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墓园随想散文随笔
在京西车公庄路南侧的一座校园内,一片恬静、安肃的绿树林怀抱着一片墓园。
这是一群外国传教士们的永久歇息地。它初建于明万历年间,至今已有400年的历史。
经过一座清代石门,走过一段冬青夹护的石道,穿过一道翠竹织就的墓屏,打开一座铁栅门,霍然入目的是一座座石碑。最前居中的就是利玛窦(1552—1610)的墓碑。其墓左右还有日耳曼传教士汤若望(1591—1666)和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1623—1688)的'墓及碑。
这三位是将西方文化引入中国、对中国文化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传教士、学者。利玛窦手绘《坤舆万国图》,让中国人最初了解世界版图;与徐光启合作翻译的拉丁文著作《几何原本》,为中国引入西方的数学、几何学;著述《经天该》和《乾坤体义》等天文著作,制造天文仪器,使中国人传统的天圆地方的宇宙观受到冲击。汤若望曾协助徐光启编修《崇祯历书》,制造天文仪器,著有《浑天仪说》、《西洋测日历》、《测天约说》、《西洋历法新书》、《主教缘起》等著作,清初任钦天监监正,为中国的天文历法的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南怀仁的贡献更是惊人。他在清代康熙年间,制造出天体仪等六件铜制的大型天文仪器,这些做工精致、造型典雅、华丽精美的天文仪器至今仍陈列在北京古观象台上。他的著述颇丰,最著名的有《御览西方要纪》一卷,《新制灵台仪象志》共十六卷,《穷理学》,《欧洲天文学》,绘制《坤舆全图》和著作《坤舆图说》二卷,编撰《康熙永年历法》三十二卷。南怀仁还为清廷制造大小各种火炮约566门。它们曾在康熙削平三藩、收复台湾、平定准葛尔的战役中摧枯拉朽、大显神威。今天的中国历史博物馆内还藏有一门南怀仁所造武成永固大将军炮。
风轻拂过墓墙外的竹丛,竹叶发出沙沙声,像在娓娓诉说这些传教士们的故事。伫足于墓碑前,不禁凝想,他们从欧洲乘帆船沿非洲西岸南下,绕过好望角北上,进印度洋,穿马六甲海峡,到达中国南海地区,历时数月至一年,面对的危险有海盗、好望角的风暴、印度洋的巨浪以及常常夺走船上近半数人性命的鼠疫、疟疾等疾病。九死一生来到中国之后,语言等等完全不同,且由专制君主统治着一切、包括人们的精神领域。这是何等的困难?他们从学习汉语开始,研习儒家学说,竭尽全力向明、清帝王呈献西方自然科学的成果,以期引起中国帝王的兴趣、赏识、恩允。当明万历33年(1605年)利玛窦获准在北京传教并修建宣武门教堂(南堂)时,这标志着天主教士们获得初步的成功。但事情并不一帆风顺。康熙初年,鳌拜执政时表现出野蛮的排外斥新,汤若望和南怀仁等传教士一度被逮捕入狱。汤若望以年愈古稀、中风瘫痪之躯在狱中苦熬支撑,虽最终获释,但健康大损,出狱后两月即逝。到康熙亲政时代,南怀仁为首的西方传教士们的传教活动才得到全面认可。
抚摸着月白色的墓碑,不禁联想到人生的一个永恒难题:怎样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
三位教士为了传教,把介绍西方自然科学知识作为引起中国帝王们兴趣、注意的手段,客观上起到了将西方理性思维为特征的自然科学引入中国的作用,在这意义上,他们是无意中进入了一个传统文明的大殿,并为这个大殿打开一扇窗户,引入新的文明光束。中国人为此纪念他们。如果三位传教士在地下有知,是否叹息自己种瓜得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