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稼轩山上辛公墓散文随笔
江西的上饶是辛弃疾的第二故乡。辛弃疾曾在上饶的带湖、铅山的瓢泉隐居过20多年,最后病逝于瓢泉,葬于铅山县陈家寨的阳源山中。
上饶也是辛词的摇篮,辛弃疾所留下的600多首词有400多首是在上饶写的。这位出生在山东历城的爱国词人,21岁就参加了农民组成的抗金部队,一生主张抵抗外来侵略。但是他多次提出的抗金建议,不但未被宋朝朝廷所采纳,自己反遭权贵小人嫉恨而终被罢了官。于是,他携带妻子范氏在上饶带湖隐居下来,并给自己的新居命为“稼轩”,以此作为自己的'别名。9年以后,稼轩毁于火灾,他与家人又迁到铅山的瓢泉定居,达12年之久。辛弃疾的诗词充满了爱国激情,是继苏轼之后又一位豪放词派的代表人物。
阳源山如今被命名为稼轩山,山上的稼轩墓已成了中外热爱辛弃疾的名人学士缅怀诗魂的遗址。登上阳源山,我所看到的稼轩墓只是一个杂草丛生的坟茔。这样一种格局,其实也符合辛公的心愿。诗魂需要山的宁静、水的清澈、鸟的唱和,诗魂要远离红尘、世俗和身后的顶礼膜拜。在辛公墓前,多少人虔诚地向辛公膜拜、叩首。辛公并不寂寞,800多年来,探访稼轩遗址和拜谒辛公墓的后人从未间断过,这足以告慰九泉之下的爱国词人。
拜谒辛公墓后,我们一行便在墓前的台阶上坐下,领略四周风光,谈论辛词。稼轩山与鹅湖山相连,有连片的松杉林和笔竹林。辛公墓就在半山腰上,背后是苍松翠竹,墓前有几珑稻田,时有疏落的蛙声传入耳际,偶有孤鸣的鸦雀从头上飞过。这清幽的环境,正如辛公所描写的“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哇声一片”、“春来平原荠莱花,新耕雨后落拜稿”。辛公爱山水爱田园,据记载,他在上饶带湖所修建的房舍,房前就有一汪澄碧如玉的湖水,周围便是蛙声鼓舌的农家田园。后移居瓢泉,也是看中了那里的依山傍水与树木葱茏。瓢泉似一拳形巨石卧于山脚下,一泓清泉从半空石窟中喷出,荡漾在前后两个石潭之中,辛公于是为之命名为“瓢泉”,还寓意“一瓢足矣”。他又在屋前凿有一口池塘买青蛙放养。
辛公终生归宿的阳源山墓地也正迎合了他生前的选择,但他不同庄周,也不是陶渊明,他隐居田园是因为抑郁、忧愤和壮志未酬。至死不忘国忧的辛公,在临终前也是大呼杀贼数声而瞑目。
曾有学者评价说:“在我国文学史上,辛弃疾是文武全才,更是经历过沙场战斗的第一位作家。”他在词的创作上的贡献是打破了诗、词、散文的界限,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正所谓“词至于南宋集大成”。
下山前,我又一次品读了墓地上郭沫若亲笔手书的楹联:
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喝大江东去,
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