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香真味的散文
入夜,刚沏杯水暂驱一日奔忙的疲惫,门铃响了。
开门是子兴,说是同学难免会有些生疏。说是兄弟又觉得略带江湖道义。是朋友又显得不够味。只好把这几种全部合在一起。
没有太多的变化,一顶褪色的帽子,略显清瘦。进了屋子才发现子兴手握一卷纸张。落座、沏茶,孩子还在一旁奋笔疾书,努力地完成作业,子兴侧过身望了望。一番嘘寒问暖,方才知他近日别离小城去了外地。
起初没有问子兴手握何物,沏茶后左一句右一句地聊了起来。吸烟不是什么雅事,也不益于健康。但,这些似乎不在我们平日的思考范围。燃起后,好像一切话语才打开了似的,我们不是非要如此才有可谈。我讨恶这习惯性和地域性的交际模式。把原本亲近的弄的疏远了。但并非完全如此。男人嘛,也有一些不同的嗜好。
其间,妻子拿一些小麻花过来。下午饭后不久,这只是地方性的客套,不过随意嗑一两根,就当是零食。甜食本就可以愉悦人,再说这突然来访也不知如何应酬。加上本人懒散,小地方的人也没常备什么水果点心,就一切从简了。
子兴是个写字的人,写了很多年,一边写字一边生活。闲的日子里我们就会坐一坐聊聊近况,聊聊天。从高中起就在一起,没上几日学他就走了。
“这是我给你写的一幅联,乱画的,收着留个念想。”
“干吗?”
“我去开瓶酒,咱俩喝点。”
“不了,喝点茶挺好的”。
开了瓶,互相碰杯后,这才算是有点意思了。
聆听,本身也是一门艺术。粗陋的我对笔墨知其肤浅,只是喜好罢了。
接过这联才知道他是专门送来的,起初还以为他去别的地方求的字或是什么。好书人走的路上带本书,拿点纸这是很常见的。不是显得有文人气息,而好什么的人就喜欢带什么在身边,就像手写本,手机。
卷联的轴是一盒藏香,我也很少看到用这种方式。忙问这是何意?子兴笑了笑,说怕弄坏了,随便用的`。我也就没深问其原因。小孩在一旁调皮地问:“你这怎么卖”,这把我俩问蒙了。“哪有送上门来卖的,这是送你爸的。”
舒卷开联,字体清雅、秀丽,墨色均匀、润劲很足,章印丰膄饱满、篆刻精细,起‘生龙吾兄雅赏戊戍春日录’书“金检玉函河山辉映,书城墨海文字精神”,落‘子兴书’,印。
字很耐看,行笔处圆润带一些坚韧,内敛、容纳、融合的东西多一些。布局疏朗流畅,临帖功力尽显。子兴一边看着字,一边看看我。“耐看,润”。他笑了笑。
我是没接触过装裱,手工装裱和机械装裱会有很大的差别。什么边,框,材质,时间,技术这些从不知晓。这联中“雅赏”也就显得不够资力。子兴知我在这些上是空白,便岔开话题聊起近日外出经历。
三苏祠、杜甫草堂、青城山、美食、幽景、人文习俗,这酒还有大半瓶。墨色、折转、浓淡、用笔、用章、选纸、调墨……跨过许多又回到了书写。素养、文化沉淀是怎么在字里行间表现的;该沉淀储备怎样的知识系统或是知识体系。期间我们聊到过郦波、康震、蒙曼……。
酒杯交错,夜色渐浓。说过些时间想迁居外地;说第一次闻墨求字艰辛;说生活不如意十有八九;说香道香文化……这每一杯都蕴含着深意。
清酒入肠,墨色暗香,小城宁静成一域幽谷,起身别离。临行前子兴说,“过往和挫折都在这千折百回里。”卷珠帘,墨色殇。留下这一卷人生,朴素地掩了一下褪色的帽沿,他把拟定的迁居演化成墨,裹香劝诫友人文章勿染风尘。
子兴此行,墨香四溢,慌惑人生如细雨润物,久不能眠。想起那几句话:“你的气质里流淌着你读过的诗书”“腹有诗书气自华”。这样的年月,首先面对的是教育问题,古典的传统文化就是最规范的体系。无论音乐、绘画、茶艺、书道,这些经典可塑造每一个人的品质、品格。
书、墨之真味,就是把一生阅历、喜、乐、悲、悯入骨换化,内炼迁移,表之于一卷素白。言说历练人生的甘醇香甜。书、墨、道也。修其身,立其神。这一番静心苦修后,方成文章,悦己悦人,沐浴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