上天看待人类的行为而言,又未必不是如此呢。

  三

  最寒冷的时候,我下过江南。江南就多水乡,水乡里去了乌镇。想象中的乌镇一定是小桥和流水,人家是住在水上的。水上有船,岸边有路,路是青石的,泛着亮亮的水光。总有江南小女子在岸边汲水,船公便与那女子说说笑笑,船在摇摆,水波荡漾,女子又在树下,风柔水绿,墙白瓦灰,一幅江南水乡的田园画卷。

  然而,当我走入乌镇的大门,紧紧盯着导游高举的旗子,在人群中钻来钻去的时候,我的心情就冷却一半。上船要排队,人头在那里绕圈圈,足足四十多分钟。当坐到船上开始摇摆的时候,才好像进了水乡,水波漫漫,挺柔心的。听着橹橹吱钮吱钮的响,转进了一条主道,两岸水屋青石为基,石上铺满青绿的苔,船摇而波起,屋下便哗哗的响。两岸的屋子就很南方,石木结构,雕梁画柱,多数都是两层,房顶斜翘着一个尖,再阶梯形的下来,让人有着新奇的感觉。

  船儿停稳,拾阶而上,这个世界就变得拥挤不堪了,看到的是人头和肩背,是永远过不完的陌生面孔。两边店铺总坐满着人,而主家的吆喝仍然不停。门下的锅中熬着肘子和蛋,红油油的翻着热汤,人围着挤着,就是坐不下,要坐就得耐着性儿等。

  看着门面上五花八门的招牌,坐进去吃的几乎一样。饭菜上的极快,人吃的也快,尝出什么味道没有!过后就很难想起。就像吃团餐,匆匆而坐又匆匆而去,只求得裹腹不饥便是。主家讲的是翻台率,进钱快,吃家求得快吃快跑,看到的地方多,钱花的合算。

  想在小桥上留影,很难,人流不断。勉强拍了,人比桥还高,只有自己人才能在人头中找到你的笑脸,笑的是那般失意。想拍街景,得举起手机,结果拍出了一片的后脑勺和陌生的面孔,面孔之上才是特色的房顶。想看清脚下的石板也不容易,方寸之内有着各色各样的脚和鞋,各种走动的态势,竟然也有毛绒绒的宠物在那里钻来钻去。就想这石板若换成木板,肯定会走出个槽来,或换上青砖,一定会磨掉砖皮。因为这方寸之地每天会有数万只脚在踩踏呢。

  人多了入厕便难,得排队。男人好办,站着解决,速度快。女人难了,一个门里出,一个门里进,遇上大解半天不出,急得外面人嗷嗷乱叫,叫也不顶用,能到这里的没有不急,是绝不会出现先人后己的,队里已经有人夹腿扭腰了。有人在骂:妈的!这地方实在糟糕,怎么不多修几个厕所,真是糟蹋人呢!其实,这里的厕所不少了,只是人们太爱凑热闹。

  在人群中窜,在潮流中钻,人心就匆忙,就烦躁,什么江南水乡,小桥流水全让这拥挤的人给挤没了。就算走过一遭,留下模糊印象,吃了什么!就记得个东坡肘子,其它的全成一张白纸。看了什么!除了人还是人,好像中国就是人多,处处都在显示人的威力。而人之外的水乡竟然没有了感觉,让人流给冲淡了。

  江南之行,本是走马观花,这到好,满脑子乱糟糟一团,只有回到安静的家里,才从手机上细观景色,品味江南风情。这不能说不是一种遗憾,是一种浪费。想到这样的日子,还能再去么!

  四

  上海的城隍庙是一定要去的,可去了又能看到什么!远远地瞧着,一片古香古色的建筑群,雄伟而壮丽。去过北方此类的景区,没有能比过它的丰富、堂皇、精致和雅趣的了。它有丰富的地方物产,堂皇的仿古建筑,精美细致的物品食品,幽雅的豫园与园中的湖和桥。本该一样一样的领略,一点一点的感受,可这哪里能做得到!

  你是一步一挪地,踏着前面人的脚后跟在走,是顺着一个方向,没有回头路的往前拥。想选购东西,就得与伙伴分手。再想寻他,得站在高处,望着潮水般的人头,流水似的陌生面孔,就怎也找不到人。你只能用手机,然而嘈杂声却使铃声失效,只好随着人流往前去,终于见到了,景观已过半。

  城隍庙已不成为庙了,香烟缭绕,人头遍地,敬香之人只能站在院里祈福。四周是火红的灯笼,红光闪闪,人声鼎沸,人心浮躁的不得了。入得豫园,无论走到哪,都是人。想找一块静地小憩片刻,真是难上加难。实在不得已,便随人流往出走。还是远远地瞧着它,人心才得安宁。

  你对城隍庙的感觉能收获到什么!一团乱麻中只能理出一片模糊印象。那便是蓝天白云,云下有庙,庙却淹在人的汪洋中。

  五

  看过一张图,是在长城上。长城在山峦中起浮,人流在城上涌动,所能见到的全是人的头颅,哗啦啦一片,就想象这股潮流被框在城垛中会是多么的骚动不安,这种骚动一定会使周围数里的野生动物们遁声匿迹,鸟儿远离,就连城下的山也会在此刻震颤不止,如果它是有情感,肯定会流泪的。

  也看过南京中山陵的游图和四川乐山大佛的游图,你能感受到什么!是中山陵的肃穆和美丽天顶上蓝色的星辰,还是中山先生博大仁爱的人文思想!是乐山大佛满身斑斑驳驳的古老痕迹中,留存着中国佛教思想的精髓,还是大佛建造工匠们高超的技艺让人惊叹不已呢!根据身临其境的游人讲:为了看这尊佛,冒着炎炎烈日,整整站了三个多小时的队,才看到大佛的一只耳朵,而自身已是汗流浃背,兴趣全无,但又不甘心这么放弃啊!这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旅游呢!是文化还是休闲,是走马观花却花又那么难以看到!

  这样的旅游究竟能给人们带来多少乐趣!大半是人困马乏,神疲力竭了也不曾体味出心中的那份期盼。但毕竟是去过了,费了一番心思,策划了数十天,也见识了一番新奇景象,即便走马观花地暸望过数日,而留下最终一句话:唉!真是看景不如听景哪!累地躺倒在床上又说:好在外,不如赖在家呀!这种感慨才真正发自内心。

  六

  这种旅游最难堪、最不可解脱,也是最令人懊恼的,就是把停车场搬到了高速路上。

  从你最初开始穿越一座城市,接近高速路口,就有了一种莫名的恼火。车像被抛进湍湍急流,裹在车流的漩涡里,随不得你的性子了。你开始左顾右盼,小心翼翼,又不得不见缝插针,往漩涡的中心钻去。那个时候,人像浮在河流中,随流而去,任流向而左右。进入高速大道,人才真正死定了。

  这种死让人气无处撒,火无处发,车一堵就是数小时,人都下到地上,饿了就吃,渴了便喝,急了得找个地方方便。这路上就成了聚众之地,有玩牌的、说笑的、唱歌的、聊天的、踢毽子的、遛狗的、孩子捉迷藏的.。还有当地村人赶来做生意,卖水果,卖面卖馍卖凉皮的。这种场面常常让人很喜剧,天南地北的人,因了这么一种旅游,在这么一个特定的环境中,三下五除二的就熟悉了,聊着聊着居然就套上了远方的亲戚。这种情景在全国各地的高速路上处处可见,有人急了躁了就开始骂天骂地,骂到头来又开始骂自己,悔不该选这个时候、在这一刻上到这一条路上。于是发誓再也不赶在这个节骨眼出来旅游,可往往时过境迁,来年照样重蹈覆辙。人就是这么贱,常常记吃不记打的呀!

  七

  朋友去了山西的五台,是慕名而往,想拜佛抽签求仕途。然而到了那里却让他大失所望,因为围绕着五台居然建了那么多的庙台,而且各有主子,都能烧香拜佛,都要收取香火钱。做为首次到五台的游人,完全被这种场面弄的晕头转向。钱是花了一河滩,拜佛一大片,终了才看到真经拜了真佛,弄的他回到家里仍然忐忑不安。

  如今的一些旅游景区一味追求经济效益,搞概念炒作,甚至不顾原本的历史文化,以人造景观搪塞史实,弄的后人哭笑不得。旅游产品千篇一律,景区特色如似雷同,商家恶意抬价,坑蒙拐骗无所不能。一碗号称地方特色的面能卖到七十八元,山顶上的一碗米饭十五元,一份盒饭四十五元,一斤章鱼八十五元,一只大虾三十八元,一道菜超过千元,六瓶红酒经美女酒托让游客消费竟达五千元。如此等等的恶意销售,让游人挨宰糟心,上当受骗似乎成为这种旅游的必修课。只是地理风貌,人情风俗还能让人看出个新鲜来,但各种各样的新鲜都是经不住蜂拥如潮的人海的淹没。它淹没了美景,淹没了文化,淹没了历史,淹没了旅游的本意。人在其中却如雾中迷雀,叽叽喳喳一场热闹而已。

  八

  旅游究竟为着什么!

  读过一篇关于旅行的文章,说:我们淹没在城市的急流中,日复一日,在小小的格子里间埋头奋斗;外表未曾老去,内心已然荒芜。我们拼命工作,拼命赚钱,拼命找安全感,可是我们却没有勇气出去看看广阔天地,看看雄鹰翱翔,围坐篝火,把酒当歌。我们如此麻木地关在鸽子笼般的写字间,一天天在迷茫中蹉跎岁月。我们很久没有停下来去听听自己的心声,去感受一下自己的呼吸,去开始一种没有高楼林立,没有车水马龙,有的只是蓝蓝的天,清澈的空气与晃晃悠悠的生活。

  这才是关于旅游的人的最基本的需求,内心荒芜、岁月蹉跎、聆听自己的心声、感受自己的呼吸。这是作为人的生命活动的精神部分而存在,它需要充实,需要享受,需要劳作之余的精神补充,需要与大自然亲近,更需要人的灵魂的升华,感受心灵中对美的向往与追求。而旅游正是这个层面上的一种美好的精神活动,人们向往已久,需要在一路风景中感悟生命的存在价值。可眼下的这种旅游究竟能满足人们什么呢!

  这么几年过去了,人们开始总结,要旅游不能赶节日,不可凑热闹,不要去旅游热点。要去就去未开发的原始景区,选择平常日子,这种心理趋势又为一些开发商所闻知,开发旅游的事业由此蒸蒸日上。这种旅游的发展究竟是否准确,而人们的旅游兴趣是否已经产生疲劳,进入冷静期。当你转过大半个中国时,你的旅游一定会有某种转变。这种转变会是什么!作为一个热爱旅游和开发旅游的人,该是早早的思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