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年的那头是故乡散文随笔
仿佛在不经意间,一个大红的节日就悬挂在老家门口,张望在父母渴盼的脸上,紧揣在游子们的心坎上。
年的脚步声是越来越响了。
小的时候,每逢老师宣布要放假的消息后,孩子们就伸出揣在袖筒里的双手,把年的喜悦紧赶紧赶,一直赶到村庄的角落里,心就随着偶尔炸响的鞭炮声飞到了年的尽头。
刚刚吃完了腊八粥,整个村庄里就弥漫着浓浓的年味,父母们准备着预备年货,孩子们则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拿出各自的鞭炮,比谁买的多,比谁的鞭炮响,一副年的景象就铺展在农人四季辛劳的皱纹里。
常言说,正半年腊半月。转眼间就到了腊月,从腊月开始,年就在小孩子殷勤盼望的眼神中开始发芽了。家家户户喜迎灶神,把灶神画端端正正地贴在灶头。灶神在一群小神的簇拥下笑容满面地俯瞰一切——今天是我的,其他的一边站。灶神画跟别的神的画不一样,他不像门神那样持枪弄棒、呲牙咧嘴,一副凶神恶煞,让人见了害怕不敢正视的样子,灶神是笑眯眯的,和蔼可亲。小孩子会用手指着画,摸摸他的胡子,掴掴他笑着的眼。“二十三,送灶王;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打豆腐;二十六,腌腊肉;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这首歌谣真实地反映了家乡过年的景象。虽然在市场经济和世风的浸濡下,这一系列的事情依然保存着,宛如不开化的石娃。乡风淳朴,每年必不可少的依然是腊月三十中午的那顿团年饭。
在家乡,我们把稀饭叫作“粘着”。由于“粘”与“年”谐音。粘着做好以后,父亲就在院子里放一种叫高升的鞭炮,宣告过年了。寓意喝完“年着”,在新的一年里步步高升。我们这些小孩子,在这一天不用催,便早早地起床,站在院子里一边抱着碗大口大口地喝粘着,一边看父亲放高升,看高升一个个高高飞起。在平常遇到放鞭炮的,我们像害怕似的总要捂住耳朵,而此时睁大眼睛看着,竖起耳朵听着,就因为过年。鞭炮放完了,我们也被父亲充满爱意的训斥赶回屋里。听着外边的鞭炮声不断,想象自己快快长大,能像父亲一样站在院子里放鞭炮,训斥孩子回屋……
团年饭放在中午吃,也是乡间一大特色。年月里分散在各地的家人,此时热热闹闹地坐在一起,吃上一顿团年饭,意味着一年在和和美美中结束,昭示着来年也必将在幸福开头,这年的这头和那头总是以红火和团圆的形式出现,也只有在这少有的几天的团圆日里,时光才有闲暇任农人拿起一年的农活在暖冬的日头下仔细晾晒,宛如翻检一壶精酿的美酒,细细品咂;归乡的旅人随手拈出出门在外的辛酸与快乐,伸展在父母身边,详和、美满是属于他们的,任何有关幸福的物质莫过于全家围坐火炉,听炉旁的水壶煮沸一肚子的心事,任一年中所有的心事在火炉上像雪样融化,然后在接年的鞭炮声中慢慢入睡。
在记忆里设想有关故乡农历年的种种景象,思绪是不堪重负的,远在他乡,只有这样对年说一句:故乡,请别将我遗忘。
【年的那头是故乡散文随笔】相关文章:
故乡的散文随笔(通用31篇)03-22
老家的年散文随笔(精选7篇)09-16
李少龙《绳子那头》初中散文阅读题及答案06-14
小年散文随笔01-26
裹脚散文随笔04-02
客车散文随笔01-10
父亲的散文随笔10-22
棉布散文随笔04-22
孤独的价值散文随笔03-31
古树散文随笔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