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访古法云山散文

时间:2021-05-10 16:27:22 散文杂文 我要投稿

访古法云山散文

  春暖花开是访古探幽的好时节,我们一行四人来到了慕名已久的法云山,车子刚驶到山下,一位朋友便连呼:“可惜!可惜!忘了带相机。”

访古法云山散文

  也难怪朋友后悔不迭,这法云山也确实美,美得让人咂舌、让人惊叹,甚至美出了名堂!《新泰县志·古迹》载:“相传有异僧说法而生云,故名。”又称:“林壑茂美,不雨常润。由东南登,至绝顶,如在烟云深处。”法云山观云的最佳季节在夏日,朵朵白云时而分散飘浮于山巅,时而游荡于山谷,时而又如羊群攒动于山坡,随着山风忽东忽西、忽高忽低,或缠绵于树荫之间,或从腰际缓缓飘过,游人似云中仙人一般,看那山峰在云蒸霞蔚中时隐时现,若有似无,恍如仙境。我们来的虽不是观云佳机,但站在山巅,却也望见些许白云不时的缓缓飘来。山上遍植树木,古柏、银杏、黄楝,粗均数围,虬枝交错,荫翳蔽日,无雨而润,可以想见,因了树荫庇护,如在夏日登临,置身于林间幽壑,呼吸着潮润的清凉之气,嗅闻浓郁的松柏之香,肯定会暑气尽消,神清气爽的。法云山的独特景观,被古人称为法云翠润,荣登古新泰八景之列。

  法云山虽不甚高,只有四百多米,但山不在高,景美则名,自古有不计其数的朝廷大员、文人墨客慕名而来,明代进士、工部尚书崔文奎、明万历礼部主事秦士文曾拜谒法云山,清初诗人张相汉《云山法云》一诗,细致描绘了法云山的奇妙景象:“云来云去法无增,烟锁层峦供眺登。一片霞光青护障,半天花雾紫垂藤。石门仅止归来鹤,禅榻久稀入定僧。我欲瞻云云恋我,寒山几识故人曾?”明代诗人、新泰县令高如山在饱览了法云山迤逦风光后,挥笔写下了“四山环翠俯丹崖,万叶清莲仿佛开。树密云深人不见,疏钟隐隐自天来。”的传世佳句。

  法云山不但景美,而且是座远近闻名的宗教山,清初著名诗人杨继芳《平阳日记》是如此记述的:山半有寺曰正觉,俗呼为小灵岩寺,寺前藤花坞、刘杜泉、奇石翠润、林木森蔚,云归峰出……新泰古称平阳,《平阳日记》是杨继芳任新泰知县时所写,文中的正觉寺座落于法云山半腰,据寺内现存碑刻记载,正觉寺相传始建于东汉时期,具体年份不详,但据《新泰县志·古迹》记载:正觉寺始建于北宋靖国元年(1101),大观元年(1107)请额,金大定五年(1165)重修,明万历年间乡人曾对寺进行增修。古县志与重修碑文所载显然有别,似乎北宋之说更可靠些,新近在山门前廊石柱上发现了宋代题刻:本村景唐独管石柱一条宣和二年三月二十三日起建。此碑刻为北宋宣和二年村人捐石柱建寺的题记,恰为北宋之说提供了实物佐证。正觉寺整个寺院为三进院落,前殿为金刚殿,供祀哼哈二将,四根八面石柱乃宣和二年修建,中殿是大雄宝殿,供祀释迦牟尼、观音菩萨等,重梁起架,灰瓦硬山,石基砖墙,圆木檐柱,石鼓柱础,殿脊正面雕有双龙戏珠、流云火焰等图案,背面雕有凤凰戏牡丹,所雕龙凤龙腾凤舞、栩栩如生,让人感觉呼之欲出一般,殿前设东西廊坊,供祀送子娘娘、药王、财神等,东面有矿神、窑神庙,西有关岳合祠,后殿为泰山行宫,供祀碧霞元君,西为龙王庙。最引人入胜之处是大雄宝殿雕有龙凤图案的殿脊,专家考证殿脊花雕青砖乃采用唐代工艺烧制而成,这一发现让正觉寺始建于宋代之说好像更有说服力,有人提出花雕青砖采用唐代工艺烧制毫无疑问,是否东汉建寺宋代重修殿脊亦未可知,故而正觉寺始建年代一时难以定论,但不管是建于汉代或是宋朝,正觉寺是座儒、释、道三教合一的千年古刹那是确定无疑的。

  正觉寺历史上多次重修,基本保持原貌,原有建筑构件也多有留存,寺庙大量题刻及碑刻对研究宋、元、明、清、民国时期寺庙建筑艺术、当地民间信仰和宗教在泰山周边地区的分布与影响,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寺内现存重修碑记十二通,保存完整的有明成化十年(1471)知县高凤立《重修正觉寺碑》、正德元年(1506)知县黄锦立《正觉寺重修殿宇佛像记》、康熙三十三年(1694)知县吴大樑立《重塑法相碑记》、康熙五十年(1711)知县吴階玉立《重修正觉寺记》……碑文精炼、文采飞扬,每篇碑文都是精美的文章,“吾邑县治西南四十里有法云山者,巍峨壮丽,上凌重霄,瞻泰岱依新甫,带汶流而襟鳌峰,且松楷挺翠,柏桧葱郁,望之蔚然而深,即之幽然而秀……”这篇儒学生张大可撰写的清雍正十二年重修碑记,了了数语,不但描述了法云山的秀丽景色,而且写出了法云山的优越位置,特别是那石刻字字遒劲有力,对研究前人书法艺术颇为重要,同行的朋友喜欢书法,站在碑前用心临摹,久久不肯离去,发誓下次来一定带拓具拓下来。当然,并不是所有的碑刻都如此幸运,千年的风云变幻,也波及到幽静的寺庙,明万历礼部主事秦士文所立《重修云山正觉寺记》碑刻早已无片石可寻,所幸明天启《新泰县志》保存了全文,明代进士、工部尚书崔文奎撰写的《重修正觉院记》碑刻、明新泰知县王应修的.《仲秋宿云山禅室》等诗碣仅有零星残块留存,这些珍贵文物有的毁于战乱,有的则葬送在败类之手。我们被一座有别于其他石碑造型的龙王庙碑吸引住,石碑主体有五块高约两米、宽约半米的青石排列组成,碑面光滑平整,上有起脊碑帽,下有四层青石基座,有位老者告诉我们,正觉寺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曾作为学校使用,这个石碑被当做了宣传栏,上面贴满了只有那个年代才有的文字,石碑因而得以完好无损的保存下来,真是石碑幸甚!正觉寺幸甚!

  每年的农历六月初六,是正觉寺庙会,人们因而又称法云山为六月六山,称正觉寺为六月六寺,庙会期间歌舞团、戏剧团、杂技团及小商小贩们从四面八方赶来助兴,周边百姓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结伴而来好不热闹,年轻人气喘吁吁的爬到山上,欣赏法云翠润的奇观,年纪稍大些的则把供品摆在大雄宝殿前明正德年间五花石供案上,虔诚地跪下来叩头许愿,祈求佛祖保佑风调雨顺、老少平安,爱听戏的老人带着马扎坐下来一听就是整天,饿了买点小吃,伴随着演员的唱腔,摇头晃脑的吃着东西,简直到了如醉如痴的地步,用老人的话说:“电视里唱的再好也不是真人,这才是真的。”正觉寺东有座山,民间称作三月三山,有好贪杯者在此山喝得醉醺醺的走到正觉寺仍然面红耳赤,故而民间自古有从三月三醉到六月六之戏说,并相传至今,反映了当地人的幽默和聪慧。

  法云山、正觉寺,犹如一对配合默契的搭档,互为陪衬、相得益彰,因了千年古寺的存在,法云山拥有了厚重的文化,因了一座美丽山峰的相伴,正觉寺更具有了巨大的魅力,吸引了古人、吸引着今人,必将伴着历史走向更多的千年!

【访古法云山散文】相关文章:

《访秋》唐诗原文及注释02-01

《访城西友人别墅》原文及鉴赏03-10

关于杨文培养孩子阅读习惯的访文09-10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李白唐诗鉴赏01-21

《玉楼春·戏赋云山》原文、译文、注释及其鉴赏01-18

六年级下册语文《访兰》ppt04-29

高中语文《访李政道博士》ppt(粤教版)07-12

自救散文11-13

心灵散文11-12

无题散文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