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怀念儿时的中秋节经典散文

时间:2022-09-23 12:54:42 散文杂文 我要投稿

怀念儿时的中秋节经典散文(精选7篇)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散文吧?散文常用记叙、说明、抒情、议论、描写等表达方式。你所见过的散文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怀念儿时的中秋节经典散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怀念儿时的中秋节经典散文(精选7篇)

  怀念儿时的中秋节经典散文 篇1

  再过几天,就是中国人们的传统佳节中秋节了,按照人们的惯例,一般都是全家人吃过晚饭后,围坐在窗前的茶几上,摆上精美的月饼、瓜果,一边品味,一边赏月。如果天公作美的话,皎洁的月亮高高的挂在遥远的天空中,天清如水,月明如镜,心情也会格外的清爽。

  记得小时候,出身农村,家住平房,小孩子们对中秋节的期盼绝对不亚于过年,七十年代,正是物质生活极度匮乏的年代,但母亲无论多么忙碌,总要在中秋的夜晚亲手为我们准备一顿“极其丰盛的晚餐”,那就是蒸一锅热气腾腾的白面馒头,出锅以后,在馒头上点上几个小红点,说是等晚上月亮出来以后,给嫦娥姐姐吃。后来,农村经济条件好了,不仅蒸馒头,还打月饼、炸丸子、配小菜、弄小酒,所有的这些精美食品摆放在圆圆的饭桌上,或形“圆”或意“圆”,总之就是要月圆人更圆,淡淡的月光下,苹果,西瓜,葡萄所有的吉祥、团圆都被母亲做出各种精美图案摆放在饭桌上,全家人围坐在一起,有说有笑,其乐融融。父母亲每年都要给我们讲述中秋的来历和嫦娥的传说,让我们永远都难以忘怀。有时干脆就把几家人的餐桌合并到一起,再点上一堆干木材,既驱蚊,又取暖,红彤彤的火光映衬在每个人的笑脸上,孩子们桌前桌后,院里院外玩耍嘻戏,大人们谈古论今更是笑声朗朗,一种浓浓的节日气氛充溢在院里的每一个角落。

  那个年代的人们太容易知足了,没有广播,没有电视,更没有电脑,几个家庭简简单单的自发组织一台纯天然的不需经过任何修饰,任何渲染的“中秋晚会”,没有伴奏带的独特的歌声听起来美妙动听,没有经过事先彩排的小品表演起来照样让人捧腹大笑,欢歌又笑语,丰盛又丰富。中秋的喜悦渲染着美丽的大地,月亮显得越发柔美,星空显的更加灿烂。以至于多少年后的每个中秋之夜我都会想起儿时在农村度过的中秋节,这是现代的孩子们永远都无法享受,无法体会的美妙绝伦之乐。

  怀念儿时的中秋节经典散文 篇2

  远处飘来老歌《爷爷为我打月饼》,超市里各种琳琅满目月饼,在导购员声中传出:莲蓉蛋黄月饼五折,苏州正宗老婆饼六折,新鲜出炉的五仁月饼七折……仿佛把记忆中儿时的中秋重现,只是直觉告诉我,尽管今天的月饼品种繁多,却很难有儿时的月饼香浓。让人期盼!

  生活在八十年代初期,可以说改革春风吹拂每个人的脸上,给人生机勃勃。特别是当时在国营工厂上班的工人们,三八食堂、酱油厂、糖果厂、豆腐坊、草帽厂、皮鞋厂、农机厂……有点技术的工人更是跃跃欲试。在半死不活的工厂早已没有发展可说,自己出来做政策上又不允许,只好偷偷摸摸在自家做。隔了一条街的陈师傅家,从我打记忆起,每年的中秋节前从他家飘出的葱香味,让我时隔三十年的今天,还是记忆犹新的。陈师傅个子高高的,长得秀气的脸颊,一双会说话的眼睛,显得和蔼可亲的,一手做糕点的好手艺,在糖果厂是出了名糕点师傅,从选材、下料、蒸熟、印模、烘烤到出炉,几十年的实践研磨,让他练就一双识别器一样的眼睛。有一次,父亲给他们拉了一次面粉,当时天气雨多潮湿,堆积在仓库里的面粉有点发潮发黑,我们一般人认为可以食用的,可是陈师傅坚持不让面粉师傅下料,说做出的月饼不是当时能吃完,这种面粉保质期不可信了。足足浪费千斤面粉,可是他笑眯眯的双眼告诉大家:食品安全第一,切不可做黑心手艺。正因为这种诚信,找他做月饼、糕点的邻里街坊越来越多。八月初,他接的订单估计超过百来户了。我们家离他家近,一般中秋前两天,母亲就会去陈师傅家定好椒葱味十个,豆沙味十个,那时候家境还不错的街坊四邻都有定做的习惯。母亲管着一家九口人的口粮,都要用粮票置换糕点的。记得有一年的中秋,母亲告诉我去陈师傅家取月饼,我高高兴兴哼着歌一路小跑去的,像一只欢快的小鹿,一脸的笑容满面,早已写在陈师傅家的月饼上。远远的一股葱香味袭来,赶紧停下做了个深呼吸,仿佛要把这股葱香味都吸入味觉里,直致渗透到身体的每个细胞。顺着葱香味,一排矮房子里传出哒哒哒的声音,心想:月饼不是做出来的,难道是打出来的吗?十岁女孩的害羞让我不禁惊慌起来,一手提着客家人常用的四方竹篮子,一面垫起脚跟晃着身体,向哒哒哒响声寻去。陈师傅家人在月饼模具下取月饼胚子。垂涎三尺的葱香味月饼终于现身眼前,从烤炉出来的月饼穿着光亮光亮的外衣,带着土黄色又有点焦灼色,摸着微烫微烫的,软软的脆脆的,就像是一层一层精美套子,我最爱的脱皮饼哦!心里那种美滋滋的甜蜜感,一下子就像掉入蜜罐里,从头酥到脚。让我从提回月饼就开始期盼八月十五中秋的到来。

  八月的秋风有些凉意,父亲把买回来的月饼用一块干净纱布蒙上,挂在客厅的楼板上。每每吃过饭,在客厅时,姐妹几个会情不自禁抬头,驻步在月饼下,深呼吸,然后忍不住地说,真香啊!后一句都是在心里说,真想吃啊!期盼的日子过得真慢啊!母亲早早出门置办中秋晚宴:酿豆腐、糖醋鱼、鱼丝、板栗烧鸡、酱汁鸡爪、蝴蝶鱼、胡萝卜三丝、白斩鸡葱姜蒜、青菜等等。啊!一盘盘,一盆盆,红的黄的绿的,象征团圆的鱼丸汤,年年有余的糖醋鱼,美美满满的蝴蝶鱼,清清白白的酿豆腐,有滋有味的鸡爪,当季补气佳肴板栗鸡,都是和上中国传统团圆节而生出的象征美好愿望的菜肴,让我们饱腹之后还是最惦念楼板上挂着的圆圆月饼。月亮已经慢慢爬上来,仿佛和挂在楼板上月饼一样诱人。那颗期盼已久的心,在慢慢合着葱香味化着。父亲准备水果:杨桃切开,像一颗颗五角星摆在摆在盘子上;一颗颗黑紫黑紫的葡萄,盛在盆上,就像是一双双乌黑眼睛,在月光的衬托下显眼极了;一块块拨好皮的柚子,整整齐齐排在竹圆盘里,片片花开似得,让人养眼;父亲的巧手总是让我们心生佩服,父亲不紧不慢把楼板上的月饼取下,轻轻地揭开白沙布,就像是一个魔术师一样,给我们设下悬念。一个个光亮而香气四溢的月饼,在父亲手上划过,来到我们准备好的圆竹盘里,赶紧闻一闻,还是那种令人难忘的香味。小伙伴们手捧大大小小月饼早已等候在门口,姐妹几个高高兴兴出门去了。邻里小伙伴们有的拿着白色糯米做成月饼,有的捧着印有花好月圆的月饼,有的手捏纸袋子装着月饼,有的捧着香气扑鼻的老婆月饼,有的捧着豆沙馅料的月饼。洁白无瑕的月光下,一群快乐无限的孩子们,时而比比谁的月饼打,时而比比谁的月饼香,时而停停走走踩影子,时而吃吃手中月饼,像一群自由自在的鸟儿,在欢快追逐着;像一朵朵浪花,泛出海面,尽显天真可爱;像一颗颗挂着的风铃,把悦耳的声音传到街头巷尾。大人们早已习惯邻家孩子们的疯狂欢乐,尖叫呼喊,累了,就席地而坐,说说笑笑;想玩闹,就撒腿就跑,狂奔带跳;一会儿女孩嘻嘻哈哈,一会儿男孩打打闹闹,一会儿女孩尖叫,一会儿男孩高歌……尽显孩童的无畏无惧的本色。大人们也不会呼喊自家孩子回家洗漱睡觉,让自家孩子玩个够玩个尽兴的……

  月亮越升越高,我刚刚到家,父亲就让我送个月饼给对门住的邻居。大伙儿都出来亮月光,怎么不见黄素琴呀!她父亲是个老兵,头脑灵活,在七十年代末,到浙江贩卖丝袜,最后运气不好,在政策不开放的年代,定了个投机倒把罪,判了十年刑,让这个原本幸福的家庭一下子就没落。她母亲只好炒些菜到隔壁学校去卖,一毛一毛的挣着全家人的生活开销。我端着圆竹盘,蹑手蹑脚推开素琴的家门,微弱的灯光下,一家人苦情的围坐,仿佛是没吃晚饭,我轻轻地叫着:素琴,出来一下。瘦弱的身子在月光下,显得干扁又狭长的。她迟疑不定的推却着,我用力一拽她的双手,让她稳稳当当地接着竹圆盘,我转身就走了……抬头望着明月,仿佛看见明月在对着我微笑,更像是明月在摸着自己的脸蛋。。。那么柔和、那么舒坦。

  每年八月十五的月儿还是那么明亮那么圆润,只是长大了我们,各奔东西的邻居孩子们早已是在各自的世界赏月、吃月饼。令人难忘的儿时中秋月,总会在梦中萦绕,如昨天、似梦境,犹如清泉……

  怀念儿时的中秋节经典散文 篇3

  又是一年八月中秋,走在夜归的路上,一轮圆月高高的挂在深邃的天空中,旁边隐约可见几处散云在轻轻的浮动,或许是因为月光的分外皎洁,星星也不知躲到了哪里,就好像游子的愁儿无处寻觅,关于中秋的种种回忆似乎也早已淡忘,试着追忆却落得满地迷茫。

  孩提时,九月一开学就开始盼望着中秋节的到来,中秋一到月饼也就有的吃了,依稀记得那时的月饼都是镇上自产自销的,没有华丽的包装,也没有今天的琳琅满目,更没有如今美其名曰“黄石港饼”,但那香甜的味道却甜蜜了整个美好的童年。

  中秋节那天,家里就像过年一样,爸爸妈妈放下手中的农活,早早的准备了一桌好菜,我们兄妹几个于是就围在灶边转前转后,不亦乐乎,期待着美味的“中秋团圆饭”,哎!那时候哪里知道“团圆”是个啥,兄妹几个整天为了一点小小的“不公平”争得面红耳赤甚至打架,现在想来,也真是有趣!吃好晚饭,我们就早早的端好小桌摆好月饼,坐在门前的小院里,望着被晚霞染红的天空寻找月亮的身影,奶奶说了:“吃月饼前得先祭拜月亮,而且不能用手指月亮,还要请月亮公公一起吃月饼”。于是我们盼呀盼,月亮公公好像故意考验我们,迟迟不肯出来,害我们嘴巴馋的直流口水!等了好一阵子,天渐渐暗下来,月亮像一个巨大的圆盘隆重的升起啦!我们高兴地直跳起来,于是我们像参加仪式一样,手脚并齐,掌心夹住早已选好的芝麻大月饼,像月亮公公深深的鞠了几个大弯躬,嘴里默念着“月亮公公,吃月饼咯!月亮公公,来吃月饼吧!”仪式完毕,我们左手拿一个冰糖味月饼,右手拿一个果仁味月饼,左一口右一口,吃得满嘴都是月饼渣,吃得满脸都是笑容。

  猛一回首,离开家乡十多年一晃而过,家乡的“中秋味”也渐渐的消失在童年的回忆里,离开父母,作为他们的儿女,有了自己的生活,也有了自己的儿女。作为父母的我们,也更加感受到儿女绕膝的那份天伦之乐。世事变迁,儿女志在四方,为了学业、为了事业,为了不同的理想,独在异乡。虽人隔千里,却息息相通,不管走到哪里,只愿月光照得到的地方我们同在,只愿月光为我捎去远方的祝福:“中秋快乐,幸福安康”!

  怀念儿时的中秋节经典散文 篇4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之间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作为国家的法定节假日,中秋节是家人团聚推杯换盏共同赏月相互交流吉庆祥和的节日。此时此刻我的内心世界却如同平日一样波澜不惊。每每此时,我总会想起儿时的中秋佳节,在印象中总觉得那个时候的月亮最圆,那个时候的月饼最香甜也最可口,那个时候的节日最有意义也最值得去回味思索……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那是一个物质生活极度匮乏的时期。自幼在鲁中地区偏僻农村长大的我们,平日里几乎很难见到月饼的踪影,只有到中秋节的前一周,在外工作的父亲才会骑着自行车,从商店里买回几斤式样单一的中秋月饼,让我们饱一下眼福,解解谗而已。我清楚记得,那时的月饼,大都是8个或者10个一斤。外观也不像现在包装这样精美、高档、豪华,质量也不甚讲究,无非是面粉加上白糖做成皮,再填进一些花生、核桃仁、青丝玫瑰或冰糖之类的馅,外面用一层深灰色的纸张包着,上面绘着“嫦娥奔月”之类的简单图案,写着“中秋月饼”的字样罢了。尽管那时的中秋月饼,口味单一,但足已惹得我们垂涎三尺流连忘返了。因此每当听见自行车铃铛发出悦耳的声响,我就知道父亲一定是带回了好吃的东西,于是我们兄妹四人说着笑着,一道跑了出去迎接着,但见父亲在大门口把自行车还没有停稳,我们便将他围得水泄不通。高声喊着:“爸爸,我要吃月饼,爸爸,我要吃月饼……”在此起彼伏的叫喊声中,那份高兴、那份激动、那份快乐真是无法溢于言表。此时,父亲欣慰地看着我们,他停好自行车,解开包装带,小心翼翼地打开装有月饼的盒子,分给我们每人一个月饼,剩下的要留到中秋节的晚上,才能让我们享用。

  父亲把月饼买回来之后,母亲没有舍得尝一口,就把它锁到了柜子里面,或许只有这样,才不会受到我们这群“馋鬼们”的偷袭。偶尔碰到母亲打开柜子,我们兄妹四人的小脑袋就会立刻凑了过去,流着口水闻着月饼的香味,不住地喊着叫着:“哇!真香啊,真香啊……娘,能不能让我尝一口?”因为在我们的眼中,在儿时的岁月里,月饼就是天下最好吃的食物了。此时善良慈祥的母亲却没有迁就我们,她看着我们饥渴的目光,满含忧虑地对说到:“你们兄妹几个对咱家的境况不是不知道?这次你父亲一共就买了两包月饼,只能等到中秋节这天吃了,我相信你们会懂事的……”我们兄妹四人困惑地看了看母亲,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

  此后几天,我们用指头不住地数着、不停地计算着,如同盼星星盼月亮一样,终于迎来了中秋之夜。吃过晚饭,收拾完碗筷,我们便迫不急待地搬出小凳子,支起小桌子。母亲则把月饼拿出来,我们兄妹四人一人一个,另外追加每人一个苹果,在激动与兴奋中,我们撒欢着跑向村里的晒谷场。此时此刻晒谷场上早已聚集着许多小伙伴们,他们也把各自的月饼拿出来,一小口一小口地往嘴巴里送着,毕竟在贫穷的日子里,一年当中吃月饼不是常有的事。有的小伙伴眼馋别人家的,提出要“分享”,于是,你吃一小块我家的,我尝一口你家的,滋味似乎真的不同。吃完了月饼,我们开始玩捉迷藏、老鹰抓小鸡、跳绳、剪子石头布、滚铁环等丰富多彩的游戏。在一望无际的场地上,无需灯光,因为天上那轮又大又圆的明月就是我们天然的灯光。晒谷场旁边的草垛是我们极好的藏身之处,大家在游戏中,说啊,笑啊,打啊,闹啊,整个晒谷场成了我们的“乐园”。

  回到家时,皎洁的月光越发显得夺目迷人熠熠生辉。此时兴致颇高的母亲没有催促我们睡觉,却给我们讲起了“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的故事,在母亲绘声绘色的讲解中,我顺着母亲手指的方向,依稀看见月亮上美丽的嫦娥孤独地逗弄着玉兔,吴刚则不停地伐桂。“娘,吴刚砍树不累吗?”母亲告诉我,他们是神仙,是不会累的。我一边听着,一边吃着,月饼很快吃完了,可母亲的故事和那轮明月永远都那么美丽悠长……听着母亲的故事,乖巧的.我已渐渐进入了甜甜的梦乡,脸上还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长大后,随着时代的变迁,生活变得富裕了,许多美好的事情都已经成为记忆中的往事。在外漂泊的日子里,我也品尝过无数种华贵的月饼,可是再好的月饼,都不如儿时记忆中的月饼好吃。因为童年的月饼,犹有暗香清盈。因此真想再回到从前,和父母在一起在月光下品尝一次那香甜的月饼,哪怕一口,也算了却我对儿时的思念。我知道,那原本就是家的味道!

  我怀念儿时的中秋,怀念儿时的月饼,更怀念养育我的故乡和我的亲人们。

  怀念儿时的中秋节经典散文 篇5

  伴随着中秋节步履的临近,不知道为什么我的心情却变得波澜不惊异常平静,而此时却总会想起童年时在农村老家过农历八月十五的场景……

  记得那时我的家境异常窘困,每年的八月十五又恰是农村最忙的时节,印象中不是收玉米、就是拾棉花、不是倒花生,就是刨地瓜,仿佛农家人永远不得清闲永远有干不完的农活。8岁那年的中秋时节,忙碌了一天的母亲,利用老母鸡下了一个月的鸡蛋卖后积攒下来的零用钱,买了二斤月饼留着圆月时用。

  得到这样的信息后,我和哥哥姐姐放学后,像欢快的小鸟蹦蹦跳跳唱着欢快的歌儿,在社场里做起捉迷藏的游戏,喜悦的目光中,憧憬着晚上吃到月饼时那种激动的场面……天还没有擦黑,我们便早早赶回家中,像跟腚狗一样尾随在母亲的身后,帮助扒玉米干农活,扮演着一个听话的乖孩子,为的是母亲早日给我们分发那梦寐以求的中秋月饼……夜幕降临,在昏暗的煤油灯下,我用童稚的目光,看着那包用白纸包装,捆扎整齐,上面印有“中秋月饼”红红字体的月饼,散发出甜甜的诱人的香味,口水几乎流了下来……等到月上西天,圆圆的像一个大银盘,母亲才开始把准备好的月饼,每人两个,外加一个苹果,分发到我们手中。记忆中那时侯的月饼没有现在这么大,好像是10个一斤,里面的馅也很单调,不是青丝玫瑰就是白糖加上一点花生仁之类,远没有现在丰盛和讲究,但是吃起来却是味道异常鲜美。当我把月饼拿到手里,再次使劲地闻着它的香味,看着哥哥姐姐已经吃的津津有味,便三下五除二把包装纸拆下,狼吞虎咽的吃了起来,一边吃一边激动地说道:“真好吃,真好吃。”不一会工夫,便风卷残云将月饼和苹果全部吃光了。说实话,那时候要想再吃月饼,只能等到明年的八月十五了……吃过晚饭后,各家各户都会搬着马扎、拿着铺垫,聚在家门口,坐在皎洁的月光下拉呱聊天,而我们这群不知天高地厚的小朋友,会继续玩起捉迷藏、打牌、跳绳的游戏。清辉洒满大地,欢笑声传遍天际,中秋节这天往往是不到半夜是不会休息的……

  那时的我无忧无虑的感觉,真的是不可再重复了,可偏偏在现在生活条件日新月异的情况下,常常回忆起那时的村庄,那时的人,还有那时皎洁的月亮!因为那种温暖和纯真的感觉,已经永远印在我的人生记忆中。

  怀念儿时的中秋节经典散文 篇6

  中秋未到,桂香已至。不知不觉间整个城市到处已弥漫着洒脱的清香。超市里名类繁多的水果早已上架,各式各样的月饼琳琅满目,甜香醉人。入夜,看窗外苍穹如黛,素辉如练,金风送爽,桂影婆娑,不禁想起童年过中秋的欢乐时光。

  童年的生活虽然有些艰辛,却也是情趣盎然。我的老家位于豫西秦岭脚下的一个小山村。每年快要过中秋节的时候,我们都要好好地兴奋一阵子。因为平时生活比较拮据,除了重要节日,我们很少能吃到白面馍,因此这中秋节就让人有些翘首以待了。我们会先帮大人们把玉米、谷子、豆子等秋庄家收割完毕,晒干入仓,等父母闲下来时就天天不厌其烦地问:“中秋节还有几天?”,父母会说,看天上的月亮快要圆时就要到了。我就和小伙伴们每天晚上坐在院子里看月亮,讨论着还有几天月会满圆。盼到快过节时,父母会让我和小伙伴们到外边山坡的枣树上摘红枣,我们就把平时上学的课本掏出来,把腾出小书包往脖子上一挂,跑到山坡上,比赛谁爬树爬的快,上的高,比比谁摘的枣最大最甜,直到把书包盛满。回家时我们把枣交给母亲,会得到几句夸奖,我们的开心比枣还甜呢。

  然后就是母亲起早贪黑地蒸枣花馍了。母亲不但勤劳而且手巧,她把白面团整出很多花形,有五瓣六瓣花形的,也有小兔子小猪造型的,更有麦垛形的,在这些馍蒸上笼之前,母亲会把那些鲜红的大枣放进馍里,点缀成花的蕊,兔子的眼睛,和麦垛上的装饰。这样蒸出的枣花馍看上去就会特别漂亮逼真,吃起来更是香甜可口。不过刚蒸熟的馍我们是吃不到嘴的。母亲会派我和弟弟把先蒸熟的馍送几个给爷爷奶奶先吃,我们都非常乐意,当我把枣花馍端给爷爷奶奶时,他们总是先夸奖母亲的手艺好,然后掰下一小块放到嘴里品尝,把有红枣的一大块递给我让我吃。我和弟弟也会掰下一小块放在嘴里仔细品尝,把剩下的送给母亲和父亲吃。母亲会推说不饿,父亲会推说顾不上吃。当时我还真以父母不喜欢吃呢,后来才知道他们是舍不得吃。艰苦的日子里他们总是尽量节俭,也总是尽量照顾好老人和孩子。

  枣花馍蒸好后,父亲会到镇上的供销社用粮票买上几斤老月饼,让我们用竹蓝?着母亲蒸的30个枣花馍,再带上2个老月饼去走亲戚。回来时长辈亲戚会收下25个枣花馍和1个月饼,把余下的5个枣花馍和一个月饼当做回礼让我们拿回来。尽管很想吃,但路上我们是不会动的,等到家了把回礼全都交给母亲。母亲就把这些回礼再配足枣花馍和月饼让我们到别的亲戚家去。就这样等亲戚走完了,母亲才会把回礼的枣花馍和月饼让我们送给爷爷奶奶吃,再发给我们吃,我们会迫不及待地把月饼掰成几牙儿,每人尝上一块,那是一种彻骨的甜香,一直甜在三十多年的记忆中。

  中秋节当晚,我们全家围坐在院子中间石榴树下的石桌边,品尝月饼、石榴和枣花馍,分享着秋天收获的喜悦和中秋的快乐。当大人们去收拾忙碌的时候,我会一个人坐在树下欣赏着月明星稀的夜空。

  透过斑驳的树影,沿着那飞瀑似的清辉看天空那轮圆月,我试图从上边淡淡的山影中寻找那千年的桂树,还有寂寞的吴刚,寻找洁白的玉兔还有舒袖的嫦娥,试图能和月亮上的神仙说话,让万能的神仙给我们更多福祉,能经常吃到枣花馍和月饼,思绪就会飞的很远很远,直到两只眼睛瞪的有些酸涩,直到一双小手被寒露浸的冰凉,才肯回屋去睡。梦中,还在想着中秋的枣花馍和月饼,想着月亮上一定会有很多,就想有一双翅膀飞到月亮上去。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几十年的时光悄然已逝,而记忆中童年那些往事却晃然如昨,挥之不去。每当中秋那轮浑圆的玉盘徘徊中天的时候,我会更加怀念已逝的父母和前辈,是他们的慈祥和勤劳,是他们的教育和影响,是家庭的和睦和温馨,让中秋的月光更加皎洁,让童年的纯真灿烂更加趣味无穷。

  怀念儿时的中秋节经典散文 篇7

  儿时的中秋节也无非是这样——吃月饼,看月亮。

  先说吃月饼。儿时的月饼很便宜,大都是几块钱一斤,用发暗的草纸包着,连包扎的细绳子,也是草纸做成的。一斤月饼有八块的,也有四块的,但八块的居多。吃时,还要用刀切开,把一块月饼再分成四小块,顺着刀口,就能看到让人直流口水的月饼馅。记得月饼馅里有白冰糖,有黑芝蔴,有红红的楂糕丝,有香喷喷的花生仁。

  中秋节的晚上,全家人聚在一起,每人都拿起一小块月饼来,捧在手心里,慢慢地品尝。吃第一口月饼时,我常常是闭上眼睛的,让月饼的香甜直渗透到骨头里边去,以至于多年之后还回味不已,仿佛就在昨天。

  儿时吃的月饼之所以让我久久的回味,也许是如今再也吃不到那样的月饼的缘故。报上说,今年的月饼,有的还用去年的剩馅,哪个敢吃!月饼的豪华包装,更让人不敢亲近。据有关统计显示,我国每年用于月饼包装的费用已达几十亿元之巨!至于月饼的价格,用天文数字来形容都不为过的,有一年的中秋,我特意作过统计:

  在长春,一盒月饼售价1800多元,礼盒里装有一副高尔夫球杆!

  在郑州,一盒名为花好月圆的纯银月饼重一公斤,月饼上镶着56颗天然宝石,标价6900元!

  在天津,一盒所谓的极品月饼定价99999元,八块月饼中的七块分别以食用金箔及鲍鱼、鱼翅、燕窝等为主料制成,另一块则为重达500克的纯钛金“月饼”!

  在昆明,一盒月饼标价31万多元。月饼礼盒除配有奥林巴斯数码相机一台、摄像机一部、五粮液一瓶、派克金笔一支、名牌打火机一个外,还配有高级保健品、茶叶等。更为离谱的是,这盒月饼还配有一套100多平方米的住房!

  这些与时俱进的月饼,与我儿时的月饼相比,早已面目全非了。如今的中秋节,常让我望饼兴叹!

  再说看月亮。中秋节的月亮最圆最亮,然而我刚从乡下来到城里时,最想看的是星星。

  到了中秋节,我要寻找的就不仅是星星了,还要寻找月亮,然而也同样让我失望。后来听城里人说,月亮和星星都是城里的稀客,难得露面的,因为污浊的空气就像蘑菇云似的,把一座座城市给笼罩住了。

  看不到月亮,我就更加思念月亮了。记得儿时中秋节的晚上,我会早早的呆在村口,等着那轮明月慢慢地升向天空,那激动的心情,也只有在泰山上看到了日出才能与之相比。当月亮照到家门口时,我和姐姐就把饭桌从屋里抬到月光下,一边吃着香甜的月饼,一边望着月亮幸福地笑。

  虽然如今的中秋节看不到月亮了,但儿时的那轮圆月,仍能把我的心里照亮。

【怀念儿时的中秋节经典散文】相关文章:

怀念儿时的纯真散文04-14

怀念儿时爱情散文04-15

怀念儿时的夏天散文05-17

怀念儿时家乡的小河散文05-13

怀念儿时的中秋味散文05-05

怀念儿时年味儿的散文05-07

怀念儿时的日子05-05

怀念儿时作文05-11

怀念儿时的日子作文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