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无中生有的《从零到一》现代散文

时间:2022-09-18 16:04:14 散文杂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无中生有的《从零到一》现代散文

  我看书有一个习惯,就是先从书的前后封面开始浏览,以奠定它给我的初步印象。再看编目数据,看它的版次,印次也就是估摸一下它的销量究竟如何,而最受我关注的还是字数,它决定了我是否能够完整的读下去,根据以往的经验,二十万字左右在平静的状态下我可以很好的读下去,三十万字我可能就会“断章取义”,五十万字,对不起我不会翻到第三页,即是它封面做的再好,知名度再大我也不太可能把内容看完,充其量也只是会看个前言知道个大概。这也就接上了我下一个要看的内容——前言,前言有时候也叫序,而序常见的也有自序和代序之分。看序能够给我一条线,这条线能够让我摸着它通读全书,这就是人们通常称之的线索。前言的功能我一般认为有:交代并恭维作者,概括本书内容,卖关子提起兴趣。我最注重寻找本书的内容信息,因为它关乎我是否真正有意义或有必要的将该书读下去。而后才开始阅读目录和实质的内容。

无中生有的《从零到一》现代散文

  《从零到一》的封面很有贵族气质,封面上的文字更是逼格甚高,什么“硅谷创投教父”,什么“开启商业与未来的秘密”,什么“保险起见,请读三遍,”身为广告专业的学生,我深感厌恶——我被做广告了!但却又无法离开这样的“推销信息”,毕竟它还能给我一些以供我评判的标准和数据的内容。《从零到一》一反常规地增添了五页的推荐语,其实这也见怪不怪,“教父”嘛,出书了多多少少就会有很多人随声附和,捧个场点个赞,没逼格的人连点赞的机会也没有,就像我,默默地看他“装逼”我笑而不语,笑累了打几个字自娱自乐,了此而已。

  彼得·蒂尔被捧得神一样的神!连代序的作者都没能有机会和他面对面交流,反而还被彼得·蒂尔放过鸽子,他很“气愤”。也可能我有“文人相轻”的气质,尽管他不是什么文人,连这本书其实也并不是他本人写的。但越是牛气的人我也越是傲气,这点傲气也仅限于我自己知道,说出来也并没有什么卵用,甚至可笑。我怀着不太谦恭的态度去读它,尽量去轻视它,藐视它,给它挑刺儿。

  终于我找到了一些自以为是的析点。从零到一从本质上来讲就是创新,就是开辟未开辟之地,寻找未被发现的商机。彼得·蒂尔提出另外一个概念——从一到N。

  从一到N的宿命就是在红海之中与其他企业厮杀,它奉行的法则就是从竞争对手中夺食,出路就是足够勇猛,以在惨烈的竞争中做到第一。从零到一的宿命却截然相反,它面对的就是一片广阔的蓝海,是市场的的唯一是安享丰厚利润的垄断。彼得此书的目的也就是鼓励创业的人们冲出残酷的红海,开辟一个只属于自己的蓝海市场。

  我很喜欢彼得对“从零到一”与“从一到N”的阐释,它们的区别也就是为什么要创新要垄断的原动力。从零到一是创新,是质变,是一个垂直的运动,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与之相对,从一到N只是一个复制的过程,创造不了新价值,它是一个量变,水平的运动模式,甚至最终可能会沦为遍地抄袭的山寨模式。最为贴切的例子莫过于今天中国的发展状况,一些核心技术的无法解决,促使中国在很大程度上只处于被动的制造阶段,而最直接的结果就是外国拿走的都是最大的利益,中国得到的往往只是微薄的劳务补偿和环境恶化的下场。对此的阐释彼得还有数轴和表格的进一步描述,非常之形象易解。而实现从零到一的垂直型跨越就需要通过专利技术,网络效应,规模经济,品牌等形成壁垒。

  彼得鼓励高中生和在校到学生休学创业,他成立了“蒂尔奖学金”每年选出20~25个20岁以下的青年天才,两年之内给他们10万美金让他们去做自己想做的项目。他认为:有些创意实在是不能等。而他自身的经历也证明了:在很大程度上体制教育下培养出来的往往都是为别人工作的奴隶,反而一些毅然决然的人却成为了杰出的领导者。如比尔盖茨,扎克伯格。这一点给了我不少触动,早在高中阶段我就试着思考,继续接受体制教育究竟能给我什么?是丰富的知识,还是拴在别人门前的一条链子?但当时我并没有勇气给出自己的判断,现在依然没有。因此看来我已经被成功地栓上了。

  《从零到一》就创业做了相对全面的剖析,提出了自己独到或者说得上“离经叛道”的见解。他鼓励人人都成为比尔和扎克伯格,人人都成为乔布斯,认为要获得绝对的利润据必须做到创造性垄断,他不鼓励甚至反对竞争,认为竞争意味着大家都没利润,产品没有实质差异,而且还要挣扎求生。这些观点不可不谓是一种颠覆性的理论。但他是在追求爆炸性效果以求哗众取宠么?还是他真的就另辟蹊径寻得了人人都能成为比尔盖茨的秘密,并慷慨无私地分享给全世界?我认为都不是。先做一个假设,如若创业者都读了《从零到一》并且践行了彼得的理论,最后人人都成为了比尔盖茨,世界会成为一个什么样子?有人会认为,哇,那世界不完美啦!我同样不认为,当人人都有几百亿美元的时候你真的能想象出那真实的景象吗?我感觉不会乐观,而这也根本无法实现,获得绝对的利润也是不可能的,因为这也不符合能量守恒定律。

  那他所说的:竞争扼杀创新;失败者才去竞争,成功者应当选择垄断等等论断就错了么?有句话说的好:你给我一个合适的支点和一个足够长的杠杆我能把地球翘起来。这句话很会装逼,但对不对呢?我认为不好说,理论上可以但实际上还没有人把它翘起来。彼得说的对不对呢?理论上不太对,但实际上有人做到了!并不是理论出错了,而是正像中国有个成语一样:因材施教。你在看书的时候千万别自以为是地认为:彼得·蒂尔就是正在对你布道,向你传授成功的秘密,如若你有一个合适的“支点”和一支足够长的“杠杆”那咱另说。我们不要忘了彼得的书是在斯坦福大学上的课堂中整理出来的书稿,他最初的目的不是面向全社会,不是面向全人类!他的受众只是那些斯坦福大学的青年才俊!而不是财大学子。但我也不是在自我作践,我们其实也有自己真正的导师,像菲利普科特勒,大卫奥格威,他们才是我们成功的引路人。而他们与彼得其实也未有本质上的区别,只是因材施教,殊途同归。正像万千世界中,有的生命没腿也能走,有的生命有腿横着走,有的生命水里游着走,有的生命天空里飞着走,怎么走都靠自己的先天已处在的环境,生就自身所具备的的条件以及后天的努力,但无论怎样走,所有的生命都会抵达自己的归宿。创业之中我们都不可能像比尔一样灵光一现,创造出微软,不可能像乔布斯一样伸手一摘就搞到一个苹果。有时候我们需要步行,然后骑车,然后开车,最后才能坐上飞机。有的人一出生就注定买好了飞机票,而他们正是“蒂尔奖学金”的获得者,也是彼得真正的门徒。

  从零到一,讲究创造性垄断,讲究跳过红海开辟蓝海,讲究把无的东西变成有的东西,这让我又想到一个成语:无中生有。彼得蒂尔重新定义了一个中国成语,让它成为了一个青年天才的代名词。而他的观点也绝非是颠覆性的,而是看站在谁的角度去看,如果站到芸芸众生的角度可能就是颠覆性的,若是斯坦福的学子那可就不好说了,说不定下一个乔布斯,比尔,扎克伯格就在其中。

  但也不是说《从零到一》我们就真的不适合读,其中一些关于创业基础,企业文化,创始人的悖论,以及营销方面的见解的含金量也是相当高的。我们应当具备成为天才的理念,但是若是奉若神明,趋之若鹜可就容易直撞南墙了,没有翅膀就想飞翔是有风险系数的,毕竟“无中生有”目前在中国还是贬义的,而无论是我们个人还是中华民族想要飞上去,这毕竟需要一个进化的过程,连发动机都解决不了的民族你让他垄断一项产业,这近乎是不可能的。但当我们有一个支点和一支足够长的杠杆我们就可以撬动地球,获得绝对的利益,实现从零到一的垂直型跨越,丢掉从一到N的复制行为。

【无中生有的《从零到一》现代散文】相关文章:

温柔的女人现代散文07-07

描写母亲的现代散文07-18

南方的秋天现代散文09-22

高考的蓝色风暴现代散文04-09

春天的现代散文(精选43篇)09-09

现代爱情的散文诗11-18

老谢的故事现代散文10-08

我爱你现代优美散文07-07

现代唯美散文诗07-28

关于春分的现代散文诗歌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