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木格三宝的散文随笔

时间:2021-04-29 12:48:47 散文杂文 我要投稿

木格三宝的散文随笔

  木格镇是港南的一个“重镇”,提起木格,人们总会津津乐道、讲到“木格三宝”:清香甜脆的玉蔗、天然“珍宝”的草席、扬名远近的围屋。

木格三宝的散文随笔

  玉蔗又称白玉蔗,物以稀为贵,其唯一产地就是木格,对种植环境很挑剔,需阳光明媚、惠风和畅、含沙适中,还得水量充沛、排水便利、土地肥沃,要求蔗农精耕细作、悉心护理、照料周到,深秋时节、收成了,九尺白玉蔗就尽聚自然精华啦。玉蔗如白玉清透润丽,略带金黄;蔗杆节间长,皮薄,蔗肉白嫩,清香甜脆、多汁爽口,食用生津止渴、清心润肺,有解酒功效。玉蔗富含铁、钙、磷、锰、锌等微量元素,含铁量居水果之首,有“补血果”的美称;其独有的产地、独有的种植(采用独特的“扎束”种植技术)、独有的口味、独有的营养,比其他甘蔗出众许多,乃谓蔗中珍品、当之无愧的“蔗王”。玉蔗远销昆明、北京、大连及珠三角等地,价格高于其他果蔗;“出口”各地多年,至今没见有别的地方种植玉蔗(或种植不成功),或许,这是老天馈赠木格人的“珍稀礼物”吧。

  此前,我“划”过一篇《白玉蔗》了,在此补讲一讲草席、围屋吧。

  据木格本地人所言,每年初春种下席草,至农历八九月,长好的席草就最合适编织草席了,草长、匀称、“肥美”,晒干后,编出草席来、既厚密又结实,堪比变形金刚里的“擎天柱”。我头一回见到木格草席的编织作坊是在两年前深秋的某日,我是跟移民局的朋友下乡看工程进展,我的目的就是想看草席作坊,最好还能对编织手艺略为了解了解。

  到了地方,朋友们要去看环村的水泥路的进展情况,我就提出自己在村子里转转;他们看他们的路,我看我想看的工艺,约定在哪儿碰面,就兵分两路了。我转了几户人家,不是大门紧闭,就是门开着、问好也没见有人应答。后来,从一幢青砖房子里传出了人的讲话和笑声,我寻觅进去,就见两位大婶、一位老阿婆和几孩子围着大缸小缸做芝麻饼呢;厨房里边还有一位大伯在煎饼。我道下乡看工程,乡亲们热情喊坐,一位大婶去倒水,厨房的大伯捧出几只煎好的饼招呼我吃。我喝过水、捧着饼,问做这么多饼、准备过什么节了?大婶们笑呵呵地道,有喜事,刚好水泥路通了、迎亲的车队就好行驶咯。谈了一阵,我就问草席作坊的事。老阿婆笑道,家里就有;然后又指着角落的一间屋子,那里就是了。然后,她拍拍手上的面粉,和孩子们一起领着我去看。

  打开作坊的门,灰白的光线下,就见一架用大木头搭成的粗笨的草席编织机子,犹如一门大单杆,高约一米半这样,常年编织,使得机子的横杆很光滑,金黄发亮。编织草席的手艺跟用织布机织布有点相似,用一根木柱子系好麻绳,从机子顶柱吊挂在下边,麻绳穿进有均匀小洞的大横杠;拿一根席草穿梭进“麻绳阵”里,用大横杠从上往下压(来回用力压),压得密实了,又穿另一根席草。就这样,绳绳线线地缠绕,一草一草地编织,一番功夫后就得出一张草席了。大多编织一米八宽或一米五宽的席子,上等的草席一张可卖一两百块钱。

  木格种植席草、编织草席的历史悠久,是广西有名的草席基地,因其质地柔软、冬暖夏凉,深受人们的喜爱。然而,最近几年来,在竹席、兰草席等新品及其他地区草席的竞争下,木格草席所占的市场比例愈来愈小;究其缘由,或许是因品种单一、颜色单调吧,相比之下,广东、江浙等地的产品有床草席、枕头草席、沙发草席等,既有折叠的,也有平叠的,品种多、花样多、颜色多,自然好选择、消费众、市场大。其次,依赖手工编织,技术落后,效率低、成本高,生产积极性也不强了。

  但话讲回来,但凡朴实的好东西,都有其传承下来的道理,总有的人在寻找适合自己睡觉的那一张床和那一张席子,即使再三寻觅、也要寻到了才甘心;喜好木格草席的人就是喜好,怀旧不厌旧。也就是因这个缘由,那些扎堆草根的木格草席编织者才几十年如一日,默默无闻地“讲述”着酒香巷子深的故事。

  贵港电视台曾经录播过一系列关于爱情的记录片,其中就有关于草席人生和如水爱情的一折。男主人公叫老杨,是一残疾人,小时候因患眼疾而双目失明了;老杨从小很懂事,十几岁开始帮助父母编织草席,拿起席草摸着一根一根往织机上穿,常常穿出界去,可他的父母总会鼓励他。后来,老杨长大一点、力气也大了,就换做压席草的工,母亲穿过一根席草,他便压紧一根。老杨成年后,村里的同龄人一个接一个结了婚,但他不敢想这个,满脑子就想着怎么织草席、卖多一点钱,养活自己就好咯。然而世事难料,邻村有一个同样残疾的叫三妹的女子,经媒人介绍认识了老杨,就时常瘸着脚来看他,帮他编草席,帮他洗衣服……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了。结婚后,老杨和三妹你穿草、我织席,转眼就是几十年;他们靠编草席养大两个儿子和三个女儿,儿女也都出家立业了。

  时下,老杨夫妇仍住在旧屋,织他们的草席,过他们的日子;旧屋住惯了,不想去“影响”儿女。老杨常道,这几十年难为三妹了,现在年纪大啦,就希望她健康平安,无灾无病、平平淡淡地过下去。三妹也道,当初也讲不清楚怎么就跟了老杨,几十年熬过来,也不觉得有什么了;现在,晚上看着他睡得安稳,我也睡得安心,都习惯啦……我想,编草席已融入了这对夫妇的血液了,融入了他们的在一起的岁月,包括以往、现在和未来,生命若在,编织就不停止;每一根穿梭的席草,每一声不太重的横杆压下去的闷响,似乎都在赞叹这一对夫妇“编织”的岁月,他们在编织草席,同样还在编织生命、爱情、幸福以及梦想。

  当下,市场上买卖的草席“鱼龙混杂”,想寻正宗的手工编织的木格草席并不容易,若不能慧眼识珠,只好托熟人帮买了。我曾托一位木格的大姐帮买一张一米五宽的草席,大姐笑呵呵地道,这算找对人了,她的母亲以前也是编草席的能手,只是好多年不编了,然而还有些相识的“老伙伴”在编的,让她喊“伙伴”帮忙编一张好的。编好之后,大姐的老母亲又煮开水来浇烫过草席(这样子,草席就不会惹虫子,且更耐用),然后晒干,托人捎到县城来。我拿到手里时,果然厚重密实,朴素实在、总不花哨。使用了,果然如“传说”一致,冬暖夏凉。人躺下来,静心呼吸,还隐约闻到一种淡淡的席草芳味;这对于在乡间生活长大的孩子、像我(现在已是地道的'大叔了),实在有益睡眠、“编织”连绵美梦啊。想想,一张草席可睡十几二十年,真挺好,安逸!

  港南有好些老建筑还是有点来头、有点看头的。且不讲南江村的千古码头、亚魁牌坊、安澜塔、橘井,或者千年古刹南山寺(据考证,这一皇家寺院里有一株蕨草似的小松树,却已“年纪”老大、眨眼活了一千多年了,从而引申出“寿比南山不老松”的祝寿句子来)等等,就是散落在别的村落的老屋老宅也值得一提,譬如瓦塘乡柳江村的鲍氏司马第、平悦乡陈索村的“大耳朵屋”、木格镇云垌村“君子垌客家围屋群”等。

  瓦塘乡鲍氏司马第建筑群于清末进行了一次大规模修缮,房屋多达一百多间,墙壁门窗,雕梁画栋,精美无比,清灌阳进士莫潜的题额字迹清晰可见。鲍氏家族原籍安徽凤阳府,先祖鲍玉追随朱元璋转战南北,屡立战功,封“武毅将军”,其后嗣一脉迁到贵港后,为求安全,隐于亚计山脉的凤凰山前。

  平悦乡的“大耳朵屋”也是一座司马第建筑群(杨氏家族先人曾在清朝中叶任州府司马),已有二三百的历史;有趣的是,从远点的地方看那主建筑就像一顶长着四只耳朵的大帽子,因而当地人喊作“大耳朵屋”。离其不到百米的地方,有一口古井,方形池子,长宽都有四五米,相传凿于宋元时期。

  与这些老建筑相比,木格镇君子垌客家围屋群的特点则突出在数量众多和建筑特色上。君子垌云集近二十座客家围屋,是广西最大的客家围屋群。城座多,规模大,设计精美,保护完好,文化底蕴厚……形成了极其独特、罕见的客家人文景观。据《贵县志》记载,君子垌围屋群始建于咸丰年初,曾辉煌几度;清末获赐为“文化乡”。

  在众多围屋中,民居风格最经典、建筑规模最恢弘、保存最完好、最具代表性的围城,当属黎太康故居所在的桅杆城。宣统年间黎庚杨才学超人,考取拨贡(明清两代贵县仅20人考取),官府为表褒奖,特拨专款,在黎家城的月牙池塘前筑了两条高四丈的桅杆,到此文官下桥武官下马。

  桅杆城突出了客家建筑“围”字的特征。靠月牙池塘、大城墙、炮楼、枪眼、狗洞、外城门、拖笼门等防御。正面门楼高大,门台高于甬道,门台上有两条顶梁石柱,高耸撑起,顶天立地。门楼顶四檐翘起,犹如飞鹰展翅。外墙体顶端,沿墙画有精美的人物、鸟兽、花卉和双龙戏珠等图画。门框用坚固青石条碉刻而成,设置三道机关确保院门不失。第一道上下关:几条粗大的圆柱从上方石孔直插到门框下方的石窝,形成栏栅。第二道是左右关:粗圆木制成的拖笼从一边向另一边横向拖拉开关。第三道是前后关,从内侧完成操作的对开的加厚板门。桅杆城建筑造型、细节与艺术装饰更具匠心,更具神韵,堪称神来一笔、画龙点睛。飞檐翅角,精雕镂刻,板墙彩绘,桅杆,四方水井,椿米磨房,青砖石条,拖拢铜锁,古床椅台,马厩马楼,草席编织机等,传统特色,甚值观赏。

  客家人极重视“上灯”风俗。从正月初九到十三,得热闹上几天。上灯前,上灯的人家一般会在民间艺人那里选购一个精美的花灯,用染红的大煤油灯绳将花灯挂在老祠堂上厅里。花灯高约一米,竹子做筐架,彩纸糊上,分一层层,像栋圆形小楼,上有许多小公仔;灯笼与灯鼓差不多一样大,灯笼圆形,灯鼓方形,灯笼下有灯裙,灯裙四周均竖写有猜迷诗,引人竞猜。

  君子垌客家人上灯特别火爆。上灯前,生子的人家要拿上丰盛的供品,到去年上灯的人家去祖祠堂祭拜、下灯;再担挑贡品到祖祠所在的围城祭拜上灯,然后又回到所在的围城分祠堂祭拜上灯,程序较繁复,炮仗都是拿麻袋装的。每一座围城都是人头济济,炮声此起彼伏,硝烟满天,满地红纸屑。每一座城都是大鱼大肉,酒香四溢,猜拳四起,欢声笑语……

  上灯当天,祠堂大厅花灯高挂,香烟腾腾,锣鼓喧天,里里外外,人头涌动,渲染出一派客家节日喜庆气氛。最热闹的是接花灯,一路上锣鼓喧天,舞狮放炮,奇装艳彩,夺目耀人,人头攒拥,哄闹冲天。挂灯前后的一个星期,祠堂里天天都要保持灯烛通明。

  君子垌围屋群建筑溶入了许多儒道文化,讲究“阴阳平衡”、天地合一,墙壁上贴的古训就有所表明,“慎终追远,敬祖睦宗”,“小家的和睦,构大家和谐”(大意如此),“穷不摧志,富达拒奢、信诺根本、坦荡一生”。我到过那里几回,每回都觉得眼力看不过来,总有看不完的看点;置身于围屋中,常有一种忘却时光在流逝的感觉,恍惚隔世,地转暂停了。悠悠岁月稠,围屋几风流,客家围屋的妙处尽在一个“围”字啊!

【木格三宝的散文随笔】相关文章:

游木格措08-23

神秘的木格措12-07

散文随笔:人生三宝04-26

词格的基石散文随笔12-09

山有木兮散文随笔08-07

散文欣赏:开在童年木格窗上的花04-07

木格花窗的眺望的阅读练习题08-19

木木和木儿05-28

小猪三宝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