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书坛需要复合型人才散文
最初听到“未来的书坛需要复合型人才”这一观点,心中不免有些疑惑:书法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传统艺术,其未来的发展自然是更需要研究书法很专很深的人才才对啊,怎么会需要复合型人才呢?然而,当我对当下的书坛现状及未来书坛发展的方向做了进一步的了解和分析后,疑惑豁然开解了。
未来书坛究竟需要什么类型的人才?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就要对未来书坛的发展趋势做出基本的预判。未来的书坛将会呈现哪些特点呢?笔者认为,审美标准的多元化、创作手法的新颖化、呈现形式的展厅化、传播途径的网络化以及参与对象的大众化,都将是书坛发展的趋势。
书法艺术不是孤立发展的,随着各个艺术门类的相互影响和融会,书法的审美标准也会潜移默化地吸收其他艺术的审美之长,从而呈现出多元化开放式的审美标准,这就是“审美标准的多元化”;在创作手法上,通过不断汲取其他艺术门类的方法和经验,也会在书法创作的风格、材料、技法等方面不断出现创新和突破,这就是“创作手法的新颖化”;书法作为一门艺术,其呈现在世人面前的形式,已从过去的养在文人书斋走向美术场馆的展览大厅,并将继续表现为一种展厅文化形态,这就是“呈现形式的.展厅化”;但是对于广大书家来说,进入展厅毕竟是一道门槛,而随着网络的迅猛发展,这道门槛将被彻底打破,更多的书家可以利用网络发表自己的作品,甚至轻而易举地举办个人作品展览,从而极大地推动艺术作品的交流与传播,这就是“传播途径的网络化”;而眼下各种名目繁多的书法赛事方兴未艾,官员书法热、老人书法热正蓬勃兴起,都预示着书法艺术正在迅速普及,并呈现出进一步大众化的可喜趋势,这就是“参与对象的大众化”。
针对这“五化”的发展趋势,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未来的书坛更需要复合型人才,而非单一的专业人才了。因为单一的书法专业人才,如果缺失了其他的技能,对其他门类的知识一窍不通,就算书写技法再娴熟、书法修养再深厚,也是很难适应未来书坛的发展要求的。而复合型人才是在各个方面都有一定能力,又在某一个具体的方面出类拔萃的人。这样的人才,才是未来社会所需要的,书坛概莫能外。
那么,什么样的书法人才,才是符合未来书坛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呢?
首先,要在专业技能上显示出复合型特长。一般的书法人才可以仅仅精专于某一书体,而复合型书法人才就必须在某一书体特别擅长的基础上,还得篆隶行草楷样样拿得起;书法人才可以仅仅专注于书写,而复合型书法人才不仅要精于书写,还得长于选纸、用笔、研墨、装裱等等。只有掌握了丰富的书体和选材用材技巧,才能创作出丰富多彩的书法艺术作品,才能很好地适应展厅、网络等新的作品呈现方式。
其次,要对人文社会科学各学科融汇贯通。未来的书法艺术,必将突破线条、结体、章法、布局等视觉艺术层面,演化为一门从视觉到内涵的综合艺术,书法作品除了有形式可看,更有内容可读,这将成为书家们的共同追求。如陈振濂老师的《守望西泠——西泠印社社史研究书法展》就是一个典范,这个展览不仅可以欣赏到篆、隶、行、草等各种书体和中堂、条幅、斗方、尺牍、扇面等多种形式的书法作品,更可通过欣赏这些书法作品,详尽地了解西泠印社的发展史。这种可阅读的研究型书法创作,是未来书法创作的一大趋势,这就要求我们的书法人才同时掌握文学、历史、考古等其他人文学科,并且融汇贯通地加以应用。
最后,还要有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的能力。源于实践的书法理论,不仅仅是对书法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更重要的是对书法实践活动、实践经验和实践成果的批判性反思、规范性矫正和理想性引导。因此,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我们的书法实践活动就会少走弯路,变得事半功倍。作为复合型书法人才,既要有善于用理论来指导实践的本领,同时还要有从书法实践中发现普遍规律,把自己和别人在书法实践中积累的经验提炼上升到理论高度能力。惟其如此,未来的书坛才会不断推陈出新、永葆活力。
【未来书坛需要复合型人才散文】相关文章:
成功需要转个弯励志散文12-20
我需要一个了断散文04-30
马云励志演讲《永远相信年轻人才是未来》12-08
囚车里的人才01-09
关于囚车里的人才10-19
未来的造句12-29
未来的聚会03-23
用需要造句01-08
行者散文11-19
期盼散文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