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下的偏方儿散文随笔
俗话说,偏方儿治大病。特别是上个世纪的六七十年代,农村普遍缺医少药,偏方儿,救过不少人的性命。大红大紫的赤脚医生,卫生箱里除了红药水,就是酒精、棉球、止痛片,也不得不借助于偏方儿。
我那时虽然小,却也经历过几次偏方儿。
生下来,我的眼睛就有毛病,老是眨巴不停,人称眨巴眼,就是右眼皮不停地眨,往外翻。这病不要命,可是说起来丑人,所以父母千方百计要给我治病。如何治?没有钱,乡村也没有好医生,所以信偏方儿。
听说,母牛刚生小牛后,从子宫滴出的水,是治眨巴眼的良药。家里人也没有啥文化,特别是我母亲,大字认不得一个,所以信以为神。刚好我们生产队有母牛生小牛,于是她积了半碗脏水,天天给我擦眼皮。
也许是巧合,也许是上天的恩惠,我那眼病居然好了。长大后才知道,那是沙眼。但直到现在,眼睛除了近视,真还没有啥毛病了。
这个偏方儿,现在想起来好恶心。
李二爸有痨病,还喀血,其实是肺结核。
可是李二爸家穷,因为他无法参加生产队劳动,只靠女人出工,孩子都还在读书,不得已,他只好给生产队放鸭子,我们背后叫他鸭司令。
肺结核那时是不治之症,所以人见人嫌,怕传染。但李二爸却活了80多岁,因为他用偏方儿治病,虽未断根,却保他长寿。啥偏方儿?原来,是农村极常见的植物,就是把石菖蒲和苦楝子果捣碎,和大麦面一起蒸来吃。这三样,农村都能找到,但谁也没有想到。李二爸在河沟里放鸭,石菖蒲正好是小河沟的特产,多得如同河沟里的石头,数都数不过来。苦楝树乡下多,要用它的果洗衣裳。大麦倒是少,因为产量低,但他家的自留地,年年种半分,也就够李二爸吃一年了。
乡村最常见的病,还有不育症。农村人最怕的,是绝后呵,所以大凡结了婚的新夫妻,两三年没有生娃,就有人背后说闲话。“断子绝孙”这个词,在农村,是最恶毒的语言。
可是,别说乡卫生院,就是成都市的大医院,当时也解决不了这个问题,最后还得找偏方儿。没有体检,没有化验,于是找到偏方儿,就胡吃一通。猪卵子,就是小猪被劁挤出来的`卵子,炖淫羊藿。说起来很有道理,吃啥补啥嘛,吃猪卵子,不是补人的肾吗?至于吃淫羊藿,就不用解释了。很多不育夫妻吃了半辈子,能生孩子的,不到十分之二三。可这偏方儿,乡下人信得不得了,没有一个人质疑过。
凉寒感冒不吃药,扯几根草或剥一段树皮熬汤喝,真是医好过好多人,百试不爽。比如,我小时体弱,一淋雨,必定发高烧。我爸就去一个叫青木林的地方,扯一株狗地芽回家,把粗皮刮去,再刮下中间的内层,黄黄的,在水里熬,然后喝一碗热汤,不到一个钟头,高烧必退。
这狗地芽是土名儿,大名叫野生黄莲。我们黑水凼人人知道这个土方儿,所以,只要沟边地坎发现了野生狗地芽,绝不助掉,而且还把它周围的野草杂树薅了,让狗地芽好好生长。
乡村的偏方儿也不一定是灵丹妙药,那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乡村的偏方儿救了不少人,也有不少人吃了无用,命丧黄泉。所以,现在随着农村医疗水平的提高,偏方儿用得越来越少,甚至有些确实有效的偏方儿,也渐渐失传了。我既高兴,也悲伤。高兴的是农亲们有了良好的医卫条件,悲伤的是有些偏方儿,成本低,属于绿色药品,失传了真可惜。
无论怎么说,偏方儿也是方呵。
【乡下的偏方儿散文随笔】相关文章:
乡下佬的奇遇01-19
国王和乡下姑娘的故事05-06
家在乡下的心情日记03-07
幸运的贝儿04-21
《乡下孩子》课后反思汇编06-26
去乡下现代诗12-30
语文《乡下孩子》的教学反思2篇08-04
城里的猫和乡下的猫睡前故事11-22
柳叶儿说课稿11-19
《示儿》说课稿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