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当人生遇到文字散文随笔
一
上数三代,家里没有一个读书人。未曾谋面的曾祖父是农民,起早贪黑耕种土地,也只是勉强维系一家人的生存,没有多余的钱也没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去读书;祖父不识字,却有很好的记忆力,对季节以及有关季节的谚语记得烂熟;父亲读过两年书,识得几个字,高兴时候拿着我们的故事书翻看几页,虽然能看个一知半解,总比文盲强一些。父亲知道没有文化就是睁眼瞎的缺憾,尽管家里很困难,还是在学龄时把我们一个个都送进了校门。
上学时候非常缺少辅导书、课外书等学习资料,很多书籍都要东家找西家借。父亲知道我们需要什么书,就如过筛般,把熟识的亲戚朋友、同事邻居中,谁家有比我们大一年两年级的孩子都过一遍,然而就去借书。有一次不知道父亲从哪个消息灵通人士那里听说书店进了一批数量不是很多的辅导书,一套书要十几元,那时候父亲一个月的工资收入只有四五十元钱,一套书要花去父亲一月收入的四分之一,但父亲没有丝毫的犹豫。那个年代书是紧俏商品,很多人都在打这套书的主意,没有熟人是买不到的。父亲费尽周折,打听到曾经的一位老邻居在书店打更,通过这位老熟人总算把这套参考书买了回来。
父亲因为没有文化在煤矿干了一辈子的力气活,他不想让子女走他的路继续去出力流汗。为此,对于上学的事,他一向积极主动,对于上学所需要的钱,哪怕是去借,也毫不犹豫。
小时候,家里没有收音机,更没有电视机,闭门家中坐,不知天下事。邻居有一名中学老师,父亲总是想方设法接近他,听听他对教育孩子的一些好方法好建议。从那时起,父亲每年都为我们订阅《半月谈》和《散文》杂志,那时候在一个小山村几百户人家中,花钱订阅杂志的家庭,真的是为数不多。每个月的杂志收到之后,我们兄妹都争抢着阅读。小时候读书没有人引导,只知道看热闹,看故事,却不知道研究写作的方法与技巧。尽管读书的方法不得当,但读书提高了自身修养,增长了许多乡村孩子学不到的知识。也是因为有了那些杂志,在成长过程中,我们吸收了很多课本之外的知识营养,有了许多计划外的加餐。
自从我们走进校门,读了几本书,认识了一些字之后,每次为远方的亲人写信再不用求人了。后来一些年龄大的老邻居,还时常拿着来信,来找我们帮他写回信呢。
二
上小学时候,非常羡慕诗人,羡慕写文章做学问的人。也时常触景生情地拙上几句,自我欣赏,自我陶醉。尽管如此,还是很不喜欢上作文课,特别是不喜欢写那些命题作文,不喜欢被老师规定的条条框框限制。自己的文字喜欢随心所欲、信马由缰。选题是这样,文字也是这样。生活在山窝窝里,面对的除了大山,就是那座鸡犬相闻、炊烟缕缕的小山村。低矮的草房,每家每户各不相同的小院子,不大的院子里养着鸡鸭鹅狗,也有的养着猪和羊。还在有限的空间里种上一垄葱,一垄韭菜,或一片小菠菜,小白菜等。
这就是我的世界,就是我童年所面对的全世界。视野触及到的,大山是绵延的,夏天是绿色的,冬天是灰色的,整个山村的颜色都是灰暗的。只有到了过年时候,山村才有了一些热闹的氛围。有了红色的灯笼,有了红色的对联,也有了喜庆的鞭炮声和弥漫在空气中的肉香味。那时候写过院子里的大红灯笼,写过绽放在夜空的礼花;写过夏日的田野,也写过冬日的白雪。那时候的文字只是干巴的罗列,没有半点的修饰,我想写出的文章也不会有多少韵味。儿时的生活是单调的,没有电脑,没有自己的博客,也没能留下曾经的文字,很难想象曾经写下的文字是什么样的文采。
小时候都有一颗天真的童心。童心是幼稚的,思想是幼稚的,写出的文字也一定是幼稚的。
童年时候的理想很宽泛。读书时候想当作家,看到军人想当战士,患病去医院时候想当医生,坐在课堂里又想当老师……后来这些梦想中的职业都与我无缘,我还是走进了煤矿,穿上了小时候最不喜欢的父亲每天上班时候都穿在身上的工作服,成为了一名与文字没有丝毫关联的煤矿工人。
都说煤矿的生活是火热的,只有走进煤矿才知道这里生活的热度。也因此没有放下在学校学习的那些文字,文字成了我业余时间的一种爱好。于是,开始了写文章的生涯。
在煤矿工厂这个技术工人聚积的地方,在他们工作之余翻看企业报时,偶然间看到了署着我的名字的文章,看到了写的都是身边的人、身边的事,于是,同事恭维我是作家,班长似乎不满意我在工作时间去想那些与工作无关的事,或写的人写的事与他心目中的好人好事不合拍,问我这篇文章能挣多少稿费,比一天的工资高吧?我不知道他是真的关心稿费,还是嫉妒刚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竟然能写出文章,竟然还刊登在了报纸上!
三
尽管有人戏称我为作家,但我没有被这样的高帽弄得飘飘然。
虽然我写的文字印在了报纸上,但那种人物通讯只是用文字记录下身边的好人好事而已,只是几件事迹的简单罗列,并非文学作品,没有丝毫的文学色彩。我也知道好的文章是需要文字加工和润色的。虽然之前读过几本书,也大多是外行看热闹,只注重了故事性,却没去关注文学性,不知道也不会从别人的文章中去看门道。
后来有了写作的欲望,才知道自己腹中的空荡。而写作的前提必须要有充足的阅读量,掌握丰富的词汇。要想拿出一滴水,自己要拥有一桶水。但那时候很少有书可读,特别是有关写作的书。于是就搜集报纸,看报纸上的新闻报道,也看副刊的文学作品,好的文章就留起来,细细地揣摩。学习文字的搭配,学习文章的结构。直到如今,还保留着剪报的习惯,只是剪报的内容不断的更新,不变地在变换。
后来,陆续购买了一些文学书籍,欣赏名家名著的精彩词句,也拜读作品的赏析文章,感悟和学习作品的精华之处及写作技巧。
尽管刚刚工作时候每月只有几十元的工资,但买书是从不吝啬的。也是从那时候起,去书店的次数多了,对书店也越来越熟悉了。
博览群书,或遍读天下书,只是一种远大志向,一个高远的目标。因为读书都是根据自己的爱好、需要和接受能力,有选择性的阅读。只有读喜爱的书,才能咀嚼出其中的滋味,才能感受到文字的快乐,才能吸收文字的营养。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最大的好处是积累,是丰富,更重要的是通过大量的阅读,开阔视野,提高写作水平,能使出自你手的文章有厚重感,虽说达不到下笔如有神的境界,也能思路清新、开阔。书读得多了,再读别人文章时候,不会被其中一些引用或典故而弄晕了头,不知文章之所以然。而自己也可以引用名著的一些精彩词句,提升文章的深度和厚度。
四
或许是对喜欢做的事过于投入,过于专心,而对于不感兴趣的事不涉足,也不顾及。在统筹兼顾上摆布的不是很到位,久而久之,就被一些贪恋酒场,恋战麻坛的人排除在外。其实对我而言是求之不得的好事。如今很多活动都有小圈子。喝酒人有久经考验的酒友圈子;恋战麻坛的有百战不厌的麻友圈子。因为没有共同爱好,没有共同语言,也就不在这些圈子之中。为此也时常遭到一些冷嘲热讽,甚至遭遇过带有酒精度的质问。摆出一副自认为领导者的身份,拖着一副被麻醉的长舌,质问我不参加酒聚的原因,实在是让人可笑。我却以爱我所爱,无怨无悔的执着,读我的书,写我的文章。不近麻坛,不好酒场,唯恐被一些常聚常喝常战的圈子套牢。当然也没有时间和精力去研究官场的规则,没能开发出大脑深处的所谓情商,也讨厌那种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口是心非。也有好心人为我指点人生,我却做不来那样低三下四的举动,做不来摇头摆尾讨要人生的勾当。仍然固执地挺直身躯走自己的路,坚持着自己的原则,也坚持着自己的好爱,坚持着自己的生活方式,不去演绎《官场现形记》式的人生。
尽管写了三十多年的字,也读了一些或簿或厚的书,却不敢说自己是读书人,更不敢说自己会写作,与那些只会说不会做自我标榜的人相比,虽然缺乏自我炫耀、自我吹嘘的能力和勇气,却感觉拥有了精神上的慰藉,找到了精神上充实与独立的资本。
有些人难以承受一个人独处时候的孤独寂寞,感受一个人的世界无所适从。而我似乎早已适应这样的环境,我喜欢寂静的环境,没有人为的打扰,没有琐事的烦扰,此时应该只有书香,我会安心地穿越时空,与古人对话,与历史对话……或者弹奏键盘,敲出一篇美丽的字符,有我的心情,有我的故事,也有我心中的景色……
或许,这样的爱好已经成为我生命中的一部分,让我有了一种无以摆脱,难以自拔的瘾欲,也或许将终身与书为伴,与文字为伍。想到这些,我的后半生竟然没有孤独寂寞可言了。
【当人生遇到文字散文随笔】相关文章:
文字人生07-12
用文字来尘封人生09-30
人生百味散文随笔(精选34篇)11-29
人生何处不清欢的散文随笔(通用5篇)03-08
父亲的散文随笔10-22
客车散文随笔01-10
小年散文随笔01-26
裹脚散文随笔04-02
棉布散文随笔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