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高高的白杨树现代散文

时间:2022-08-15 16:22:38 散文杂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高高的白杨树现代散文(通用11篇)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一定看过散文吧?散文是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那么问题来了,怎样才能完成一篇优秀的散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高高的白杨树现代散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高高的白杨树现代散文(通用11篇)

  高高的白杨树现代散文 篇1

  在祖国的西部边陲新疆生长着一种树木叫白杨。

  白杨树高大挺拔没有树杈,一根主干笔直通天,有十几米高。细细的枝条和片片绿叶紧紧围抱在树干的上方。其形像直立的毛笔,又像古人使用的长枪。

  新疆是个神秘而又遥远的地方,有死亡之海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有渺无人迹的茫茫戈壁滩。有静若仙子终年不化的冰峰雪岭,有飞沙走石魔鬼出没的城邦。然而更有瓜果飘香牛羊满山,有繁华都市和草原牧场。有蓝天白云艳阳高照,还有高原银湖碧波荡漾。就是这千姿百态的自然景观构成了美丽而又神奇的新疆。

  当汽车行驶在无边无际的戈壁滩上,地上是一堆堆沙土和乱石。风沙卷起尘埃在漫天飞扬,眼前是一片混混沌沌,好像时光的隧道把人们又带到了中世纪以前的荒凉。车内的旅客由于颠簸疲劳有的昏昏欲睡,也有的睁大眼睛朝窗外眺望。在这荒凉的原野里,只有汽车在不知疲惫的.奔跑,像迷途的羔羊,不知前面的路有多远,不知将要走向何方。烈日下热气蒸腾,灰蒙蒙混茫茫,时间显得漫长漫长。就这样车子驶过一个又一个滩涂,越过一座又一座土岗。突然眼前显现出一片绿洲,是绿绿的白杨树林环抱着绿绿的村庄。在昏黄之中看到了绿叶,就好像沙漠之中涌出的一股清泉;水是生命的符号,绿色代表着希望。白杨树的枝叶在向人们不停地招手致意。你看那白杨树,竖成排横成行,一排排一队队,就像身穿绿色军装的士兵为祖国放哨站岗。远处是一条又宽又长的白杨树防风林带,就像野战军大部队在长途行军,它们是抵御风沙尘暴的万里长城。

  村庄的名字叫团场。团场的住宅不同于老式农村房屋杂乱无序。一家家宅院一条线整齐的排列过去。每一个院落就像一座坚固的堡垒。这一座座堡垒组成了祖国边境的铁壁铜墙。戍边屯垦的兵团战士一手拿锄一手拿枪。他们风餐露宿,用勤劳的双手在这寸草不长的荒野地,建成了现代化的新农庄。他们栽下了千株万株的白杨树。他们和白杨树一起守卫着祖国的边疆。

  树和人息息相关。白杨树用自己的枝体维护着人们的生活环境。它们默默地承受着风雪和酷暑,顽强的生活在高原戈壁滩上。白杨树材质很硬而且纹路细腻,建筑房屋白杨树可做栋梁。白杨木制成的家具,色泽光亮。白杨树的叶子是牲畜的美味佳肴,就连那随风飘落的枯叶羊群们也吃得很香很香。

  仰望白杨树顶天立地,绿叶临风。你会感到他就是健壮俊美的小伙子。而那一棵棵小树苗随风舞动,就像亭亭玉立的小姑娘。白杨树散发的清香使人感觉清心亲切。和白杨树一起生活你就会感到青春不老。新疆各族人民爱白杨。啊!白杨!那高高的白杨!

  高高的白杨树现代散文 篇2

  小时侯我在农村长大,北方农村最常见的树就是白杨树,白杨树是农村使用率最高的。

  村里有个青年叫战良,聪明能干,脑子活络。

  村里有个青年叫东记,迂纳老实,常被人欺负。

  村西口有排白杨树,长了好多年了,有水桶粗,高大挺拔,在农村人眼里,那便是一笔财富。

  从父亲嘴里知道那排树当中,有棵是我家的,紧挨着的是东记家的。

  两棵白杨树,一棵粗些,是东记的,一棵细些,属于我家,几乎每次经过那,父亲都会过去用手量一量,看着他,父亲的眼里就是希望,就象秋日里庄稼人站在稻田边看到饱满的稻穗一样,眼里是希望,想象里是收获。

  在我的记忆中,小时候家里一直是很穷的,父亲和母亲省吃俭用,每天辛勤的劳作,换来我们的学费。

  卖掉那棵树,是父亲被迫的选择,我读大学的学费对于父亲,每年都是笔巨大的开支。

  战良总是很活络,他总是能在村里找到每笔生意的出路。很快他和父亲谈好了价钱,当然,战良和父亲闹的不欢而散也是那天。

  聪明的生意人总是能在别人还没有发现门路的时候自己找到,那排树长那很多年了,很多人已经分的不太清楚那个是谁家的,何况东记本来就是个老实人,平时稀里糊涂的,在这个时候即使战良买了我家的树,故意砍了他家的树,只要父亲认定那棵是我家的,东记也认了。

  在战良看来只是一句话的事,这样他可以得到那棵更粗的'树,父亲可以多得30元钱。

  战良提出这么干的时候,父亲拒绝了,父亲拒绝的时候,还在为我的学费发愁。

  父亲说:人可以穷,但要正直。是自己的就拿,不是自己的,不该拿。我记着父亲的话,

  因为这,一直战良和我父亲闹别扭。

  父亲说,他不在乎。

  很多年过去了,我一直记着这件事。

  北方农村的白杨树,高大挺拔,每每见到白杨树,便想起父亲,每每想起父亲,就想起白杨树。

  高高的白杨树现代散文 篇3

  家乡的白杨树,不同与西北高原的小白杨,不是生长在哨所旁;也不同与大漠边关的胡杨树,没有孤傲和沧桑,而是高高挺立在家乡豫北平原的大地上,这种直冲云霄的白杨树,被乡亲们称之为“钻天杨”。在我儿时的记忆里,留下了一串串难忘的童年故事。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刚上小学。在我家后面那条大马路两边生长着两排白杨树。白杨树不是很粗,我刚好能抱住,树身上刷了一米多高的白灰,在白灰的上沿还刷了一圈红漆。听大人们讲,这是生产队的树,公家专门派人做的记号。这些公家的记号可让我和小伙伴们沾了不少光。我和邻居家的东卫、世强年龄相仿,我们几乎每天下午放学后,都要在那里玩爬树比赛,特别是夏天树叶茂密的时候,比看谁爬的快、爬的高,看谁折到最好的杨树条和编的杨树帽好看。每次比赛他俩的身手都比我快,基本上我都是垫底的。有一次,我两手紧紧抱住、用两腿夹住白杨树,手脚并用、像小猴子一样,使出全身力气,好不容易得了回第一名。可从树上下来再看我们仨人,全是一身白灰不说,由于用力过猛,我把自己的裤裆给磨破了、整成了开裆裤,让他们走了一路乐了一路,晚上如果不是我溜的快,恐怕又要挨老爸一顿揍了。

  在我印象中,家乡的白杨树春天也飞毛毛,但不像北京的杨树毛多的.让人受不了。家乡的白杨树因为枝叶茂密、荫凉大,天热时成为我们乘凉的好去处,晚上是我们捉迷藏的好地方。农闲时,是我和小伙伴们弹玻璃球、甩纸牌、玩泥窝窝(俗称玩尿泥)的地方。白杨树不仅为我们提供了过家家、扮演王二小的场地,还专供了用杨树技做成的红缨枪、弹弓架……

  家乡路边的白杨树,不仅留下了我们儿时的快乐,也见证了时代的发展。那会儿,大马路还是土路,是连接树里通往其他村庄的主干道,过往的人和车很多,但大多是骑自行车、赶着马车和驴车的,有时候也有小吉普、摩托车路过。每当听到有汽车、摩托车的马达声时,村里的大人就会驻足观看这些农村不常见的稀罕物,我们几个小孩就会顺着马达声追逐,追摩托车并不是为了看它长什么样,而是为了闻汽油味儿,有时能追着摩托车跑出一里多地,直到看不见影儿了,还傻呵呵地边跑边喊:摩托车一溜烟、小孩快跑骑上边……。在我的记忆里,那时候觉得汽油味特别香。如今,那条大马路早已变成了“村村通”的柏油路,两旁的白杨树却消失的无影无综。有一年回乡探亲,家人告诉我当兵走了以后,村里修路要拓展,就把白杨树全给刨了,取而代之的是标准化的路灯。现在,柏油路上每天来往的大货车、小轿车不计其数,但再也见不着路边驻足看“稀罕物”的乡亲,也不见追逐汽油味的儿童。

  如今,儿时的小伙伴们都已到不惑之年,家乡的白杨树留下了童年抹不去的回忆,找不回的却是童年的乐趣。

  高高的白杨树现代散文 篇4

  冬日的黄龙溪本就游人不多,加上不是节假日更是人流稀疏,它用一种清冷而又不期然的目光注视着人们,述说着被人冷落的寂寞和惆怅。而这样的情景倒是值得品味生活和景色的人去细细玩味。

  坐机动三轮车在田野的公路上穿行了十几分钟便到了陈家水碾。伫立在陈家水碾旁,凝望着清澈见底的溪水从脚下堤坝孔眼中穿过,流向静僻的远处;那溪水的流淌化成一种音乐的唱响,默默地注入了你的心灵,仿佛在朦胧绿色中憧憬着春天的宁静。

  穿过一片竹林,跨过风蚀斑斑的石桥,突然呈现在眼里的是陈家生态园周围的白杨树。我所见过的白杨树是在去峨眉山的路上,高速公路两旁偶尔远远地站有一排,或农舍的房前屋后孤零零地守着三五株,十几株株。而眼前的白杨树却是一排排,一片片,密密丛丛,三四百亩,一眼望不到边际。

  寒冬里,白杨树的树叶早已零落,光秃秃的.只剩下树干和枝条。棵棵树干笔直地在寒冷中傲然地指向灰蒙蒙的苍穹,就连枝条也是斜斜地指向空中,整个一片白杨树就像是伸向天空的千只万只手臂,捧托着被云遮雾掩的太阳,想把这轮太阳举得高高的;又像是在用千万只手拂去千变万化的云彩,让更多的光和日直直地照耀大地;更像是寺庙里和舞台上的千手观音幻化的千万只圣洁的臂膀,去帮助苦难的人们,赐给人们以安宁和幸福。

  再看看白杨树梢上的太阳更是使你惊奇:天空的云彩慢慢地游走,厚厚的云层不时地遮住了太阳的脸,挡住了它腾腾炽热的光芒,使它始终不能喷薄而出;空气中弥漫着一层未散尽的雾障也为这日光披上的朦胧的面纱,更使得日光透明而不耀眼,你用肉眼也可以良久地直视,眺望太阳倒像是在尽情欣赏月辉。

  一条小路如一把利剑将白杨树林劈成了两片,凋零的白杨树叶厚厚地铺满了路面,枯萎泛黄地静静依偎在一起,漠漠的躺在田野中,把她的残存的生命归于泥土,在时间的催生下为这黑油油的土地增添一点养分和活力,这条路就像是流动着的白杨树的不朽生命。小路的尽头田野变成了浅绿色的一块,婆娑的树影掩映着淡淡雾霭中的农舍,一切都变成了浑然一体,简直就是一幅脱尽城市喧闹的清新写意画,这幅画完全会洗涤你的灵性,让你忘记了所在的时空,任凭你的生命在优美、宁静、调谐中放飞自然。

  “先生,你要返回了吗?”三轮车司机把我从旷然的沉迷中唤回了现实。

  在返回的路上,他向我滔滔地讲述:“现在人们可以租上几百亩土地种上白杨树,长大后当药材卖掉,一年可收入几十万呢。”

  “哦,哦!”,我喃喃着,好象更明白了白杨树的不倔品格和奉献精神。

  此刻,我眼中黄龙溪的风情不是古码头荡漾的游船,黄龙溪的灵气不是古寺内缭绕的青烟,黄龙溪的神韵不是石径旁飘出的茶香,而是迷茫的寒冬里耸立着的一颗颗白杨树。

  春天不久就会回来!春天里的白杨树一定会是翠绿一片,蓬勃一片,高亢的生命之歌一定会荡漾在川西平原上。那时,我会再次拥抱你____黄龙溪陈家生态园的白杨树林!

  高高的白杨树现代散文 篇5

  工作之余,我总爱站在窗前极目远眺。草地、白杨林、青山是眼前层次分明的主体静态景物。把办公楼作观景点,映入眼帘最多的是环抱这座小城的白杨林。

  我对白杨树的衷爱之情由来已久,这源于我从小就生活在生机蓬勃的锡林郭勒草原。

  看着远处的白杨林,我油然而生诸多遐想。

  白杨树,草原的儿子。草原母亲博大胸怀孕育了它的生命。白杨汲取了母亲的营养,一年年茁壮成长。从一株株幼苗,到一棵棵参天大树,直至汇成一片又一片的白杨林。

  在白杨树的身上,我看到了一种精神!一种力量!

  春风吹暖大地的时候,白杨树是身着修长燕尾装的舞者。一季的春光,是舞台上最美的灯光,春风就是那音乐里的节奏。白杨在春的舞台上,和着春风的节拍,舒展着修长的枝条,尽情地舞着,舞着。它们的舞姿时而舒缓,时而奔放;时而温情、时而热烈。渐渐地,白杨全身的`血液沸腾了,颜色变绿了,枝条柔软了,枝丫钻出了叶芽。渐渐地,树舞出了嫩绿的叶儿。最后,白杨舞得枝繁叶茂。

  夏季的白杨,穿上了一年里最华美的盛装,静静地沐浴着阳光。此时的白杨,是英姿挺拔的礼兵,如织的游人来草原旅游观光,它们排排列列站在那里,轻摇着身姿欢迎五湖四海友人的到来。

  做为母亲的儿子,它们怕夏日草原上强烈的阳光晒伤母亲美丽的肌肤,枝繁叶茂是它们打着葱绿的阳伞为母亲遮凉。

  白杨是草原母亲的长子,它们想以兄长的身份去呵护兄妹,总想给花儿草儿一些绿荫。可是花儿草儿还小,叛逆的情绪正浓,总是躲着大哥生长。

  秋天已至,花儿落殇,青草枯黄。人类拼命在大地上索取。牧民们打下的青草高高地堆在他们的草场。农民把田里割得尽剩燕麦茬、荞麦茬…半尺长的茬杆儿戳在地里,真得好悲伤。大地这位母亲曾经生机盎然的绿衣退了颜色,变得百孔千疮。

  白杨怎会让母亲的衣服这样不堪!它们决定脱下自己的戎装给母亲披上。

  白杨树随着秋风,摇啊摇,摇啊摇。从初秋的轻盈,到暮秋的狂烈,直到树叶纷纷飘落。秋风把树叶吹到了山岗,送到了农田,吹进了沟壑,送到了草场。白杨林又给母亲披上了新装。白杨时而低头看看母亲,内心欣喜无比。

  落了叶的白杨树,别有一番的美。它们像裸体健美者,正向世人展示那满身腱肉的躯体。它们依然身姿挺拔,枝条依然努力向上!

  冬日里,肆虐的寒风呼啸着,裹着黄沙漫天飞扬,狂妄地想把草原掩埋。虽然白杨树正裸着身躯,可他们不会被寒风吹倒,不会被严寒击垮,而是挺胸激昂毫不畏惧,与寒风与黄沙对抗。在白杨林的护卫下,草原没有被黄沙掩埋,黄沙也不再那样嚣张。白杨林就是草原母亲最忠实最神圣的保卫者。

  年复一年,岁月轮回,草原上的白杨树成了林的海洋。草原孕育了白杨,白杨保卫了草原。

  白杨树那向上的精神、顽强的力量、感恩的情怀,就是草原儿女的人格魅力!

  高高的白杨树现代散文 篇6

  时间如果骑上风,就会跑的飞快。我像一棵树一样站着,迎着风。暴风骤雨过去了,我虽然没有倒下,枝叶已经七零八落,骨头还在,像剑一样,刺向蓝天。

  从春天的繁茂到秋天的荒芜,只是上苍弹了一下手指的时间。只要他一高兴,多弹几下,我的生命就算走到头了。

  之所以想到让时间骑上风,是因为小时候经常骑在白杨树上,感受风的速度。高大的白杨树,经过暖阳的照射,贮存了太多的柔情,那特有的清香十分浓烈,骑在上面,犹如母亲的臂弯,似有催眠的作用,很快就沉入梦乡。美美的一觉,小半天就过去了。整个童年和少年时代都是以河流为伴,以白杨树为伴。所以,我对白杨树有特殊的感情。上中学时读了茅盾的《白杨礼赞》,知道了他老先生也喜欢白杨树,就觉得很自豪,在树上睡觉就更觉得美了!

  后来参加了工作,不好再上树,就常常站在白杨树下乘凉,听飒飒的风与树枝耳鬓厮磨,窃窃私语,平添了一种情趣,也是一种享受。

  而现在想起这些,都已是遥远的记忆了。道路两旁的白杨树被一片一片的锯倒。理由是白杨树不卫生,影响城市形象。代替高大白杨树的是矮小的名贵树种,有些还是进口树种。只可惜那些名贵树种水土不服,没有一个像白杨树一样活的长远。即便如此,政府领导每换届一次,路两边的树种必换一次。领导升迁了,树却死了。于是下界领导接着换树种,接着种树。而树是一年比一年少了。钢筋混凝土的楼房一片一片的拔地而起,也挡不住风沙的侵袭。

  过去,风来时只听见白杨树梢叶子发出的欢快的歌声,而现在,沙粒打在人脸上,钻进鼻孔,深入肺部,无论你带多厚的'口罩都无济于事。可悲可叹。我时常想起,高大的白杨树被锯掉时,发出的痛苦的哀鸣,弥漫在城市上空,刺痛人心。我和白杨树一同哭泣,诅咒那些以发展的名义,在公共卫生的幌子下,对环境,自然和人文资源所犯下的不可饶恕的罪孽。

  萨特说:“我在书里结束我的生命,也将在书里开始我的人生。”我是小人物,想的没有他那么长远,我的生活是从白杨树上开始的,我也想在白杨树上结束我的生活。可就是这么简单的想法也很难实现了。举目四望,方圆几十里,居然连个白杨树的影子都看不到了。

  为什么时代在进步,环境却越来越差了,人的快乐也越来越少了。

  我去哪里寻找我的白杨树呢!

  当我老去的那一天,如果依然看不到白杨树挺拔的身姿,我将伸开双臂,以白杨树特有的姿势,邀请喜鹊在我的头上做窝,我将与它交谈,给它讲我的童年和白杨的故事。喜鹊或许会高兴的唱响新的“白杨礼赞”!

  高高的白杨树现代散文 篇7

  坐在讲台上看着孩子们正专注地识记生字与古诗。不经意将目光投向东边的玻璃窗,我就瞥见了那棵白杨树。六月的暖风中,枝繁叶茂、根深蒂固的它,俨然一位身着碧袍的老人,苍峻而不乏活力。历经沧桑,树冠却依然高于那幢新建的三层综合大楼。层层叠叠的叶片,团团紧簇,就像十四年来我在这个校园留下的那些纷繁足迹,又怎能轻易清点?而那俩人才能合围的树杆,苔痕遍布沟裂纵横的皮不知裹藏了多少岁月的沧桑。尤其给人一种积淀着历史的深邃和厚重感觉。轻盈的杨花四处翻飞,如雪如絮,将我的思绪扯回从前。树的周围,满是记忆,一支秃笔又怎能写尽其中的沮丧与失落、荣光与富足……

  时光回溯到一九九四年八月二十四日。刚从省城师范毕业的我,怀揣一腔热血和回乡创业的憧憬,带着一个木箱、一套被褥、几本书,来到这所乡村中学。我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课堂和学生了。可那份欣喜很快便浇上了冷水。偌大的校园,没几间像样的房屋,场院中只见尘土飞扬,家乡的教育环境是多么落后啊!我被安排在白杨树西面的一间十多平米的平房中。四壁如剥开的月饼,层层脱落。天花板不知被多少岁月的烟尘熏得焦黑,门边的小窗也是黑黢黢的。临近村边小路的后窗没有玻璃,被几块木板钉死。大白天不开灯也不见光线。不过既来之,则安之。一边背诵着刘禹锡的《陋室铭》,一边在单人床上铺被子。将心爱的吉他挂于墙上,父亲把家里的收录机给了我。这些都是我最忠实的伙伴,更像我的财富。

  那时我20岁。纯真和浪漫的气质让我很快适应了生活。在地下室般的蜗屋里,我认真备课、修改作业,与班上同学谈笑。有几分腼腆的我,不爱与其他老师高谈阔论。喜欢独自写诗、练字、画画,与远方的同窗或笔友通函。不时弹弹琴、听听歌、读读书。偶尔有文字见于《原野》、《迪庆报》、《文艺生活》、《聪明泉》等报刊上。虽然条件极艰苦却也能用丰富高雅的精神生活作点缀。厨房是在寝室外的廊道上用木板钉成的简易棚。搭三块石头架口锅即为灶。白杨树右边是一块篮球场,师生们在那里上体育课、打篮球。声音嘈杂不说,不时有球飞过来砸到板壁上,一声巨响吓人一跳。更要命的是处在山峁上的学校风大,球场上的沙土不时往住处猛灌。下雨则踏着满院泥泞,如一只只水牛踩瓦塘子般,深一脚浅一脚。粘满黄泥的鞋,似有一块铁坠着。教室、宿舍处处只见脏兮兮的泥印。球场西北有棵柳树和一个水池。下雨时,饮水大多不够用,还得去坡下的永春河里担水。

  白杨树下有个小坡地。有木板拦成的教师厨房。也是上一代人读书自己做饭的场所。再往西北,是一个更宽阔的场坝。全校二百来师生在那里上早操、升旗、集队和打排球。同样风起尘飞,雨落泥烂。场子东面是一排七间的二层砖木楼房,是最好的教师宿舍和会议室。西边有排土坯危房,摇摇欲坠的墙,陈腐不堪的椽,处处漏雨的瓦,上级一再强调不能使用,可当时条件限制不得不让男生住。往北是学校的中心教学楼。这是七十年代中期,靠社会和集体的力量出料出工建成的二层木土楼。历经二十载风雨,石灰墙皮脱落得东一洞西一眼,露出了土坯。屋面的瓦几经翻盖仍漏雨。可就在这八间教室里,前辈们不知送出多少的学生。而我就在其中度过七年多的时光。简陋的讲台上留下我多少传知启智、挥洒才情的身影。五月,外面古槐的花瓣随风洒落教室。香气弥漫中,我和学生一起徜徉知识的殿堂,吮吸文明的芳芬。斑驳的泥墙上留下多少稚子的习作。我办了一份班级小刊物《山韵》,引导孩子们爱好文学,在那些幼小的心灵中种植美好人生的梦想。遗憾的.是不少孩子因贫辍学。教师们无限惋惜却又爱莫能助。

  就在那个寒酸的小屋,我收获了淳朴的乡村爱情。与现在的妻子相遇、相识、相爱、相守相依。学校又多分了给我一间小屋,我们迎来了宝贝女儿。三口之家挤在一起,也自得其乐。陋室,因有家、有爱而温馨。

  直到二00二年十月,一幢投资65万元的新教学楼在白杨树旁拔地而起。看着像山一样耸立的大楼,全校师生无不欢欣鼓舞!搬入新教室的第一届毕业生,各科成绩名列全县前茅,个别科目甚至超过当年的县一中。成绩突出的我也因此受到县委、县政府的表彰,获得学校最高教学成果奖。执著的教育梦想,终于开出了一朵像样的花。

  二00五年,我又迁到曾经羡慕过的东楼。白杨树上方取而代之的是由云南省基础教育西部工程投资67.37万元的大楼,壮观恢宏的综合教学楼。白的墙,蓝的门和窗帘,显得清新而大气。在蓝天白云、青山绿树、五星红旗映衬下,宛如一幅怡人的画。白杨树周围平整为光滑的地皮,树根圈上小花台。借“普九”的东风,二00六年七月三十日,云南省寄宿制学校工程项目更大程度地让学校旧貌换新颜。面积492平米,投资62万多的学生餐厅楼落成并投入使用;面积751平米,投资76万多的学生宿舍楼投入使用;面积113平米,投资30万多的冲水卫生厕所投入使用……

  昔日孟母三迁,成就了一代儒学大师。今我三迁,见证了三十年乡村教育的发展。走出宿舍。前边有温暖的太阳能可供洗浴。青青的草坪赏心悦目。高楼林立,绿树环合,学校在万顷碧田衬托下,别有一番情韵……

  学生们享受着由政府埋单的教育,人数由不足二百人到已逾七百人。规模由我初入校时六个班到十四个班。教师由二十几人增至四十多人。孩子们衣着光鲜,岂和我们当时相比?食堂里荤素相间,花样繁多。我读五年级时在拖枝完小吃的是“黄金饭”(用黄色玉米做的撒撒饭)、“玻璃汤”(飘点青菜或葱花的清汤)。两代人的生活宛如天上地下。我们的学生从“八0后”教到“九0后”,一天比一天幸福。不必再为学费、书费、生活费担心了,没有人再因为贫困而辍学回家了。不少的家长还开着车,配有手机。农村生活也可见一斑了,不得不赞叹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好啊!

  一棵老树,一直注视着这个与改革同龄的校园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也注视着一个年轻教师十四年来写在这片土地上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拖枝中学似乎是迪庆教育事业发展的一个鲜活缩影:“起步晚、底子薄,却又迎头赶上,自强不息。”面对各级党委政府的扶持和关怀,大家以“勤奋求实、团结创新”的校风校训,激励自己,近十年来一直保持教学质量领先。二00七年,顺利通过“普九”验收,荣获“维西县窗口示范学校”、“常规管理先进单位”、“平安校园”、“永春乡先进单位”等荣誉。

  改革似乎很遥远,又是那么切近;似乎十分模糊,又那么清晰。可见、可闻、可感地存在于你我身边,乃至心中。烙在每个中国人的记忆年轮上。十年前,老在想:“什么时候才能用多媒体教学?而今不是全在这宝盒一样的楼中装着。远程教育、宽带网、学生电脑、一体机……一切触手可及,一切又似乎恍然如梦。

  守望着这棵白杨,也就守住了我一生的天堂家园。这里有痛、有憾,有爱、有梦。在白杨树旁举行过多少的开学典礼、毕业送别、知识竞赛、卡拉OK、演讲活动;不知接过多少本“先进教师”的荣誉证书。明天只会更美好!我对不断成长的自己说,对日新月异的学校说,对日益强大的祖国说。白杨树下的故事又将续写一笔:教育局已下拨资金很快建一座教职工宿舍,位置就在我当时进校住的地方。

  喜欢和同事们坐在白杨树下,谈谈家常,聊聊学生。说一说“想当年”的历史轨迹,还有“未来我想”的远景规划人生憧憬……

  一位老师走向大白杨树。“当当、当当”的下课铃,打断了我无尽的遐思与怀想。相信,白杨树下的篇章将延续向前。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政府一如既往的关怀下,在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下,在广大师生的不懈努力中,还将有多少梦想可以去期待,去守望,去奋斗,去争取……

  高高的白杨树现代散文 篇8

  还是那条小河,还是那条小路,现在河岸边却没有了那一排熟悉的白杨树,也看不见常在枝头跳上飞下的花喜鹊……

  原来在我步行上学的路上,小河边有一排高大挺拔的白杨树,中间那棵最高的枝丫间,有一个硕大无比的喜鹊窝。

  因为这块农田里有两座高压线塔,不利于开发而闲置下来。这也让我有了接近田园的机会。大概是为了提高土地开发的价值,大概是田园主人出外打工,无人耕种,这块田里栽满了各种各样的树:桃树、梨树、枣树、柿子树……还有一些不知名的。当然河边栽着一排白杨树。

  由于疏于管理,林间杂草丛生。这时节走在路上,草间的蚱蜢都会飞到你的脚面上来。不过这对于枝头上的花喜鹊来说是最开心的事,我每次走过都会听到它们兴奋地喳喳乱叫。有时大概是饱餐之后,它们会在枝头小憩,叫声里透出满足与舒心;有时看到它们在草间,翻飞蹦跳,叫声里透出追逐食物时的兴奋与激动;有时它们展开双翼,悠然地在空中飘飞起舞,叫声里透出得意与自豪……它们给了我无尽的快乐与遐想。

  这些年,这一排白杨树一直默默地陪伴着我。你瞧,这一棵是被台风刮歪的,那一棵斜出的枝丫,可能因为挡道,被人粗暴地折断了,那一棵树身上被顽童用刀砍了三刀,留下了难看的疤痕……我们是如此地熟悉,就像多年的朋友。

  正如茅盾在《白杨礼赞》里说的那样,虽“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但“它是树中的伟丈夫”,“有极强的生命力,磨折不了,压迫不倒”,“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以及力求上进的精神”,所以每次我见到它们,心中都充满着一种敬意。

  况且它们这些年一直陪伴着我,一直提醒着冬去春来,夏走秋来。春天奉献一片绿,生意盎然的景象给我无限希望,给我带来前进的动力。夏天奉献一片阴凉,带给我阵阵欣喜。街道两旁景观带里的石榴、桂花树、红叶石楠……实在太矮小了,且它们都太高傲了,走过它们的身旁,一个个头朝天仰,对我不理不睬。而这一排白杨树总是那么热情,离老远就能听到风吹树叶“莎啦啦……”的声响,就好像在列队欢迎我的到来。秋天,在你面前悠然飘落的叶片,仿佛在告诉你:“秋天来了!秋天来了!”有时斑驳的阳光穿过叶间照在地面上,那一地的落叶在你面前欢快地跑着,无私奉献给大地一份肥沃的养料,也定会让你想起龚自珍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诗句,亦或是泰戈尔的.“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是落叶,启发我思索;是落叶,提醒我珍惜秋光;是落叶,激励我奋进。即使是冬天,雪地上那一排光秃秃的白杨树,肃然挺拔在凛冽的寒风中,那一份坚忍,也值得我学习,更值得我的那一份敬意。

  然而这一切,随着这一排白杨树的消失全没了。那一排惨白平整、有着新鲜切口的树桩,是那么的触目惊心。对于田主人来说,收获了一笔不小的财富。但对于我来说,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对于花喜鹊来说,更是一场灾难,好在家破鸟未亡,但愿它们能尽快找到一块属于自己的乐土,拥有一个永不破灭的家。

  后来每次走到这里,总少不了一阵追寻,总会有一种怅然若失的感觉。那花喜鹊的新家安在高高的高压线塔上,更为它们多了一份担心。

  ——后记

  高高的白杨树现代散文 篇9

  白杨树,它就像一本书;一本别样的书;一本需要我们一生去认真研读、感悟的书。

  乍看白杨树,它是一种很普通的树。它平易近人,随遇而安。无论在大江南北,还是在西域东土,你都能看到它。它有时在我们乘坐列车的铁道旁一闪而过;它有时在公路边夹道迎立;它在西北人的房前屋后,它在江南水乡的路边田塍。

  然而,白杨树它又是一种很不平凡的树。年轻时,我特别爱慕它那飒爽、挺拔的英姿;敬重它那正直、坚定的美好气质。后来,它那不畏干旱、挑战严寒的坚强的意志和信心,更使我钦佩和折服。而它那乐于奉献、甘心付出的高尚情操,我是终生难忘的。

  真正爱上白杨树,那是在2007年的安徽六安。那年我随厦门的一个装修公司到六安市,为一个蚊香厂装修办公楼。

  五至六月的天气逐渐炎热,而公路两傍挺拔的白杨却郁郁葱葱。不管阳光怎样强烈,却是无法穿透那细密的叶片,每棵树下总会有一溜或是一圈清凉的树影。假如说望梅止渴是一个口渴者的幸与不幸,那么望杨心清便是我当时的心境。在那燥热的夏日,只要你一看见那浓荫蔽日的白杨,心头便会滋生些许清凉。此刻:如果你正在这样的地方赶路,便是你的幸运;如果你有空闲的话,在杨树下纳凉、或是看书,那可以说是你在奢侈。这对于整日忙于赶工的我来说尤其如此。

  其实白杨树,我是早就认识的,只是在童年时没有好印象。

  记得小时候我家菜地傍的坟墩上有棵孤零零的树,树杆也不过五至六米高、碗口粗;根部有像苦楝树一样的皱纹,呈灰褐色;中部以上则有像锯痕一样的圈纹和班点,呈灰白色;上部树枝则呈古铜色;及至树梢和枝叶则呈青黄色和翠绿色;叶片如心形、长四至十厘米不等、叶缘像锯齿状、叶面深绿、背面浅绿、嫩叶有灰色细毛。之所以说它是孤零零,是因为它跟其它的树形状不一样;且我那个村庄附近都没见过。听我二哥说:"这是白杨树!在每年二至三月份用柴刀随便斩下一截四十厘米至一米左右长的嫩枝,插在泥土里、浇点水就会成活;这种树没有什么用!只能当柴火!因为它的木质软绵绵的、不坚硬,所以不能做家具!更不能盖房子"!在那个物质亏乏的年代,我种过果树、梧桐、松树和水杉,惟独没有扦插过白杨。

  然而一九八八年早春的东北之行,让我开始对白杨树有了新的认识。那黑樾樾、在村道两傍站成两排的白杨,在无声飘落的雪花中是那样的醒目和庄严;在春寒料峭的朔风里、在北方贫瘠而荒凉的旷野上,是那样的刚直和坚挺。当我在北方卖艺的时候,在长春的郊外、一个村庄、一个村庄地流浪,我常常对着白杨沉思。我似乎听到它在对我安慰、或者说是某种昭示:不要屈服环境的恶劣、和时运的不济;春寒没有几天,暖春很快到来!于是我就感到有种无形的力量,一直推着我向前!向前!

  于是我知道白杨树毕竟还是有用的,我的心里已经偷偷地爱上了这看似平凡的白杨树。它信心满怀,更自强不息;它不向人们索取,却倾情美化着人们的环境,还给人们心身带来慰籍。特别是酷热的夏天,它处处给人送来凉荫,消减炎炎烈日;冬天里奉献柴火,给人取暖御寒。

  于是在安徽的日子里,我已经明白无误地爱上了白杨树!我知道哪里有白杨树,那里就有风景!那里就有力量!

  于是我不管走到哪里,只要看到有白杨树的地方,方便的话我都想去看看。

  最近在杭州我女儿处养伤闲逛的时候,在三墩镇五里塘小河边惊喜地看到了一排树身高大、枝叶繁茂、叶色翠绿的白杨树。

  那天上午,烈日当空。气象预报说:白天最高气温将持续几天保持在三十三度左右。于是我兜着书本,想找一个安静、阴凉的地方悠闲地看看书。

  我从五里塘路西段的穆桥头桥顺着小河往下游走去,远远看到了一座轻盈、精巧的现代化桥梁横跨在前面宽阔的河面上。在桥左边的河沿上,还开着一片灿烂的嫩黄色兰花。

  当我渐行渐近的时候,才发现这里原来是三条河道的交汇口,桥就是公交站名的文星桥。站在桥的北端向南望去:南边的两条小河在不远处合而为一,河的东西两岸都是休闲公园。公园里玫瑰花姹紫嫣红,粉色的、白色的和嫩黄的兰花纷呈娇媚,频送清香。最使我惊喜的是:在西岸茂盛地生长着一长排我所喜爱的白杨树。它由远而近地高高耸立在我的前面,倒映在河中,使这条河道显得格外幽静、深邃。

  我快步穿过文星桥,紧傍小河,顺着公园的石砌小径匆匆向上游走去,不时惊飞了花朵上和树丛中白色的蝴蝶和灰黑色的小鸟,以及河边苇丛里玲珑小巧的白鹭。

  其实这条河道是被一道土墩一分为二的,想必是前人清淤时为图方便而把淤泥堆在中间,久而久之便成了一道长而高的土墩;成了白杨和其它杂树的乐土;更成了鸟儿们安宁的家园。

  大约行经五百米左右,我穿过另外一座公路桥,到了河对面。我没有向上游的杨岸走,而是往下游的河岸走。因为这里遮天蔽日的白杨已经足以让我留恋、驻足!

  这里的河岸有点逼仄,旁边就是浙江电视大学的铁栅围栏,幸好里面是一个空旷的操场,不至于破坏这里的宁静。

  我漫步在小经中,忍不住用手去触摸、或抱一抱那些直径有六、七十公分,树身像蟒蛇皮一样的`苍老白杨。它们是饱经风霜的!我想它们至少也有百年的树龄吧?我看到树根伤痕累累、并有些许歪斜。但它们没有怨天忧时,依然无怨无悔,茁壮成长,坚韧地挺立在天地之间。

  从根部游目上望,这些杨树的枝桠全面发展、四面出击。它们努力争光、奋发向上;曾经冲锋在前、如今退位在下的枝杆也不甘落后、老当益壮。因而都枝繁叶茂、翠绿鲜活。

  我欣喜地望着这一排高大的白杨树,看它们尽情地挥洒着青春、无私地奉献着赤诚;看它们是如此地团结一致、同心协力地阻挡着炎炎烈日,为大地撑起了一片片的绿色。我深深地为它们感动,为这条小河骄傲!是因为它们,这条河岸才在夏日里显得是这样的靓丽和妩媚!

  啊!白杨树!这就是我爱的白杨树!

  我陶醉地躺在树阴里一块平整的大石上,看蓝天几朵白云慢慢地飘移;静听着每一阵风儿的吹过,忽然领会到"听风便是雨"的另外一种意境:剧烈翻动的树叶发出"沙沙"的响声,初听像流泉落崖、细听更像阵雨的来临;于是阳光下的叶片就像闪烁的鱼鳞,令人鼓舞欢欣;而雪白的杨花则随风飞舞、四处飘零:落在绿化带上的被草丛挽留,落在人行道上的则时而扭身、时而徘徊前行,像怕行人的脚步把它蹂躏,直到被更大的风吹得无踪无影;而多数的杨花则落在了河面、无奈地随流而去,载浮载沉。我无法知道它们以后的音信……

  我突然意识到我有点多情!因为,就是没有一丝风,杨花也会自然零落的。只是无风的时候,杨花是旋转着、慢悠悠地垂直降落的。没有了风的挽歌,无声无息,那是别样的风韵!

  静静地躺在树阴下,时不时都会听到鸟儿的啼叫和对鸣;它们欢叫着从这棵树里弹出,又扑进那棵树中;它们在枝桠间不停地跳跃,是那样的机警和轻盈。你就是看酸了眼睛,也寻不到这些树的精灵。只有那长尾喜鹊,一来到树上便"唊唊"地叫个不停;并炫耀着长长的尾巴,唯恐人们不知道一样;然后,才心满意足地高叫着到别处招摇。还有那八哥,三、五个一群,婉转嘹亮地欢叫着,在树梢上飞来绕去,玩得十分开心。

  啊!白杨树!亲爱的白杨树!你让鸟儿多了乐趣和欢欣,你让风儿有了靓影和笑声;你迷住了蜻蜓和蝴蝶,你给了河岸魅力和青春!你让我舒展了心身,你让我增添了豪情!在北方,你不怕干旱和严寒;在南方,你不怕淫雨和酷热;你无论是在黄土高原,还是在绿水江湾,你不管是在大路旁,还是在小田埂:你总是处之泰然,与泥土抱成一团,把根儿扎得深深,给大地画上风景!

  啊!白杨树!敬爱的白杨树!高高的白杨树啊!翠绿的白杨树!每一次看到你的身影,就会想到你的精神。你不停地把我提醒,像父亲关注我的一言一行。而每一次走进你的小径,我都会感受到你的深情。

  我没有拿出带来的书,我的目光停留在白杨树上。我想白杨树是一本别样的书!它就是我今天最想看的书,也是我要穷尽一生,方能不断地领悟到其中所说的、一切的书。

  高高的白杨树现代散文 篇10

  我家门前有两棵树,一棵是白杨树,另一棵也是白杨树。

  我自小便对白杨树有着独特的情节。它占据了我的童年,溢满了我关于童年的回忆。

  自我记事起,门前那两棵白杨就已经在了。它们是奶奶年轻时栽下的。长了几十年,又高又直。

  听奶奶说,我四岁上幼儿园时,每次放学回家,首先就跑过去伸出双手抱一抱两棵白杨。那时候抱着白杨,两只手还够不到一起。后来长得更大一些就可以抱住它们了。

  邻居刘大爷家的大白猪跑出猪圈后总会溜到白杨树下用身体在树上蹭痒痒。怎么赶都赶不走。用石头扔它,它就“哼哼”乱叫。我记得有一年母猪产下十二只小猪崽。每到周六周天的早上,我推开门就看见他们趴在白杨树下晒太阳。我就蹲在门口数着小猪。“一头,两头,三头……十一头,咦?怎么少了一只呢?”小猪总比大猪可爱。所以我很乐意帮着刘大爷找小猪。但是后来小猪仔慢慢长大,不但变得更丑了,而且还老用鼻子去拱白杨树的根部。于是,为了保护白杨,我和小猪们绝交了。它们趴在树下晒太阳我会赶走它们。有一次,为了保护白杨我早上偷偷没去上学。小猪们也没有敢靠近白杨。中午父母回到家得知我没有去上学,我妈生气地追着我打,我就围着白杨树转圈。后来我委屈地大哭一场,告诉奶奶我不去上学是为了保护白杨树不被小猪拱。奶奶他们哭笑不得,告诉我白杨树那么坚强,怎么会被几只小猪拱倒呢!我一想也是,大风大雨白杨也毫不畏惧,怎么会怕几只小猪呢?不出几个月,小猪们被陆续的卖掉了。我反而又挺怀念它们的。于是写完作业我就叫来小伙伴在白杨树下小猪们拱出来的小土洼里玩玻璃球。

  秋天,白杨树的叶子会落满一地。我觉得白杨的叶子特别好看。总会捡来一沓夹在书里。有几次上语文课老师叫我把书拿起来大声朗读课文:“冬天到了,爷爷给小树穿上暖和的衣裳。小树不冷了……”忽然,“哗”地一声夹在书里的树叶就掉了一地。同学们就哈哈大笑起来。我憋红了脸,颤颤巍巍地接着读了下去:“夏天到了,小树给爷爷撑开绿色的.小伞。爷爷不热了……”

  等到再大些我就认得白杨树上的疤痕原来是二叔小时候刻上去的名字!虽然我觉得这样很不好,但我还是找来小刀悄悄地把自己的名字也刻了上去。因为我知道白杨很坚强。

  村子里每年都会变一点儿,只有白杨一直笔直地立在门前。

  直到去年秋天,我从外面回到家就发现两棵白杨都不在了。母亲告诉我,说二叔要娶媳妇结婚,结婚得有新房子,就用那两棵笔直又坚强的白杨树做房梁了。

  如今,我站在院子里抬头眺望远处的南山,觉得天空特别开阔。新建的房子上会落上几只飞鸟。而落在我心头的,是我承受不起的生命之轻。

  高高的白杨树现代散文 篇11

  南湖泉,常常出现在梦中,那是儿时记忆的乐园。

  端午节第二天,邀几个朋友到老家的南湖游玩。说是湖,其实是一片很大的湿地草滩。家乡人把有草有水的草滩统称为湖,跟江南水乡的湖有区别。南湖在原兰新线国道南边,也在我妻子娘家红庙墩村的南边。湖的南边是南泉,到南泉,离南山(祁连山)就不远了。南湖虽在国道旁,但湖边有田园、杨树河柳、农家小院形成一道屏幕,将湖与国道隔开。若不进入这道屏幕后,许多人也许经常在此段国道上来回,却不知有个南湖,更无缘进入湖里一睹她的芳容。

  过一桥一河,一段泥浆路,弯腰从铁丝网豁口进入南湖,碧草连天,泉眼密布。柔软的草滩上,绿草如毡。星星点点,五颜六色的极小花朵,宛如这毡上的图案。无数羊肠小道,像盲目弯曲爬行的大蛇留下的痕迹,将你引向湖的深处或边际。

  明明是草滩,因何称湖?朋友们心存疑惑。但随着往湖的深处走去,大家心中释然。看似都是草地,脚下软绵,但一不小心,就会踩进草丛间的水里,或是陷入泥里。越往里走,草越盛密,泉水越多。这些泉有大有小,有深有浅,浅的极浅,深的极深,冬不封冰,夏不干凅。有些泉里长有芦苇、水冬青、鱼网草等水草,有的泉里却寸草不生。伫立在浅水泉边,会看见泉底翻滚的细沙,永不停息。翻滚起又落下像小麦肤皮一样的`细沙,似慢火煨炖的肉羹。虽翻滚不停,但却不扩散,也不上浮,使一泉清水凝冷平静。偶有气泡直线冒上水面,引起一圈圈轻轻的涟漪,但无碍泉水的清静。几十年前,这些泉有的有鱼,有的无鱼。无鱼的泉,泉眼在泉中间,有鱼的泉,泉眼在泉的边沿下。那些有鱼的泉里,若无人打扰,不受惊动,鱼在水里畅游。若是天阴闷热,不时有鱼跃出水面,打破夕阳斜照下闪着金光的宁静水面。但若有人惊动,鱼们会迅速钻入泉眼。

  这些镶嵌在南湖如镜般的清泉,在我老家北海子的湿地草滩上也有很多。小时候,我和小伙伴们爬在有鱼的泉眼旁,屏住呼吸,不出一丝声响,睁大眼睛,静静等待鱼从洞里出来。先是洞口探出一条极小的鱼,瞪着鼓鼓的小眼球,反复前游后退几次,侦察兵似的,慢慢往前游去。后面再探出一条稍大些的,也如前面那条,仔细侦察一番,小心翼翼前游。第三条又大些,比前两条还谨慎,只探出头,即不前游,也不缩回,静观前面的两条小鱼游到泉的中央,它才极慢地一点一点游出洞口,前游一米左右,浮在水中,仍在观察,也许是觉得确定安全了,但还不放心,由它带头,两条小鱼在后,沿泉周边巡游一圈,回到洞口,稍停留一会,还是最小的在最前面,依次按大小,一条一条从洞口出来,一字长蛇阵,沿泉边再巡游一番。越是后出来的鱼越大,最后出来的那条,有大人手腕粗,威严沉稳,尽显鱼王气派。想不到鱼类有如此森严等级。鱼们一二成对,三五成群,在清泉里尽情畅游。那条老鱼却始终在离洞口不远处徘徊。随着我们站起来雀跃欢呼,鱼们老大在前,最小的殿后,??几下,鱼贯而入洞口。若想再次见到它们,得耐心等待好长时间。我们必定是孩子们,耐心不足,想法简单,从家里拿来铁锨,在洞口放个芨芨编的筐子,从洞口开始挖,草皮下面是软土,挖四五十公分,即可见水,但无论怎么挖,挖到太阳西斜,人畜回家,炊烟升起,还是只见水不见鱼,只等作罢,望洞兴叹。后来有大人们接着我们挖的茬继续挖,也徒劳一场。不知那鱼洞有多深多长。那时生活艰难,难得吃肉,那些鱼对我们的诱惑实在难以抵挡。再后来,还是大人们办法多,在明月皓空的夜晚,爬在泉的两侧,提前拉起挂网,待鱼们全出洞后,悄无声息地在离洞口近处把挂网下到水中,往泉里丢个石子,鱼们回洞时多被挂在网上,再扯着网在泉里包抄一遍,漏网的极少。

  我一边讲着这些趣事,一边跟朋友们在大大小小的泉里寻找鱼迹,但泉水清澈如镜,哪有鱼的踪影。

  南湖滩里,靠近黄家墩子,在湖边的土路旁,有一眼泉,人们把它敬奉为神泉。此泉分前泉和后泉,前泉水清见底,面积跟一个篮球场差不多。泉里长满浓密的芦苇,泉边水草茂盛。因是沼泽草地,很容易陷进去,人畜无法靠近。后泉紧靠外泉,面积比前泉小很多,周边草地倒结实,但人更不敢到泉边。泉水上面清晰,中间深蓝,下面漆黑,既不冒水泡,也不长丁点水草,透着阴森怪像,好似险象环生,深不可测,犹如一潭死水,更像一张墨池样黑森森无底的巨口,随时可吞噬掉进去的任何东西。乡民们叫它黑泉。孩子们从小就被大人们叮嘱,在湖里玩耍,千万不要到黑泉附近。听老人们讲,过去有户人家娶亲,拉着新娘子的大轱辘牛车在黑泉旁的土路上正走着,忽起一阵狂风,连车带人还有牛掉入黑泉,狂风过后,人们只在黑泉里看见些漂浮在上面的车厢木板碎片,再无任何踪迹。老人们还讲过,有一匹马在黑泉边饮水,泉里好像有巨大吸力,马被吸进泉里,连个泡都没冒,水也不见浑浊,无声无息,无影无踪,好像什么东西也没掉进去一样。老人们讲的,是真是假,无从考证,但直到现在,无论大人小孩,从没人轻易敢去黑泉附近玩耍逗留却是事实。

  我把这些传说一一讲给朋友们听,大家边拍照边讨论,最后一致认为,此泉可能与祁连山雪水渗入地下形成的暗河相通,人畜掉进去只落暗河,被大水冲走,所以不见踪影。人们既然对黑泉敬畏,肯定有其原因。一代又一代,人老泉不竭,如歌的岁月里,围绕这眼泉,必定发生过些故事和传说。

  站在这样的泉水边,望着那既清又蓝又黑幽幽如镜面一样的泉水,无法不油然而生一些象征或暗示。南湖里这些无论大小都以极圆形状存的清泉,无疑是金川河的水源,湖中心立着的几块大牌子上,“金川河水源涵养地”几个大字赫然在目。这些泉有许多让人猜想不透的地方,猜想不透就会浮想联翩。它们因镶嵌在地势平坦的草滩上,虽不息流淌,但无高山流水的轰鸣,更无山涧小溪的叮咚,无声无息,默默地滋养着金川河两岸的沃土肥田,父老乡亲。

  我们在湖中泉边休息,四周寂静。天蓝、草绿、花美。泉中有云,云中有泉。鸟声呜翠,格外深刻。

  南湖的南边,目光越过湖边墨绿色的白杨树,祁连山如一抹黛云,漂浮在南边。

【高高的白杨树现代散文】相关文章:

描写白杨树的现代诗03-25

高高的天上08-15

描写母亲的现代散文11-27

南方的秋天现代散文09-22

温柔的女人现代散文11-10

高高的木栅栏09-15

高考的蓝色风暴现代散文04-09

老谢的故事现代散文03-30

我爱你现代优美散文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