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好借好还散文

时间:2021-05-06 16:46:10 散文杂文 我要投稿

好借好还散文

  老家人常讲:好借好还,再借不难。

好借好还散文

  据说,这句话出自吴承恩的《西游记》(第十六回)呢。在我看来,借东西是最寻常不过的事了,谁没有向别人借过东西的经历呢。借钱,借工具等等,不一而足。农村人借东西更是名目繁多,记得小时候,邻居彩珠婶子每逢家里来客,就来我家借用盛菜盘子,有时是搬走两个小方凳。还有几次,是借两个鸡蛋,几棵葱或是一瓢白面。农村人很简朴,当时条件也不太好,即使家里来了客人,无非是炒上几个菜而已,借机会改善一下生活。大鱼大肉的,不常见。况且,我所在的集镇是逢双日有集市的。印象中,那时吃的盐都是大盐粒,不像现在吃的是精装细盐。在供销社买来盐后,需要搉(què)碎再使用。邻居小兵家有个石礅窑子,周围的邻居们和我母亲常去他家,借用礅窑子搉盐。每次用罢,母亲都仔细地把礅窑子擦干净,以方便别人再用。估计,那笨拙的墩窑子早没了吧,因为现在也没有人借用搉东西了。

  在我家,那时常被借用的有父亲的那辆红旗牌自行车,母亲的'缝纫机,用缝纫机修补衣服的,一般都来家里用。借用最多的可能是那个大笆斗了。听母亲讲,笆斗比我大姐年龄还要大呢,别看不起眼,都四十多年了。我们老家有个风俗,就是女儿出嫁生小孩,娘家人要送东米,送的东西有大米,红糖,鸡蛋等,还有小孩穿的、玩的。这时,笆斗就派上了用场,用来盛大米等礼物。街坊四邻都知道我家有个大笆斗,所以,我家的笆斗经常是这家借罢那家借。当然,我也喜欢有人家借笆斗使,因为,每次邻居还笆斗时,都会回赠两三个被染红的鸡蛋或是几张薄薄的焦饼,这都是我喜欢吃的呢。关于吃红鸡蛋的风俗,还有个小小的典故。在我老家豫东一带,有生孩子吃红鸡蛋的风俗。相传阏伯(又名契,帝喾高辛氏之子,母名简狄)曾辅佐大禹治水,因功封于商,传说其母吃玄鸟(燕子)蛋所生,故赐为子姓。《诗经·商颂》中有:“天命玄鸟,降而生商。”他是商的始祖,后来便有个了美好的传说,谁能吃了玄鸟蛋,就能生下个有作为的儿子,所以后人便以鸡蛋代替玄鸟蛋,并染成红色,分给小孩子们吃。每当吃着红鸡蛋,便想起那“出过力”的笆斗。

  记忆中还有一个关于借东西的故事,那是好多年前的事了。父亲是一位乡村教师,由于工作勤恳尽责,教学成绩突出,曾被评为全地区教育先进工作者。父亲很看重这来之不易的荣誉,精心把奖状装在一个玻璃镜框里,挂在堂屋的墙上。父亲的一位同事,叫做李绍颜的,跟父亲关系很好。我们姊妹几个都管他叫绍颜大爷,很熟。有一年,他可能要晋升了,就差一个奖励项目,因为有了荣誉是要加分的。眼看填表的时间就要截止了,没办法,就过来找父亲帮忙给他想办法。最后,绍颜大爷看到了堂屋墙上的那个奖状,对父亲说,正好!这是个地区级荣誉,干脆你的这个奖状我拿走用一下得了,把名字一改,等评上了再还给你。于是,父亲赶紧搬凳子过来,小心把奖状取出来,郑重地交给了绍颜大爷。别说,这张奖状还真起了作用,绍颜大爷顺利晋升。后来,父亲又把奖状上的名字改了过来,重新挂到了堂屋墙上。有一次,我没事时仔细看了看那张“功勋”奖状,父亲的名字处能清晰看到涂改的痕迹呢。当然,这在当时是一个小秘密了。如今,父亲和绍颜大爷早已退休了,也时常联系走动,不知道他们是否还记得那次借奖状的事了。

  说真的,好借好还,再借不难,这句话虽然简单明了,却诠释着重礼义,讲信用的朴素内涵。要知道,如今,良好的信用记录对个人最大的好处就是为个人积累信誉财富,也愿我们这个社会充满着诚信风气。

  ——我棹不停,彼岸可达!

  2011.11.06

【好借好还散文】相关文章:

还君明珠散文11-06

天道好还近义词12-17

还道相逢的散文05-02

铁轨悠长,梦还彷徨散文05-01

这些事情我还懂散文04-30

散文欣赏:花谢入泥香,月缺还复盈11-18

不但还造句04-23

夕阳无限好何惧近黄昏散文11-28

散文性格决定命运好的习惯很重要11-17

《还陕述怀》唐诗鉴赏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