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衣时代散文随笔
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的确良”仅仅是一个微不足道的符号,而且是个渐渐淡出现代汉语词典的符号。作为布料的“的确良”衣裳也渐渐被淘汰了,可是生活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人对它却再熟悉不过:挺括滑爽,耐穿易干,不用烫,颜色艳,不褪色,经历过的人谁能忘记这一切?谁又能忘记第一次拥有“的确良”时的那份激动呢?
或许是人到中年善于怀旧,记忆的回车键再次把我带回“的确良”年代。当时买布料是要凭布票的,一张小小的布票,悄然影响着人们实用主义的审美观。“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这句话在我家中充分得到体现。因为年幼丧母,食难果腹的我们谈装扮简直就是奢望。我上有两个姐姐下有一个妹妹,家中若有添置新衣服也轮不到我的分上。为图省钱,总是先量着大姐的身材做,她穿了一年退下二姐穿,二姐再穿一年后才轮到我穿。为此,所有的衣服基本都“报废”在我身上,我也就首当其冲地成了“糟蹋衣服”的罪魁祸首。当初大人们总是忘记了衣服的年限和使用率。家里姐妹多真是个令人头疼的问题。直到有一天,学校为庆祝“六·一”筹备表演节目,能歌善舞的我被选上了。当时心里别提有多开心啊!可是接下来的事却让我一筹莫展。每人需交十块钱添置一件“的确良”衬衫当演出服。我深知家境的窘迫,回家时满脸沮丧。真是无钱难倒英雄汉啊!细心的`父亲在问出我的心事时,思索片刻,咬咬牙拿出十块钱满足我的需求。这可是当时我们一家人半个月的伙食费啊!虽然年少无知,但拿着10块钱在手,心里也能感受到那种沉甸甸的分量。演出服发下来后,仿佛得到一件久违的奢侈品,让我激动欣喜了好几天。要知道,自我懂事以来,这可是第一件为我量身订制的衣服,而且是一件“的确良”的演出服!我喜欢它胜于一切。尽管衣柜里没有一件像样的衣服,但我却宁愿选择珍藏,不到节假日轻易不碰它。
或许这样的事情在今天看来有点不可思议,当初“的确良”价格比棉质布料还要昂贵。按当时普通人家的生活水平,拥有一件“的确良”衬衫,足以在出门时体面做人,甚至可以是一种“身份的象征”。记得有个笑话,每当有人谈及苏联的货币“卢布”时,总有那么几个不识时务者小心翼翼地追问:“是不是比‘的确良’还要好的布?”这样的问答总会引来一阵笑声。虽说只是一句笑话,由此可见“的确良”在平民百姓心中所占的位置。管它什么布,那时候他们心中“的确良”就是最好的布!“的确良”耐磨耐穿,轻柔方便洗涤,这也是它深得百姓喜欢的原因之一。“的确良”面料色泽明快,人们更多地选择白色做衬衣,蓝色做裤子或吊带裙,这在当时是一种时髦。多少人穿上它,会心一笑:“‘的确良’!的确靓!”
后来,随着生活环境的改善,我的衣柜里多了几件属于我的“的确良”服饰。然而“的确良”也并非传说中的“的确凉”。那个时代没有空调,风扇也极少见,一到夏天,汗水夹着衣服粘在身上,任手中的“芭蕉扇”怎么使劲,就是无法感受穿在身上的那种凉快。一到冬天,这种面料制成的衣服,那才是名副其实的“的确凉”!难怪现在人们选择衣料大都重全棉、轻化纤,认为全棉质料的衣物穿着透气舒服,可在多年前却恰恰相反。
改革开放的劲风一朝刮起,最先变革的,便是人们身上的色彩。眼下,你随便走进哪一家商场布店,都会为那各式各样、五颜六色的布料而叹服,真的是万紫千红、眼花缭乱。“的确良”成为那一代人难以忘怀的一段回忆,这种特殊的感情也是今天的年轻人难以体会的。如今,“的确良”这个词基本消失了。但无论如何,“的确良”都是那个年代无法被遗忘的时代印记,也是面料史上无法复制的传奇!
【记忆中的衣时代散文随笔】相关文章:
记忆中的小河作文01-11
记忆中的美好作文03-07
记忆中那翠绿的竹林08-01
记忆中的那条街作文09-12
记忆中的温暖初二作文09-03
珍藏在记忆中的家乡02-23
记忆中的妈妈初三作文11-20
记忆中的桂花香作文08-09
以记忆中的暑假为题的散文11-20
《礼记》礼记·深衣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