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闲说抽烟的散文随笔

时间:2021-04-30 09:40:55 散文杂文 我要投稿

闲说抽烟的散文随笔

  从懂事的时候开始,我对抽烟就有点好奇,也有点疑惑;有时候还无端地觉得抽烟的感觉肯定很好,肯定比吃糖还舒服。

闲说抽烟的散文随笔

  那时物质匮乏,想买包香烟经常还要凭票。再说,家家户户都在温饱线上挣扎,绝大多数人一年四季破旧的衣兜里几乎都空空如也,极少数人虽然偶尔可以积攒了几角小钱,但是难以买到。好在村里有几个人在航运公司的轮船上当工人,手头活,路子广,回家休假时常常带回几包廉价的香烟。每当这些工人老大哥回家休假时,村里馋烟的人总会找借口谄媚地挨过去,说几句恭维话,引得工人老大哥眉开眼笑,给一只香烟,馋烟的人谦卑地接过、点燃,一口吸着,然后微微眯着眼,慢慢地吐出一股淡淡的烟雾,一脸的沉醉。每次看到这样的情景,我总是浮想联翩。

  有趣的是有一年正月初一的上午,一位年过三十的大汉拿着一只“镜湖”牌香烟,趾高气昂地在村里转了一圈。看见人多的地方,就凑过去,得意洋洋地举起夹在手指间的香烟,重复着“你们谁抽过这样的香烟?恐怕都没见过吧?”旁观的人都带着极大的羡慕眼巴巴地看着这只香烟。须知,“镜湖”牌香烟,在一个壮劳力一天工分仅仅值一两角钱的时代,属于名副其实的高档香烟,每包价值三角一分。在当时人的眼里,超过了现在人眼里的“软中华”。

  当时,不论喜欢香烟,或者不喜欢香烟的大人,好像都在齐抓共管,绝对不允许小孩子抽烟的。看到抽烟的孩子,不论认识与否,一概板着脸严加训斥。

  可是,事情的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事情的变化,常常出乎意料,而且让人无奈。读初一那年仲春时,巢湖沿岸流行脑膜炎。当时医疗水平差,基本上没有人懂得如何防疫,更重要的是缺医少药。面对着突如其来的疾病,每个村庄家家户户都十分惊慌。很快,各级领导派人到处宣传说用石膏加竹叶子煮水喝,可以起到预防作用。不知道谁听说,烟雾可以驱赶病毒,抽烟也可以起到预防脑膜炎的作用。不知不觉间,大人们抽烟的人数迅速增多,对待孩子也“法外施恩”了,破天荒地允许孩子们抽几口烟。虽然没钱给孩子买烟抽,但是见到孩子抽烟再也没有人说闲话,更加没有人声色俱厉絮絮叨叨地管教了。

  虽然大人默许孩子抽烟,但是每个人的口袋里都是破布紧贴着破布,怎么抽到香烟?孩子们不但想象力丰富,观察事物也十分细致。不知谁发现已经干枯的丝瓜藤里有许多极为细小的气孔,折断可以吹气,点燃后可以当烟抽。意想不到的消息,像春风迅速吹遍了巢湖岸边,从此,村里村外常常可以看到一些半大的男孩子们手里夹着一截或长或短干枯的丝瓜藤,咧着嘴,眯着眼,得意洋洋地吞云吐雾。

  当时,也有家庭经济状况好一点的伙伴手里偶尔拿着一角、贰角,伙伴们便簇拥着阔绰的伙伴一齐挤进小百货店,买一包“经济”牌或者“丰收”牌的香烟。这是当时最低档的香烟,还有一种没有名称的白纸包,都是每包九分钱。此外,还有每包一角四分的“大铁桥”牌,每包贰角贰分的“光明”牌,每包贰角八分的“东海”牌等等。这些高档的烟,不但孩子们不敢问津,连一般的大人们望而止步。除了经济原因外,香烟还代表着人物的身份等级,当时流传的民谣:“生产队长白纸包,大队干部大铁桥,公社干部水上漂。”就是形象的说明。

  我因为没有钱买烟,所以只是偶尔抽过一两支,干枯的丝瓜藤抽过不少。抽烟的时候,特别是第一次抽丝瓜藤时,呛得我鼻涕一把,眼泪一把,连连咳嗽不止。事后,我深深地疑惑,抽烟竟然这么难受,那些大人为啥那样喜欢抽烟?不过,为了避免传染了脑膜炎,还是咬紧牙关坚持着。时间长了,竟然也没有多少特别难受的感觉了。慢慢地,随着流行性脑膜炎随风而去,以后读书的岁月里,我再也没有抽过烟。

  师范毕业后,正式参加工作前夕,母亲语重心长地谆谆告诫我:“孩子啊,你当了老师,就是大人了。自己要管住自己,不要抽烟,不要喝酒,这两样对身体都不好。你父亲抽烟,四十几岁就整夜咳嗽。喝了酒,脑子容易发糊涂,做错事。当老师可不能犯糊涂啊!最要记住的是不能打麻将赌钱,喜欢赌钱的人,家庭都没有家庭的样子!”

  我一听,连连点头答应,信誓旦旦地说:“妈,你放心!我不会抽烟喝酒,我一辈子都不会赌钱的!”

  天下事真得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正式上班的第一天学校的食堂没开张,恰好遇到维修学校教室的瓦工师傅请校长吃午饭。校长知道学校没午饭,便热情地带着我去赴宴。吃饭前,师傅热情地向校长敬烟,自然顺手给我一支,脑子里霎时闪过数天前在母亲面前信誓旦旦的话语,见到已经人到中年的校长也不抽烟,我便很自然地礼貌地谢绝了主人的好意。

  好像是自古以来请客吃饭一定就要喝酒,没喝酒等于没请客。五千年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的优良传统,早已浸入了每个炎黄子孙的血液和灵魂,请客一定得喝酒。由于主人的热情积极熏陶、感染,再说校长提到喝酒立刻笑容满面,我虽然极力推辞着,但依然没躲过去,喝了三小杯,就满面通红天旋地转。主人见此,也就作罢。

  第一次赴宴大概是个良好的开始。从此,不论是偶尔在附近学生家赴宴,或是有学生家长到学校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甚至午间放学、傍晚放学在外面散步时,遇到熟悉的不熟悉的学生家长,都会恭恭敬敬地递上一支香烟,顺便问问孩子的学习情况,同时要求老师把孩子管严格些。开始大概是面皮薄,同时想起在母亲面前的誓言,不管谁敬烟,都是微笑着宛然拒绝。慢慢地,同事们以及附近熟悉的村民都知道我不抽烟,但是,向我敬烟的人依然不少。

  如此数年,虽然不抽烟,但是陆陆续续听到或看到了数则关于抽烟的轶事。

  某甲是一位精明能干的中年人,在厂里担任着推销产品以及回收款项的重要任务。每次外出办事都能够高兴而出,满意而归。有次某甲到一家工厂里收款办手续时,办公室里坐着五六个人,其中有一位衣着平常、相貌普通的中年妇女。某甲照例脸上堆满了谦卑谄媚的笑容,掏出香烟挨着个儿分发。到了中年妇女面前时,脑子里不知道怎么一闪,或者是暂时短路,招呼也不打,炮打隔子式的直接跳过去。大家抽着烟热情地闲谈时,某甲无意间瞥了一眼中年妇女,浑身的血液顿时凝固了。不知何时,中年妇女已经点燃了一支烟,正微微眯着眼十分惬意地吞云吐雾,随后不慌不忙地出了门。等到某甲提出结账时,方才知道这位衣着平常的`中年妇女竟然是掌握着单位现金的会计,县官不如现管。一声叹息,无可奈何。

  上世纪九十年代第一个夏季,我因腹膜炎、阑尾穿孔在医院住院治疗,临床是一位三十余岁十分健壮的农民大汉,因为邻里小事纠纷被对方弟兄数人殴打致伤。几天后,因为是皮外伤,大汉已经基本恢复,但是还想继续赖在医院里,讹诈对方更多的钱财。医生知道大汉身体已经基本恢复,便催他出院,大汉嘟嘟哝哝地不愿意,医生对他便没有好态度。有天晚上有一位热心人好心好意地提醒他应该买包香烟,学会向医生敬烟。

  大汉第二天果然买了包香烟,见到医生查房,连忙点头哈腰地凑过去,双手颤抖着递上一支烟,谁知这位而立之年的医生头一昂,鄙夷地说:“你这劣质香烟,我不抽!”大汉顿时蔫了。

  数年后,一位同学在某乡镇担任副职。此君一惯轻狂,任职之后更是不知道天高地厚。不论在办公室,还是到乡村检查指导,下属们敬给他的香烟,只要是他意识里认定的所谓低档烟,一律当着敬烟人的面随手扔进废纸篓里,或者地下,弄得下属们非常尴尬。结果得意了两三年,换届时黯然落选了。

  有年初冬的一天,和一位年过五旬的瓦匠师傅谈心时,见他一边抽着劣质香烟,一边哮喘得厉害,我心里很不忍,劝说道:“抽烟真伤身体啊!”师傅惨然一笑,无奈地说:“道理我懂,做工时累了想息一会儿,总不能呆呆地站着吧,只好找个借口说烟瘾犯了抽根烟,借机休息一会儿。”

  虽然这些都是别人抽烟的事,似乎对我也有些微的影响。遇到熟人敬烟时,偶尔也接过来,在别人的热情熏陶下,点燃了试着抽。随着数声并不是很激烈的咳嗽,居然出现了一些依稀熟悉的感觉。不过,没烟时就不抽,即使十天八天没有烟抽,也丝毫没有异样的感觉,更加没有丝毫想抽烟的意思。

  有一次赴宴时,恰好和读初中时一位十分尊敬的老师坐在一起。说着说着,很自然地说到抽烟,老师语重心长地说:“抽烟确实对身体不好,我自己不抽烟,但不反对别人抽烟。在学校里,如果有的学生家长来办事,特别是家庭贫困的学生家长,他们敬给我的香烟,我一定立刻接过,当着他们的面认认真真地抽完。”见到我不解的神色,老师继续说;“学生家长来办事,特别是家庭困难的家长,内心大多很脆弱、很敏感。来办事时买的烟一定比他平时抽的烟要好,这就是对你的尊敬。如果你推辞不接受,他们会以为你嫌香烟差,以为你看不起他。”

  我心里一怔,立刻有醍醐灌顶的感觉。看似平常的拒绝抽烟行为,竟然蕴藏着如此丰富的生活哲理。从此,我对抽烟的态度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改变。遇到别人敬烟时,我说几句客气话后,大多恭恭敬敬地接过香烟,很自然地当面点燃,一边悠闲自在地抽着烟,一边和来人谈着事情。作为手无缚鸡之力的三尺微命一介书生,自然很少帮得上别人,但和别人一起抽着同样的香烟,即使来人因为事情未达到目的,心里偶尔闪过一丝不满,也随着袅袅升起的烟雾,慢慢地消失在融洽祥和的气氛里。

  抽烟次数最频繁、最讲究档次的大概是官场。长期以来,官场对香烟却一直非常重视。不论是洗尘,还是饯别;不论是接待,还是所谓的工作餐;不论是领导下去视察指导,还是到衙门求人办事前请客吃饭等,桌上一定会摆好香烟,质量自然要符合领导的级别。特别是本地官场宴席上,除了桌面上随便抽的烟以外,宴席结束时,主人一定要给来宾一人分发一包香烟,叫作“饭后一道菜”。大概这个名称比较新颖独特,很快就如春天里流传很快的感冒病毒一样,迅速地传遍了城乡各地。后来,一位新上任的领导对此非常反感,开会时严厉地指出这种现象属于不正之风,严令从此不准出现“饭后一道菜”的乱象。有些国人就是聪明,请客吃饭、求人办事的宴席开始之前,即满脸堆满谄媚调侃着:“新领导指示不准‘饭后一道菜’,我们坚决遵守指示,我们来个‘饭前一道菜’吧。”如此一来,宴席的餐桌上烟雾缭绕,空气里自然满是尘埃。

  俱往矣。当今,全国各地各行各业都在狠抓、整治各种乱象,地方的“文明城市”“文明单位”建设如火如荼,公共场所、办公场所,特别是校园一律禁止抽烟,农民工劳动的露天工地上暂时还没有禁烟警示牌。

  抽烟,看起来好像是一件很普通常见的现象。其实,从那袅袅升起的一缕缕或浓或淡的烟雾中,几乎都清楚地显示出人与人之间的微妙关系以及情感,清晰地折射出时代的痕迹。

【闲说抽烟的散文随笔】相关文章:

闲闲记事游记散文随笔12-14

闲说竹子11-30

闲说竹子11-30

闲说关系散文03-24

闲淡周末 -散文随笔04-26

登山闲记散文随笔09-17

闲与忙散文随笔09-24

王建《闲说》唐诗鉴赏02-04

闲言碎笔散文随笔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