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从新衣服和旧衣服说起日志

时间:2021-04-15 09:30:42 日志日记 我要投稿

从新衣服和旧衣服说起日志

  新年伊始,万象更新。门前新桃换旧符。家家户户的人们也都添置了新衣服。图个吉利,图个喜庆。新衣迎新春。

从新衣服和旧衣服说起日志

  辞旧迎新。万物之规律。无可厚非。生活中我们有很多的喜新厌旧的事发生。喜新厌旧在人类的进程中是好事。让人类发展得到进步。但是,对我们生活中的一些喜新厌旧的事也有值得讨论的地方。有时喜新也不能厌旧啊。

  例如,衣服就是如此。现在,国家富裕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科技发达了。人们对穿着也时尚了。衣服的更换频率也加快了。所谓的旧衣服也多起来了。不管是大人的孩子衣服,有的穿一年,或者几个月就喜新厌旧了。孩子有的是长大了衣服小了不能穿了,随着年纪的增长,堆积的旧衣服越来越多。年轻的'姑娘和小伙子们则是因为追赶时髦,时尚加快了更新衣服的速度。这样家里的所谓旧衣服也堆积起来。有时这些旧衣服年轻父母的心病。不知道如何处理。多年前有人组织收集旧衣送到贫困农村,如今农村富裕了。旧衣服也不要了。城里的大妈 ,年轻的主妇也为旧衣发愁。为旧衣的去向有时真有点为难。说是旧衣吧,却真不是什么旧衣,因为为了时髦更新的衣服根本不是旧在那里。穿一个季节的衣服能说旧吗?仍然如新依旧啊!看来很多人在想处理“旧衣”方法。充分发挥利用资源。不能把物资随便浪费。勤俭节约是中国人的美德。物尽其用嘛。

  此时此刻,我想起了老一代人的生活方式。可能是那个年代,国家不富,人民贫穷。国家大力提倡勤俭节约。人民自己想办法勤俭节约。我记得很清楚的就是当是中国的一段彦语: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这段话多么深刻地记载着中国人民勤劳朴素,节俭的生活品质。那个年代没有人说穿旧衣不好看,没有人说穿补丁衣服丢人。穿着旧衣出行很自然。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因为人们以勤俭节约为荣,以铺张浪费,追求享受奢侈为耻。没有人去攀比,谁时髦,谁的衣服是名牌;当时的人们过得也很和谐。清贫而真实,贫穷而清廉。人们追求的是努力学习,勤奋工作,团结友爱。自觉献身社会主义事业的精神,为祖国的富强奋斗。对穿衣打扮没有那么多喜新厌旧的观念。对旧的衣服有一套自己的生活处理方式。

  每当我看到儿女们不断地买新衣时,我就想起了当年父母的生活方式。当时我们兄弟姐妹多。父母收入不高,当哥哥姐姐穿过的衣服,父母就改改给弟弟妹妹穿。衣服破了就补个补疤。邻居们都是这样做,同学们都是这样穿、没有谁去议论谁穿的衣服怎么样。因为社会风气当时就是这么朴实无华。民风就是这么好。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就是当时的写照。

  前辈们不是说贫穷落后就是这样的节俭生活,而是他们继承着先辈的,老祖留下的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在我们祖先那就有勤俭节约的基因。过去大多女性都是巧手。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会做饭,会纺织,会针线,会绣花,会做衣服,中国妇女应该说是一个理家能手。唐代;孟郊写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我相信我们儿时就会背,现在父母都会让孩子从小就背这首诗。第一句就是写的: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说明自古以来中国妇女就是会做衣的能手。身上的衣服都是自己做。家庭成员的衣服也是自己做的。中国妇女的纺织,刺绣,做衣服,在世界妇女中也是出类拔萃的。

  试问现在又有多少妇女会做针线?多少妇女会绣花?又有多少妇女会去补衣服?又有多少妇女会做鞋垫?这种会做针线活的普遍性不说与古代妇女比,就是和七十年代前的妇女比也是相差甚远!中国妇女的针线活在逐步失传。它的普遍性受到了冲击。难道这些问题不应该让中国妇女们反思吗?

  中国妇女针线活的技艺在丢失。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中国传统勤俭节约精神在丢失。试问又有多少父母记着这句话呢?又有多少年轻父母在实践这种节约精神呢?又有多少当代女性在拿起针线缝缝补补呢?没有统计过。从身边情况看真是少之又少。好好的衣服就丢掉,没有去动手改改再穿,没有去翻新一下。一方面可能是富裕了。另一方面折射出大多女性现在没有这种缝缝补补意识,更没有这种缝缝补补的能力了。

  国家放开了二胎。听到有一些人说养不起了。现在条件好了为什么说养不起?为什么父母当年养活了自己的子女,让他们成人,让他们成才。可能一些人会说,他们当年的生活质量不同,生育观不同。是的,这些是不同。但是,当今社会要有的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精神和当年父辈时代是一样的,这种精神任何时代都需要的。父辈们靠什么生存下来,靠什么繁衍着他们的子孙?他们没有靠吃洋奶;也没有靠吃洋快餐;更没有买卖名牌衣服养孩子!就是靠负责任的精神,靠生活俭朴的精神。如今很多年轻人就缺乏这种勤俭节约的精神。缺乏一种吃苦耐劳的精神。不富有,但图享受。针线活不会了,旧衣服不穿了,不改了,不补了;中国奶粉不吃了,吃洋奶粉;大众衣服不穿了,穿名牌了;中国的食品不吃了,吃洋快餐了;等等,过多追求超越自己支出能力的生活。如果我们节约些,如果我们缝补些,如果我们买东西计划些?生活质量是不是会更好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