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山里过年多红火散文

时间:2021-05-07 20:16:16 散文杂文 我要投稿

山里过年多红火散文

  晚饭后,女儿说:妈妈,咱们还回山里过年吧,别让爸爸自驾去南方了,多没意思啊!我说:我也想回山里过年,市区也不让放鞭炮,除了卖东西的,没一点年味。

山里过年多红火散文

  婆家在白云山脚下一个山清水秀的小山村里,虽然只有三十来户人家,常住人口不过130人左右,却有一个美丽的名字……白杨沟。自结婚以来我们几乎都是一放假就赶紧回家,在山里过春节,那是真的热闹红火呢,不信?那我给你说说……

  一、蒸馍

  腊月二十五六一到家,婆婆已经发好了三四盆面,我和一起从市区回家的四弟妹放下行李就下手和面。趁着醒面的时候,我们就去灶台点火热水,把蒸馍用的箅子、笼布清洗好备用,还顺便把不常用的碗筷盘子都放到热水里蒸烫洗干净,顺便在炉子上焖出豆泥、蒸熟红枣和调出菜陷。忙乎完了这些,盆里的面也在热炕头上醒好了。放好案板,就开始揉面、分割、再揉搓成小面团。这时候,显示我们手艺的时刻到咯——揉出一锅馍馍、一锅花馍、一锅豆沙泥、一锅枣馍、两锅肉馅、两锅素馅的。最后我还喜欢卖弄地搓出长短不一的细条,每个细条上再轻轻地用菜刀交错切出细道道或者像鳞片的小菱形块,用枣子绕城每排由3个枣、5个枣……十几个枣的枣花山让婆婆上供用。

  揉搓好的各种馍,整整齐齐地排列着就像要接受检阅的士兵那样精神饱满。可是,婆婆不会立刻让他们进锅里的,这时候会拿出一块几米长的干净白布盖上去,再让他们静静地等候十几分钟,才能放到锅里去蒸。等婆婆验收合格,说“入锅吧”我们才一箅一箅端出去排到锅里。此时,锅地下的木柴噼里啪啦噼里啪啦,烧得可带劲儿啦,像比赛一样往锅底窜,十分钟、十五分钟、二十分钟一到,婆婆果断地命令“行了,撤火吧!”这时候,整个院里院外都弥漫着香喷喷、甜滋滋的馒头的麦香味,待锅盖一掀开,顾不上烫手,我们就急不可待地拿出一个,嘴里呲哈呲哈着掰开一个,你一口,我一口,赶紧尝尝味道咋样?碱面放得多少?火候是大是小?

  不过,往往都没问题。这时候,我们就放心地把烧火看锅的任务交给十几岁的侄子,转而开始下一个任务。

  二、备菜

  因为婆婆家位置在山区稍微有点偏僻,刚结婚调过来时同事总说,白杨沟是敌战区。我很纳闷,解放这么多年了,怎么是敌战区?改革开放这么多年,为什么还是敌战区?他们都解释了好几次我才明白,原来是指位置偏僻交通闭塞之意(现在公路很发达,交通很便利了)。所以每次回家我们都大包小包买好多蔬菜,尤其是春节时,带的疏菜和肉食更多。此时,我们就坐在炉火前或者阳光下,一边聊天一边开始择菜。这是能放几天的蒜薹、西红柿、西葫芦、土豆、豆角、黄瓜、芹菜;那是要先吃的菠菜、蘑菇、韭黄、韭菜、茴香苗等,这是包过年饺子的、炒菜的,一一归类洗净放好,既不能热坏了菜,也不能冻坏了。因为每次一回到婆家我就是主厨了,为了省事省时,我会抽空把蒜薹、芹菜、西葫芦、蘑菇、豆角等用热水焯一下,再过一遍凉水,沥沥水,凉凉了装入塑料袋,统一放到一个大盆里,存放着备用。

  因为人多,每天炒一个菜不够,多弄几个又费事,于是我的拿手菜来了:把芹菜切成半村段,等着用蒸馒头的热水焯,泡好的花生豆、黄豆分别煮熟,再加上烫好的藕片,别看这个不多,那个挺少,可这几样放到一起就满满一大盆了,只放一些盐腌着,放到冷屋子里,每次吃饭前,用葱花、蒜末、姜末、醋和香油等一调和,又爽口又应急。去年,女儿在澳洲学习紧张时,还特意详细打问我制作方法,如法炮制吃了好几天呢。

  三、做豆腐炸麻糖

  腊月二十七,公公就开始要做豆腐了。已经泡好的黄豆吸足了水分鼓鼓的,就等着人们的挤压推磨呢。自带水槽的石磨开始一圈一圈转动起来,一勺一勺的黄豆从上层磨盘的圆眼里放进去,随即从下层磨盘底的石槽里流到大锅里。一圈,一圈,又一圈,很快十几斤黄豆就变成满满一大锅牛奶样稠稠的白豆浆。柴火又烧起来了,公公的眼睛紧紧盯着白乎乎的水面,稍有涟漪时就打手势让撤大柴火,只留小细柴火慢慢烧着,此时,锅里的黄豆沫就像刚睡醒的娃娃,忙着抻胳膊,抻腿样翻腾起来,公公手里的勺子在锅里水面上,平平地一下一下,就像安抚小孩子的脑袋,耐心地搅动着平抑着豆沫那浮躁的心。看准时机,公公往豆浆里一点一点地投放卤水块,这时候,豆浆开始出现絮状、结块,就像解冻的河川上漂浮着冰块,公公一下一下地搅动着,察看着,“好,把火全撤掉!”

  这时候,我们知道,关键时候到了,赶紧递过来铺好笼布、公公自己编的荆条大菜筐和笊篱。公公用笊篱把凝结成块的豆浆连汤带水捞出来,放到大筐的笼布上,水被沥下,剩下了豆浆块,把笼布兜紧拧住,家人递过来石板和石块压上去,这样,压上一晌或者一夜做出来的豆腐硬硬地很瓷实、劲道。这回知道为啥山里的豆腐好吃了吧?

  放下豆腐让它慢慢沥干水分不提,这边,就又开始另一项活计了。黎明时分,公公早就按照盐碱矾的比例揉好了麻糖面。此时软软的面筋道十足,我们清理好豆浆锅,热锅、温油,开始炸麻糖。只见公公先用油把手搓一遍,然后又往案板上抹一层油,这才从面盆里抓起一大团面放到案板上,前后推动没几下子,面就成了擀面杖粗细,手掌边走边一拍,又成薄片条了,手起刀落,啪啪啪,两个小方块摞在一起,中间开一刀,提起来溜着锅边放入油里,但是很快就泛漂起来了,也变成了大几号的胖子。哈哈,麻糖形状出来了,拿起筷子翻个,嘿,还不听话?再加一根筷子按下去,让它在油里充分热热,哈哈,麻糖味出来了,热气也足足地冒起来了,捞出来,身边的小跟班侄子们,眼巴巴地看着,我赶紧把刚出锅的麻糖用筷子扒拉成几块,分发给他们尝尝。眼看着还有两个馒头大小面团了,我申请让我自己动手做试验炸个点心,公公乐的可以休息一会儿了,很爽快、微笑着宽容地答应了,我把面团又揉进去些许面粉,然后用擀杖擀成大薄饼样,卷在擀杖上,用刀划拉开,切割长方块,每个方块都切成细丝就像细挂面,然后分成一撮一撮的,用筷子在每撮中间一夹,放到油锅里炸,散开的细丝变成一朵一朵的菊花状,我又拿出白糖,撒在上面,婆婆说,真像一朵花,这哪里还舍得吃啊?可比那卖的点心干净多了!

  有时候,我还提前熬制白糖至能拉丝的糊状,炸制一些馒头块、苹果块、山药块、花生米等做成拔丝食品,又或者炸一些加糖的烫面疙瘩(又叫炸鸡头)和糖糕。因为我爱人姐弟六人,侄子外甥十几个,这些都是他们小时候最爱吃的甜点呢。省俭一生的公公婆婆总是宽容地笑眯眯的看着我作来作去,从没有训斥或者露出不满意的神情,相反还到处给乡邻们夸赞我不光文化水平高,手还巧,啥都会做,惹得乡邻们都羡慕他们修化了好儿媳妇,妒忌他们有福气呢。

  四、贴花花

  “二十八,贴花花”,唱着歌谣就到了腊月年根底下了。到家后的这几天,晚饭后,婆婆、我和弟妹们就拿着剪刀、红的、粉的、绿的、黄的等彩纸开始剪吊挂,先裁成类似A4纸大小的长条,然后在下面剪出尖长的三角,中间剪春字、福字或者其他菱形图案。腊月二十八早饭后,老公就领着几个侄子拿着在联通、移动、超市等领到的和买到的一大把对联、和花花绿绿的吊挂先到老宅子、再到大队部和几个孤寡老人家,最后回到我们自己家,张贴起来,红彤彤的透着喜气弥漫着春意,满院子的吊挂在风中哗啦啦哗啦啦地欢笑着,好像在对着大山说:“过年啦,过年啦”又像是把村民们对新年的美好祈愿上传到天霄。

  说到这里,想起11年的春节前,由于村子里会写毛笔字的老五爷爷去世了,邻居四叔拿着红纸和墨汁来到我家,说让我们写两幅对联,老公和我面面相觑,不好意思地说“对不起,四叔,我俩不会写毛笔字,没拿过毛笔呢”四叔期期艾艾地说“两个大学生,又是当老师的,咋不会用毛笔,咋不会写毛笔字呢?这老祖宗的好玩意要丢吗?”老公说,我家还有现成的,给你几幅用吧?可四叔说:“对联有现成的了,可是祖宗排位、神码总是要写的呀?”老公看看我说,你的字好,要不慢慢给四叔写写?我只好勉为其难地先在报纸上练习几遍,然后再在红纸上按照四叔的提示歪歪扭扭地写了几个毛笔字,也是从那时起,我暗暗下决心一定要学习写毛笔字。先后临写了曹全碑、汉简、史晨碑、魏碑等,去年又系统地跟着老师学习《圣教序》,今年可以大胆滴为乡亲们书写春联,满足四叔他们的心愿了。

  五、收疙瘩

  贴完对联和吊挂,村里的半大孩子们就开始背着挎篓、拿着绳子和大队部里的鼓锣镲等响器,在村子里挨家挨户收疙瘩了。大队部里会有一个孩子在那坐镇敲着一面大鼓,“咚-咚咚咚-咚”地把整个小山村都震得好像要摇晃起来、跳起来一样。各家各户也就知道该准备疙瘩柴火了。小点的孩子们敲着“呛呛嘁呛呛”走在前面,到了家门口就站立在那里紧锣密鼓地敲一阵子,大点的孩子则走进家门,叔叔婶子大娘地喊着,等着主家拿出树木疙瘩,装入挎篓或者用绳子捆好,几个人随手抽根木棍抬走,山里人靠山吃山,每家有的是木头疙瘩和棍子,所以进程比较顺利。但是也有好闹的大人们会很促狎和他们开个小玩笑:“没合适的疙瘩了,你们要是要,就把墙根下的那个大树根拉走吧!”几个少年看看比他们身体还要粗好多的大树根,特别是四面旁出的粗壮的分根条条,低声商议着,主家则看热闹样瞧着他们,却并不上前帮忙,还说“大年下的,可别在我家里动斧头动刀子的哈,能整走就烧去,整不走别说我小气哈。”这时候,只见军和龙两个孩子,掏出随身带的绳子,在树根处绕了几圈,每一圈都打上结,然后又让其他伙伴把挎篓都放到门外的街上,拿来两根木棍,两个大孩子在前面背负着绳子弓着身子使劲拉,两个孩子在后面,一左一右用木棍撬着树根,他们嘴里就像喊号子喊着:“收疙瘩,走咯!收疙瘩,走咯!”一下、一下,大树根竟让四个少年连拖拉带撬抬地出了门口。这时候,主家男人哭笑不得自嘲:“以为几个小兔崽子弄不走呢,谁知道还挺有办法!这大树根锯开了够我家烧好几天呢!”但是,山里的汉子吐出的吐沫就是钉,是绝不会悔改的。他会边说边开始下手帮忙,帮着把大树根拉到街上烤火点,并帮着孩子们架好柴火、军也会骄傲地说:“只要你能弄到家里,只要你答应给我,我肯定会让你怎么弄进去,我怎么弄出来,咋样,二叔,你家还给不?再给,我还拉出来呢,还得告诉村里人你最大方了,明年肯定旺家!”第一次在婆家过春节,不明白初一清晨,在街上架一堆木柴和树疙瘩像点燃篝火一样的原因,乡邻们说:“烤火用,烤杂病”。可我观察,乡邻们都在太阳升起之前摸黑开始各家各户地拜年,在以前没路灯、街灯的山村,人们都是依山势建筑房屋,街上、院子里都是坑坑洼洼的石头、台阶的条石也不规则不平整,再加上山区的夜气温很低,大概是为了照明道路和取暖,况且传说中,年这怪物很惧怕火,所以,古人就流传下来初一凌晨烤火,同时也希望来年的日子红红火火吧。

  六、包饺子

  三十(或小进的二十九)的早饭后,我和四弟妹就开始和面、调馅,准备包饺子了。山里人不缺少木材,家里的.擀面杖、案板都是自制的,很结实,婆婆家包饺子用的小擀面杖就像我妈妈家烙饼用的一般大小,我觉得又粗又大,用着不方便,于是第二年回老家前,我专门买了一根拇指粗细的擀面杖,我来自平原,我的老家包出来的饺子都在背后捏出两三个褶子,长长地站立着,婆家村里都是挤出来的圆圆形状的饺子,所以我一般负责擀面皮,由干活麻利的在饭店服务的四弟妹捏挤饺子。她包饺子一个顶村里的三四个,挤饺子时舀馅的小木片都不放手,看的婆婆眼睛都直了。平时我擀面皮都是能供三四人用,可现在最多能供俩人了。很快,我们中午的饺子就包好了。三十中午的饺子有好几样馅,目的是尝尝上午调出来的馅口味如何,这样,下午包出来的过年饺子才好吃,省的过咸或者过淡,如果不合适,午饭后就进行补救措施。午饭后不到一个小时,我们就包好了满满四五箅饺子,为了防止风干饺子皮,婆婆会在饺子上放几张黄纸,我觉得不卫生,后来改盖干净白布了。这时候,我和四弟妹就带着我的小擀杖和她的挑馅用的小木片开始在村子里转悠帮忙包饺子了。先到辈分大的毛二栓爷爷家,帮着老奶奶包两箅;再到四叔家、牛叔家、小玲婶婶家、海桥哥家、桃枝嫂子家、喜平哥家等挨个转着看看是否需要帮忙。这家十分钟,那家十分钟、二十分钟地,基本上到做晚饭前我和四弟妹就班师回朝了。其实,别人家也不是等着我们去帮忙,我们只是由于平时不常在家,趁着这个团聚的时刻每家转转,啦啦家常,也表示我们对他们平时关注公婆的感谢之情,融洽乡邻们的感情。所以,在我们村,甚至邻村,一提起我的名字,几乎都知道我是谁谁家的儿媳妇,对公婆如何对乡邻如何,还可以说是个名星媳妇呢。

  七、家庭娱乐

  由于我们是个大家庭,大人孩子都多,打扑克都能分好几班。白天除了干活,我和爱人还总督促辅导孩子们的作业、学习情况。但是到了三十和初六之前,往往就大人孩子都可以痛痛快快玩几天:看电视、打扑克、跳绳、踢毽、呼啦圈、KTV等,我们还开展家庭比赛呢。到了晚上,孩子们都休息了,我们几个大人还玩性大浓,就开始围坐在炉火前,泡上两壶茶,端来一大盘瓜子、水果和点心,一边说话,一边打几圈麻将,有时候因为太关注话题了,手里拿了四个一样牌暗杠都不知道,觉得好像没有用就扔出去了。好几次,三弟都扣了赢牌,却没意识到,嘴里还嘟噜嘟噜地说着村里的趣事,把牌放到桌上,等别人和了,推到了牌大家才看到:“你怎么能打这张牌啊?你自己这不是已经扣住了吗?”他憨厚地呵呵一笑:“没啥,反正输赢都在咱们自己家,让我接着说哈。”嘻嘻哈哈中,我们打牌继续,话题继续,说着笑着玩着,守岁、打牌就到了午夜子时,于是,我们几个穿上厚衣服,拿着鞭炮、礼花跑到院子里,噼里啪啦,咚咚地拉起鞭炮放礼花,此时惊醒了所有的家人,黑夜里的礼花映红家人一张张笑脸,孩子们则在院子里跳着喊:“过年了,放炮了!过年好!接福咯!”然后,带着对新春的期盼进入甜蜜的梦乡,等着黎明就起来拜年去。

  写到这里,耳边仿佛传来山村里那花花绿绿的吊挂在风中哗啦啦呼啦啦的声音,它那摇曳的样子像极了那些坚守故园的老人站在村口抬手翘盼的神态,嘴里还嘟嘟哝哝:“过年了,回家吧!过年了,回来吧!”是啊,收拾行囊,回家红红火火过大年吧!

【山里过年多红火散文】相关文章:

时间也多物,空间也多知散文11-27

红红火火闹元宵作文08-12

《我从山里回》语文教学反思02-05

《禹庙·禹庙空山里》译文及鉴赏04-24

少一点猜疑多一分谅解散文欣赏11-19

大山里走出的科学家的名人故事11-14

《山里的孩子》三年级语文教案02-26

春节过年对联11-17

描写多的成语04-10

过年语文作文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