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乡村四月的散文随笔

时间:2021-04-30 12:32:19 散文杂文 我要投稿

乡村四月的散文随笔

  四月的南流江平原,春天的脚步还没走远,微微的西南风捎来了淡淡的初夏的味道。

乡村四月的散文随笔

  在这春夏交融的四月里,散落在平原上的一座座村庄,村庄与村庄之间阡陌交错的田野都是绿的。种在水田中的白花莲,还没到开花的时节,莲叶田田。平铺着的、半卷半舒的、才露尖尖角的,一片片一张张,碧绿、青绿、粉绿。菱角田里,浮生在水面的菱叶紫中透着绿。水田旁,是一大片一大片的玉米地。一棵棵的玉米,杆和叶都是墨绿墨绿的,茁壮而茂盛,每一片叶子上都闪耀着绿的光芒。风掠过,你似乎还可以听到拔节的声音。

  在这片平原上,这个季节的.主角儿不是玉米,而是爬在架子上的豆角。对于豆角,农人们是绝对舍得花本钱的。地里那一排排一垄垄的豆角架,全是用几毛钱一根的荔竹(本地方言)搭起来的。这种竹子散生于南流江北岸的山上,生长缓慢,质厚心实,坚硬耐用。用这种竹子搭的架子,坚固稳当。开着紫花的豆角蔓爬满了豆角架,就像在画架上支起的绿色画布。一根根长长的翠绿的豆角垂挂在架子上,从垄间看过去,恍若一副巨大的珠帘。南流江平原所产的豆角因色泽通透如翠玉而备受青睐,远销北京、上海、内蒙古等地。每年的这个季节,各地的客商云集,都是来收购豆角的。四月的乡村,车水马龙,车载人驮的,都是翠绿的豆角。乡村大道上,也因此常常发生拥堵,但被堵的人们个个脸上都带着笑,春天般的笑。因为豆角,四月的乡村是没有青黄不接的概念的。这个季节,顶带黄花的青瓜啦,丝瓜啦,冬瓜啦,都只能算是田间地头小小的点缀。

  走在乡间的水泥大道上,满眼都是绿。当我们来到廉西村口,路旁的欧式围墙上热烈绽放的一树树三角梅迎面而来,让我们猝不及防。一片讶然之后,一阵阵的芳香随风而来,沁人心脾,却让你闻不出是哪种花的香。每家每户都是独门独院,房前屋后,半树挂果半树花开的芒果、荔枝、龙眼,随意地长着。院墙下种的一行行千里香,开满了星星点点的花,散发出的花香似乎也被消融了。谁家的院子里,葡萄架下,几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围坐在一起闲聊,拉拉家常,话话桑麻。一条大黄狗在一旁蜷着身子假寐。村子中央,有一个小广场。广场四周摆放有一套套的健身器材,还种上了各种各样的花。听说,每逢节假日,村里都会在小广场上举办庆典活动。村里活跃着几支业余文艺队,队员们都是本村的,白天忙农活,晚上排练节目,全都出于个人兴趣爱好走到一起自发组的团。文艺队不仅在本村表演,大多时候还会应邀到外村演出。小广场旁边,一幢明黄色的两层小楼甚是醒目。房子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建的,跟周围林立的洋楼比起来,矮了些,也旧了些。可就是这么一幢小楼,却让每个路过的人驻足、侧目,心生敬意。这幢二层小楼是本地有名的书法家包百金先生的旧居,包百金先生把整幢小楼以及整个院子无偿捐赠给村委会,建成村里的儿童活动中心。活动中心陈设有供儿童们娱乐玩耍的各种器材,还设置有图书阅览室,充满了浓浓的书香气息。

  登上村外的河堤,放眼望去,堤内是四月的乡村,翠竹掩映,楼宇幢幢。一湾半月形的池塘里,一黑一白的两只鸭子正在戏水。池塘边堤坝下,一头黄牛兀自低头吃着草。自从有了农机补贴政策后,各种各样的农机生产取代了牛耕马拉,耕牛慢慢退出了田野的耕耘史,最多也就起起垄。在村子中行走,几乎看不见牛棚的存在。偶尔能看到一两头牛,大多是哪家的老人割舍不下多年搭档的感情,留养着聊作慰藉。

  大堤外是奔流不息的南流江。南流江逶迤几百里,弯弯绕绕,不断的分汊、汇合,一路向南汇入大海。望着滔滔的江水,我不禁思绪万千:千百年来,南流江承载了多少来来往往的船只,谱写了多少感人肺腑的故事,见证了多少饱含沧桑的历史,成就了多少感天动地的传奇。从汉至今,南流江的水就这样一直默默地灌溉着脚下的这片土地,哺育着这片土地上的一草一木。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辛勤劳作,耕读传家,祖祖辈辈,子子孙孙,生生不息。不论走得多远,游子的根始终系在这片土地上。广袤平原上的这一座座村落,又有多少游子为之而魂牵梦绕?饮水思源,叶落归根,四月的乡村一一游子心中的家园,将会更加富饶,更加美丽!

【乡村四月的散文随笔】相关文章:

乡村四月06-05

乡村四月02-18

乡村四月04-30

乡村四月改写03-14

四月的乡村01-12

乡村四月说课稿03-19

乡村散文随笔10-06

乡村四月的诗意11-11

《乡村四月》教学设计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