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勇之将沦为政治权谋的棋子散文
冷兵器争锋的年代,打天下离不开猛将。夫为将者,有勇而无谋,如吕布之徒,不过莽夫耳。有勇有谋,能独当一面堪大任方为世之良将。煌煌一部《三国演义》,除了各方诸侯雄主、谋臣,最耀眼的当属那些征战沙场的武将。而在这些恒如沙数的武将中,魏延,作为一名将军,可圈可点。但无奈,天下之争,懂军事而不懂政治权谋的将军最终也只会沦为政治权谋的棋子。
魏延是个武艺高强有追求有抱负的武将。《三国演义》第四十一回《刘玄德携民渡江赵子龙单骑救主》一节,刘备败于樊城,奔走襄阳,蔡瑁、张允不予接纳,魏延开关救刘备,以“无名小卒”身份“与文聘交战,从已至未,手下兵卒皆已折尽。”后寻刘备不到,投奔韩玄。其时,文聘为当时虎将,曹军势大,荆州人望风而降,而独独魏延识得刘备“仁德之人”,大战文聘还能孤身一人全身而退。之后,刘备占据荆州,收服荆襄各郡时,长沙太守韩玄欲杀黄忠,魏延再次挺身而出救黄忠杀韩玄迎刘备,除了表现出其武艺高超,同时也反映魏延在纷乱的时局中认定曹操是国贼,是个有抱负有追求的的武将。单从这两节,诸葛亮认为他有反骨是对魏延的不公。试想,三国纷争,仅仅刘备手下,多少降将?为何单单容不下一个魏延呢?
魏延是个有勇有谋的上将,堪称帅才。刘备跨有荆益,自领益州牧时,魏延即与后来的'五虎上将其名,被擢为扬武将军,排名马超之前。及至进位汉中王,魏延再次被委以汉中太守重任,总督军马守御西川无有半分差池。后主即位,孔明南征,魏延与赵云同为大将;再次孔明出祁山,魏延为前部大将,并向孔明献策出奇兵不纳。征伐期间,魏延屡立战功,功勋卓著,实际上担当了诸葛亮伐魏的第一将军重任。可叹,诸葛亮一只锦囊,用政治的权谋断送了魏延的姓名。
魏延,这位毕生征战杀场的良将,最后死于非命。同处一个时代,若以将才论,窃以为魏延胜过五虎上将,堪与曹操手下曹仁媲美。其勇略、胆识、行军打仗功绩,十足地表现了一个冷兵器时代智勇之将的风范。但他被死诸葛一只锦囊杀了。
魏延之死,非战之罪。通篇三国演义,即使到了孔明归天,魏延索要兵权伐魏,到最后被杨仪、马岱依孔明锦囊遗计所杀,当真没看到魏延有谋反之心。
魏延之死,死于善征战而不懂政治权谋。他所处的刘蜀集团,有刘氏嫡系、诸葛亲信、西川旧部多层政治势力相互纠葛,表面的繁荣背后,以刘备执意伐吴不用孔明,李严为代表的西川旧部争权夺利为代表的各方势力争斗不息,暗流涌动未曾断过。而他魏延,领兵有方,攻伐有谋,单单在王朝集团内部的纠结上过于单纯。他只想凭籍上将伐兵的方式实现自己为将者的本分,而不去思考任何军事行动其实都是披着政治外衣的特殊行动,它不比两将阵前捉对厮杀;更不懂胜败乃兵家常事其实只是权谋者一种政治需求的一种表达。战阵上的武将,其实都是用鲜血染红自己盔缨的棋子。
也许,在魏延的信仰里面,刀口下面出政权是他认定的真理,于是他忽视了刀枪只是实现政权欲望的暴力工具,而政权欲望在那个时代是具有自私性的。无畏的刀枪终究挡不住强大的政治权谋。魏延很冤,被中国延续至今的“官品(此处只用于相貌一义)”论杀了。他张扬的个性被视为脑后有反骨,于是自投刘备后一直被控制使用,只作为一名冲锋陷阵血染沙场的棋子。原来,为将者也要懂点政治权谋才好。
【智勇之将沦为政治权谋的棋子散文】相关文章:
勿将网恋当成真散文11-03
我们为何沦为“学渣”12-20
人之气度散文04-30
春之芽散文11-15
秋之景散文11-15
心之随想散文11-07
简约之美散文11-07
秋日之美散文12-05
成功之语散文11-29
春之杂感散文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