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有故事的人浪漫的过一生散文
01
高考前的那段日子,与我而言是万般煎熬的。当在学习很晚之后,发现居住的院子里,已是万籁俱寂。
才发现,原来此刻我是世界上最孤单、最无助的人。
黑夜漫漫,我时常在迷茫与孤独中与自己为伴,在某个无人的角落小憩一会儿,不是怕被人看到我在偷懒,而是连哭泣都怕别人看见。
那时的我颓废、无助,因为成绩并不理想,高考过后又该何去何从?像很多当地青年人一样是回到本地,另谋生计?还是不顾一切去追求自己的诗和远方?
而另一种现实是,生活尚在苟且,挣脱牢笼,又谈何容易。
我在怅然若失中一边奢求,一边顾影自怜。
当所有的感受一齐聚拢来的时候,那是无法用五味杂陈来形容,多种情绪交叉的路口,只有惘然,徘徊,痛苦,困惑。对于农村的孩子,谈及高考无疑是一种伤痛,也更似一场无力回天的美梦。
02
我们从小就带着贫穷处在社会的最底层,一边实现着父母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厚望,一边在最贫穷的地方又汲取着有限的精神食粮。但似乎忽视了,条件和环境投入在给孩子身上的教育比重根本不成正比,达不到精神成人条件的十分之一,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物质贫乏,教育落后,见识短浅,或许是农村孩子与生俱来就有的标签。
当诗和远方的田野,出现在我们的起跑线的时候,我们真在田里追求着物质的温饱,而有的人早已留洋海外,去追求诗和远方。
所谓差距是什么?
差距是你情理之中,又意料之外,思维和眼界决定格局,两个人一旦形成距离,就有了“观望型”和“进取型”两种人。仿佛一道无法跨越的鸿沟,但总有人会跨过去。这种差距跟自身有关,也有外在原因。
远方是什么?
“远方就是心灵无穷之处,在生活的夹缝中拼命生长,再看到明天的太阳。”
这是一位跟我同样遭遇,相交多年的文友告诉我。
好好活着每一天,有追求,有目的的活着,就会有希望,有远方。
03
我一表叔,他从小努力读书,拼尽全力考上专科院校,那样的环境,作为村里为数不多的大学生之一,曾是父母的骄傲,村里谈论的焦点,几年之后,却又惺惺归来,从此父母失望,乡里村邻也无情的从说教孩子的榜样名单中遗忘了他。
他是一个痛点,人们谈论过他光辉的一面,却从未提及他失败的一面。谈论的那样流畅自然,像是从未发生过一样。
我失望,失望他们的愚昧无知,也无奈,无奈没有正确面对失败和挫折的`勇气。
在现实中我们无法逃脱命运的追溯,有些人抱怨,生的像稻草,过的像乞丐。但在一生追求中,我们努力了有多少,付出了多少。没有刻骨铭心的经历,就不会有鞭策成长。
在我讲述的故事中,多为儿时亲眼目睹的真实经历,并深深地刻在我的脑海里。
04
我儿时的梦想,就是希望有一天能走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我不知道前途如何,但是坚信,只要一直读书,就一定会走出去。
事实也是如此,高考成绩出来后,六个填报志愿的栏目,迟疑以后,我没有选择省内的学校,虽然学习成绩不是很理想,但还是凭着一腔热血,现实裸露,梦想一丝不挂的穿越山川,路过平原,跨过江河,只是想离梦想近一点点而已。
很多人谈论“寒门难处贵子”“读书无用论”,我常记一位高中语文老师说过,并让我铭记于心的话:“梦想总有漏网之鱼,即使身出贫家,也要心怀远方,然后在追求的路上做一个有故事的人,浪漫的过一生。”
常看到有人调侃那些命运悲惨的人:“生活尚在苟且,又谈何追求远方。”
这不是打击,不是排斥,而是认清现实。
很多人就这样默认了,因为现实默认了自己的梦想无光,就此黯然,从此再无光辉。
05
前些天,在《经典咏流传》的舞台上,一首一夜之间被千万人记住的孤独小诗:“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这首袁枚写的沉寂了三百多年的小诗。在今天的经典舞台上却大放光彩。
即使春风阳光照不到的地方,青春照样萌动,哪怕如米粒微小,也依然像牡丹一样美丽、高贵的盛开。这首美丽的小诗《苔》能在一夜之间出名,是因为我们是如此的相同,苔自是生长于阴暗潮湿之地的低级之物,它却凭借自己顽强的生命力焕发光彩,不管是敬佩还是自身经历与苔相似。但相同之处,我们都曾像苔一样盛开着。
此时此刻,我静坐在列车上,广播里的音乐恰逢其会的响起:“带着梦想去旅行/背包里只装着憧憬/比阳光纯净 /比蝴蝶轻盈。”悠扬激昂的歌声,思绪又回到高考的前一夜,我坐在桌前写下:
——做一个有故事的人,浪漫的过一生。
【做一个有故事的人浪漫的过一生散文】相关文章:
有故事的人经典散文03-30
做一个有格局的人散文05-07
做一个有故事的人作文05-16
抒情散文 有故事的人03-30
经典散文:做个有故事的人03-31
我们都是有故事的人散文04-02
我要做一个有故事的人08-29
做一个有故事的女子散文04-01
做一个有故事有温度的粽子散文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