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学日志14篇(热门)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日志记录着生活中点点滴滴,这时候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日志了。那么什么样的日志才是好的日志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教师教学日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师教学日志 篇1
经过学习与探讨,我们教师对数学课改还在适应阶段,在这就谈谈我对数学新课改给我带来的一些思考。
一、课堂要与现实生活相结合
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通过学方法,让学生勇于探索,对新事物产生兴趣。为了适应新课程教学,我们必须转变教学理念,必须让学生在课堂上自己找方法,那就会产生拖堂现象,那我们如何去完成教学计划呢?那就必须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不能让课堂的时间浪费掉,教师们必须控制好时间,避免迟到,防止外界干扰,减少维持课堂纪律,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将最感兴趣的话题或文中的重点问题提出来讨论,而其它的问题可放在课后与学生单独交流。
二、教师要慢慢培养学生转变学习方式
学生自己不能成功地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方式是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基本的行为和认知取向,即学生在研究解决其学习任务时,所表现出来的具有个性特色的方式。那就要改变传统教学中的过于强调接受性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鼓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但常常不好操作,流于形式,缺乏在个体独立思考基础上的真正合作,在课堂中只有少部分同学能参与,其他同学仍是被动,没有表现的机会。有的学生合作学习时,不会倾听,不会合作。 在课堂活动前,先明确分工,再合作。这样可以让每个学生都可以发挥自己的特长;也可以先独立思考,再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最后形成集体的意见。在合作学习的内容中,要考虑学生之间不同的认识,不同的发现,这些内容往往是教学的重点或难点,是学生靠个体自主学习很难解决的,把学生的个体差异变成一种教学资源,学生就会积极参与合作学习中去。教师要对合作学习进行指导,不能袖手旁观,要真正关注学生,深入到合作学习中去,了解他们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思考的疑难点。
三、数学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
理念的转变,是适应数学新课程改革的根本前提。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教师主要靠自己个人解决课堂里面的所有问题。新课程里提倡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那么就要靠教师集体能力的发挥,就需要更多人,更大的空间,教师之间将更加紧密地合作,与不同学科的教师打交道,那数学课到底是什么课?
现代教师所面临的挑战,要求教师保持开放的心态,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进行多方位的学习,现在的数学教学,已经不是单一的数学知识,而是涉及多门学科的知识,这就要求教师要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使自己具有更开阔的.教学视野;其次,就是学会和同行合作,吸取多人的智慧,协调一致;对学生的评价,不仅看学生成绩,还要多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重视知识的运用、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不搞题海战术,减轻学生负担,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四、不学语法,数学教师在课堂怎样培养“算数速度”
谈到数学教学时,特别强调“要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而不仅仅地掌握知识和笼统地提高能力。不少人感慨,“耗时多,收益少”。重视能力的培养,不重视基础知识,那不学语法知识,“语感”又怎么样培养?
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感”,就突出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发展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可以通过吟诵法,让学生利用读书的语气感悟,主要通过学生,老师进行有感情的朗诵,进行对比,而产生共鸣;也可以进行教学情境法,来让学生感悟,主要通过教学内容,精心布置情境,让学生们都能融洽到情景中;还可以利用传授的知识的过程,让学生在思维里产生感悟。
数学教学就是为了让学生学得聪明一些,灵气一点,当然,新课程所蕴涵的新思想、新理念,也给我们前所未有的冲击,给我们带来困惑,但新课程所构建的理想未来,正是需要我们带来困惑去实践,去探索,去创造。
教师教学日志 篇2
在本阶段的学习中,小学语文的综合性学习作为一种新的概念深深地映入我的脑海中,现在可以有时机借助学习日志浅谈一下我本人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思索。
综合性学习就是以语文课程的整合为基点,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强调语文学习与生活的结合,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动与协调进展。它是一种既能表达小学生身心特点,又能表达语文学问综合运用,听说读写力量整体进展,语文课程和其它课程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严密结合的活动性的学习方式。它更注意于学习方式的自主、实践、综合;又注意于过程的`开放和互动,它的内容选择范围广泛、敏捷,以直接阅历为主。
就其特点而言,“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种表达“超越课堂,超越学校”的学习模式,使学生置身于活生生的现实学习环境中,基于学生自己的阅历,亲密联系自身生活和社会实践,体验对学问综合运用的学习形态,是学生的阅历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学习。
教师教学日志 篇3
看着别人写得教育日记,甚是羡慕。然而总以各种理由推脱没有时间,其实时间是挤出来的。教育日记可以记录教学中的所得、所思,对教学是理性的提高。因此,教育日记越来越受到教师们的喜欢。作为一位语文教师,我对语文教学有如下感受: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语文是一门充满思想、充满人文精神、充满智慧的学科。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教师关注的热点,讨论、交流、探究等学习方式已成为课堂的主流。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学得开心,从而发展学生的听、说、读、写等语文素养。
1、注意新课导入新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譬如,在导入新课,让学生一上课就能置身于一种轻松和谐的环境氛围中,而又不知不觉地学语文。我根据不同的课型,设计不同的导入方式。可以用课文的画面让学生进入情景;也可用讲述故事的方式导入,还可以做小游戏、猜谜语、画画等,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激起学习兴趣。
2、培养积极探究习惯,发展求异思维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者对语言意义、语言情感、语言技巧的感悟,在很大程度上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知识积累、认识能力、理解水平有关。为此,我在语文教学中,给学生根据单元目标预习,课时目标自主、合作、思考、辩论学习。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的积累等发表不同的见解,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我会因势利导,穿针引线,巧妙点拨。这样开放的课堂教学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真正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了自我价值。我这样设计课堂,目的让学生充分表述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真正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二、重视朗读品评感悟,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其语境描述的美妙,语言运用的精妙,思想表达的深邃,见解阐述的独到,都是引导学生感悟的重要内容。而由于课堂教学时间的有限,文中的精彩之处没有可能引导学生一一感悟。我要求学生一课有一德。为了使这些精彩给学生留下整体印象,我在阅读中抓重点,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反复诵读,以悟出语言丰富的形象内涵,意义内涵,情感内涵。同时,让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居高临下地对课文进行品评,在品评中深化理解,升华认识,填补空白。如在《詹天佑》的.阅读教学中,我是这样引导学生品评:“学习了这篇课文,你认为文中什么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你选择其中的一点说一说。”此时的学生充分表述他们的真实感受,学生们觉得有这样一位爱国的工程师深感骄傲。”这样引导学生选择自己阅读感悟的精华,进行具体表述,让他们在各自品评中进一步升华认识。
三、注重课内外结合。
美国的一位教育家指出:“课堂的外延与课外的外延相等。以课堂学习为核心,能动地向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生活领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课堂训练与课外行为训练形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结合,取得语文教学的整体效益。”在课程改革实践中,我已把语文教学的触角伸向了广阔的天地。让学生阅读许多课外书;通过这些收集与阅读,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
四、重视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根据课文内容,布置相应的实践活动。
五、注意学科间的整合。我让学生从不同角度,采用不同的途径获得知识,培养能力。 今后我将继续加倍地努力工作,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而努力奋斗!
教师教学日志 篇4
20xx年X月X日 晴天
作为一名教师,我常常这样想:我们的教育到底要培养什么样的学生呢?拿破仑说过: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真正的士兵,他的军队能勇往直前,征服欧亚大陆,靠的就是士兵相信自己是当将军的料的这个自信心。可以说,一件事情能不能取得成功跟一个人的自信心有着很大的关系。因此,我们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孩子们从小树立起对自己的信心。如何让孩子们培养自信心呢?我认为,赏识教育是一种极其有效的办法。孩子们最渴望得到是大人们的赞扬和认可,有了赞扬和认可才能让他们树立起对自己的信心。
赏识教育从某种角度来说就是一种“找感觉,偿甜头”的教育。感觉是个很重要的心理体验,是自己对自己的一种实质的感觉。一个人,没了感觉,也意味着没了自信,没了追求,没了希望,没有了活力。每个人一出生便生活在一个巨人的世界里,那种生理上的弱小在心理上埋下与生俱来的自卑感与不安全感,对这个世界有着一种深深的恐惧。在成长的过程,便需要别人的'肯定与赏识,来战胜自己的那种恐惧与自卑,让心灵有一种安全的感觉。这种让心灵有安全感的过程,也便是一个找到“我能行”的感觉的过程。但是,勿庸讳言,长期的应试教育已经在不经意间磨灭了大多学生那份应有的自信与活力。如我班曾有过这样一个女孩子,她在班里成绩经常名列前茅,是许多学生羡慕的对象,而她的内心却时常充满了恐惧和不安,时常说的一句口头禅就是“我不行”。为什么会这样呢?是班里近乎残酷的分数竞争让她背上了沉重的心理负担,她老是担心有一天如果考得
教师教学日志 篇5
结合课堂教学谈谈我自己的看法:
①创设情境,诱发思考,逼近学生知识和生活经验。如二年级王老师一开始就设计的套圈游戏,引出“可能”、“不可能”、“一定”,利用好学生已有生活经验,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三年级杨老师结合学生二年级学习可能性的经验,较好地利用已有知识经验发展其进一步拓展思考。此外,两位教师都不约而同创设了通话情境,关注学生的情感因素,调动学习主体能动性,效果较好。
②从学生最近思维发展区出发,变化问题处理方式,构建有效活动。课上来看,二年级王老师在处理例题“可能”、“不可能”、“一定”三种情况时是有所不同的,前面两次活动用的是“试——摸——想”方式,后面一次活动则是“猜——摸——想”的方式,细小差别体现了老师在备课时的精细考虑,实践来看也是较好的;三年级杨老师则十分重视学生思维的发展,“猜——实践操作——感悟——总结”的教学痕迹明显,这样安排也起到了较好效果。
③协调组织,有效激励。仔细想来,两节课上练习的安排都是精心设计的。二年级课上的“转盘、看图、放球、描述”等活动层次清晰,循序渐进;三年级的“抛色子”、“放铅笔”等活动的安排处理也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④研读教材、研读学生,抓住细节。很多环节的处理都很细致,很多老师在课后都谈及,这里就不再重复。想到一处细节两位老师注意到了,就是课本上所说的`“任意摸一次”,老师在课上都较细地处理好,保证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可以看出,我们的老师们还是能够注意读懂教材再上课,并不是囫囵吞枣,一带而过的。
课后大家也提出不少好的建议,我在网上看到一些恨中肯的意见,表示赞同,这里我也想简单说几句。二年级的课在实践环节略显急促了些,课前应该考虑好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时间安排上还需再合理些,有些生成的问题还要老师更机智处理好,比如一些学生说到的“不可能不会”就可以和“一定会”联系起来,发展学生思维;三年级的课板书设计需要调整,画“正”字统计结果和表格中数据不对应,“放铅笔”等练习处理可以再开放些,比如还可以拿出铅笔使得各种颜色铅笔数一样,不一定就是要放。
教师教学日志 篇6
读了《给教师的建议》,书中的关于写教师日记的这些文字,使我感触颇多。
在教学实践中,我也充分感受到了作为一名教师,将自己有所触动的瞬间和教育故事记录下来,会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回首以往的教育经历,孩子之间的一次争吵,和家长的一次谈话,和同事间的'一次交流,一次失败或成功的课堂教学,往往是自己疏于记录整理,等到再想找的时候,一点痕迹都没有留下。如果我们平时将孩子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装在自己的眼睛里,就会捕捉到很细微的教育现象。
很佩服苏霍姆林斯基,能够从当教师的第一天起,坚持记日记。他特别重视对后进生的记录,这种持之以恒的精神,令人肃然起敬。
学习苏霍姆林斯基,做教育生活的有心人,认真记录自己的感受、记录自己的思考,把教育生活中一颗颗洒落的“珍珠”串起来,为自己的教育生活编一串异常美丽的项链。
教师教学日志 篇7
人是教育的中心,也是教育的目的;人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归宿;人是教育的根本,也是受教育者。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最终目的是在以人为本的思想指导下,增进让人们生活的幸福感。而要给学生未来打好基础,就必然使学生在校期间能幸福的生活、愉快的学习。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协调的人际关系是使人获得幸福的源泉之一。在校园里,学生的人际关系主要是学生与学生之间,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师生之间的关系如何,关键在老师。民主进步的师生关系的建立,需要一种宽容的精神,需要一种理解的意识,更需要师生在观念上相互认同。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使相互关系达到和谐的境界
我从教十几年,常常忆起刚走上工作岗位时的.那件事。那时,我在一所农村中学担任初一的班主任。一天,女生刘燕哭哭啼啼闯进我的办公室,“老师,祁东又欺负我了……”我不由的生气了。刘燕和祁东本来是亲戚又是前后桌,可是这个小男孩功课差不说,还太调皮,总爱捉弄他座位前的刘燕,要么在刘燕背上粘小纸条,要么在衣服上画小动物,为这些琐碎的小事,刘燕几乎天天找我诉苦,我隔三差五的给他做一回思想工作,可是收效甚微。这次我再也压不住火了,安顿好刘燕,把祁东叫到办公室,小男孩一脸的不服气,“为什么又惹事?”我压着火问,他满不在乎的说:“她是我表妹,你管不着。”看着他一副无所谓的样子,我再也控制不住了,“我是老师就有权管你。”说着,我照着他的肩头捶了一下。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他尽量躲我,身子向后一仰,脚不由自主的抬了起来,却恰恰踢到了我的腿上。这一下,办公室其他老师纷纷说:“太不像话了,竟敢踢老师。”“找他家长来好好谈谈。”“报到学校里给他一个处分。”祁东的脸也吓白了。面对尴尬的场面,我心知他不是故意这样做的,也懊悔刚才没有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平静一下,我没有说什么,让他去上课了。
在随后的一个星期里,我观察他变得安静了,不再惹事了。但见到我时,眼睛里总是充满怯意,失去了少年人应该有的纯真。我知道为那件事他的心结没有打开,他怕我给他处分。怎么样帮助他卸下心上的负担?该怎么样拉近我们师生之间的关系呢?我在寻找着恰当的时机。一个自习课,我照例在班内巡视,经过他身边时,我发现他衣服上蹭上了很多土,我停下来。这时候,他的脸色异常紧张,我抬手给他拍去尘土,边说:“这么大孩子了,玩的时候也该注意卫生和安全嘛。”就这轻轻的一句话,他的神情立刻放松了下来,看着我笑了。我也报以一笑。我知道横在我们师生之间的隔膜没有了。我又找回了那个调皮的孩子。
教师教学日志 篇8
3月30日 星期三 晴
上午调好课去北城小学听课,半天时间有些“人在曹营心在汉”的感觉。各种担忧:晨读和大课间跑操就拜托给桑老师了;收到冯同学家长的信息,小子昨天上吐下泻还坚持来上课,让我提醒他中午12点到传达室吃药,我怕忘记,赶紧发微信给赵老师和桑老师,让她们关注一下,别让冯同学跑操,有情况随时与家长联系,但偏偏忘记说吃药的事儿了,后来回校后问了冯同学,幸好他自己记得去传达室了;中午吃饭,孩子们表现会怎么样?还会像昨天六年级的周老师经过我们教室忍不住要进来夸奖一下我们班秩序井然那样好吗?
其实,各种不放心说明我还是不够自信,更说明我不够信任孩子们,真正一个步入正轨的优秀班集体应该是老师在与不在是一个样的。他们毕竟还小,上周就因为陈同学做眼保健操不守纪律被扣了1分,导致全班51个孩子的所有努力白费,无缘流动红旗。今天上午的英语课上,陈同学竟然能让自己的一只鞋子飞到老师的讲台前,这该是在座位上做出了多大的“努力”才办到的?
下午回学校包班半天。 从车棚出来,只见一群熟悉的身影在行政办公室门口狂奔而过,气温回升,个个叫喊着,满面红光,如果一直这样奔跑追逐下去,一点半开始上的第一课是完全没办法上的,擦汗的.,喘气的,嫌热的,脱衣服的,扇风的,喝水的,要等他们气息恢复平静,注意力恢复集中起码二十分钟。这哪儿成呢?赶紧吆喝几个孩子的名字:“沙同学,周同学、赵同学、郑同学、黄同学......回教室做做准备,去通知大家顾老师回来啦!”看到我的孩子们一个拐弯赶紧消失在办公楼的后面。
来到教室门前,门口堆了好多孩子,值日生们没有扫完地不让同学进教室,听见埋怨声:“谁说要进教室的?”看到我来了,有人嘀咕:“我说顾老师回来了吧?还不信。”我让孩子们在走廊歇会儿,别追逐了,让头上的汗干一干。走进教室,看见吴同学在组长的安排下卖力地扫着地,扭头看看黑板,赫然记着:张同学、夏同学、沙同学、周同学的名字。上课听班干部一一汇报:张同学做眼保健操的时候睁眼,被点名提醒后不改正还搞怪,预备铃响了不静息,惹同桌,中午考数学的时候,一会儿朝后问蔡同学做到哪一题了,一会儿将手伸进葛同学抽屉里拿葛同学的计算器,一会儿拆下自己的计算器里的电池玩儿,一会儿又用胶带将两张桌子粘起来;夏同学盛饭的时候说话,被斯湉点名后一直大喊大叫;沙同学做眼保健操的时候朝后转了;周同学中午考数学时嘴里发出声音,在不需要用计算器的情况下,一直按计算器,(连下午的语文考试也拿出计算器炫耀)。
听完班干部们的汇报和其他同学的检举揭发,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没有发火,没有批评,只用严厉的眼神看了那几个被记名字的同学。班主任不在的半天里,大部分孩子是有自律性的,大部分孩子对那些不守纪律的孩子是嗤之以鼻的,能站出来指责,能表现出不满,这就说明班级大环境是充满正能量的,这样很好,有些孩子不是教育一次两次就能“改邪归正”的,让他们在积极向上的班集体氛围中慢慢受到熏陶和感染吧!布置作业的时候,被记名字的(包括下午表现不好的)加做一项B作业。孩子们考完语文的时候,我给孩子们一人发了一块牛轧糖,奖励他们长大了,老师不在的时候能管好自己了。被记名字的孩子没有,让他们羡慕嫉妒恨去吧!放学时,夏同学指着黑板忐忑地问我:“顾老师,今天要留吗?”
“不留!”
“为什么?”夏同学又惊又喜。
“你们已经受到惩罚了,既没糖吃还要加一项作业。”
“哦!还好加的作业不多!”
“是不是加的作业不多以后还要被记名字?”
“不是。”夏同学摇摇头,在其他孩子满嘴的奶香味儿中走出教室排队,准备放学。
教师教学日志 篇9
20xx年X月X日 晴天
特级教师程少堂的课上得生动活泼、引人入胜,他的重要“法宝”就是把备学生、备学情作为备课的最后一道“工序”,甚至让每节课抖几个“包袱”、说几句幽默的话都备到了。吃透学情以后,我们不妨“顺水推舟”,根据学生的理解、接受能力,确定教法、学法。比如说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他们不太喜欢听老师过多地阐释课文内容,我们可以少讲甚至不讲,让他们自己去读、去悟,自由地亲近文本,而老师只对他们不懂之处加以点拨。如讲苏东坡的'《惠崇春江晚景》一诗时,我发现学生们精力不够集中,于是抛开课文,先从吃肉谈起,接着说到东坡肉、苏东坡,学生们自然对这
首诗的作者产生了兴趣,爱乌及物,很激起了他们的学习兴趣。那节课,学生们情绪高涨,兴味盎然。
教师教学日志 篇10
7月29日下午我们的培训内容是河北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田宝俊教授为我们传经送宝《新课程理念下的小本研修策略》中心内容是回顾反思构建生命课程的理念与策略。具体内容是:
一、现代教学理论回顾与实践反思
二、生命课堂
三、实施策略
语言生动形象,列举了大量具体事例讲解了课堂的三维目标,知识是基础,过程和方法要结合自己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具体情况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模式,不能照抄硬搬,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情感态度与价值感的培养是每节课的灵魂,要有针对性,。科学教学过程中能直观演示的不用标本,能用标本的不用课件。教学是为提升生命价值而存在的生命体要注重生成与创造;师生关系应是对话的和谐的`关系,学生应该由乘客变司机,教师要机智处理突发事件,让突发事件成为课堂生成的亮点,课堂教学的生成要真实防止做秀等新的教学思想、新的理念令我受益匪浅,学以致用,这些教学经验我要落实到今后的教学实践中。
教师教学日志 篇11
语文教学的宽阔天地中,隐藏着丰富的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综合性学习资源。语文教师应有剧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地开发综合性学习的资源。
1、能从地域文化中猎取资源:语文综合性学习的选题极为广泛,也极具共性化,不同地区可以开展不同的讨论,每一个地区,甚至每一所学校,都有丰富的地域文化资源
2、能从自然景观中猎取资源:生活中的语文无处不在,丰富多彩的自然世界为语文综合性学习供应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这些语文资源在学生眼里是那样真实,是那样亲切,增加了学生学习语文的乐趣,亲密了语文和生活的关系。奇妙的`大自然陶冶了学生的情操,愉悦了他们的身心,使他们的心变得敏感而美妙。
3、能从现实生活中猎取资源:在教学中,教师树立起大语文教学观,多元化教材观,引导学生涉猎教材以外的宽阔领域,从现实生活中捕获语文学习的契机,并擅长抓住语文与生活的关联,引导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提高语文根本力量,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听、想、感悟、内化,从而形成自己的思索和见解。
学生的学习习惯是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种本能。好的学习习惯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而且有利于自学力量的培育。因此,培育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小学阶段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那么,在小学语文学习中,应当培育学生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1、预习与复习的习惯。
2、勤于思索与全神贯注的学习习惯。课堂是提升学生力量的主阵地,我们要充分利用这块沃土,让学生学到比学问更珍贵的东西,学会倾听是要培育的一种最重要的力量,是综合素养的表达。同学在课堂上能够做到全神贯注、勤于思索,这样的学习效果肯定会很抱负。
3、参加课堂学习活动的习惯。现在的课堂追求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小组活动特殊多,我们个别同学始终不参加小组学习。
4、多动脑,大胆发言,敢于表达自己见解的习惯。发言是思维活泼的表现,是训练口才、训练语言表达力量的时机,我盼望全部的同学,每节课都有发言的欲望。
教师教学日志 篇12
传统政治教学以教师为主、以课本为主、以说教为主、以灌输为主,着眼于知识的记忆、整理。在这种氛围下,教师是知识的权威者、掌握者,甚至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教师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充当主角作用。而学生只是可怜的知识被动接受者,处于极端被动地位。而教师的这种神圣地位,无疑使其自身素质出现如下一些问题.
一、教育观念保守、落后。
虽然”素质教育”已讲了很久,但在实际教学中,许多一线教师却将”素质教育”流于形式,在他们的观念中,成绩的高低与素质教育的高低成正比,即学生的成绩好也就说明素质教育开展得好。于是乎,在实际教学中,许多老师只抓学生的成绩、学生的升学率,整天探讨的是如何提高学生的成绩。他们将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方法及学习习惯等问题抛之脑后,更不用说教学生做人的道理。只是”为教而教”,只是履行”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只注重对学生的专业知识的灌输,很少或从不对学生介绍课本以外的知识,更不用说用自己良好的人格魅力来影响学生的人格。而这种教育观念影响下的学生不可避免地呈现出以下一些状况:只会考试,没有其他专长,不能全面发展;不会自学,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及习惯;思维单一、简单,不活跃、不发散。其直接的结果使得许多学生成为大学生之后失去自我,散漫放纵,整天沉溺于网络,不懂处理人际关系,甚至走向犯罪的.深渊。
二、教学方法简单粗糙。
此次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一线教学中,应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挖掘学生潜力、激发其学习的热情,从而使学生由”要我学习”转变为”我要学习”。但在实际教学中,却有不少教师在教学方法上仍然使用老套的教学方法。上课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师就是主宰,学生只负责用耳朵听,用笔来记。而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很少或者根本不提问学生,不断向学生强调要以本为本,考试的时候一定要掌握哪些知识。不用说在教学中向学生介绍学习方法,更不用说向学生介绍与教学知识点有关的课外知识。而这些导致数量不少的初中高中生上毕业班了还在使用小学的学习方法,还在使用传统的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这种情况会恶性循环,不断延续。所以很多学生成为大学生后,会不适应,成绩不断下滑,最后因为多门功课不合格导致被学校退学。
三、自身知识构成陈旧。
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综合运用各种知识,既包括本专业的知识也包括专业外的知识。但是,在现实中,不少教师其自身的业务知识仍然陈旧,虽然手中拿着的是新课本,桌上放着的是新课标。但是在教学实践,他们还是”用旧瓶装新酒”,仍然用旧的课标来要求学生。他们不太愿意进行自身专业知识的更新,认为任何课改都一样,改来改去还是”万变不离其宗”。因此,许多教师尤其是老教师不想也不愿主动地去利用各种手段去学习,如利用远程培训平台,他们恪守的是——政治课”一本大纲、一本教材、一本教参”可以教到退休。殊不知政治这门学科时事性最强了,一天不学习都不行,这要求我们必须及时补充和提供时效性较强的事例和材料,运用于课堂教学。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教学有血有肉,才能使学生对政治课感兴趣。因为这一时期的青少年学生,他们思想活跃、精力旺盛、求知欲特别强。
教师教学日志 篇13
长期的应试教育已经在不经意间磨灭了大多学生那份应有的自信与活力。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在教学的过程中,探索出一种方法,让学生找到自信与活力、体验到“我能行”的感觉,则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亟待解决的难题。 我觉得赏识教育是最好的一种教育方法。
一、赏识——开启学生的心扉
罗丹曾经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教学中也不是缺少好信息,而是缺少发现好信息的心灵。有个心理学家讲述了他童年的故事:上小学时,他非常顽皮,课堂上总是不大安份,不时在老师讲课时插上几句,喜欢提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并经常在老师提问题时抢先答题。因此没少遭一些老师们的白眼,如数学老师就总是看他不顺眼,对他在课堂上的表现不是大声呵责就是冷嘲热讽,表现出极大的不耐烦,可对他学习上的失误却极尽挖苦。而语文老师却对他非常赏识,有机会就让他回答问题,并不时夸他脑子灵活,总是有让人出乎意料的答案,当然,他对这个顽皮学生的缺点也不是一味的放纵,而做了适当的引导。他们两人的不同态度,令他的自信心每天沉浮不定。赏识给了他信心和动力,使他的语文学习进入了良性循环,因此成绩名列前茅;而偏见给了他内心的打击和恐惧,使他的数学学习进入恶性循环,对数学的兴趣锐减。我曾在班里做过学生最爱上什么课的调查。许多学生,尤其是后进生的回答:“最爱上语文课!”什么原因呢?学生说:语文老师从来不歧视我们,他认为我们都能行!因为我曾这样对他们说:“在老师的眼里,你们没有聪明与蠢笨之分,只有自信与不自信之分。那么,从现在开始,找回你的自信,老师相信你们都是最棒的!” 短短的几句话,开启了学生封闭的心扉。使学生由于老师的赏识而增添了学习的欲望与兴趣。有个叫翁健培的学生,上其它学科的课都无精打彩,惟独上语文课信心百倍,他说:“语文课上能让我找回我自己。”在一次升中的模拟考中,他居然语文成绩名列班第一。赏识学生的行为结果,从而强化了学生的学习行为。
二、赏识——震动学生的心灵
古人云: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句话强调了学习的痛苦,而忽略了学习的快乐。其意在劝导学生勤奋刻苦地学习,但也容易使学生的情感闸门关闭,让学生找不到学习轻松有趣的感觉。有这样一种情况,当喜欢哪一位老师时,那老师所教的课就学得好,不喜欢哪一位老师时,那一位老师所教的课就学得不好。这实际上是情感在起作用,如果学习时调动了大脑的兴奋神经,大脑就会产生一种愉悦的情绪,就不会觉得学习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了。由于老师的.赏识,师生之间仿佛架起了一座沟通之桥,把师生的情感联结在一起。老师不是在传授知识,而是把知识轻松地“流动”给学生,学生不是在被动地接受,而是主动地吸收。由此可见,赏识学生的行为过程,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
三、赏识——走进学生的心田
赏识教育的灵魂就是沟通。适当地转换老师和学生的角色,让老师成为学生,学生成为老师,这样做是建立在师生感情深厚的前提下,我班有个叫刘东义的学生,其它学科成绩都非常优秀,唯有语文成绩落后。通过交谈,该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由于种种原因,对语文课失去兴趣。针对这种情况,我没有急于给她讲大道理,而是通过周记的形式与他交谈,不但通过讲一些名人的童年故事启迪他,让他在学习中找到自信,而且时常鼓励他:“你是老师心目中的好学生,如果你能改变一下学习方法,多接触语文知识,你会对语文越来越感兴趣,加油!老师相信成功离你不远!” 通过这些交流,使他逐渐在学习中找到乐趣,我还利用课前课后的时间找一些语文兴趣题给他做,使他有一种成就感。俗话说: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他的成绩提高很快,在最近的一次的语文考试中考了70分, 因此,赏识教育也要创设环境,以指明学生的发展方向。
四、赏识——敲开学生的心梦
学生都有好活动的天性,但在教学情景中的学生活动应是一种有组织、有目的性的行动,没有教师的精心设计和引导的活动,学生就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或导致老师的“博学”压抑学生天性的发挥。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非常有必要引入良性的竞争意识。在教学中,以小组为单位,看哪个小组的同学发言踊跃,发言积极性高。然后评出日冠军、周冠军、月冠军、学期冠军。在舒展每个人天性的同时,又培养团体精神。对于缺乏竞争心理的学生,实行轮换“助教”制。让大家有比较,有竞争。激发学生的潜力,提升学生的抱负,打破自身的局限性。课堂,最好的“老师”就是学生本身,因此,课堂上老师有时故意向学生“请教”,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迅速把学生的思维调动到最活跃的状态,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在“教”了老师之后有了成功的愉悦。对整节课的把握,老师就是不断地设问,通过问题来让学生开动脑筋,并跟上老师的思维,老师的作用是控制课堂的气氛,把握问题的方向,具体的问题让学生来做。提倡学生采取科学的态度进行争论,对每个学生的发言,都给予正面的鼓励。即使是错误的答案,也不能采取全盘否定的办法,尽量找出其闪光点。
在大力推广素质教育的今天,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增强学生的自信,已是必不可少。教师苦教,学生死学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了,赏识教育是教育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服“良药”。
教师教学日志 篇14
学生的学习习惯是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种本能。好的学习习惯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而且有利于自学能力的培养。因此,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小学阶段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那么,在小学语文学习中,应该培养学生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1、预习与复习的习惯。
2、勤于思考与全神贯注的学习习惯。课堂是提升学生能力的主阵地,我们要充分利用这块沃土,让学生学到比知识更可贵的东西,学会倾听是要培养的一种最重要的能力,是综合素养的'体现。同学在课堂上能够做到全神贯注、勤于思考,这样的学习效果一定会很理想。
3、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习惯。现在的课堂追求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小组活动特别多,我们个别同学始终不参与小组学习。
4、多动脑,大胆发言,敢于表达自己见解的习惯。发言是思维活跃的表现,是训练口才、训练语言表达能力的最佳时机,我希望所有的同学,每节课都有发言的欲望。
【教师教学日志】相关文章:
教师教学日志05-16
【经典】教师教学日志06-25
教师教学日志(精选)05-30
教师教学日志11-05
教师教学日志范文04-23
(精品)教师教学日志05-16
(优秀)教师教学日志05-29
【优秀】教师教学日志05-30
教师教学日志(荐)05-30
[推荐]教师教学日志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