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音乐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色彩随笔散文

时间:2021-04-25 14:36:21 散文杂文 我要投稿

音乐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色彩随笔散文

  初次接触《海上钢琴师》这部影片,我便被故事的情节,故事中的人物所深深吸引。蕴涵在故事中对于音乐的理解,对于社会人生的感悟,触及了人性中最敏感脆弱的情感。后又多次观看,剧中稍带压抑的画面与音乐,每次都能带来灵魂上强烈的震撼。

音乐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色彩随笔散文

  (一)属于天才的无师自通

  影片的线索人物是小号手-麦克斯,剧情以麦克斯的视角解析了海上钢琴师-TD莱蒙·1900(简称:1900)具有悲剧色彩的传奇人生。

  1900的人生自被父母抛弃在弗吉尼亚号一等舱的钢琴上开始。而其传奇人生的开端,从一开始便偏离了其父母的规划。1900并没有被期待中的上流人士收养,却遇到了黑人船工丹尼。而丹尼虽然没有给他华丽的生活,但却给了他快乐的童年。那些无忧无虑的记忆却总是那么短暂,丹尼的意外身亡,让1900快乐、无拘束的生活就此结束。

  仿佛是被遗弃在钢琴上的缘故,1900对音乐有着天生的敏感与兴趣。经常一个人在一等舱大厅外,听钢琴传出来的旋律,并为此着迷。而在某一天,随着船员的惊呼,船长来到大厅,1900双手在琴键上第一次弹出了他自己的音乐。旋律简单,但优美。船上的人不知道年幼的1900是如何演奏这些旋律出来的,也许这就是只属于天才的无师自通。

  (二)音乐诗人的内心世界

  音乐诗人的内心世界里有什么?在弗吉尼亚号,这个狭小的船舱,便是1900物理边界上世界的全部。而这小小的船舱却没有束缚住他内心的丰富多彩!天才的1900通过他的音乐,展示了其内心对于地理环境,对于复杂社会,对于生活中的角角落落,对于形形色色社会中人际关系的理解,音乐诗人的内心涵盖了整个世界。弗吉尼亚号的船舱是有边界的,音乐诗人的内心是没有边界的。

  他的音乐,迷一般的吸引了往返于欧洲与美国间,充满希望,而又匆匆而过的旅客。在头等舱,完成乐队指挥所要求的曲目后,便到了1900自由发挥的时间,而这也是整个头等舱大厅的狂欢时刻!沉浸其中的人,跟随着他的音乐,恣意宣泄着内心的狂野。只留下无奈的乐队指挥,不停的耸肩、挤眉毛。

  而在受约束的头等舱并不是他所喜欢的自由空间,弗吉尼亚号是少有的在三等舱有钢琴的油轮。没有昂贵的三角钢琴,没有齐备的乐队匹配,也没有绚丽华服的听众,这里简陋到除了一台破旧的立式钢琴之外一无所有。但这里却是1900所最喜欢的无拘无束的世界,没有循规蹈矩的乐队指挥,他可以循着自己的内心弹奏出自己的音乐,这同样属于那些匆匆过客的音乐。在他的音乐中,可以找到巴黎街头熙攘的人群,可以看到伦敦浮在一片浓雾中的白金汉宫。每个听到音乐的人,总能在其中某个瞬间听出属于自己,属于心灵相通、引起共鸣的那些元素在。

  (三)以无胜负心自然而然

  听1900音乐的人越来越多,甚至于连美国议员威尔逊也为了听他的音乐而宁愿忍受三等舱里的混乱,待在这里度过整个旅程。关于一个只能在海上弹琴但却能将十种爵士风格混合在一首曲子中的传说,也终于传到了爵士乐大师杰里.莫顿那里。于是莫顿决定亲自去会会这个他认为可能仅仅只是有些技巧,而却被人过渡夸大了的海上钢琴师。

  杰里.莫顿无疑是一个爵士乐水准达到非常高度,且才华横溢、带着自负的大师。而1900却是个纯粹的犹如白纸一般,没有胜负心的人。他欣赏美的东西,那种欣赏没有任何世俗的东西在里面,只是单纯的喜欢。当别人告诉他,杰里.莫顿要跟他斗琴时,他只是很好奇,这个被称作爵士乐创始人的家伙到底是演奏一些怎样的曲子。

  杰里.莫顿与1900之间三回合斗琴,被许多人认为是剧情的高潮部分。杰里.莫顿的出场,炫酷而潇洒。他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似乎都在保持着自己骄傲的内心。

  第一回合莫顿的演奏便抓住了所有人的关注,那种音乐,那种旋律,那种带给人澎湃却又引而不发的`感觉。而在音乐开始点燃放在钢琴上的香烟,在燃到钢琴边缘位置的瞬间,音乐也恰好在那一刻结束!一切都是恰到好处!1900沉思许久,也许是想不起要用什么音乐去响应这样的旋律。也许他觉得只有简单的不能再简单,但却让人心灵平静的《平安夜》,能够带来内心一样的感觉。而这样一首简短的曲子,正映衬了1900内心的平静,和没有胜负心的纯粹。而在莫顿看来,这却相当于挑衅,仿佛站在他对面的1900根本没有把他放在眼里一般。

  第二回合莫顿演奏了也许是他内心世界里认为的最优美的旋律《The Crave》,这首曲子让所有的听者入迷,也将1900的情感完全带入到音乐所展现出来的内在脉络里。1900的眼里涌出沉浸其中、而恣意流淌的眼泪,这就是音乐的魅力!他赞叹着对麦克斯说,这是真正的大师,这音乐太美了!他完全忘记了还有斗琴这回事,直到莫顿从钢琴边走开,1900还沉浸在《the crave》那优美的旋律中。而出乎所有人的意外,1900的第二首曲子,竟是相同的音乐-《the crave》。在1900的心里,或许他只是在向经典致敬,在向优美的旋律致敬,而在莫顿的眼里,这却是一种无法忍受的挑衅。1900能在听过一遍后,便能恰当的演奏出这优美的旋律,并适当的加入了自己的元素,也再次体现了音乐天才的灵感与天赋。

  第三回合速度的比拼,正如麦克斯说的,你只需要一只手便可以达到他的水准。第三轮的速度比拼以莫顿的完败而告终。琴弦的温度把香烟点着,是一种夸张的描述,却给整个斗琴情节画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音乐在追求极致技巧时,却往往失去了美感,就如同土豆视频里1900对话的翻译“你是在自找无趣”。音乐需要技巧,而技巧恰到好处的运用,会准确的表达出演奏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在这里技巧就是一种对音乐表达的助力。而极致的追求技巧,容易陷入一种极端,为了技巧而技巧,音乐便不再是音乐了,也便成了一种很无趣的东西。而我向来对于那些抛开美感和内涵,片面追求方法或者媒介的比如极致的速度、极致的高音这样一些东西,是没有好感的。

  (四)走下扶梯的那一瞬间

  1900短暂的爱情,在整部剧里着墨不多,但却是触及其内心,对于世界认知最重要的部分。如果说斗琴是这部剧感官上的高潮部分,那么这里:那种让1900内心折磨的煎熬,那种反反复复,心潮澎湃却又因对未知世界的恐惧与逃避,无法下定决心的思考,在1900决定走下弗吉尼亚号的那一刻,达到了整个剧情情感部分的高潮!

  爱情往往发生在没有任何察觉的瞬间,1900对于女主的感觉,就在她对着甲板船舱玻璃前的那一瞬间产生了。而对于这一切,1900完全不知道如何去应对。他偷偷的跟着女主到了三等舱里,想要吻她,却又不敢。想要把录好的,为她而谱的音乐母碟送给她时,又内生羞涩或是胆怯而终于没有完成。情感的压抑一度让1900情绪低落,也许他为自己没有鼓起勇气而懊恼,内心一直复杂而矛盾着。

  直到有一天,内心煎熬着的1900或许终于决定要去追求他的爱情,而改变现在的生活,他决定下船了。剧情走到这里,很多跟剧的内心都迫切的期待看到,1900走下弗吉尼亚号,走到莫特街27号去寻找他的幸福。而第一次看剧的我也抱着同样的期待,却隐隐的觉得剧情的发展也许不是这样。1900在走到扶梯一半时,停了下来,沉思了许久!他望了远处的城市,那一眼望不到边的房子,那错落交织的道路,最终他又转身返回了船上。从此再也没有提过下船的事,仿佛这从来没有发生过一样。

  (五)只要你有一个好故事

  1900最终选择守着他的音乐,随着弗吉尼亚号一起消失在这个世界里。除了一个可以认真倾听的好故事,一张记录下1900音乐精华却没有任何标记的母碟,这个世界仿佛他从来没有来过一般,来的干干净净,走的彻彻底底。

  我们无从去判断,任何存在方式的意义所在,也无法说出,音乐诗人毁灭与否选择的对与错。我们只关注于音乐的本身,它所能带给人的愉悦、共鸣,那种美的感受和灵魂震撼的瞬间,这也许就是艺术和艺术家存在的意义!

【音乐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色彩随笔散文】相关文章:

想念那个孤独的诗人散文03-29

孤独随笔散文05-13

向往诗人-随笔散文03-29

内心的孤独02-12

秋的色彩-随笔散文03-24

《致诗人》散文随笔03-29

诗人的心散文随笔03-29

诗人与酒散文随笔05-02

月下的诗人经典散文随笔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