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遛花生的散文随笔

时间:2021-04-27 13:13:34 散文杂文 我要投稿

遛花生的散文随笔

  深秋的夜晚,时针已指向零点,门外传来汽车喇叭声,弟弟说:“他们回来了!”弟弟、弟妹立即奔出家门,从汽车上抱进来一抱又一抱刚刚出土的花生,一棵棵绿色的秧蔓上缀满了白生生的花生。一家人又忙着摘花生,装袋子,待收拾好时,天将黎明,东方已微微现出殷红的曙色。

遛花生的散文随笔

  这是数年前发生的事。久离家乡的游子思乡情切,我携夫将子乘周末休息之机,连夜赶回家乡。在县城工作的小弟马不停蹄地陪我看望故地旧友,遍访母校同学,到日落西山才回到小弟的家里,按日程安排,第二天一早就要踏上归程了。弟弟深知我喜爱吃家乡的花生,特意让侄儿连夜开车赶回村上的花生地为我挖花生。这就发生了开头的那一幕。

  看着这摆满半个屋子的花生秧儿和一袋袋花生,弟弟说:“现在正是收获花生的季节,不回花生地里看看是不是有点遗憾?”我说:“单位还有事不能耽搁,下个周日有机会再来吧!”弟弟说:“收获花生也就是一周时间,下周再来恐怕就只能看到遛花生了。”

  “遛花生!”弟弟的话一出口,我脑子不禁打了个激灵。五十年前收秋季节遛花生的场景又呈现在面前。那时,“遛花生”这三个字是我们这些穷孩子的口头禅。刚刚吃过早饭,有人一声喊:“遛花生啦!”于是成群的孩子,一个个左手挎篮,右手提着抓钩,一起在刚刚收过花生的大田里摆开了遛花生的战场。一个上午时间,几亩乃至十几亩的大田几乎被翻了个遍,到了中午吃饭时,又都提着篮子,回家向母亲汇报自己的战利品,不管收获多少,母亲都会笑嘻嘻地夸奖几句。

  我是“遛花生”的行家里手,这是祖传。我母亲出身贫寒,家里无地无房,一家人寄住在一间火神庙里,全靠讨饭和“遛”庄稼为生。所谓“遛”就是在大户人家夏收、秋收之后,去捡挖他们遗漏的东西,如夏季遛麦子,秋季遛白薯、遛花生、遛枣等。实践出真知,多年的实践使母亲成为遛庄稼的好手。我从小就跟着母亲遛庄稼,跑遍了附近村子的白薯地、花生地和大小枣园,学会了不少“遛”的秘诀,如遛白薯要刨边边,因为遗漏的白薯都不在窝窝的中间;遛枣要大晴天,因为阴天隐藏在叶子间的枣是看不见的等。

  学问最大的是遛花生,会遛的.省时又省力,不会遛的空翻地。同样在一块地里刨挖,半天下来我可以遛够一竹篮,有的孩子遛的只能刚刚盖住篮底儿。其中有一个很大的诀窍,就是刨鼠洞。花生地里有一种地老鼠,我们叫它为瞎鼢鼠,擅长挖地洞,它每年秋天都会在地底下挖一个很大的洞,把一个大冬天要食用的口粮----花生都储藏在里边。你如果每天能刨出这样一个鼠洞,就足足可以挖出大半篮的花生。而我就是刨鼠洞的内行。

  许多同伴缠着我,要我说出刨鼠洞的秘诀。开始我就是不说,可是搁不住他们死缠硬磨,我不得不像挤牙膏一样,一点一点地说出来了。其实也很简单,就是三条:一深二撵三看狗。一深,就是遇到比较松软的土,可能就是瞎鼢鼠翻过的,就往深里挖,挖到犁沟以下,有可能就是他们的屯粮处了;二撵,就是发现鼠洞就跟着撵,穷追不舍,就有可能找到它们储粮的地方;三看狗,这是我自己的发明。有一次,我在一片花生地旁的荒地里割草,发现我家的狗老在一个地方转悠,随后就用爪子不住地开挖,挖了足足有二尺多深,竟出现了一个颇大的鼠窝,储满花生的鼠洞里还有几个红红的鼠仔。由此我想到,狗的嗅觉是最灵的,哪里有鼠窝,有藏粮的鼠洞,狗一定能闻得出来。所以,在遛花生时,凡是狗不住转悠的地方,很可能有鼠窝、鼠洞。我用这几种办法,每天就能找到一两个鼠洞,最少也能遛到半篮以上的花生。

  收花生的季节,是我儿时最快乐的日子。和同伴们一起遛花生时的欢笑声,遛花生满载而归时母亲的夸奖声,常常让我心花怒放。自己的劳动果实往往也是最香的。刚遛回来的花生,用水洗净,用盐水煮熟,吃起来分外香甜。每过两天,母亲就煮上半篮给我和妹妹吃。直到花生地里种上了麦子,遛花生的季节才算过去。这时,我们遛回来的花生,经过母亲晾晒也已收藏入仓,足足有百十来斤了。母亲说:“放起来吧,留着你们冬天下雪时再吃!”

  这一段遛花生的经历,从我记事时起,直到我高小毕业升入县城读书时,才告结束。在以后的五十多年间,我读高中,读大学,后分配到大西北工作,再也没有机会踏进故乡那记忆中花生地了,可是这种遛花生的情结一直深深地埋在心里。每忆及此,心头就会隐隐升起一股暖暖的、甜甜的味道,我知道这是流淌在血脉深处的乡愁,它深深地扎根在故乡这块满含深情的土地上,此生此世将历久弥新,难以忘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