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抒情散文随笔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梦回鄱阳湖的散文随笔
自陶渊明书《桃花源记》,“世外桃源”便成了古代文人、有志之士心的向往,或者说是一种归宿,甚至是一种情结。
一月十二日,趁着天气晴朗,老同学蒋鲜花和她的妹妹带我去了鄱阳湖上的“世外桃源”——鄱阳湖湿地公园。
初到这里,感觉很不一样。园外一片开阔的场地,翠绿的草坪和青绿的树交相参差,像是市中心休闲的公园,最前面是游客服务中心,这里有来自全国四面八方的游客,大都在此下车,然后随导游进园。最后面是高级度假村,休闲、娱乐、餐饮,整个建筑风格非常独特,既有中国传统的建筑风格,又有欧洲元素,从而不显得单调。
我们从中间的大理石路进园。首先看见一条小溪,上面铺了大约两米宽的木头平面桥,走在上面像是踩在草地上,很有弹性,溪水里种了一些荷花,但是早已经枯萎了,叶子倒是绿的,这种荷叶的品种不是那种大荷叶,很小,颜色稍微偏深褐色。
过了木桥,就是一路的木级路,全是木头仿着石级路铺成的,可能是为了追求一种古朴感吧。刚踏上木级路,就远远望见两对新人,在此拍婚纱照。我们停下了脚步,看着这两对新人,新娘那甜美的笑容,那华丽的白婚纱,多么像天上的团团白云,自然又纯洁,再配上这绿的色调,可谓是光彩夺目。
木级路的两边,栽满了翠绿的竹子,那种挺拔的竹子,顿时让人倍感精神。竹子,可谓是文人的雅物,他不仅仅是竹,而是一种气质。竹林七贤,最爱竹子,竹子就是他们,挺拔,自然,于是七贤常常于竹林中相会,吟诗作对。同样,宋朝词人姜夔,是鄱阳人,亦爱翠竹,词人每天都会坐在竹子旁,静静地沉思,思考人生的真谛,思考国家的命运。竹子,因此被赋予人性,能与人相通。
我也爱竹,就像竹林七贤、姜夔一样。竹林一直蔓延在木级路两旁,直到尽头。出了木级路,就可以看见鄱阳湖的一隅。湖面很静,风不大,我们赶紧走了下去。湖面上有很多船,大都是游客船,其中有一艘很特别,船全是用木头做成的,共两层,大有古代战船的风格,又似皇帝游玩的御船。
游客们都争相上船,脸上都洋溢着许些兴奋。鲜花问这些船都去哪里,一个热心的游客说有的去内湖,也就是鄱阳湖,有的去外湖。本想也去一睹内湖的容貌,却在远眺间,看见大远处有一尊高大的石像,很是气派,便只劲朝那去了。
我们沿着湖岸走去,好像是涉足在大海边缘,远远望去,白茫茫的一片,湖面甚是朦胧,像是蒙着一层薄薄的纱,袅袅的雾气腾空而起,远处的地方,多么像是仙境。湖心还有很多小岛,像是凡尔纳笔下描述的神秘岛,让人很向往,凝神望去,仿佛岛上面有些许身影,莫非那里就是“世外桃源”,那些背影莫非就是像陶渊明一样躬耕的农民。偶尔有几只白鹤从岛上飞起,盘旋而来,甚是惬意。
来到石像下面,更是一番感受。定眼一看,是一位女石像,鲜花告诉我,这女子叫饶娥,是非常著名的孝女。我慢慢靠近,只觉得她非常高大。下面是四层大理石,大约八米高,石像身立在这石墩上,整个石身大约有十五米高,很是气派。站在石像下面,感觉自己非常渺小,抬头仰望,饶娥的神情非常逼真,我仿佛看见她眼眶有几滴泪,她的神情有些惨淡,却又庄重。
饶娥,字琼贞,唐代孝女,年幼丧母,与父相依为命,从小就很懂事。但是却活了十四岁,可谓英年早逝,令人叹息,但是在她短短的生命里,她所做的事却感动了村人,国人,甚至感动了湖神。唐朝皇帝亲自赐牌匾,是为唐朝第一孝女,又命文学家柳宗元撰碑文,以表慰藉。从此,饶娥,成了孝女的典范,随着历史的`演变,她成了湖神女,在鄱阳很多地方都可以看见她的身影。
饶娥,矗立在鄱阳湖畔,双目远望着她的故乡——乐安河接渡镇,她是多么思念故乡的父亲。眼前的一望湖水,多么像是她的一汪泪。我仿佛看见了,那潭泪滩,泪水在滩上涟漪。晚上,夜深人静时,饶娥独自来到了乡村,站在饶娥山上,眼下就是乐安河,奇怪的是天空那轮洁白的月亮,竟在湖中一分为二,仿佛是饶娥的眼睛,那么明亮,把整个乐安河照得通明,这也就是自古文人心慕的一大奇观,令人神往。
带着饶娥这份孝心,我们从一个牌坊进去,一路都是石级路。很高,像上殿朝见皇帝一样,上面有一个大碑,书着“天下第一湖”,随后,我们从对面一个小路,下了山,山下有一条公路,两边都是低矮的丘陵,踏步在这里真的像是来到了“世外桃源”,心中的一切烦恼都没有了,大有王维当年那雅致的情趣。大路一直通向游客服务中心。
鄱阳湖湿地公园,真乃是放松心情,淡雅心志的“世外桃源”,我想,陶渊明、李白、王维、姜夔心中的圣地也不过如此,走在鄱阳湖湿地公园,不仅是沁人心脾的景色,更有魂牵梦萦心灵的动人故事。
【梦回鄱阳湖的散文随笔】相关文章:
梦回湘西散文随笔08-24
午夜梦回散文随笔09-27
梦回故乡散文随笔10-03
梦回香巴拉散文随笔10-14
梦回故土散文随笔01-14
梦回15岁散文随笔10-01
梦回乡关散文随笔10-02
梦回长安的散文随笔10-10
梦回生活散文随笔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