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商山有泪散文

时间:2021-05-07 12:19:00 散文杂文 我要投稿

商山有泪散文

  豫陕边界过去有个名医叫李万海,他是我姨父,虽已经早逝,但群众常念叨他。

商山有泪散文

  xxxx年农历九月二十三日晨,获悉家住洛南县三要镇木场村的姨母因患脑溢血经抢救无效与世长辞,表兄弟们定于二十五早上举行葬礼,姨母享年七十三岁。

  我遂约在城的表弟一起驱车到木场村奔丧吊唁。表弟占友,系姨母唯一娘家侄子,我是姨的外甥,是必去的。我们都生活在卢氏县城,二十四日下午,同乡保群随英也要前往吊唁,遂相约同车同行。

  卢氏城到洛南县三要镇木场村约九十公里,抵达时己五点多。当晚,表弟家设灵堂,举行隆重祭奠仪式。摆祭仪式上,众亲友客人排出顺序,先从干亲,次为娘家侄子侄女外甥,后次老姑老姨老舅家人及姑舅姨及本家女婿外甥侄女等,逐一到灵前上香叩首奠酒,与逝者挥泪告别。

  次日晨出殡,沙河川青山俯首,沙河哽咽,万木凋零,寒气逼人。姨父早已去逝迄今二十多年,墓地在索草沟老宅后竹园处,墓园已修,留有姨的墓穴。

  早饭后总管即安排出殡。商山俯首,沙河呜咽,哀乐低迴。女孝含泪忍悲前导引路,男孝随后顶盆打幡,引灵柩从木场新宅出发,过沙河,登山道,沿索草沟蜿蜒曲折山路而行。

  索草沟系姨父姨母老宅,沟内住有十几户家,近年来,随着国家移民扶贫搬近政策的落实,拔穷根,挪穷窝,大家伙全都搬迁到沟外了定居了,仅剩一户人家还居此地。但河川没有土地,愿种地的,还要回老家种地。

  二十一年前,姨父李万海,豫陕边界一代名医,溘然长逝,即葬在老宅后一片翠竹丛中,墓地背依杨万岭,面朝苍松岗。当年己修建了墓园,留有姨母位置。村民告诉我,李万海精通中医,且能掐会算,他师傅是大法官,对易经道行很深,能预测生死未来。姨母去逝之日,竟然与他二十一年前同月同日病逝。姨父生前曾对邻居说,我寿元五十六岁,夫人寿元七十三岁。当时以为他说笑话,谁想现在一一应验。

  我记得他生前是三要区木场大队医生,还经常应邀跑到我老家河南一带给人看病(我老家与木杨村仅一条洛河之隔)。他多用中医处方,也开西药。如果医药还不能解决病根的话,他会从是否动着什么命煞之类的方向找找病根,确认后,他用祛邪术镇之即可。他师承豫陕边闻名大法官杨毛子,具有较高巫医修养,因此,当时的豫陕边界的老中医李万海,在乡亲们中很吃开的,名声很大。据悉,中医起源于巫医,现代科学虽然排斥,但在传统文化根深蒂固的秦巴山区仍然大行其道。

  我曾亲眼看到有小孩突发急病,大人认为是新近逝去的人〈问候〉了,并用一双筷子在一碗水中立柱,逐一说逝去人的名字,说准了,筷子就在水中立定不倒了,孩子的.病立刻缓解。我有一伯父李树茂公,也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著名老中医,不但精通针灸术,且可以易科子:就是把患者身上的疮科,通过作法易到树上,树隆疤而人身疮愈平。

  医者仁心,姨父终生为医,曾经救死扶伤,不计其数,获得豫陕两省三地群众无数赞誉。他对贫穷的人,不收出诊费,不要看病钱。药费呢,经常赊账,有了还,没有就算了。他英年早逝,两省边界群众深切缅怀,老年人经常念叨医生李万海。

  他又带其长子为徒,在木场村卫生室继续当村医。他的两个孙子,也秉承祖业,考医学专业,在洛南县医院当医生救死扶伤,实现祖孙三代从医的医学世家,这在我们这一带,实属罕见。

  上午十一时,薄雾弥漫,姨母成殓后,由乡亲们八抬抬棺至墓区下葬。

  应该感谢木场村的乡亲们,有许多人在外打工,闻讯后都纷纷赶回,送好邻居好亲人最后一程。他们不辞辛苦,轮换着从七八里外的木场村抬到坟前,一个个都满头大汗。舅父陈振义老先生也赶来了,他步行二十多里,看到妹妹入土为安,不禁潸然泪下。

  姨父姨母,安息吧!

【商山有泪散文】相关文章:

红尘有泪爱却无悔散文欣赏04-29

山韵散文11-09

《商山早行》古诗及赏析03-01

商山早行原文及赏析11-02

温庭筠《商山早行》导学案06-30

温庭筠《商山早行》赏析汇编04-18

登梧桐山散文11-05

古诗《商山早行》教学设计精选05-29

慢慢绵山情散文欣赏11-07

高二选修《商山早行》导学案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