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紫杜鹃去了哪儿日志

时间:2021-04-17 15:55:22 日志日记 我要投稿

紫杜鹃去了哪儿日志

  每年暮春时分,只要我从床上起身,抬眼,透过窗户,总能看到长在半山腰上的那一大簇紫杜鹃。

紫杜鹃去了哪儿日志

  它映在一大片翠竹之中,这片翠竹据说是林学院的实验基地,都是小竹,也是柔柔软软,千姿百态,大有弱柳之风。

  微风咋起,袅袅的竹枝,随风起舞,此起彼伏,像大海的波浪翻滚。倒是那棵杜鹃,在风中稍作颤抖,仍袅然地立着。

  它的花朵很大,比普通的映山红大,颜色是有点深紫。不艳不妖,在一片翠竹的衬托下,犹如纯净、温婉、柔和、淡雅的少女,默默地站在一边。

  我见过红的,粉的,白的杜鹃,却从来也没见过紫色的杜鹃。

  红杜鹃又名映山红,春天的山野一大片一大片都是,灿若云锦,令人眩目。小时候去春游或扫墓,总满怀捧回。

  问映山红为什么那么红,老师告知:是烈士的鲜血染红的。

  长大了才知,这杜鹃花还有个凄美的故事。据史书《蜀王本纪》记载, 周代末年蜀国,有个叫杜宇的`国王,杜宇爱上了大臣鳖灵的妻子,后发生洪灾,杜宇趁机与鳖灵妻私通,鳖灵治水有功,杜宇自愧,把王位让给了鳖灵。自己则去西山隐居,相思成疾而亡,化为杜鹃鸟,到春天,它一声声地啼叫,声嘶力竭,滴血则为杜鹃花。这声声惨叫是杜宇对那个魂牵梦绕的佳人的呼唤。(杜宇又称望帝,因从其始改王称帝)

  我想,这紫色的杜鹃,肯定是杜鹃鸟最后喷出的一滴血而染成,所以不是鲜红,而是紫色,它凝结了生命最后的一份精力,最后的一缕希望。

  由此,世间紫杜鹃极少见,据说,还是一味难得的药材。

  故事如此凄美,子规啼血,引得历代无数文人骚客倾情而歌。李白的《宣城见杜鹃花》:“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又见杜鹃花。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白居易在《琵琶行》中的:“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李商隐《锦瑟》中的:“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秦观《踏莎行》中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辛弃疾词中的“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连满身豪气的文天祥也为之钦佩:“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那些日子里,紫杜鹃,是我每天早上见到的最亮丽的风景,是我一天中最快乐的时辰。

  对美好的东西总是想占为己有,我看得眼馋,对老公说:“我们把它移植到花园中来好不?”老公不答应,说:“它长在那儿,自自然然的,何必非要移来?”

  想来也是,我又何必去改变它的生存环境呢?远远地欣赏,更有一种梦幻的感觉。

  蓦然想起美国超验主义文学创始人爱默生的那首《紫杜鹃》,诗中写道:诗人在森林看到一棵美丽的紫杜鹃,在寂寞地开放。它的存在,使荒凉的森林,寂寞的小溪为之一亮;那紫色的花瓣飘落在黝黑的湖面,湖面为之灿烂;连红嘴的鸟儿也痴心妄想地向它求爱。诗人问紫杜鹃:“你如此美艳,为何虚掷于天地间?”杜鹃答:“你的眼睛为看而生,那么我的美为美而在。”诗人顿悟:“神明把你我带到这里,我们缘起同一,何须问为什么。”

  爱默生认为大自然其实是“人类心灵的对应物”,是精神或超灵的象征,自然之美正是人类心灵之美的印记,两者之间相互统一,不可分离。

  是的,紫杜鹃有它的存在理由,我有我的观赏它的权利,我们两者合一,就是人间的至美。

  可今年,我从初春就开始守候,等着这簇美丽的紫杜鹃在那一片翠竹中怦然开放,但直至今天,其他杜鹃花都早已凋谢,我还没见到那让我梦萦魂牵的紫杜鹃。

【紫杜鹃去了哪儿日志】相关文章:

曾经的我,你哪儿去了日志01-11

鼻子哪儿去了09-03

时间哪儿去了03-21

南瓜哪儿去了05-28

鸡蛋哪儿去了?04-15

鼻子哪儿去了09-03

时间哪儿去了03-21

小鸡哪儿去了10-29

作文的素材哪儿去了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