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企业改革改制的调查散文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乡镇企业这了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在经营、管理体制上大胆地开展了改革改制工作,有力地推动了乡镇企业的快速、健康发展,为临湘的剩余劳动力转移、经济发展,社会供给,下岗职工再就业、推动产业化进程等方面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我市现有乡镇企业941家,从业人数近5万,固定资产净值1.6亿元。去年乡镇企业上交税费4700万元,占全市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强;上缴乡镇政府利润500万元左右,还为地方建设集资、补贴、捐款1200多万元,出口创汇达280万元美元。特别是今年来,全市乡镇企业的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实交税费分别比却年同期增长了4.8%、4.5%、4.0%,集体企业亏损面下降了2.7个百分点。
一、深化企业改革使乡镇企业有了较好的发展势头
我市乡镇企业的改革改制工作是从一九九五年开始的。几年来,市委、市政府狠抓乡镇企业改革改制工作,使乡镇企业逐步摆脱了困境,保持住了稳步发展的势头,取得了较好的效应,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1、因厂制宜建立多种形式的经营体制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市乡镇企业在短短的几年里,经过大胆探索,到目前为止各乡镇企业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因地制宜,因厂制宜,先后成功地创立了抵押承包,股份合作,公有民营,竞标承包,租赁经营,拍卖出租和划小核算单位承包经济形式。据调查统计,全市941家乡镇、村办集体企业已了产权改革的企业达918家,改制面达98.6%。其中:股份制企业6家,股份合作制企业187家,组建企业集团2个,租赁经营344家,兼并一家、风险抵押374家。这些企业经营体制改革后,企业有了自主权,摆脱了计划经济的束缚,许多企业扭亏为盈,部分产品成了国际国内市场的抢手货。我市的羊楼司镇办企业矿厂粉厂、碳酸钙厂过去由于设备老化,经营慈善。企业陷入停产状态,今年实行租赁经营后,广州老板肖文华投入资金80万元,切实加强了企业管理使企业很快走出了困境。长安镇的彩印厂、玻璃纤维厂以前一直是镇里的一块心病,今年实行公有民营后,上交租赁12.6万元,比去年增收6.1万元。特别是承租玻璃厂的私营业主李忠儒,抓住国家农网改造机遇,投入70多万元的资金,将原厂改造成湘北水泥电杆厂,从动工到正式投产只花了20多天时间,现已达到日产值过万元。
2、股份改制使乡企业产权结构多元化
几年以前,人们对企业股份制改造的看法是:改制换牌子,原班人马现样子。随着改革的深入,我市乡镇企业大多数负责人清楚认识到,不真正改革,企业只有死路一条,因此必须在改革改制方面狠下功夫。从九五年起,一部分乡镇企业先后在临湘市乡镇企业管理局的帮助下,顺利地进行股份制改造,得到了岳阳市乡镇企业管理局的肯定,并在临湘召开了现场会,辽宁、安徽等省市来我市学习取经,像忠防动力机械厂、长塘化工厂等单位制改造后就是这样。通过股份制改造,一方面它优化了生产要素的组合,克服了过去企业投资的单元化;阻滞了农村资金向畸形消费、愚昧消费、非生产性消费流动,使农村闲散资金投入到生产中形成新的生产力。据95年《乡镇企业法》颁布实施以来投资情况统计,六年中,全市乡镇企业共吸收了境外资金(含外债)6400多万元,民间资金7000多万元、银行贷款600万元,集体投资3040万元,分别占投资总额的33.5%、43.7%、3.75%和19%。另一方面经营机制、职工的劳动热情均被激活,企业的有效监督得到了增强,特别是长塘化工厂是我市较大的化工企业,也是该乡镇的支柱企业,这几年经济效益逐年增加,该厂的产品立德粉,现已是临湘乡镇企业五大品牌之一,走出国门,出口创汇。
3、砸烂了乡镇企业的“泥饭碗”,建立了危机管理机制。
乡镇企业本来是“农闲务工、农活务农、拾遗补缺、三就为本”的松散经营体制,过去,由于仿照国有工业的经营模式,曾一度出现了“特殊岗位”和“特殊人员”,企业逐渐成了“书记处”、“八旗子弟”的栖身之处,一定程度上与国营企业不相上下,干部能上不能下,工资能升不能降,人员能过不出,有人形象地描绘是“帽子是党委给的,位子是党委安的,票子是党委发的,上交是党委讨的”,96年以来上述问题基本得到遏制。目前,基本实行了“干部聘任制、工资浮动制,用工合同制。”长安镇今年竞标承包落选的加位厂长均自觉退岗,不要政府安排。白羊田南山电站一裁减17人,使电站光工资就节支8元多万元。现在所有的企业没有一人坐着拿固定工资,人人竞争上岗,这种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使人人感到有危机,促使人们去开拓、去创新,也促进了产品更新换代的进程。目前,临湘的渔具、加碘茯砖茶、艾绒、立德粉、蛇毒、中络黄、浸出食油等产品在市场上倍受消费者青睐。另一方面,我市乡镇企业为下岗职工再就业提供了用武之地,据调查,几年来,下岗职工到乡镇企业谋职的达1300多人。
二、目前改革改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原因
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和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以及我国已加入世贸组织,乡镇企业的改革又将面临着一场新的挑战。几年来,我市乡镇企业改革改制工作虽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本人认为主要有经下四个方面:
1、只摘果欠培植
目前,有些乡镇的.党政干部,把乡镇企业当摇钱树,当成唐僧肉,当企业稍有利润时,便纷纷伸手,使企业苦不堪言。据调查,全市乡村集体企业每年上交利润547.6万元,乡镇政府拿走473万元,占利润总额的86.4%,以到我市改革改制工作发展不利。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三,其一:观念陈旧。有乡镇企业干部认为,乡镇企业是乡镇办的,乡镇拿钱拿物是天经地义的事,至于企业的发展是企业的事。有一个乡镇的植物油厂,从正式生产到倒闭不到一年时间,负债十几万,原因是领导的白条太多。其二:调动频繁。我市主管乡镇企业的领导一般乡镇副职干部,而乡镇有的干部调动频率在2年左右,对企业来讲这是不利的。这些干部刚熟悉企业情况就被调走不,少数干部为了调个好工作,不惜牺牲企业利益,任意抽走资金去完成上交任务。其三:负担过重。第一是债务:有些企业是乡镇政府贷款建的,为了还贷企业不得不“超载”运行。第二是人员:目前乡镇企业人员一般超编50%,而这部分人大多都是出于某某的领导的亲戚或主要村干部落选后工作“需要”而安排进来的。而这些人企业都是得罪不起的,只好“笑纳”。第三是额外任务,乡镇财政主要来自农村上交与乡镇企业,因此“农民”与“企业”就象两兄弟,当弟弟的完不成任务时,哥哥只好代劳。
2、喊得多,做得少
有个别乡镇改革改制力度不大,喊得多,做得少,措施不具体,工作不规范,方法简单,导致实际效果与初衷大相径庭。造成这种现象首先是党政主职领导与主管领导怕失权、怕失利、怕背名。在乡镇有这种“三怕”的干部不是个别现象。有乡镇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已好几年了,岳阳市也曾在该镇召开现场会,现在依然是政企没有分开,产权没有界定,政策行政干预多,企业没有自主权,其原因就是“三怕”。其次是缺少动力,改革的目的在于扩大需要(即增加效益),而目前许多乡镇企业改革只限于体制与管理上的,而对于技术上的改是是较少的,也就是进行拉不动需求的改革。有一个乡镇主管副乡长在谈到乡镇改革时说,只改制度与管理是不花钱的,也是不怎么奏效的;而技改开放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是要花钱的,也没有这方面的人才。再次,就是市政府对乡镇工作的年度考核,原来占乡镇企业这一块40分,这几年逐步减少到今年的8分。我们知道,乡镇企业是乡镇经济工作的重要方面,乡镇企业搞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农民有效减负和能不能实现以工养农的大问题。
3、以“改”代“管”
在改革改制大潮到来以后,各乡镇普遍认识到不改不行。但在工作实践中,往往寄希望于“一股就灵”、“一包就行”,管理措施没有跟上,其结果是企业的民主程度下降,厂长(经理)说了算,职工没有积极性,动作不合拍,政府只认上交兑现,不管企业的经济指数如何,致使不少企业越改越垮包越亏,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一些主职干部怕麻烦呼图省事。另外还有些干部缺乏深层次的改革知识。笔者在调查中了解到,一些干部认为,现在的乡镇企业不好管,它包出去了,怎么管?只要每次的承包兑了现,由它去,再说我们以前也没搞过企业,今后还知抓不抓企业,其三是多头管理。由于乡镇企业既是民营经济,属个体经济管理办公室管,同时它又是乡镇企业属乡镇企业管理局管理。
4、改革环境不宽松
有许多乡镇企业在改制出现效益后,乡镇的行政干预过多,经种种理由向企业伸手,使企业难以正常执行改革改制方案。某一乡镇的矿石粉厂是一个业已倒闭的企业,去年租赁给汉昌矿石粉有限公司经营后,投入30多万元进行设备改造,该厂起死回生,今年承租人又与广州老板合作,再投入50万元上一套新装置,以扩大生产能力。五月份,市某某单位到该厂以“标实不符”为由,拖走该厂价值近4万元的包装材料。类似这种情况,乡镇企业实在一言难尽。而有关部门则公开说:“你的企业不冒烟,我们就不上门。”象这种在部门利益驱动下,只顾自己的小利益而毁掉企业的作法,对乡镇企业的发展也是不利的。
三、今后改革改制的基本思路
深化乡镇企业的改革改制工作,是“二次创业”的需要,是促进乡镇企业大发展,大提高的关键举措,根据中央有关精神和江泽民同志有关讲话,按照“积极支持、正确引导、总结经验、逐步规范”的总体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实践,积极探索,勇于改革,尽快建立形成适合我市乡镇企业发展的新机制,促进我市乡镇企业高效、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1、抓住关健环节逐步规范改革
乡镇企业改革改制工作,是一场深层次的改革行动,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政策性强,从过来的实践看,要使改革逐步规范,最关键的是做好以下工作:
(1)搞好资产评估和产权界定。这是推动改革改制的重要环节。从现在起,凡是进行改革改制的企业,一定要进行资产评估,核实企业全部资产(包括无形资产),然后按“谁投资,谁所有”的原则,兼顾乡村、企业、职工三者的利益,妥善处理历史遗留问题。企业资产评诂一定要出具有法律效力的相关机构进行界定,而且一定要做到公正、公平、公开、合理。
(2)妥善处理企业债务负担。提倡用改革思路、改革的办法,解决资本运行中的债务负担。可以采用“贷改投”、“贷改股”、“债权换股权”、“依法冲销”、“挂帐停息”、“延期归还”、“债务托管”等多种形式。
(3)健全法人治理机制。企业改革改制后,不管采取哪种机制,都要根据我国有关政策、法律,建立健全相应的管理机制,既使是个人企业,也要帮助建立必要的制度,让其依法自主运作,做到有章可循,按章办事,管理职能明确,管理层次分明,管理制度完善,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4)推行会计委派制。推行会委派制是大势所趋。忠防镇对集体企业推行会计委派制后效果十分明显。由于他们对会计的工资、福利待遇、工作要求都有明确规定,这样可以有效的行使监督权,使企业法人对经营的合法性负责,也可避免虚盈实亏或亏多少报的现象,同时可保证集体资产保值增值。
2、必须因厂制宜,努力整体推进
乡镇企业的改革改制工作不再是试点问题,而是努力达到整体推进。由于乡镇企业点多、面广、线长、行业复杂、地域差异大,因此,要区分不同情况,实行分类指导,从而达到整体推进的目的。首先,资产大于负债的骨干企业,实行整体改制和增量参股改制。乡(镇)、村所有的企业净资产,原则上仍留在企业使用,或在企业入股,或由企业入股,或由企业有偿占用,或由经营者和职工买断,重新实行股份制。其次,资债基本持平的企业,可实行净资产为“零”改制。即按“零”价向社会公开出售,债权债务由买者一肩挑。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只按政策缴纳税费,乡(镇)村不收取上交。再次,负债大于资产的企业(破产企业)可以送给能人经营,或者破产后出售。在一定年限内由同级财政返还给该企业缴纳的新增所得税、土地税、增值税,地方部门予以清偿债务。总之,乡镇企业改革改制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以触动产权为突破口,切不可“叶公好龙、优柔寡断、推而不动、动而不力”。
3、打破区域思维建立“互联网站”
一个企业,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环境,也是干不好的,不论它的机制有多好,总在一些上问题上显得力不从心。只有打碎部门利益观念,加强相互联系,相互了解,以大局利益为重,乡镇企业才能完成“第二次创业”。因此,乡镇企业要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笔者认为主要是作好以下几件事,一是加强政府、相关单位、企业之间的关联。目前,政府、相关单位、企业之间沟通较少,特别是相关单位只在收费时到企业来得多一点。因此对于乡镇企业的改革常常出现一头热一头冷的现象,即市政府热,乡镇企业冷;企业热,相关单位冷;要解决这一问题,政府一定要像扶贫攻坚一样,建立与乡镇企业、相关单位的信息的高速公路上。二是建立相同产品的企业更是“保密”。打破沉默格局,构筑乡镇企业小航母,共同抵御市场风险,是乡镇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之一。三是建立乡镇企业与外界的联系。乡镇企业一般都是几十上百固定资产的小企业,采购推销都是靠人力,成本高,利润小,因此,大部分企业的产品都销外地。要提高企业利润,增加利润,乡镇企业必须联合起来建“站”上“网”,向中国乃至世界介绍自己,提高知名度,同时也可以上网购物,降低企业成本。
总之,乡镇企业是我市经济工作的新的增长点。乡镇企业改革改制工作光荣而艰难,任重而道远,但是,只有改革,企业才可能快速、稳健发展,财政收入才能增加,农民负担才能得到真正减轻,农村上交难的问题才能得到真正解决。
【乡镇企业改革改制的调查散文】相关文章:
王莽复古改制01-09
企业改革标语口号01-09
王莽复古改制的故事10-22
企业改制工作总结04-10
峒河下游沿岸的几个乡镇散文05-12
企业改制有喜也有忧日志04-16
公司制改制工作总结12-11
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作文:乡镇环境调查01-14
乡镇建设的口号04-12
调查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