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酒优美散文(通用11篇)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说起散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短小精悍,表现真人真事真是感情的问题。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散文,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家乡的酒优美散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家乡的酒优美散文 篇1
在我儿时的记忆当中,现在还能够隐约记得,跟着母亲挎着半橼子地瓜干去村东头的供销社换酒,招待来看我的姥爷的情景。其中有诸多细节记不太清了,只是印象深刻的知道这酒是离我家大远远使劲往东走一个叫诸城的地方自己酿造的。只是身为我这一辈的老大,多多少少还是有些娇惯,所以很小就知道了诸城白酒的味道。
大概是刚上小学的光景。家里来客人,这跑腿买酒的活,理所当然的就归我了。那时候诸城白酒是普通玻璃瓶装的,。一般都是散买,很少成捆拿,也是害怕会买到“初脖酒瓶”,等卖酒瓶子的时候要不上价。
有一次学校安排我家管老师饭,因为跑腿挣了跑腿费而欢天喜地拎两瓶酒回来,往地上放的时候,“当啷”其中一瓶因为碰撞,弄了个底儿掉,被父亲骂了几句。来吃饭的老师打了圆场,免去了挨揍的危险。看来这“人欢无好事”的确是多少年来前人的总结。
初中时,就住校了。对酒的记忆就没有那么多了,只是每个礼拜回家时,偶尔陪爷爷偷偷喝一两盅。爷爷做小买卖,就是那种类似于货郎的那种,一把来一把去,挣个零花钱还是蛮富余的,所以酒肴还是不错的,我最爱的就是烤猪肺,还有爷爷那喋喋不休的生意经。不知道是由于基因的缘故,还是打小对白酒的浸染,小时候还真的不知道喝醉了是什么样的感觉。
上高二的时候,同学几个一起醉过一次。不知怎的,非常迷恋那种晕晕乎乎的感觉。最不好受之处,便是慷慨激昂以酒量充英雄,最后翻江倒海,吐得一塌糊涂。
参加工作,知道了有个“禁酒令”。工作期间是不能碰的,下班之后,青年们免不了搭伙伙胡吃海喝一番,但是白酒喝的少了,一般都是啤酒,再高了兴了,白酒加啤酒。有人说一个人不喝酒,我不管那些,偶尔会在闲暇之余,自己一个人喝酒,去饭店炒上两个硬菜,喝上一瓶半斤装的“小作坊”正好微醺。
渐渐地,酒局增多也就得以品尝过很多不同地方的酒,更有一些喝不来的洋酒。仔细甄别下来,还是家乡的酒好喝!这酒里面不仅有浓浓的家乡的味道!更有我从小到大的回忆!
家乡的酒优美散文 篇2
说真的,我不会喝酒,也不爱喝酒。家里有一瓶正宗的红葡萄酒,我只轻抿一小口,喉咙就像着了火似的疼,胃里也翻江倒海地闹腾。但是对于家乡的糯米酒,我却是喜爱至极。
客家糯米酒香醇甘甜,风味浓郁,温润可口如谦谦君子一般。上等的糯米酒色泽鲜亮,香味四溢,喝下去更是令人回味无穷,齿颊留香。我曾见过奶奶亲手制作糯米酒。奶奶可是村子里出了名的制酒好手,她酿制的米酒香甜而不失酒味,浓郁而不显酸涩,恰到好处。奶奶的性格也如同这酒般纯朴宽厚。她酿的酒总会把村子里的男女老幼都吸引过来。有别家的妇女来讨教酿酒的秘诀,她总是乐呵呵不厌其烦地手把手传授“秘诀”,从来都不会秘而不宣。小时候,我曾偷偷地问奶奶“秘诀”何在,她笑笑,拍着我的小脑袋说:“这酿酒啊,是要用心的。”看着我挠着脑袋似懂非懂的神情,奶奶又神秘地笑了。以前还是五六岁的时候就住在乡下奶奶家,每逢过节喜庆,奶奶都要酿酒,糯米酒香飘几里,这时就有了跟我差不多年纪的小屁孩儿过来讨酒喝。有的小孩子倚在门边,偷偷地向里张望着,口水吧嗒吧嗒地流了一地。稍大胆些的,说话像喝了蜂蜜,捧着小碗跟在奶奶身旁忙前忙后,就为了那一小碗的糯米酒。还有的来讨好我,往往一颗劣质水果糖就能使我高兴半天,心甘情愿地舀了一碗一碗的酒来做交换。奶奶也乐意看到这场景,因此每次酿酒都酿得多多的分给同村的老人小孩。大家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拎几张板凳在门前找个地方坐下,一边品酒一边聊些鸡零狗碎的小事,大家都乐在其中,“但愿长醉不复醒”。不论是多甜的酒,是酒三五杯下肚总会醉。我往往就是其中的一只小醉猫,醉了酒,两颊泛着红晕,嘴里还说着胡话。这时,总会有一双温暖有力的大手托着我把我送上小床。我甜甜地睡了,嘴巴却咂着,说着梦话:“好酒,好酒……”后来据奶奶的话,我的睡相难看死了,还留了一枕头的口水。现在每每听到奶奶这样说,我还是搂着她的脖子撒娇般嗔怪道:“还不是你嘛!把酒做得那么香……”
如今,每当我行走在灯红酒绿、觥筹交错的城市街道上,我的心时常被莫名地牵动,同时生出万分愁怅,有种怅然若失之感。是的,这里并不缺酒,也再也不会有同村男女老幼都赶集似的围坐一起品酒的光景,但有什么东西好像缺失了,在心里空了一处。我突然开始明白奶奶“用心酿酒”的话中玄机了。用心,用一颗无私、纯朴、乐于奉献而又不图回报的心来酿酒,来待人接物处世,这就是奶奶酿酒的“秘诀”。
我已好久没有喝到奶奶亲手酿制的带着家乡味道的糯米酒了,我也好久没有见过家乡了。
我想念家乡的糯米酒。
我想回家。
家乡的酒优美散文 篇3
在我的老家有一俗语:没酒不成席。不论是谁家,不论是婚丧嫁娶、逢年过节、还是大事小情,酒是不可少的,酒是五谷杂粮的精华,是上天的恩赐及大地的奉献。常言说:酒是粮食精,越喝越年轻。而家乡的酒,时常将其醇香渗进我的肺腑,浸入我的骨髓,多少次我醉倒在家乡浓浓的酒情里。
老家有自己酿大黄米酒的习惯,每一次回到老家,一进村,便闻到村子上空四处飘散着酒的香味,每一次我都在这酒的醇香中穿行,那酒香慰藉了我久违的心灵,浪漫了我的乡村岁月。
最好喝的酒,是家乡的“三沟”酒。
“三沟”酒是民族酒厂酿的,醇厚甘美,色香味俱全,家乡人待客热情豪爽,正如这“三沟”酒一样纯正厚道。客人随便走进哪一家,女主人眉宇间总挂着喜盈盈的微笑,脸上洋溢着甜蜜,亲切招呼:“来,请屋里坐。”嘴咧得像水蜜桃,柔柔的秋波荡起一溪浪花。男主人粗犷而又不失热情地吆喝:“老哥,来,喝两碗!”进得屋来,桌上已摆上香喷喷、热腾腾的手把羊等农家菜肴,当然也少不了大葱沾大酱、干巴咸菜、五香花生米等特产了。大海碗里也早已斟满了酒,一股甘醇绵长的香味从碗里弥漫扑鼻而来,我已是未饮先醉了。这时女主人扭动屁股,迈着碎步,走到跟前,双手递来酒碗。此时,客气话已是多余,唯有端碗就喝,便是对主人的最大敬意。
一碗下去,一股热流顺喉而下,从心里直往外冒,之后迅速流遍全身的每一个毛孔。全身开始发热,种种激情再也按捺不住。一次回老家,我曾与邻居老弟斗过酒,频频碰碗,频频干酒,我们的激情被淋漓尽致地宣泄。我和老弟用土得掉渣的家乡土话谈论一些同样土得掉渣的乡村野趣,时而我们击节高歌,时而捧腹大笑,喝着、谈着、唱着,喝到兴头上,还划了几拳:“哥俩好哟!八匹马哟!五魁手哟!六六六哟!全来了哟!”那期间谁也不在乎身份,地位,眼前只有酒、有哥们的情意,是人的天性的重生,此时,没有功利、没有应酬,忘了工作、只有快乐的生活。就这样,我喝着家乡醇香的酒,品着家乡浓浓的情,置身于家乡浓浓的亲情氛围之中。
最开心的酒,是喝家乡的喜酒。
每逢村里有嫁女儿,娶媳妇,盖房子,杀年猪,这天就成了村里最快乐的节日,那喜庆的场面决不亚于腊月里赶集。山村人家,藤上叶上都沾亲,所以家家户户都要去吃喜酒,我们出门在外的,无论官多大、地位多高、路途多远,能回去都得赶回去,因为吃喜酒是亲情、友情的象征。酒席摆好了,酒是家乡的“三沟”酒,成箱的,十几箱,几十箱摆在那里。和少年时的哥们儿坐在一桌,一时间你来我往,我敬你回,高潮迭起。真是感情深,一口焖;感情铁,喝出血。大家整碗的干,直喝到天昏地暗,手舞足蹈。
最让我难以忘记的是两年前过年回家在五姑家喝的那场酒,那是真的“站着去的。倒着出来的”。现在想想胃还有些微痛。
五姑是我的对门老邻居,自从母亲去世,她老人家就像妈妈一样照顾我们哥仨,几十年来我们之间越走动越近,每年过年回家老人都要请我们喝酒,都是因为时间紧没能成行,这年老人年前就同二弟说好了,初二的早上就去她家喝酒,喝完酒谁走就谁,她也就不会因为多年没喝酒而闹心。二弟也只好答应了。
初二一大早老人就去了我家,懒被窝的我还在睡梦中,老人说已经将菜做好了,就等着我们喝酒了。我同三弟才懒洋洋地起床,去了老人家。
那天,老人家的子女全回来了。4个儿子,2个姑娘6家20口,真热闹。老人说她已经忙了半宿,就是怕我们有着忙走的,不能误事。我们进屋就开饭。说真的,到今天也不知道老人做了多少道菜,只知道能坐20人的大桌子摆满了,老人说:过年了,就得有个过年的样。我一细看还真的是:所有的餐具都是新的,新买的能装2两5的酒杯还贴着商标。老人说:你们都是有身份的人,过年喝酒来点文明的,今天别用大碗了,用酒杯喝文明。说真的习惯用大碗喝酒的我们哥仨谁也没将小酒杯放在眼里,军事家说:骄兵必败。那天,自以为能喝的我们哥仨都尝到了醉酒的滋味。
老人那天是诚心让我们好好喝喝,多样白酒让我们随便挑。已经习惯喝地产酒的我们还是选了“三沟”系列。感觉喝那场酒就是打一场战争,我们都拉开了架子,卯足了劲。
老人不喝酒,却说了一个让我们感动的开场白:叫着我们哥仨的乳名,你们哥仨是我看着长大的,今天你们都出息了,年年你们都来看我,我也没什么能感谢的,今天就想叫你们过来吃顿酒,你们什么也别考虑,只要是你们放开肚皮喝,喝好了我就知足了,就是喝倒了才说明你们真的将我当亲姑了,这些年没白疼你们。老太太的话真的让我们感动,我们什么也说不了,只有一个字——喝。
这是一次特殊的喝法。先每人倒满一杯,五姑的大儿子一举杯一口干了,接下来我们谁也没话了,干吧,自那起,不论谁带头,也不管杯里有多少酒,都是举手“利索”,一口清。这样的喝法我同三弟都是“大姑娘上花轿——头一回”,在我们一再劝说下,倒酒减量,但老太太家的孩子也太多了,每人都得敬一次,到后来,我同三弟都喝得不知道铁锹几个齿了。好在都有车,都是用车送家的。
家乡的酒,包含着一种血性,一种豪情,一种文化。俗话说:“酒壮色胆”。在好多场合,当好多人喝得醉眼朦胧时,哥哥嫂子们之间可能要开起玩笑来,嫂子们也一改往日羞涩,撕去了温柔面纱,和那些醉了酒的男人们嬉戏斗闹起来。有人还乘人多混乱的时候绝无恶意的揩她们的油,在丰乳上摸一把,在肥臀上拧一下,引来她们的声声尖笑与痛骂,也引来了大家的哄堂大笑,屋子里充满了快活的空气,所有的人因了酒因了笑而陶醉其中。家乡的酒,就这样的醉人,常常激起我的生命激情,助长着我的思乡之恋。
我想:只有在家乡,酒才最本色、最纯净、最醇厚,因此也最珍贵和神圣。
有了家乡的酒,生活就更有生机,有了快乐,它承载着家乡人对我浓浓的真情。
家乡的酒优美散文 篇4
家乡就像一个工厂,亲手织着人们的梦想,孩子便是她的期望。我很庆幸我生在这里,我很庆幸我长在这里,我很庆幸我还在这里。我爱着我的家乡——临水镇。
我的家乡并不是什么名镇,它只是一个普通的、让我留恋的小镇。要问我家乡最令我回味无穷的是什么,那当然还要数临水酒啦!临水酒产自有“千年酒乡”之称的霍邱县临水古镇。临水地区酿酒始于唐,显于明,兴于清,一直名扬至今。临水独特的制曲工艺,使曲酒香味谐调、绵甜柔顺、回味怡畅,铸就了临水酒独特的“风格”。
早在唐朝,开国大将尉迟敬德到皖西临水一带做官。在此大力兴办酒坊,一时间几乎家家酿酒。当时的临水人利用皖西多山的.优势,将多酿的酒藏到山洞中,一日尉迟上山打猎,无意中发现藏在洞中的酒,当即开坛豪饮,大赞:临水洞藏酒“味甘、性平、豪饮不醉。”
当初朱元璋年少时,在临水以后有钱的人家放牛,却因天气炎热,中暑昏倒了。被一位叫玉洁的姑娘汲廉泉水相救。后来朱元璋当了皇帝,派人到临水寻找玉洁姑娘,但是玉洁却不知去向。遂赐廉泉为“救驾泉”。朱元璋饮酒思源,便取玉洁、廉泉首尾二字,赐名临水酒为“玉泉”。明洪武二年,朱元璋在朝廷大宴群臣,特召临水酒为皇家贡酒。
清末民初,临水有一姓吴的有钱人,将当地的酒坊百坊归一,组建了名传至今的吴隆兴访,这便是安徽临水酒业的前身。酿酒师依照千年酿酒古法,并结合洞藏工艺,总结出“吴氏秘法”,从此,临水酒便飞快的崛起,远销南京、上海等民国大都市。如果说洞藏工艺是临水的传世秘密,那么传承千年的临水制曲技术就是一种神奇的存在。经过高温堆积的临水酒曲,发生了神奇的化学反应,散发出馥郁浓厚的神秘香气。
如今各种重要的场合都离不开白酒,但毕竟酒喝多了,伤身体,这就让醇香绵甜、多饮不醉的临水洞藏酒更受到人们的喜爱。现在安徽人请客吃饭要是不开上几瓶临水洞藏酒,都不好意思买单呢。
好啦,介绍完毕,这便是我家乡的特产临水酒。我在这里生,我在这里长,从古到今,她都与我的衣食父母无异,不索取,却给予,她给了我们多少惊喜?我深爱着我的家乡——临水镇。
家乡的酒优美散文 篇5
我的家乡在绍兴,绍兴南部有青青的会稽山,山下有清澈的鉴湖水,此山此水造就了甘醇芳香的绍兴黄酒,绍兴黄酒历史悠久,它浸润在我们绍兴的历史中,弥漫在白墙黑瓦间,跨过小桥,走过石板路,穿过大街小巷,滋润着我们绍兴人的生活。
你知道绍兴市区的“投醪河”吗?2500年前的越王句践卧薪尝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投醪劳师,“一壶能遣三军醉”,一举灭吴,报仇血耻。还有兰亭的“曲水流觞”, 王羲之和朋友们,一边饮酒,一边即兴赋诗,最后更是乘着酒兴写下名震千古之《兰亭集序》。陆游,贺知章等伟大诗人,都有喜喝黄酒的经历,并写下流传千古的诗篇。
我还记得每到过年的时候,奶奶就要请菩萨,祭祖,这就是绍兴的“祝福”,八仙桌上放着各种祭品,这时奶奶就会让我在两旁排列小酒盅,然后斟上黄酒,最后点上蜡烛,我们一起祭拜,祝福太平,安康。许多绍兴人平时在吃饭前,都有喝点酒的习惯,所以招待客户都会上黄酒。绍兴人爱黄酒,当然也爱自己做酒了,我姑丈就会做酒,爸爸说以前过年前,姑丈就会挑好的糯米,蒸熟了,拌好了,然后放在大酒缸里发酵,等到过年,就可以招待客人了,“酒浆拌”(甜酒酿)就是姑婆拿手的点心呢!有一次,三爷爷去姑丈家,刚好新酒酿成,三爷爷喝的味道好,禁不住多喝了几杯,结果在回家路上,酒劲上来,吐了,晃晃悠悠回到家,睡了一天一夜,成为笑谈。哈哈,其实这就是绍兴黄酒的一个特点了,后劲足,所以此酒要“慢慢品”,适量喝,才能体会到绍兴酒的真味道。
我爱我的家乡绍兴,“让每一缕酒香依然清纯,让每一处江湖完好如初”,这就是我的愿望。
家乡的酒优美散文 篇6
品西凤酒,品出醇醇韵味;品泸康酒,品出陈酿的浓烈;品葡萄酒,品出佳酿的芳香;品我家乡的甜杆酒,品出的又是一番浓郁独特的风味。
家乡的甜杆常栽种于6月初旬,它们适宜生长在土地湿润而肥沃的田地里,那样甜杆才会有充足的水分和丰富的糖分。它们的生长周期一般在5个月左右,在十月中旬便能收甜杆了。
甜杆收后去叶,除去上面的天花,将甜杆打碎后,放入木缸中拌上酒曲,用薄膜封住木缸,待甜杆渣发酵数十天后,便能闻见淡淡的酒味了。
接着,便能够酿酒了,架起酿酒的空心酒缸,在缸底放上底锅,将甜杆渣放入底锅中,在酒缸中斜置酒槽后放置顶锅。在顶锅中添置凉水,在底锅下生火,使酒渣内的水分充分遇热汽化后上升碰到顶锅遇冷后液化成水珠,于顶锅的中心滴入酒槽后由酒槽将酒流出后,流入容器内。这样就便酿出来了。
当火不断加热,顶锅中的水便不断升温,这时应保证顶锅中的水是凉水,那样才会酿出好酒来。
家乡的甜杆酒香味磬人,没有烈酒的辛辣,没有红酒的昂贵,但这却是我们家乡的特色,几乎家家户户都会酿酒。它刚劲也柔情,代表着我们家乡人们的热情、淳朴和好客。远方的客人们,如果有机会来我的家乡,一定要尝尝我家乡的甜杆酒酒。
家乡的酒优美散文 篇7
小时候有两盼。一盼过年,二盼吃酒。
先来说过年。尽管那时侯的年过得与现在不可同日而语,却是盼之不得。其中的原因不用我说大家都应该能猜得十拿九稳,那就是逢年过节过年有好吃的,有新衣服穿。不管一年四季怎么忙,我们农村过年那几天都只是吃喝玩乐。不管是有钱人家,还是普通人家都一个样。虽然吃上虽不一样,但大家在年里的高兴与欢喜都是一样的表情。
吃。在我乌江源头的农家,不管一年四季怎么忙,家家户户风里雨里其本上都要喂一头过年猪的。除非运气不好,左买一个也死,右买一个也不成气候。要不即使是最贫穷的人家,无论如何都要喂一头过年猪的。养猪为过年,这话一点也不假。如果那家一年到头来一头过年猪也没喂成或没喂,那肯定是要遭村里人瞧不起的。要到过年的前的七八天里,家家户户最忙的就是宰杀过年猪了。于是年里餐桌上的大餐,那必然是猪肉宴了。猪心,猪肝,猪头,猪脚,猪肚,猪腰子,猪瘦肉等等。当然,其他的蔬菜,也是不可少的。条件稍好的人家,也杀鸡宰鱼的。记忆之中,大多人家都是猪肉米饭唱主角。
喝。小时候由于家里穷,我们家过年几乎不买可乐高成饮料什么的。但过年前的个把月,母亲无论如何也要做一坛咂酒的。如果这时候你有机会到我们彝家串门走亲的话,有咂酒一碗或一杯给你,那就是我们彝家逢年过节最高的待客礼仪了。如今每逢过年过节,要喝什么饮料已经不在话下了,可是再也找不到小时侯过年的乐趣了。
玩。小时候巴不得一下子长大。长大了就可以像大哥哥大姐姐一样到处去玩。家乡那时逢年过节玩的地方可多了。什么大坟梁子,小白岩,关口,百草坪,刘家大坟等等。那时候我们最喜欢的地方有两个。一是小白岩,这地方离家乡不远,个把小时左右就走到。每当我们吃完饭后,跟着大一点的屁股后面赶到小白岩的时候,这地方差不多人山人海了。一眼看去到处都是花花绿绿的花衣服长衣服,这而一堆,那儿一撮,打扮的花枝招展的彝家少女和英俊帅气的彝家小伙,就开始拉开阵势扯开嗓门大吼大叫了。什么七天不见面,眼泪双双流,“搜你拿吗红,那只走走埋”。这是一句用彝话唱的歌曲,意思是三天不见你,眼泪流干了,很是思念的意思。你来我往,一整天都在唱。如果情投意合的,晚上还要到山坡老林里去“曲谷”,继续唱。听说有的唱了几天几夜,都还没有停歇的意思。于是唱着唱着,美女俊男就滚到一起去了。记得我有一次陪着寨子里的几个男歌手跟一个十多里之外寨子里女孩去“曲谷”。那晚,我们顶风冒雨约会成功后,到深山老林对歌已经是不可能的事了。于是我们钻到一个小岩洞里,拉了一夜的歌。我虽读过几年书,可在这样的场合,我除了用心聆听,其实就只能跟着撵赶后了。遗憾的是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彝人,我也仅有的一次“曲谷”的经历。如今,这种传统的对歌恋爱习俗,早已在打工的浪潮中灰飞烟灭,再也难以找到了。听说百草坪花场也是挺好玩的,可这里离家太远,我们几乎不去。而大一点的,今天去这里,明天有去那里了,不会过年三天都到一个地方去。听说哪里好玩,大家几乎就跑到哪里去了。
现在来说吃酒。小时候家里穷,加之兄弟姐妹多,赚钱门路少,平时生活中油水不足,常常是清汤寡水的,好一顿差一顿。在记忆中,虽说我们家年年都宰杀过年猪的,但一两头猪的肉油毕竟经不起一年四季的吃喝。于是就有了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日子。于是寨子里那家要是操办酒席了,小孩子都巴不得父母派他去。至于我,小时候到现在,其实都不大喜欢吃酒的。
时下不要说城市里的酒席之风越刮越猛,其实乡下农村也有过之而无不及。一方面说,日子也越来越好了,而一方面也表现除了酒风盛行,就像流行感冒一样。酒席的花样名目繁多,满月酒,长毛酒,状元酒,结婚酒,乔迁酒,年轻的生日酒,年老的寿酒,丧葬酒。如果说婚嫁酒和丧葬酒不得不举办之外,其实其它的酒是可以减免不办或少办的。然而时下,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让人难于应付疲于应付。同村之中,你说不走吧,早不见晚见,心里过意不去;同事之中,你说不走吧,朝夕相处,鼻子处着眼睛;左邻右舍,你说不走吧,鸡犬相闻;亲戚之中,你说不走吧,人家说没有人情味。真是做人难,难做人,做人难做也得做。前段时间,我有机会看到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农村的几份礼单,少的0.5元的,多的是50元,而今则不行了,少也得二三十元起点,多的则几千,而一般大多不是50元就是100元。
岁月更替。家乡的年和酒依旧轮回着。可是如今,再也找不到小时候过年和吃酒的乐趣了。
家乡的酒优美散文 篇8
我的家乡是在闽北的一个小乡村——河坊。那里景色迷人,瓜果飘香,四季鲜花盛开。虽然比不上繁华的在都市,但我们这里有一年一度的抢酒节。
抢酒节是从一四一八年九月初一开始的,相传隋文帝时,兵部尚书冯世基曾奉旨带兵十万到邵武河坊一带垦荒种粮,既改造了沼泽地,又卓有成效地解决了缺粮问题。593年前的农历九月初一,冯将军从昭武(现为邵武)到河坊村视察,当地官员以新粮酿制的米酒宴请冯将军。后人为了纪念冯世基将军的功劳,在河坊村西建了一座将军庙。此后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一都在此举行酒会。这种酒会后来逐渐演变为我们村的农俗——抢酒节,延续至今。
九月初一这天,天还没亮,河坊村已打破了宁静,热闹起来了。人们三三两两,抬的抬,挑的挑,伴随着阵阵鞭炮声,把自家酿制米酒送到将军庙。各家各户用自家的第一杯米酒祭奠祖先,然后,人们将挑来的米酒都倒入贴有“丰收酒”大红字的两个大木桶中。
上午十点半左右由村里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主持仪式后,抢酒便开始了。随着主持人的一声令下,人们“轰”地拥向大酒桶,有的用桶,有的用瓢,有的用碗去舀大木桶中的酒。这时舀酒器具的撞击声,抢酒人们的欢笑声响成一片......
抢酒过后,村民们就抬着冯将军金身塑像穿街走巷游行,一路上敲锣打鼓,吹唢呐,放鞭炮.......热闹非凡。游行结束,村里大戏开演,来自四面八方的亲朋好友相聚一堂,一起看戏,一起喝着“抢”来的“百家酒”,相互祝福,交流感情,畅谈今天和未来。
我爱家乡一年一度的抢酒节。
家乡的酒优美散文 篇9
我是一个不太喜欢喝酒的人,尤其是不太喜欢喝浓烈的酒。毕竟喝到嗓子里,感到一股浓浓的辣味。咽又咽不下,吐又不能吐,每次喝酒,总是眉头皱起一大把,那种样子,比喝药还难。因此每次赴宴,总是很忐忑。
不过我喜欢家乡的酒。
我的家乡在亳州,那是全国文化旅游名城,也是诗人曹操的故乡。说到亳州,或许人说,你们那里可是酒城,你们那里的古井贡酒可了不得,是闻名全国的八大名酒之一。是吗?每到此时,我总是不以为然,古井贡酒不也很平常嘛,家家户户摆宴席极其普通的一种酒,这有什么特别的呢。
体会家乡的酒不平凡,是在二十年前,那时是在石家庄。几个老同学聚会,都是河北、山东的,有人居然拿出我们的家乡酒-——古井贡酒,让我欣喜的眼都绿了。同学们都说老李,这是你们老家的酒,居然没见你拿过来。
我囧了,说道:路那么远,带一瓶酒真的不太适合。
说是说,饭桌上该喝还是喝。好久没有喝到家乡的酒,现在在异乡居然看到故乡的酒自然格外的亲切。而且亳州人喝酒似乎有种天然的激情,亳州土话说:亳州的麻雀都能喝二两,意思是走在亳州的大街上,随处都可以碰到一斤哥、二斤哥。有时到古井镇游玩,一靠近古井那个地方,便有扑鼻的酒香。
开始喝酒了,虽然酒并不多,但是微微有些醉意。有人便打趣道:亳州的酒为何这么有名,叫古井贡酒。
我说:这可要追溯到很远的三国时期,那时候老乡曹操还是汉丞相,虽然权倾朝野,可是对皇帝尊敬之心还是有的,于是就把家乡的九酿春酒献给皇帝,不像皇帝喝了,认为口味纯正,大为赞赏,从此九酿春酒便成了朝廷的贡品。后来曹操的儿子曹丕做了天子,家乡酒就更成了皇家的最爱。
当然,如果只是皇家的贡品,古井酒就没有了平民化的色彩。“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而且岁月的更替,家乡酒的味道不仅没变,而且愈来越浓厚。红白喜事,大小宴请,亳州酒随处可见。
古井酒有很多种,也不一定只是古井贡酒,走到亳州古井镇,大大小小的酒肆随处可见。中粮酒厂、板桥酒厂、古井镇酒厂等等都是很有特色的,这时候如今置身在古井的大街小巷,不用说品尝,就是闻一闻,也算醉了。
家乡的酒优美散文 篇10
我的老家是在湖南永州市的一个山区小县城,那就是蓝山县。我们家乡的小吃可多啦!有年糕、炸油茶、艾糍粑……但是,我觉得家乡最有特色的是一种酒—黑糊酒。
黑糊酒在我们家乡可出名啦!我们蓝山的黑糊酒俗称“牛屎酒”。因其颜色褐黑如牛屎而名。别看他其貌不扬,其名不雅,但酒液特别浓,从坛子里往外倒时成丝状流出,掉在桌上不流走,凝成一小团。那种味道真是醇厚甘美、芬香沁鼻,饮后余味无穷。在蓝山乡村,只有家里来了最尊贵的客人,才拿出这种酒来款待。
下面我来给大家说说黑糊酒的制作过程。糯米滔洗蒸熟后放凉,加入甜酒曲后,放入杉木蒸桶内,放在用板凳和木棒做的架子上,因多在秋冬季节做,气温低,所以桶外面要用棉絮围好保温,有时桶下面还要生一个火盆加温,约二、三天后有酒汁滴出时,要用锅接住,这个酒汁就是作黑糊酒的原料。上面的渣就是糊糟《现称米酒》。将上面说的酒汁装进一个小口的瓷缸内,用油纸扎封好,进行发酵。到了秋末冬初时期,牛栏里经过一个春、夏、秋三季的铺垫,已有一大栏的牛饼要出栏。这些饼就是黑糊酒发酵的热源,也是第二年水田的肥料,而不是单纯的用牛屎。把这些饼出在住房的附近,便于观察,防止丢失,在地上,底下放几层牛饼,把装酒的瓷缸放在中间,周围与上面都用牛饼围好盖好,下雨天上面还要盖竹席,不久牛饼上开始有蒸汽出来,就是牛饼开始发酵有热气了,再经一段时间就可听到酒的响声、并能嗅到酒的香味了,当牛饼不发热了,酒也就发酵好了,取出来后就可饮用,但是大多数的黑糊酒要加入糙米酒,不然就要起白点,现在的理论就是菌落太多的原因,加糙米酒后就抑制了黑糊酒里细菌的生长,可以长久保存。
听了我对大家介绍我们家乡的黑糊酒后,大家肯定对黑糊酒有更深的了解吧!如果自己对黑糊酒有兴趣,可以根据我说的方法动手试一试,相信一定会做出醇厚甘美、芬香沁鼻的“牛屎酒”!
家乡的酒优美散文 篇11
今年的暑假,我是和爷爷一起在无锡陪太奶奶一起度过的。无锡虽然不是我们的故乡,但由于老家有很多亲戚在这里工作生活,太奶奶就很喜欢在这里居住养老。爷爷也经常带着家人到无锡陪伴太奶奶。在无锡的日子里,因为经常和一些亲戚聚会,我了解到不少家乡的风土人情,还幸运的喝到了家乡味儿的满月酒。
那是八月的一个早晨。刚起床爷爷就对我说,今天三爷爷要请我们去吃若谨小妹妹的满月酒。印象中,这是我长这么大第一次吃满月酒,心里特别高兴和期待。
上午九点多,我正悠哉悠哉地写着作业,爷爷跟我说:“大姑爷爷开车过来接我们了,现在出发去饭店。所有在无锡的亲戚都会去。”我一听急忙收好东西到楼下坐车。
走进酒店,发现里面竟然摆满了七张桌子。我心想,无锡的亲戚也没有那么多吧!可当人来齐了,我才发现光亲戚就整整坐满了六张桌子。我不仅感叹道:“虽然隔三差五都会有亲友聚餐,但没想到无锡的亲戚有么多。”仔细看了一下,光表兄弟表姐妹就有十来个,还有舅爷爷、舅奶奶,姑爷爷、姑奶奶、叔叔婶婶、姑姑姑父,还有亲家爷爷、亲家奶奶,更有表爷爷、表奶奶好几对。爷爷对我说:“这几个表爷爷都是咱们河南老家一个村里的,当年跟着你三爷爷一起来无锡打拼。如今都事业有成,在无锡安了家。”
满月酒是按照老家的规矩操办的。大家先是围着小若谨一番恭贺祝福,送礼塞包,热闹折腾,硬是把睡得正香的小BB给弄醒了。然后正式开席,大家边吃边喝边聊,好不热闹。大人们还串桌子互相敬酒。我看到很多人给爷爷敬酒。爷爷也拿着酒瓶,端着酒杯挨桌给大家敬酒。我怕爷爷喝多了,便跑过去提醒。看到爷爷坐回自己的位置,我便和一众兄弟姐妹们在饭店里四处玩耍。
因为下午三点钟我还要赶回家里上网课。所以等大家都吃得差不多了,爷爷带着我就和大家告别。三爷爷塞给我一个跟蛋糕盒大小差不多的漂亮礼盒。我打开一看,里面全是我爱吃的零食,特别开心!扭头就找三爷多要了一个礼盒,准备回深圳时带给我的妹妹。
我永远都忘不了这顿家乡味儿的满月酒!
【家乡的酒优美散文】相关文章:
家乡酒的故事散文04-30
家乡的优美散文01-18
家乡的拖缸酒散文随笔05-01
煮酒桃花鸳鸯结的优美散文04-17
家乡的风景优美散文12-11
家乡那些树优美散文01-14
家乡的四季优美散文12-11
少年时家乡的大年优美散文12-08
家乡的山楂树优美散文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