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慢的散文随笔

时间:2021-05-02 14:41:40 散文杂文 我要投稿

慢的散文随笔

慢的散文随笔1

  童年时,我的耳边总是充满许多的期待和催促。爸妈说快快成长,老师说要考试了,抓紧复习,话语里饱含着关注,饱含着期待。和许多孩子一样,我被赶着向前走,我的想法被父母忽略,我的特长被许多白色的试卷遮掩。为了更快更好地成长,从小时开始,我就觉得父母的目光跟在我的身后,老师的要求时刻悬在我的头顶。

慢的散文随笔

  小学时,我被爸妈安排着去上各种补习班,快乐经典诵读疯狂英语等,而周末和放学,也被许多的作业所占领。当停下来的时候,我回望自己的童年,竟然找不到在大自然里记忆深刻的一次慢行。像是需要快速生长的小动物、小植物,在催促的目光和声音里,快乐的童年时光就这样前脚接后脚地溜走了。而我,并不是一个天生处处拔尖的孩子。

  三岁时才会完整地讲话,幼儿园时我总是写不好老师教的汉字,小学一年级我并没有得到父母期待的满分。我能感觉到父母的叹息和老师的遗憾。但我一样有我的欢喜,我会偷偷地放下背诵的课文,去阳台上侍弄一株花草;我会因为照顾一个自尊心很强的同学的内心,而放弃一次竞赛的机会;我会对周围的世界充满好奇,把落叶制成书签,在路边停留只为嗅一嗅花香是的,在学校特定的要求里,我是一个成长缓慢甚至迟钝的孩子,而在我的世界中,我的内心一样有着许多的生机。

  后来,读龙应台的《孩子,你慢慢来》,读浙江80后作家徐海蛟的《别嫌我们长得慢》。我特别羡慕安德烈能够有那样被母亲读懂的时光,而《别嫌我们长得慢》,其实也是想唤醒这个世界的大人,让他们明白自以为是的错误有多严重,给孩子的最好礼物是还他一个童年,爱孩子的最好方式是允许他慢慢长大。

  我们不需要超前学习,我们需要慢慢成长,成长不是立竿见影,我们需要自己体会。相信,给我们一些信任、一些空间,我们一定会长成超出你们希望的样子,只是,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你们耐心一些,等等像我这样慢慢成长的孩子。

慢的散文随笔2

  当今社会,是个快节奏的社会。路上熙熙攘攘的人群,川流不息的车辆,是这快节奏生活永远不变的背景色调。早上一睁开眼,这一天忙碌的生活就开始了。以饱满的热情服务客户,积极工作,认真对待工作上的每一件小事,我诚心诚意地面对这快节奏的生活。而自己能够在这快节奏的生活中应对自如,心里是踏实的,我喜欢这样的快生活。

  工作之余,我也在憧憬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归隐生活,也羡慕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诗一样的生活。毕竟,我不是诗人,我的慢生活仅限于平凡的生活中感受一下和煦的春风,体验一下夏天豆大的雨点砸在身上,秋天飘零的树叶落在肩膀上,冬天踩在积雪上吱吱地作响。或是夜深后,一杯茶,一盏灯,一本书;或是看一场电影,跟着电影中的主人公一起悲伤落泪,一起开怀大笑;或是抬头仰望天空,看天上白云云展云舒;或是蹲在地下,看地上的小蚂蚁急匆匆地搬家。这生活的点点滴滴,足以松弛我紧张的神经,让我的心灵得到涤荡。我喜欢这愉悦身心的慢生活。

慢的散文随笔3

  印象中关于故乡的一切都是慢的。

  小时候站在任河对岸看这座山城,在有雾的冬天里,像座神仙居住的岛。此话不假。小城的人们活得神仙般悠哉,日子过舒坦了再谈现代化罢。十几年过去,站在文笔山上看过去,高楼也没几座,怕是对不起小重庆的美名。任河的水也流得慢,江上偶尔泛起的涟漪,定是伴随着渡船的汽笛声荡漾开来,和着嘹亮的船歌。

  回去的火车也慢。清早从安康出发,坐上老旧的绿皮火车,到家都准备吃午饭了。往返的心情却是不一样的:回去时归心似箭,离开时依依不舍。火车老是晚点,大夏天站在月台上能等出一身汗。车来了,小不点的我享受特殊的上车待遇:绿皮车的窗子可以打开,我就被大人抱起来往窗子上递。每次都很幸运,车里有好心人接住我,抱进火车,让我安稳坐下,顺便给大人们占几个空座。开心归开心,终究还是不舍。缓解的办法是数隧道,直到现在还清晰记得,从紫阳到安康要经过三十六个隧道。后来绿皮火车被淘汰了,回紫阳走高速公路一小时就能到。硬硬的绿色座椅、布满灰尘的吊扇、混合着泡面味和汗臭的空气,成了再也找不回的昨天。

  作为紫阳的招牌,蒸盆子和绿茶也讲究慢。蒸盆子的原料得样样精心准备,特别是鸡蛋饺子,老妈拿只汤勺在蜂窝煤炉子前制作蛋皮,一坐就是小半天。下好食材和调味料,慢火细炖,小小的我也知道,莲菜软糯与否,可以检验蒸盆子炖到位没。品茶更是要慢了,不多泡几次着实对不住反复的制茶工序。老人家的一天,数杯茶而已矣。

  在县城只上到小学一年级就搬去安康了,短暂的记忆里倒是留下了几个身影。上学的路上总会经过王家商店,习惯了和门口坐着的老人打招呼;院子里当孩子王,手下有个心似顽童的老爷爷;最快乐的还是和小学女同桌打闹的时光,以为可以永远一起玩耍。后来,商店门口坐着的变成了老人的儿子,没能去参加老顽童爷爷的葬礼,女同桌的笑容和名字一起,像蒲公英飘散而去,很慢,却抓不住。

  二零一零年的暑假,在紫阳外婆家熬夜看世界杯。比赛结束,天还没亮,肚子的叫声催我去觅食。河对岸依旧点着灯光,街上没有行人。惊喜的是,闻到了街边早点铺的豆浆香味,遂等至开门,一碗豆浆两个油饼下肚,爽快淋漓。农机厂开始喧闹,路过常去的油糍铺,已经有人在排队。转念想,一般这个点我还在睡懒觉,外婆正在把热腾腾的油糍套装带回家,佝偻着背,一步一顿。

  如今已经很少回紫阳。外婆已在外公身边长眠,那段上坟的盘山小径很快就能走完。教育局家属院和广场下面的家门,连同着绿皮火车、旧教室、油糍铺一起上了锁。时光从回忆的门缝偷偷跑出来,慢慢散开,像极了那天早上的豆浆香味。

慢的散文随笔4

  我40多岁,是个不折不扣的中年人,可别人总以为我20多岁。因为从外表上看我确实还像个毛头小伙,一脸嫩相。每每听到别人夸我“小鲜肉”时,我总会在心里偷着乐,然后喜滋滋地告诉他们:我长得慢。

  到新单位上班的第一天,热心的同事王哥笑着对我说:“小张,给你介绍个女朋友吧!喜欢什么样的?”我严肃地说:“王哥,你想让我犯重婚罪吗?”“重婚罪?你结过婚啦?!”王哥张大嘴巴,吃惊地问。“我儿子都上初三了!”我郑重其事地说。王哥一听,把我拉到他身边,目不转睛地看着我,然后对其他同事说:“你们看,我也是40多岁,这就是现实版的郭德纲和林志颖啊!老天爷太不公平了!”我嘿嘿一笑:“我长得慢!”

  那次,我和老婆去逛超市。老婆遇到了她久未谋面的高中同学晓霞。一番寒暄后,晓霞指着我对老婆说:“老同学,这是你弟弟吧,长得可真帅啊!”老婆大笑起来:“你啥眼神?这是我老公!”“你老公?分明是一块‘小鲜肉’,太不可思议了!”晓霞大吃一惊。我嘿嘿一笑:“我长得慢!”

  晓霞刚离开,老婆立刻怒目圆睁地看着我。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亲爱的,咋突然‘晴转阴’啦?”“别人夸你又年轻又帅,这不是变相说我长相老,和你不般配吗?”老婆嗔怪道。我连忙赔不是:“我不该长这么年轻这么帅,都是我的错!”老婆扑哧一声笑了。

  有一次,我去市里参加优质课比赛。讲完课后,其中的一个评委给我点评:“张老师讲课感情充沛,语言流畅,思路清晰,教学设计新颖独特。作为刚参加工作不久的新教师,教学基本功扎实,课讲得这么好,真是难得!”新教师?刚参加工作不久?我连忙解释:“我可不是新教师,已经有20多年的教龄啦!”“你这是逆生长,真是羡煞旁人啊!”评委打趣道。我嘿嘿一笑:“我长得慢!”

  我长得慢,其实还挺好!

慢的散文随笔5

  近日几位老友聊天,其中一位讲:“在电视剧里常有这样的镜头,一个人说:‘让我一个人坐会儿,我想静一静。’起初我不大理解,有什么事儿跟大家说说不是挺好吗?何必一个人苦想。后来我明白了,那是求静的一种方式,这叫‘慢心态’。在快节奏情况下,还真应有点儿这‘慢心态’。

  老友所言,不无道理。“慢心态”确有提倡的必要。当下社会是一个快速发展的社会,人们的生活似乎也跟着“快节奏”起来。吃饭有快餐;认识时间不长就马上闪婚,没过些日子又离婚;购物时限时秒杀,要的就是一个“快”;网上跟帖更要快,没看清楚是怎么回事儿就开骂……凡此种种,快是快了,但却是轻浮急躁、急功近利的表现。

  从社会学角度观之,这是一种社会病,想彻底根除需要综合治理。但从个人来说,努力克服轻浮急躁情绪,摒弃急功近利心理,还是能做到的。

  有位哲人曾说:“生活是一个万花筒,色彩斑斓,而我则静而观之,静而思之。”为何要这样呢?因为只有静思,才能体味到生活的甘甜;只有静思,才能聆听到生活的脚步;只有静思,才能找到适合于自己的好日子。

  笔者有位同学在这方面颇有心得,去年他的老母亲病故了,我们去看他,他不无自责地说:“母亲故去虽是因年老多病,但我也有责任啊!我该多陪陪母亲啊……”原来,前几年他的日子如“射出的子弹”一般,先是跟别人拍电影,后与几个哥们儿开网店,听说做房屋中介赚钱快,又改行。平时,朋友一叫就走,生活没一点儿规律,节奏特快。他母亲病重时,他只去看过有数的几次,钱倒是出了很多,但陪床时间很少。

  母亲弥留之际对他说:“钱挣多少是多啊,安心过自己日子就行啦。”当时他虽点头应承,但没听进去。母亲去世后,他才咂摸出这几句话的含义,也想明白了:“事儿要做,日子也要过好”。现在,他一改过去的生活方式,把脚步放慢,珍惜生活的每一天。比如,早晨出门散散步,听听唧唧喳喳的鸟鸣,到花园欣赏一下花草,与街坊邻居随便聊上几句;白天出去做事,晚上在家陪妻儿,心情特好;遇到朋友约请,他也学会了“掂量掂量”,不再像过去那样“一叫就走”。大家都说他的日子“慢生活,接地气”了。真如林语堂先生所说的那样:“与草木为友,和土壤相亲”、“灵魂很舒服地在泥土里蠕动”。

  我这位同学的经历当然是个别的,但由“浮心态”转到“慢心态”;由“快生活”改为“慢生活”,值得赞赏。“慢心态”,是相对于“浮心态”、“快心态”而言,它不是指那种没有激情的慢腾腾,也不是那种整天老态龙钟的暮气沉沉。而是说在保持朝气、激情的前提下,把握好生活的节奏,冷静、理智地面对处理人间事。从这个意义上说,“慢心态”不是故作惊人之语,是回归人的正常心态而已。

  如何做到这一点呢?“心定”甚为重要。佛学有“去魔障”一说,“心定”就是要把缠绕心头的那些“魔障”一一祛除,保持一颗平常心、淡定心。名利、钱财、情色、官位、权力,是客观存在,不是你该得到的,再着急忙慌也不会落在你头上。如果整天惶惶于名利钱财、嘁嘁于权力官位,心态浮得很,那一定有“魔障”了,需要祛除,还一个“慢心态”、淡定心。只有这样,才能“活得轻松自在”,不为名所累、不为利所扰、不为钱所迷、不为情所误、不为官所惑,过一个正常、有趣的日子。

慢的散文随笔6

  走在街头巷陌,偶尔遇到摆摊的,我就格外地多注目几眼,无论是衣服,小饰品,还是杂书,甚至蹲下身来翻翻瞧瞧,这样的小情趣,小窃喜,富人是不会体会到的。

  一个人在一个地方,信步漫游,就是一种享受。总觉得一个人闲逛,很自由,很潇洒,没有拘束,没有催赶。

  年轻时的自己带着一颗不安的心,一颗迷茫的心,总是徜徉在大连的大街小巷,街头巷角。这些记忆常常勾起我对年轻的回忆和向往。那时的街头常常有摆摊的衣服和旧书,我就是在地摊上搜到了很多字帖和唐宋诗词书,现在这些都是我最珍贵的财富。看着那些泛黄的书页,总让回忆汩汩而来。

  一两元的二手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古小说、古散文,王羲之的、王献之的、欧阳询的、米芾的这些打折半价名家字帖,当时在地摊上都只是几角钱。现在这些旧书都成了我的珍品。

  暗黄发脆的书页间,浸润着淡淡的幽香,透着古老的气息,历史的迷离,我手执一卷,如此甚好。

  总觉得爱书买书的女人,很有品位,很有韵味。就这样一个人,沉淀在自我的梦里,自我的世界里,随着岁月一起沉香。

  小学课本中有一篇林海音的《窃读记》,我每读一次每讲授一次都会有不同的体会,我真羡慕林海音能在童年时拥有窃读的机会。而我在师范时,才认识了课外书。这每每成了我心底的隐痛。于是后来的时间里,我就快马加鞭不计余力地追赶。

  现今,我路过街边的小书摊,我还是忍不住的驻足,信手翻开一本,很快就被书中优美的文字俘获。

  我更愿意坐在茶室中的落地橱窗下,室内流荡着舒缓的音乐,桌案冉冉的飘荡茶香,边品茗边读着静谧的文字,如此惬意,如此清雅。

  “诗书满架尘埃扑,尽日无人略举头。”书在与日增多,摆满书架,我也越来越感到富足,精神上的富足。

  越老越爱书,而今爱书已成痴,看见喜欢的书,总是心痒难熬得想买;看见别人手里的书,总是千方百计软硬兼施地借来。书已深入骨髓,融入血液,变为我的精神养分,我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也有一个梦悄悄地寄居在我的心里,期盼有朝一日能花开满枝。

  与书相伴的每一分钟,都是生命给予我的最好的奖赏。

  一床明月一床书,那就是我喜欢的境况。

  只有浸润在书中,才会深切地感觉时间那么慢,生活这么美。

慢的散文随笔7

  慢城——温汤,那“慢”不是一时的流行,而是一种久远的习惯,是一段长长的引子,引导我们深入地去发现她,了解她,直到深深地眷恋她。

  水以硒为贵。温汤是江西宜春的一个历史悠久的古镇,因“气温如汤,冬可浴”的温泉水而得名。

  有了神奇的温泉,温汤的繁华、热闹和浓浓的幸福感,就沿着那两口热气腾腾的古井向外荡漾开去。

  一大早,井边就围满了前来打水的人们,那是一个约30平米大、三米深的砌坑,坑中央有约6平米的砌塘,砌塘里热气升腾,似在翻滚,还不断有水泡汩汩地向上冒。大家操着各自的乡音打着招呼,有的打好水用小车推回家去,有的索性就在井边的长廊和凉亭中泡起脚来,大家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更多的是交流一段时间以来的养生心得和见闻:老李气色好了,老张不用拐杖了,老王家又有朋友来了……“水好着呢,为了这水,我20xx年就从上海过来买了房子常住,回去已经不适应了……”我刚坐下,旁边的'老大爷已经打开了话匣子。

  养生,养的不就是一种快乐平和的心态么,心态好了,加上这神奇的温泉,还有什么不好的呢?

  山因月而名。南宋大理学家朱熹有“我行宜春野,四顾多奇山”的诗句,宜春温汤镇附近的明月山是一处值得一去的好地方。明月山因月而得名,它整个山势呈半圆形,恰似半轮明月,故称明月山。

  很喜欢唐代诗僧齐己的一首诗:“山称明月好,月照半山明。要上诸峰去,无妨夜半行。”期待看到明月山的月景,我们选择了下午上山,入住明月山上的山庄。

  随缆车到达山顶,已是日暮时分,在海拔1500米高处,竟然有一弯月亮湖,湖面开阔,水天一色,云杉守护,烟雾时而缭绕,时而散去。只是正值深秋,雾气很快就迷离了整个山头,难觅明月踪迹。

  一夜静听虫鸣蛙鼓,醒来时,天已大亮,但雾气没有散尽。环绕山庄的青云栈道云雾缭绕,行走其上,有平步青云之感,青云栈道也许就是因此得名的吧。栈道攀援在峭壁之上,一路慢行,心里虽知脚下是万丈深渊,眼里却是云遮雾罩,景色在不断变幻,仿如一幅宁静抒情的水墨画卷。于是,每到一处,每行一步,恨不得都能用镜头留下那无法复制的时光。终于站在栈道最高处,阳光倾泻在身上,看着如水洗过般的天际,忽然忘却了都市的喧嚣,解脱了心灵的疲惫。

  旅行,行的不就是一种健康知足的心态么,离蓝的天、清的水、绿的山更近一些,更亲一些,能体验“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的惬意,何尝不是人生的幸运呢。

  人因慢而从容。温汤就是这样,慢慢的、淡淡的、静静的。也许是作为中国佛教“禅林清规”的发祥地,清心的禅宗文化培养了温汤人愉悦闲适的心态;也许是被这里的青山绿水的美景宠爱,培养了温汤人知足常乐的心性。“不慕天池鸟,只做温泉人”,温汤人与这青山、绿水、温泉和谐地相处,悠闲舒适成了小镇的主基调。

  就这样让生活慢下来,让心灵静下来,闲来逛逛山,余暇泡泡脚,傍晚去听听鸟叫虫鸣。就这样在自然的怀抱里,让忘记时间成为一种习惯,让忙碌的心就此归隐。

  也许隔一段时间就应停下脚步,将身心融入自然,慢慢地享受生活。细细品味亲情、友情、爱情的美好,尽情享受树木、花朵、云霞、溪流、瀑布以及大自然一切的恩赐,回归生活本真,在休闲中涤荡脏腑的风尘,寻觅心灵的宁静,感悟拥有的幸福。

  慢城温汤,就是这样一个让人变得自然与从容的所在。

慢的散文随笔8

  总有家长抱怨,说孩子磨蹭,做一件事情很慢。在作家、学者、诗人眼中,磨蹭,可能慢出风景。

  作家龙应台在散文《蝴蝶结》中写了这样一道“磨蹭”的风景——

  小孙儿大概只有五岁,清亮的眼睛,透红的脸颊,咧嘴笑着,露出几颗稀疏的牙齿。他很慎重,很欢喜地接过花束,抽出一根草绳绑花。花枝太多,他的手太小,草绳又长,小小的人儿又偏偏想打个蝴蝶结,手指绕来绕去,这个结还是打不起来。

  “死婴那,这么憨慢!卡紧,郎客在等哪!”老祖母粗声骂起来,还推了他一把。

  “没要紧,阿婆,阮时干真多,让伊慢慢来。”

  安抚了老祖母,我在石阶上坐下来,看着这个五岁的小男孩,还在很努力地打那个蝴蝶结:绳子穿来穿去,刚好可以拉的一刻,又松了开来,于是重新再来;小小的手慎重地捏着细细的草绳。

  ……

  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

  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

  五岁小男孩的举动可谓“磨蹭”,但他的认真感动了龙应台,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静静地看他,从生疏变得从容。这种“磨蹭”,正如学者周国平先生所言: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的安静。安静,是因为摆脱了外界虚名浮利的诱惑。丰富,是因为拥有了内在精神世界的宝藏。

  总有家长抱怨,说孩子磨蹭,大人让孩子做一件事,孩子没有停下自己手头的事,迟迟不按大人的吩咐做,有时候还闲着不动。其实,磨蹭的背后,可能慢出创造。

  儿子每次吃饭,都要催上好几遍,因为他总有做不完的事。

  有一回,吃晚饭,我让儿子洗手洗脸准备吃饭,儿子一声不响。

  他妈妈又催了一次,儿子才说了一句话:“等一下,我马上好了。”

  原来是儿子在学校得到了一张贴纸,要我们给他买乐高,里面可以拼出各种各样的车。这会他正忙着拼呢!只见他一边看图纸说明,一边拼装。

  我走近细看,和包装盒上的样图不一样,他这是在模仿,又是在发挥想象创造呢!

  “好吧,再等你五分钟,不然饭菜要凉了。”

  没多久,儿子终于拿起他的成果,展示给我们看:“耶,我拼好咯!”

  虽然在大人眼中,还是不够完美,但是这是他认为的最帅、最酷的消防车!

  接着,儿子一边吃饭,一边欣赏自己的创造,不时地还摸几下,还给我们编“消防车”的故事。

  在幼儿园中的他,也是如此。

  区域活动时,小朋友们一起玩套杯。时间到了,大家都开始整理杯子了,儿子还在套。结果,孙老师在《成长足迹》的“老师眼中的我”中这样写道:宝贝,虽然你有时有些小调皮,但你能知错就改,让老师很欣慰。近来,老师发现你在区域活动时又迷上了玩套杯,能把套杯按从1-10的数字宝宝叠套起来,真不错!

  孩子许多看似“磨蹭”的行为,其实是“慢的创造”。如民间寓言故事“磨刀不误砍柴工”,不就是创造了效率吗?还有根雕、釉彩、竹编等艺术修炼,修表、煎药、煲汤等生活手艺,“慢”才有更好的创造。孩子的教育,更是慢中出功夫,慢中出细活的艺术。

慢的散文随笔9

  很多来过武夷山的朋友,临了总是一句,武夷山是一个来了就不想回去的地方。好友岁岁说,就喜欢来武夷山,喜欢在小妹的店里坐坐,看街上往来陌生的面孔,喝喝茶,发发呆。偶尔,我们也一起去逛逛街。看看“三味斋”里又多了些什么宝贝,“有茗堂”里说不定又有意外的惊喜。一切都离不开茶,茶是主角,桌祺、干泡盘、青花杯子、杯垫所有林林总总都是为茶而生。

  武夷山的茶文化气氛很浓,走到哪都品茶,老幼妇孺皆能品。且品茶不受环境,地理位置所限;农村的屋子,街道的商铺,公共的办公场所也设有品茶区域。

  闲暇的周末,约上三五好友,带上古琴,茶席、茶具、烧水炉和自己心仪的茶叶。寻一隅有山有水的去处,置一方茶席。于山水幽境中,古琴悠远,茶香人佳,活在当下便有了水墨画意。

  一杯茶,静静享受好山、好水、好空气所带来惬意。把浮燥的心轻轻放下。爱上茶,其实是爱上有茶的日子。茶,让快节奏的生活慢下来。一杯茶,品的是一段光阴岁月。品的是山川,云雾和茶人匠心的馈赠。

  除了武夷山的主景区外,漫游武夷有N种玩法;薄暮的清晨驱车前往齐云峰,观云海,摄三才峰倩影。山光水色,云雾升腾,宛如置身于仙境。

  黄昏,度假区的滨溪道走走,九龙湾、合和岩、三姑石、大王峰尽收眼底。崇阳溪上偶有竹筏飘过,筏上置有茶具,有泡茶讲解的小妹,一杯香醇的武夷茶。竹筏漂在悠悠云水间,俯首是诗,仰首是画。

  入夜,除了老谋子的“印像大红袍”,“兰汤十七号”也是不错的去处。这家与度假区一溪之隔的咖啡馆,吸引着怀旧情结的小资男女。磁带唱机、黑白老照片、年代久远的木桌椅、老坛子、八十年代的电话机…..一杯咖啡,半宿光景便是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

  山居的岁月;有雨的日子,读书,品茗,听雨打芭蕉,看雾气漫妙地飘过山峦。云淡风轻的日子闲坐“白云间”,一杯茶,听一朵花开的声音,看云从指尖飘过,此刻便是天涯咫尺。

  小城的生活,慢而简单,慢到一个上午只喝一泡茶,品一柱香。慢到只回忆和他(她)一起度过的一段光阴,慢到一生只为守候一片风景。在一个“慢”的生活状态中,在武夷山这一切只道是寻常。

慢的散文随笔10

  用心地去欣赏,总是会发现很多东西非常美妙。想象一下,咬着无数次牙齿才能看到的风景都是美不胜收的。

  是的,再痛苦,再折磨,再有无奈,得用点真感情,假设你是非常喜欢它的。当然,我说的不是人和人之间的那种。可能是工作,可能是事业,又或者可能是某种你不得不去接受或者妥协的东西!而我要重点说的却是阅读,阅读本身其实并没有那么多痛苦。而阅读的好处并不值得我要去一一罗列。

  不说阅读,就通常的生活来说,努力得来的东西即使并没有什么价值,又或者它的价值看起来并不是那么显著,可它终究少不了你的一份情怀。

  某些方面而言,即是我也不能轻易地去接受新事物。不过互联网是个例外。

  小时候,也就是在马云、马化腾等大佬们已经带着他们的团队和企业走向辉煌的时代,我的家乡还没有电这玩意儿,更别提听说电脑、手机了。这说起来就不会有人相信,可事实就是如此。

  时间过得飞快,在我看来像是我的年龄在二十岁就已经加了个零。没错,不可思议的两百年。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而在互联网的发展速度看来,转眼的事。要跟上这种脚步,人和树木的成长就不得不考虑更多养料,而不是拔苗助长。

  互联网的发展速度很快,可终究世人的生活还是吃喝拉撒睡,从来如此。可以肯定的是,它在未来的很多“猴年马月”里一样改变不了这点。

  互联网增加人们可选的一种生活方式,提升生活的体验。从衣食住行,到学习、娱乐方式。听起来似乎很不错,似乎是增加了人很多的兴趣,扩展了人的社交,丰富了人的体验。但其实并不是所有的体验感都如此。

  文学作为一种思想,它的宝贵在于导人向上,以学习更道德、更文明、更睿智的生活。然而互联网带来的另一种文化正慢慢地吞噬它原本的意义。文学衍生了很多不同的概念,成为不同的营销赚钱工具。

  在今天,你总能轻易地听到“新媒体”三个字,也总能听说哪篇网络小说的篇幅已经突破五千万字。文学假使有些欺骗性的东西也是自古传承,更有一说,作家才是世界上最善于说谎的骗子。这不值得加以说明什么,也不值得去褒贬什么。

  作为一个作者,我是说某种意义上已经将自己定义为文学创作的人。放慢创作速度,提升作品品质应该为一件不可被忽略的事。

  也难怪,在这个互联网时代,生活的节奏一样追求“快”字,以此出现了太多太多作死自己的案例。但其实,“唯快不破”是个褒义词。

  快,绝对是一个企业必须坚持的试错方式;快,也绝对是我们所需要的成长速度。这值得赞美并欢喜,不仅提升了效率,同时也让我们在有限的生命里体验着各式各样的奇妙东西。

  然而,我刚开始说了那么多,意思却只有一个:只追求快,不是什么值得庆幸的事。

  尤其从我创建今日散文的那天起,从我喜欢上散文的那天起,我领悟了一种像茶一样芬香的生活体验,那就是慢。放慢生活的节奏,放慢阅读文章的节奏,放慢品味风景的节奏。不论何时何地,总会有深刻的体会。

  尽管不愿提起爱情这种东西,可不得不说,爱一个人可以在零点零一秒,恨却是在漫长无边的岁月里漂洗的日子。而慢生活,才能真正地告诉自己:还好,回忆挺美。

  散文也是一样的,相比长篇它就是一种“快”的结束,“慢”的阅读。如今的世人对文学作品也许更喜欢长篇的通俗易懂,可逐字推敲的阅读岂不更有意味,更有价值。如今的书海堆积如山,却从来是成就垃圾堆的土壤。想当年曹芹溪,也就是曹雪芹,一辈子也就完成了《石头记》的前四十回,不想却成就了今天不可超越的经典。这种案例比比皆是,不值得多列。

  我想,在互联网的文学时代。几乎没有人愿意如此耗费生命,纵使他绝对有把握得到同样高的荣誉。这在互联网时代,在中国,并不是只有文学界如此,是行行业业都能体现到的一种现象。好比中国人强大的“拿来主义”观。就没有哪家电影企业会像美国人那样,为了一部电影的特效花费几年的时间去研发一款软件。

  这在我个人看来就是中国人追求“唯快不破”的结果。不论怎样,在改革开放之初是值得肯定的。只是,论时代,已经到了放慢速度的时候了。

  全民的阅读也是一样,刚开始创建今日散文APP平台,我的理念就是回归阅读,而阅读要有所价值。娱乐化的平台应该交给各种各样追求全勤奖的长篇网文,交给泡沫一样不着边际的电视剧。而今日散文平台永远只做有价值的内容。所谓有价值,应是要达到这样的效果:给个人带来智慧和向上、向善的心态,给社会带来谐和和信仰的追求。

  并不是值得推敲字句的文章都是乏味无趣的,假使有着这种感觉,必定是没有静下心来欣赏它自有美妙的心态。

  用心地去欣赏,便能发现它的美。正如生活一样,从来不缺乏美,只缺乏一双可以看到的眼睛和一颗可以体会的心。这种发现终究可以定论为不可言喻的体会。而正缘由于此,创作也将是一种“咬着无数次牙齿才能看到的风景”的结果。

【慢的散文随笔】相关文章:

形容慢生活的句子03-15

声声慢03-13

从前慢作文09-11

形容小城慢生活的句子03-15

梦见散文随笔05-21

爱情散文随笔01-21

关于散文随笔10-13

家乡的散文随笔700字08-04

月下的诗人经典散文随笔07-26

《声声慢》原文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