炊烟升起的地方便是家散文
炊烟升起的地方便是家,有家的感觉是最美好的。
岁月之快,快得让人来不及触摸春夏,秋冬就已到来,留下的只能是回忆。母亲一生的付出,我们来不及报答,人已离去,留下的只能是遗憾。少小离乡,远离他乡,无论是外面的精彩世界,还是外面的山珍海味,思乡的牵挂总是在心里,忘不了的是炊烟升起的地方,因为那是我的家,因为那里有我的妈。
童年就像一张白纸,任凭自己的想象,写上最华丽的文字,描绘最美妙的图画。我的童年很简单,也很清淡,在母亲温暖的怀抱里长大。自懂事起,每一天看着母亲一日三餐,点燃炊烟,做出可口的饭菜,喂饱我们的肚子。那时候的家境大多不富裕,母亲与父亲靠生产队劳动,养育我们五个子女成才。在我的记忆里,那时候的生活是勉强维持,只是从来不会让我们挨饿,用母亲的话说:“一日三餐总是点火的”。七张嘴吃饭,劳动力只有母亲与父亲。而且,我们几个都是长身体的时候,能玩能吃,每一次回到家,要么看见母亲围着灶台,点起了炊烟,心里是踏实的。推开门,看不到母亲,我们都会伸手去摸摸灶台,热的,还是凉的。灶台是热的,肚子就有着落了。灶台是凉的,我们的心也会是凉丝丝的。
村子悬在半山间,学校就在村后,小时候读书,到了最后一节课,也会不由自主跑到校门口,去看看家里的炊烟。望见家里房顶上升起的炊烟,仿佛看到了妈忙碌的身影,看到了热气腾腾的饭菜,看到妈等着我们回家的眼神。这或许就是天下所有的妈对子女的等待,对子女的牵挂。外出玩耍回来,三步并作两步,跳跃着回到家里,看到灶堂里冒着烟,看到锅台冒着热气,心里的一切都会放下。回到家,倘若母亲在忙碌别的事情,就会没好气地说:“妈,怎么还没做饭呀”。那个时候,不懂得妈在做什么,也不懂得妈的心思,总是觉得,妈就是给我们做饭的。
有妈在,一日三餐,炊烟总是会升起。不到二十岁,穿上一身绿军装离开了妈,离开了家乡,来到了美丽的西子湖畔。在以后的岁月里,吃着军营里的大锅饭,看不到妈点燃的炊烟,吃不到妈做的饭菜,只是每一次端起饭碗,无论如何也不会忘记,点燃炊烟的地方,无论如何也不会忘记,妈做的饭菜。
早晨薄薄如纱的炊烟,淡淡如诗般升起,伴着些雾气,在朦朦胧胧的天空中缓缓舒展,一天的开始,一天的希望。中午时分,风和日丽,炊烟细细绵绵,散落于大地,呼吸着带有草香的空气,让每一个人感到和和的暖意。每一天的傍晚,炊烟四起,轻轻渺渺,斜阳照射于村后的山上,一波波的金黄,伴着如洗的月华,晚归的牧童,吹响竹笛,劳作的人们,肩担着一天的收获,回归于炊烟升起的地方,浓浓的乡土味迷漫在空中,所有的一切,都在编织美妙的生活,也承载着每一代人的足迹。
炊烟总是这样悄然袭入我心间,那是家的符号,母爱的象征,这是心空的欢欣,也是清苦日子里的幸福与满足。早些时候,或是田间地头,或是外出归来,看村子里的炊烟升起,即是催促着人们回家。那时候的村子,许多家舍都是几十年不变,居住在这样的一个角落,无争无患,无忧无虑,人生的那么一种满足感,都会写在每一个人的脸上。
年轻时候离开家,穿着军装也只能说是一个孩子,离开妈也是掉了不少眼泪的。时至今日还是记得,妈第一次来到了杭州,我牵着妈的手,来到西湖游船上,拍了一张照片,这也是我们母子唯一的`一张合照。事后,我挽着妈的手臂,行走在西湖边上,对妈说:部队穿得好,吃得好,总没有家里好。话语间,我泪眼汪汪的,舍不得的是有炊烟的那个家。
我长大了,成为部队干部,有了自己美满的小家庭,过着幸福安稳的日子。母亲却老了,老得走不动路,老得一日三餐的炊烟也不愿意去点燃。每年与母亲在一起的日子,只能用天数计算,那叫做“探亲”,探访一下亲人而已。在后来的日子里,每一次回家,我钻进灶堂点燃炊烟,母亲在灶台上掌勺。母子俩边做饭,边说着家常事,这是我人生中最温暖,最幸福的时刻。也许,人生总会有太多的遗憾,也会有太多的自责,现在想来,陪伴妈的日子太少,太少。
岁月总是离不开这个灶头,离不开袅袅升起的炊烟。那些日子里,炊烟成了儿子的希望,成了牵动母子之心的丝线,丝线的那一头总是在母亲手里。无论走多远,还是想着,走进那间老屋,妈会坐在灶后点燃木柴,升起炊烟。
这些年,好像一切都在变。外面的世界总是那么精彩,人心变得活络起来,村子里的年轻人,总是向往着走出去,现在的村子已经留不住人。村子原先的样子,完全变了。先前那种整齐的农舍,不复存在,没人居住的旧宅,年久失修,有些已经倒塌,村子显得七零八落,给人以败落的感觉,所幸的是新农村建设,村子是整洁的,几幢高楼,还有些墙体画,让人感受到了许多生机和现代气息,让人们看到了某一种希望。
世事的变迁,透过缝隙间的阳光,透过迷雾中的时空,透过那些残墙碎瓦,斑驳的旧宅,感慨不已,祖辈人用一生诠释地老天荒,将岁月书写在那一片土地上,续写着自己的勤劳过往,留给后人将是永远无法抹去的记忆。几经岁月,现在的村子里,也是难以见到过去炊烟升起时的景象,农家的许多烧柴灶,已经用得不多,液化气灶具家家都有,大概,旧的,总是会被新的来替换,无论我们心里是多么的不情愿。
炊烟升起的地方,便是一个家。小时,习惯等待着缕缕炊烟的飘起,想象着每天坐在灶前那一个人,升起人间烟火,因为有这样一个人,才是一个完美幸福的家。多少年过去了,盘旋在屋顶的丝丝炊烟,香气袭人的饭菜,桌上摆放的碗筷,一柴一枝,一情一景,一身一影,岁月是无法磨灭这些的。
离开家乡几十年,一切都在变,不变的是思念,思念点燃炊烟的那个妈。家乡总是无法割断,叶落归根,游子归乡,那里是永远的牵挂。多少年来,走进那熟悉的老屋,叫一声妈,望着忙碌在灶台前的妈,归来的游子,满满的都是家的感觉,都是母亲的爱。
时光悄悄地流逝,岁月轻轻地滑过指尖。有些事终将成为无尽的回忆,对那个土灶的怀念,对那间老屋的眷恋,终将成为生命中是重要的记忆,永远不会抹去。前些年,爸妈相继过世,那间老屋再也没有炊烟升起,那个柴火灶孤寂地上了灰尘,冷冰冰的,让人感到伤感不已。时光流逝,不复从前,总有一些事,总有一些人难以忘怀,一幕幕在脑海里出现,那些曾经的炊烟,仿若散发着浓郁的烟火味,承载着母亲的爱,承载着家的味道,洋溢着永存的亲情,终将是伴随自己的一生。
妈不在了,那个老灶头静静地守候着那间老屋,没有炊烟,没有温度,留给我的只有无尽的思亲之苦。回到曾经温暖的家,推开吱吱作响的木门,灶台没有了炊烟,桌上没有了饭菜,闻到的只是扑面而来的老屋潮湿的霉味,此时此景,让我泪眼模糊,甚至不敢踏进家门,也许,这就是一个没有炊烟的家,所表现出的凄婉苍凉。我能做的,只有傻傻地站在原地,傻傻地想念曾经端坐灶前燃起炊烟的那个妈,还傻傻地指望着炊烟的升起。人生确有许多的无奈,青山依旧,炊烟散去,留下的只有无尽的相思。
“遥夜人何在,澄潭月里行;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国人的那种叶落归根的心念,千百年不变,离乡的日子,那种强烈的回归心情,无法用文字来写成。时光深处,总是在追寻,追寻远去的记忆,追寻远去的背影,追寻故去的亲人。在花开花谢的轮回中,在春夏秋冬的往返间,尘封了多少过往,读懂了多少故事,一份情谊存美好,一份墨香写春秋,时光流转,岁月如梭,心存初时,眷恋远去的炊烟。
【炊烟升起的地方便是家散文】相关文章:
太阳照常升起散文11-12
关于炊烟的散文(精选23篇)11-10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散文11-10
今生能够遇到你便是幸福散文11-06
有梦的地方散文04-30
那个魂牵梦绕的地方散文04-29
那地方那些花儿|散文11-19
你若安好,便是人间四月天散文04-01
炊烟的现代诗歌12-02
梦中温馨的家散文欣赏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