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八卦村散文随笔
每次从丽水到杭州,经过兰溪路段,在高速公路的地名指示牌上,我都能看到“诸葛八卦文化村”的字样一闪而过,久而久之,便顿生一分莫名的向往。此次去杭州途经兰溪,下了高速,终于来到了诸葛村,了却了我的心愿。
诸葛八卦村距离兰溪市区约18公里,是我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蜀汉丞相诸葛亮嫡传后裔的最大聚居地,村中现居有诸葛亮后裔近4000人。据史料记载,诸葛村的整体格局是精阴阳堪舆之术的诸葛亮第十七世孙诸葛大狮按九宫八卦设计布局的。村里有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筑达200余处,1996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它是一座集地理学、景观学、建筑学、美学和医药文化、家族文化为一体的江南古村落,被大名鼎鼎的当代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誉之为“八卦奇村,华夏一绝”,其别具一格的村落格局,凝聚着祖宗们期望“子孙安顺绵延”的情愫;恢宏的“丞相祠堂”、“大公堂”,似乎仍在显示着百年宗族治村的威严;略为苍老古朴的商业街与众多的药铺,还在印证着商贾先行者的脚步和浓厚的儒商情结;诸葛亮后裔的居所及其庭院中的奇草秀木,则透露着平凡人家对耕读生活的传承。可以说,诸葛八卦村,仿佛一部泛黄的旧宗谱,记载着丰赡而斑驳的往昔,也似一册崭新的记事本,续写着鲜活而传奇的今天。
我们抵达诸葛八卦村进了村中大道后,那古色古香的徽派建筑便跃然眼帘,“青砖灰瓦马头墙,肥梁胖柱小闺房”的建筑风格飘逸着特别的情调与神韵,很有些视觉冲击力。由于没有导游引领,我们只好购得《诸葛村游览指南》一本,边读边看边领悟。虽是多花费了工夫,却更能深刻而细致地对诸葛村进行全面地解读和品味。
诸葛村因了诸葛亮才有今日之繁华与灿烂。对于诸葛亮,想必大家都不会陌生。“神机妙算”、“运筹帷幄”等等人们耳熟能详的词汇仿佛皆成了他的代名词。某种意义上,诸葛亮就是中华民族智慧的化身,他的高风亮节与鞠躬尽瘁千古传颂,百世流芳。
我们首先要去的地方,是坐落在村口“聚禄塘”边的“丞相祠堂”。村人介绍,这类似“聚禄塘”的水塘在诸葛全村就有13口之多,以“钟池”为中心,把整个村落分成上塘与下塘两部分。“丞相祠堂”始建于明朝永乐年间,家庙五间,据考证,奠基人当是诸葛大师公的曾孙诸葛伯融。嘉靖年间,其后裔又增建寝室五间,侧楼四间,并将原家庙改为享堂。清咸丰十一年(1861)太平军的一把火,令祠堂顷刻之间化为乌有。清光绪十九年,诸葛枚发起重建,光绪二十六年除中堂外均已复原。上世纪20年代,诸葛瑞标再度组织修复和重建。祠堂面宽42米,深45米,占地约1900平方米,由门庭、廊庑和享堂组成了一个“口”字形,并与正中的正方形中庭构成“回”字形格局,是兰溪独有的宗祠形制。
丞相祠堂的建筑,是三品以上高级官员家族的宗祠才能有的规格,因为先祖诸葛亮曾是蜀汉丞相,德高望重。
门屋正脊上用磨砖刻有“隆中云仍”4个大字,意为诸葛亮的远代子孙。祠内中庭是一幢独立的敞厅,中央4根约50厘米直径的金柱,分别用松树、柏树、梧桐和椿树制作,寓意“松柏同春”,它是宗祠最重要的部分,系祭祀仪典举行地。沿中庭后方登上月台,便是“钟楼”与“鼓楼”。再上行十余台阶,是享堂,正中明间,供奉着先祖诸葛亮的高大塑像,羽扇纶巾,慈祥和善,正义凛然。
出得“丞相祠堂”,来到村中央“钟池”。建村之初,诸葛村原称“高隆”,一般认为,“高隆”之名是从诸葛亮“高卧隆中”的事迹隐括而来,也隐寓“高士出隆中”之意。大约到了明代半叶,随着诸葛氏族的发展,按照当地普遍以姓氏为村名的习惯,才改称为现今的“诸葛村”。
诸葛村地形如锅,中间低平,四周渐高,环围8座小山,奇异的“九宫八卦阵”就巧妙地布设在这一独特的地理环境中。古村的八卦布局,是以这“钟池”为核心的,8条巷道呈放射状向外延伸,形成内八卦,而村周环抱的8座小山,似连非连,织就外八卦。
诸葛八卦村自诸葛亮二十七世孙诸葛大狮于元代中后期营建以来,已有700多年的历史,岁月迁移,人事代谢,其总体格局迄今未变,堪称我国古建筑的一大奇观。风水学赋予了诸葛村深邃的内涵。自然环境与屋宇井巷配成双重八卦,凸现了诸葛大狮非凡的艺术眼光与巧妙构思。诸葛大狮深明阴阳堪舆之学,而阴阳堪舆学的内核就是中国古建筑理论之精华,是集地质、生态、景观、建筑和美学等为一体的古建筑设计理论,强调大自然伟力直接影响着人们的健康与后裔的繁衍。诸葛文化的兴起,大大增强了一代又一代诸葛后裔的.凝聚力与向心力。与此同时,该村整体布局的设计,还具有迷宫特点,体现了自身的防卫功能。
“钟池”四面,一面是为纪念诸葛武侯而建的“大公堂”,坐北朝南,五进三开间,大门牌楼式。正门当中额枋上有白底黑字“敕旌尚义之门”之匾。大门两侧次间粉墙上有“忠”、“武”两个大字。三进大厅正太师壁上书写武侯《诫子书》,其中名句“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已成为中国数代文士的座右铭。在大片的白墙灰瓦和一波碧水的映衬之下,“大公堂”显得夺目而绚丽。“钟池”的另三面均是一字排开的各式店铺。这些店铺除了近年因旅游业的兴旺而开设的不同小吃店之外,更多的是中药铺和工艺品铺。大凡诸葛文化,其总是少不了它的医药文化。“不为良相,便为良医”乃诸葛家族永远的祖训。
有人说,是一句祖训造就了一个药业巨村,此话不无道理。诸葛村的药业起源,大约可追溯到武侯。当年,诸葛亮南征渡沪深入不毛之地时,曾为抵御瘴疠而研制出“行军散”,这对后裔从事中药业无疑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据统计,明、清两代诸葛村诸葛氏中,悬壶行医的名家达30余人。“不为良相,便为良医”,“不为良医,便为良药”,诸葛村,人人与医和药沾边。当我们行走于“天一堂”和“寿春堂”等处,更是强烈地感受到这一点。
午餐后一行人再次沿着弯弯绕绕的石板古道,先后游览了“百草园”、“农坊”和“孔明生平展览馆”。在“百草园”看的是一百种的草,各式各样,姹紫嫣红。在“农坊”和“孔明生平展览馆”,看的是诸葛村丰蕴的乡土文化及其那一种“耕读传家”的精神。
“岗上当年起卧龙,羡君今日继遗踪;助成竹院清阴满,拟作茅庐秀气钟。俊杰元来能识务,诗书亦是可摧锋;居中果若纡筹策,准逐春雷奋九重。”当我吟哦着周京优美的诗句,步出“孔明生平展馆”已是午后三时。因行程在身不得久留,一行人也只能三步一回头,恋恋不舍地告别了诸葛八卦村,告别了这天下的“唯一”。
【诸葛八卦村散文随笔】相关文章:
诸葛亮招亲04-22
诸葛亮诗文精选05-11
诸葛亮诫子书11-11
诸葛亮死亡真相05-11
诸葛亮人物介绍05-11
周瑜与诸葛亮01-20
诸葛亮隆中对策01-09
赞美诸葛亮的诗歌05-11
关于诸葛亮的故事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