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谈王晓林的书画的散文

时间:2021-05-07 12:27:31 散文杂文 我要投稿

谈王晓林的书画的散文

  和王晓林相识 ,缘于诗歌。他可以说是我文学上的老师。咸阳文坛 ,王晓林以写诗著称 ,是其中皎皎者。

谈王晓林的书画的散文

  我们已神交多年,他渊博的知识 ,丰富的阅历常使我由衷佩服 。近年来,他又热衷于儒释道之研究,身上常笼罩一股神秘色彩,像一尊佛像似的行走于人前。

  弄文之人,皆多愁善感 ,“悲落叶于劲秋 ,喜柔条于芳春”这恐怕是最好的说辞。

  一日 , 我二人相约于渭河滩 。其时皓月当空 ,星斗满天 ,自然抚今追昔 ,感慨万千,天文地理 ,生活起居等,无所不谈,大有想见恨晚之意。

  多年了,我只知王晓林的诗文好,从未听说过他写字画画。有一天,他拿了自己的书法让我看,已使我心生惊讶。过了不多日又拿了不少画作过来,更令我双目圆睁。

  他的书法天真烂漫,率性自然,虽习字时日不多,却巧拙相辅相成,自有一番面目。可谓“我手写我心”,有点“光芒内敛 ,却气象万千”的味道。

  他的画 ,初看 ,黑压压一片,遮天蔽日,就像朋友所说“能把人吓死”。继而 ,你不禁露齿一笑,疑心是未成年人所为。细瞧,却绝非未成年人能为之,无丰富的人生阅历又怎能为之?虽然整个画面黑压压一片,但总有一处是亮色,那或是一两间小屋,或是一片山中空地。

  他画的多是山水,不着它色 ,只以浓墨 、焦墨、淡墨为之 。让人感到,画中肯定是夜晚的群山,黑漆漆,伸手不见五指 …… 唯有点缀于山中的一两间茅屋,是主人在点灯照明或生火造饭。所谓“宫殿里有悲哭,茅屋里有笑声”山中小屋自然温暖而明亮。

  王晓林画的'山不是名山大川,乃是荒山。名山大川看得多了,会使人产生审美疲劳。王晓林的山是杂乱无章的,草木也是杂乱无章,一任疯长 ,细看,那山却有规律可循,它是鸟兽的天堂,是远离喧嚣城市之外的一方净土。

  王晓琳似乎是黑暗中的一匹烈马,在这无月的暗夜,左冲右突,看似无路可走,却有迹可循,他也在拼力寻找心灵的净土与光明。

  不计工巧,性之所至,尽情挥洒,正所谓“同自然之妙有,非力运之能成”,这是王晓琳书画的特点。王晓林学书画时间并不长,却出手不凡,所谓“蛮拳打死老师傅”。究其原因,除了不按套路出拳外,便是裹胆气而先声夺人,方才制胜。王晓林因了这样的胆气,才敢无所畏惧,无拘无束,任意挥洒,我手写我心啊!在无眠的夜里,意绪独对苍茫,他也许常发“众人皆醉我独醒”之感慨。

  文人也有江湖,王晓林是江湖一侠客,他亮剑江湖,初试锋芒。或者他过了不惑之年,开了“天目”,大彻大悟,视名利如粪土,便写字 、作画,寄情山水,自娱自乐,亦未尝不可。

  我不是书画专家,只能从自己心中的感受谈起。有人评论别人的字画,或奉若神明 ,或打入地狱,都不是客观看待人家作品。

  当然我也不能说王晓林“真气弥漫,万象在旁”的话,那是自欺欺人,对作者不负责的态度。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惟愿王晓林老师能加强书画技法方面的培训,这样 ,他书画的路会和他文学的路一样,愈来愈宽广。

  许多人的字画,中规中矩,但是,看过不久,就没了印象。王晓林的字画,因其个性鲜明,你看完后,一定会印象深刻。并一定会记住他这个人 ——他这个像一尊佛像似的人。

  王晓琳的字画,是典型的文人字画。

  文人舞文弄墨,古已有之,但文章可以“舞 ”好 ,“墨”不一定“弄”好。王羲之《兰亭序》、颜真卿《祭侄文稿》、孙过廷《书谱》,皆书文双绝,使后人奉为楷模。唐伯虎、文征明、郑板桥诗书画俱好,传为千古佳话 ……

  或是迫于社会压力,或是附庸风雅。当代作家,写字绘画的越来越多,其中不乏能者。但也有一股浮靡之风,流蹿文坛,某些文人,书画基础太差,作品遭人质疑,使人口水浸淫,频起口舌之争,反而自损形象,这是何苦!

  我写字多年,感到越写越难。至今不明其理,不知所终,常苦闷之极!

  呵呵 ……乱写一气 ,就此打住,还望王老师海涵,用以下两句话和王老师共勉:

  惟大英才方识道

  是真名士自风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