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母校是我的摇篮散文

时间:2021-05-07 15:58:19 散文杂文 我要投稿

母校是我的摇篮散文

  时光飞速,如白马过隙,弹指一挥间,年华已逝,已是两鬓斑白,那些经年往事,亦如昨日,历历在目,特别小学时代,那个曼妙的美好时光,一直深深藏在记忆深处,常在不经意的中爬上心头眉梢,时儿在睡梦中和同学们一起,那么天真无邪,那么亲如兄弟姐妹,懵懵懂懂的玩耍在校门前的小河边。

母校是我的摇篮散文

  ——题记

  在漫漫人生路上,总有很多让你永远无法忘怀的时光,和时光里的人和事,那一段一段的生活历程,让人一生都在回味,那是我们走过的一个个的驿站,无论时光的河流如何肆意冲刷,她依然深深地嵌在脑海,因为在那里,留下了我们一串串深深浅浅的人生足迹。

  人生中,童年的记忆应该是最深刻的,每个人一生下来,脑子是空白的,最先画上去的东西,印象最深,永远都不会抹去。在我的记忆中,印象最深的,是母亲慈祥的面容,点点滴滴深情的母爱和父爱。还有小学里情趣多多的校园生活。

  虽然离开学校五十多年了,可那座美丽的学校,慈祥的老师,亲密的同学,总是常常游弋在我的梦中,依然是那么清晰,那么心情愉悦。醒来以后,就象电影胶片一样,在脑海里一遍遍的回放,久久难以平静。

  我的母校,坐落在一个三不管的地方,是个三县交界的小集镇上,听老人们说,学校原本是座古寺庙,香火鼎盛,香客很多,这个集镇也因此成了四乡八堡最热闹的地方。解放以后,这座寺庙就改成了方圆左近唯一的一所完小。

  那时候生活在贫困农村的孩子,没有现在的孩子有福气,现在的孩子一生下来就掉到福窝儿里,家家都有电视,电脑,小儿书铺天盖地,什么高科技的精美电子玩具应有尽有,从牙牙学语就接受良好的教育,很小就懂得很多道理和知识。那时的农村人普遍都没有什么文化,我们的父母都是文盲,大老粗儿,只知道一撅头朝天,一撅头朝地,能种出来粮食,养家糊口就行了,根本不懂得怎么教育孩子,孩子到了上学的年龄了,还什么都不懂呢。

  说了大家可别笑话哦!记得我报名的第一天,就闹了个笑话,直到现在每每想起来,还是忍不住自嘲呢!

  第一天报名的时候,母亲拜托该升六年级的邻家姐姐带我去报名,一路上姐姐拉着我的.手,走进学校大门,姐姐直接到教务处,我怵怵悄悄的拽着姐姐的手不放松。教导处主任告诉姐姐说:她们原来的班主任调走了,要到新班主任朱老师那里班名。我听了以后心里很是纳闷,也很担心。

  姐姐先给自己报完名,然后又到新生报名处,给我报完名出来,我拽了拽姐姐的衣服,姐姐弯下腰儿,我附在姐姐耳朵边说:“姐姐,为啥要把老师吊走呢?,那会不会把老师攋死?”

  姐姐突然捂着嘴大笑起来说:“我的傻小妹呀!那可不是象你想的那样,用一根绳子拴着老师的脖子吊走的,那是上级下来通知,把老师调到那个新学校,老师拿着通知就自己去了,怎么会攋死呢!”姐姐解释了半天,我还是稀里糊涂的似懂非懂。

  开学那天,高高兴兴的穿着母亲早已准备好新衣服,背着母亲做的紫红色的新书包,姐姐背了个高凳子,我搬着一个小凳子,姐姐把我送到了一年级的教室。老师开始排位,由于我个子小,老师把我排在了第一排。从那一天起,我就开始了儿童时代,小学六年的小学生生涯,心里那个激动啊!无语言表。

  我们的班主任是个男老师,姓刘,叫刘庆之,为人非常和善,上课铃一响,同学们都把小手背在身后,端端正正的坐着,一张张懵懂的小脸儿,聚精会神的等待老师。老师拿着点名册,点到每个学生,都亲切的盯着看一会儿,然后让同学站起身来转一圈儿,让大家互相认识。

  天真的孩子们,总看老师们有一种神秘的感觉,在老师面前特别的听话,老师的每一句话就像圣旨一样,言听计从。

  每逢下课的时候,姐姐总会到我们教室门前看看我,直到慢慢的和老师同学们熟悉了,姐姐才放心。平时一有空就和小同学们一起到处看看,熟悉学校的环境,懵懂的我们,看着学校内的一切都感觉那么的新鲜。

  学校的确很美,右边是喧闹的集市,学校大门楼下,枣红色的木大门,门框两边各一座雕着龙凤的圆形木门柱子,纹理清秀,雅致美观。门柱外边,两座青色石狮子,张着大嘴巴,威武雄壮,昂首望远。院子里古香古色,壮观威严,一排排的青砖瓦房,是各年级的教师,中间的大殿是教导处,虽然是古老的寺庙,但在不断的修缮中,依然显得古典清秀,不失典雅。院内有好多棵古老的柏树,虽然年已沧桑,在阳光的沐浴下,依然郁郁葱葱,熠熠生辉,英姿挺拔。青葱碧绿的松树层层叠叠卷上去,如同绿色的波浪,苍劲、威严,透着一股股儿的灵气。

  校门前有一条弯弯的小河,河水清澈见底,潺潺流动,鱼儿三五成群的追逐嬉戏,荡起层层涟漪。河边的杨柳树,在阳光照射下,青葱碧绿,随着轻风摇曳的美丽的身姿,时不时飘洒在路上行人的身上。长长的枝条倒映在清清水中,影子晃晃悠悠。岸边的小草和野菊花艳丽夺目,千姿百态。小桥儿是用两块青色的石板搭建而成,虽已沧桑斑驳,但依然用它那强健的体魄,承载着我们成长的步伐。

  那时的农村生活非常贫穷,物质匮乏,经济落后,孩子们的学习环境和生活都非常艰苦,尤其那些年,中原的冬季特别的冷,但无论寒冬暑夏,风霜雨雪,不管多远,孩子们都要坚持上学,非常珍惜实属不易的学习机会。夏天大雨天气,很少有人能买得起雨伞和雨鞋,大多学生都戴着连帽,身上披着麻袋片子,衣服湿透再暖干,整个教室都是赤脚大仙。寒冷的冬季,没有取暖的设备,老师转身在黑板上写字的时候,教室里一片跺脚的咚咚声,每个孩子的小脸蛋儿,小手儿都冻得又红又肿,甚至溃烂,写字时孤弱无力,就连老师的手也常常冻得拿不住粉笔。为了不让学生们把脚冻坏,老师们号召同学每人做一个鸡毛键子,下课的时间踢毽子,跳绳,在那艰苦的条件下,学生们都为实现远大的理想儿而努力学习着。

  豆蔻年华的青涩时代,学生思想都很单纯,善良,没有尔虞我诈,同学之间像亲兄弟姐妹一样,相互关心,相互照顾,对老师尊敬有加,老师对学生,就像长辈对孩子一样关心呵护,耐心的传授知识。

  我小时候喜欢唱歌,所以最喜欢教音乐的徐老师,徐老师不但歌唱的好,弹得一手好琴,人长得更美,杨柳细腰儿,粉嫩的瓜子脸上,一双会说话的大眼睛,两条辫子拖在衣服的下摆,走起路来聘聘婷婷,款步姗姗,总是那么温文尔雅,和蔼可亲。没事儿的时候总喜欢依偎在徐老师身边,看她弹琴,听她唱歌,后来徐老师调走的时候,俺还偷偷的掉泪儿了呢。

  由于当时国家经济贫穷,学校没有大型的操场,更没有什么运动器材,正好学校后边有一条深深的寨豪沟,课间和外活动的时候,老师带着学生们在寨墙上自由玩耍,爬上爬下,有很多男孩子们,爬到寨墙上,坐在上边往下出溜,有的不小心把裤子磨个大洞,羞涩的捂着屁股,有的连滚带爬的摔下来,蹭破皮肤,摔得少皮没毛是常有的事儿。

  我们到六年级的时候,换了个年轻的班主任李老师,李老师是个代课老师,形体瘦弱,眉目清秀,一个风流潇洒的谦谦君子,他对工作尽职尽责,对学生要求非常严格,对教学质量要求非常的高。因为那时候国家公立中学很少,相对升学率是对每个学校的严峻考验,李老师为了提高升学率,可谓是呕心沥血,绞尽了脑汁。

  学生为了能顺利升入初中,夜以继日,孜孜不倦。在炎热的夏天,没有电灯,没有风扇,到最后冲刺阶段,每天的晚自习,除了条件较好的同学,能有一盏马灯外,其他的学生们都是用墨水瓶,把小铜钱中间穿一个旧的毛笔帽儿,笔帽穿上线捻儿,做成煤油灯。男同学们嫌教室里闷热,又怕在外边油灯被风吹灭,就在学校后边的土寨墙上,挖一个小洞洞,把煤油灯放在里边,由于灯光太小,为了看清楚字,不得不赤皮漏胯,卷曲着身子,忍着蚊虫叮咬,半躺或者半趴在漫坡上读书写字,在那漆黑的夜晚,象鬼火儿一样的一盏盏闪烁摇摆的小灯头儿,照亮着孩子们切切求学的心,半边寨墙上抛洒着学子们的汗水,承载着学子们的心酸和努力,有的同学读着读着就困的睡着了,打起了呼噜。女同学们则是在教室里,守着自己的小煤油灯,不停的写写读读。李老师也和同学们一样,几乎彻夜不眠,不停的到教室和寨墙上看看他的学子。关心同学们的身心健康,催促我们们早点休息。到了第二天早上,每个人的脸上都被熏上一层油灰,鼻子眼儿都成了黑洞洞。

  还记得最有趣的一件事儿,就是六年级的后半期,老师为了让家长照顾好学生的饮食,到每个村上做家访,那天老师到我家的时候,正好小时候带我上学的那个邻家姐姐也在,二人目光偶然相对,就那么那一刻,竟擦出了爱情的火花,姐姐仰慕老师的温文尔雅,风流潇洒,老师更看重姐姐的如花似玉,品貌端庄,两个人一见钟情,而我自然就成了他们的小红娘啦,每天给他们传送书信,成就了他们美好的姻缘。

  那时候农村还没有公共汽车,到了升学考试的时候,李老师带我们跋山涉水五十多里,去到了方城第二中学,一路上还不停地给我们讲题,上考场前老师和同学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儿上,老师用颤抖的声音,一遍一遍的嘱咐,生怕不细心出了差错。在老师和同学们的辛苦努力下,那年的升学考试,我们学校在全县名列前茅。

  虽然五十多年过去了,我没有忘记,我的母校,我的摇篮,给了启蒙教育,是锤炼我长大的熔炉,是她让我懂得了什么是知识,让我学会了如何做人。母校是我永远怀念的地方,怀念我那慈祥的老师们,怀念情同手足的同学们!

  山高路远,只能让那些美好的记忆象花儿一样,永远绽放在我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