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研修日志

时间:2024-06-27 18:06:41 日志日记 我要投稿

研修日志[热门]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很多优秀的日志吧,不知不觉中一天又要结束了,想必有很多难忘的瞬间吧,需要认真地为此写一篇日志了。日志怎么写才不会千篇一律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研修日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研修日志[热门]

研修日志1

  主讲人:闫新全(河师大附中副校长)

  题目:学校对骨干教师的要求与期望

  内容:学校对教师的目标要求

  1、学高为师,德高为范

  2、先做经师,再做人师,做经师不易,做人师更难。

  3、学校是实施心理学的实验室,教师是供学生阅读的道德书籍。

  4、教师要充满期待,满怀激情,高度负责做好每项工作。

  5、 一年合格,三年称职,五年优秀,十年期待。

  6、新手教师——合格教师——教学能手——优秀教师——教学专家——教育专家

  7、 在《附中教师专业发展管理意见中》的要求。

  8、让理想照亮前程,让优秀成为习惯,让读书成为必需,让工作成为幸福。

  9、 特别爱学习,特别负责任,特备有能力,特别有实绩

  二、 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1、把握好备、上、批、辅、考、评诸环节,尽最大努力做到最好。

  ① 备:“三备”备学生,备教材,备教法。

  ② 上:教贵善诱,学贵善思、以诱达思,启智悟道。

  ③ 批:精选练习,用心批改,发现问题,寻根溯源,反馈矫正。

  ④ 考:精编试题,注意梯度,设置情境,考察知识,甄别能力。

  ⑤ 评:理性评卷,重在激励,查缺补漏,力争提高。

  2、“跳出课堂看课堂,”“转到教学的背后”,从学识水平,逻辑能力和表达能力三大方面注意提高。

  3、处处留心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4、读书厚底蕴,实践出才干,反思明得失,对话启智慧。

  5、同伴互助,专业引领,自我反思,做好“三个对话”

  6、用心做教育,反思总结。

  7、有教育理想,笃教育信念,务实去做,以一贯之,定能成功。

  虽然自己不是什么优秀教师,可听了闫校长的报告后心中若有所思。也就是说自己只要有了对优秀教师教师追求的梦想,满怀激情,充满期待,在同伴的互助,专家的引领和自我反思中提高教学水平;在听课中汲取他人的'经验;在课堂教学中用心的实践;在课后反思中感悟教育的真谛;在读书中生发教育智慧,才能逐步地向心中的梦想靠拢,真正地让读书、实践、反思、研究成为自己教育生活的一种常态。

研修日志2

  物理现象的教学是中学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如何搞好物理现象的教学呢?为此我们进行了专题分析与研究,总结出了物理现象课教学的一般规律。具体介绍如下:

  一、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1、自学法

  有些物理现象比较简单,学生通过自学是可以掌握的,教师设计几个有关该物理现象的思考题交给学生,让学生带着问题看书,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分析、讨论思考题,得出结论,从而达到认识和理解该物理现象的目的。

  例如在“噪声”的教学中,我们设计了以下几个思考题:

  (1)噪声的来源有哪些?

  (2)噪声的等级是怎样划分的?零分贝的含义是什么?

  (3)减弱噪声的途径有哪些?

  学生通过认真的自学,一般都能正确回答这些问题。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对这些问题进行归纳、总结,使学生对“噪声”现象有了深入的认识和理解。这样做,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演示实验法

  有些物理现象,先用生动具体的实验直观演示,让学生观察该物理现象,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然后要求学生通过自学看书来解释这个物理现象;最后由教师总结现象,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3、探索实验法

  有些物理现象,教师设计一些分组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通过实验探索研究物理现象,观察物理现象产生的条件,理解物理现象的意义。

  例如在“电磁感应现象”的教学中,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实验小组,每组有如下器材:一个检流计、一个线圈、一个条形磁铁、一个马蹄形磁铁、一个直铁棒、导线若干,让学生根据课本上的实验电路图去研究、探索电磁感应现象。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实验研究和理论分析,大多数学生都能将导体切割磁感线的情况和条形磁体穿过闭合线圈的情况统一起来,认识到产生电磁感应现象的条件是:回路中的磁通量发生变化。学生通过自己研究和观察物理现象,理解得深,掌握得牢。这样做,不仅使学生获取了物理知识,而且使学生掌握了获取物理知识的方法。

  4。讲述、讨论法

  要发挥教师主导作用,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的演示实验,详细完整地进行理论分析,积极组织学生讨论,可使学生充分认识和理解这些物理现象。

  例如“静电感应现象”的教学。

  第一步,要做好演示实验。

  第二步,要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理论分析:由电场知识可知,带电体C周围的空间存在电场,导体A、B处在电场中。导体A、B中有自由电子,它们在电场中要受到电场力的作用,发生移动。开始时A端电势比B端高,故电子在电场力作用下要向A端移动,即A端有多余的负电荷,则B端有多余的正电荷。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A、B两端电势相等,内部场强为零,自由电子不再向A端移动。

  第三步,设计讨论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加深对静电感应现象的理解。针对上面的实验可设计如下的讨论题:

  第四步,由教师归纳总结静电感应现象产生的条件、本质及其物理意义。

  第五步,指导学生运用静电现象去分析、解释有关的物理问题。这种教学方法,对比较抽象的物理现象,从实验和理论上进行全面、综合的分析与研究,便于学生充分认识和理解这些物理现象。

  以上四种方法是针对不同的物理现象,总结出来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教材的特点,灵活地采用各种教学方法。

  二、物理现象课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注意物理现象产生的条件

  各种物理现象都是在一定条件下产生的,因此在教学中应充分了解和认识各种物理现象产生的条件。有些物理现象是随着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更应引起注意。

  2。抓住物理现象的本质

  物理现象千变万化,错综复杂。物理现象和过程之间存在着各种联系,在这种联系中,有的是本质的、必然的联系;有的是非本质的偶然的联系;也有的实际上是完全无关的。因此,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从形形色色的联系中,排除各种非本质的联系,把现象的本质显露出来,透过表面现象,抓住它的本质。

  如,磁现象的电本质:磁铁的磁场和电流的磁场一样,都是由运动电荷产生的。

  3。理解物理现象的意义

  各种物理现象都有各自的物理意义。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充分理解各种物理现象所揭示的物理问题,弄清其物理意义。

  4。注意物理现象间的联系与区别

  有些物理现象之间存在着相互的联系,同时又有区别。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分析和认识这些物理现象间的联系与区别。

  5。注重物理现象的应用

  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运用各种物理现象来解释我们生活和生产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

  如惯性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投出去的篮球能继续飞行;射出的子弹能继续飞行;各种交通工具高速运动时,遇到紧急情况,不易停下来,容易发生交通事故等。

  只有运用物理规律去解释各种物理现象,才能加深对物理现象的理解。

研修日志3

  新时代呼唤新的教育理念,现代教师应当了解新的教育理念,只有用新理念指导实践,才会有新的教学方法,适应时代的要求。如果没有扎实的理论功底,不及时更新教育理念,很容易在改革的浪潮中迷失方向,在纷繁复杂的问题面前手足无措。虽然进行个人研修是辛苦的,但苦中有乐,它让我增长了不少教育教学见识,提升了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为了更好地做好工作,现将本次研修工作做一回顾,并总结如下:

  一、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学生的主动参与是关键

  通过本次研修学习,我们真正地认识到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都是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就不可能有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实践证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参与的深度与广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每一个学生都发言就是参与吗?专家的观点是:“应该说,站起来发言是参与,但从表面上看,是一种行为的参与,关键要看学生的思维是否活跃,学生所回答的问题、提出的问题,是否建立在第一个问题的基础之上,每一个学生的`发言是否会引起其他学生的思考;要看参与是不是主动、积极,是不是学生的自我需要;要看学生交往的状态,思维的状态,不能满足于学生都在发言,而要看学生有没有独立的思考。”

  那么,怎样调动学生的“思维参与”呢?专家认为,应当创设情景,巧妙地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心理上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状态。同时,教师要放权给学生,给他们想、做、说的机会,让他们讨论、质疑、交流,围绕某一个问题展开辩论。教师应当给学生时间和权利,让学生充分进行思考,给学生充分表达自己思维的机会,让学生放开说,并且让尽可能多的学生说。条件具备了,学生自然就会兴奋,参与的积极性就会高起来,参与度也会大大提高。只有积极、主动、兴奋地参与学习过程,个体才能得到发展。

  二、转变思想,更新观念;积极研修,深刻感悟。

  我积极投身网络研修的学习当中,切实做到了三个“自觉”:自觉参加上级组织的网络学习培训,自觉参加讨论,自觉上交作业。通过研修,使我明确了现代教育的本质,明确课改对于教师提出了什么样的素质要求。我通过深入学习,从而明确了作为一名教师必须不断的提高自己,充实自己,具有丰富的知识含量,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否则就要被时代所淘汰,增强了自身学习的紧迫性,危机感和责任感,树立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不断进行教学观念的更新,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有了根本性的改变。

  远程研修培训,这是我人生历程中一段含义深刻的文化苦旅,也是生命与智慧迅即聚核与绽放的过程。我通过课程视频聆听了专家的专题讲座;通过课程文本加深了对专题的理解; 通过课程作业反思了以往和展望即将启动的教学改革;通过网上探讨寻找到了思想的沉淀和共鸣。没有震动就没有觉醒;没有反思就没有进步。新的课程理念、新的教学方法、新的评价体系,都使自己对历史教学与教研工作不得不重新审视和重新思考。

  三、继续努力,力求完美。

  我的研修虽然己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有待加强和完善的内容,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更加努力工作,为自身修养的提高而不懈努力。

  (一)继续强化教师素质意识,树立终身学习观念。

  (二)向名师、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迈进。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克服惰性、力求勤性;克服无计划、力求有计划; 通过各种学习,要力求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促进自己的健康成长,切实提高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使自身稳步提高。

  四、自主学习,交流研讨。

  观摩研讨教师根据自己的专业发展阶段和自身面临的专业发展问题,自主选择和确定学习书目和学习内容,认真阅读,记好读书笔记;学校每学期要向教师推荐学习书目或文章,组织教师在自学的基础上开展交流研讨,分享提高。以年级组、教研组为单位,围绕一定的主题,定期组织教学观摩,开展以课例为载体的“说、做、评”系列校本研修活动。

  五,师徒结对,实践反思。

  充分挖掘本校优秀教师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发挥学校名师工作室的作用,加快新教师、年轻教师向合格教师和骨干教师转化的步伐。倡导反思性教学和教育叙事研究,引导教师定期撰写教学反思、教育叙事研究报告,并通过组织论坛、优秀案例评选等活动,分享教育智慧,提升教育境界。

  六、课题研究,专题讲座。

  立足自身发展实际,学校和骨干教师积极申报和参与各级教育科研 课题的研究工作,认真落实研究过程,定期总结和交流阶段性研究成果,及时把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和教师自身的成长。结合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问题,针对学校发展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和方向性问题,进行专题理论讲座。

研修日志4

  孔子云:“独乐乐,不如众乐乐”,语文学科是一座风光无限的艺术殿堂,我们应不断地探索和尝试,把美学的原理贯穿于教学之中,从而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让学生有识别真、善、美,辨别假、丑、恶的能力,使之全面发展,形成健康、健全的人格。苏霍姆林斯基也曾经说过:“学校教育的缺点之一,就是没有那种占据学生的全部理智和心灵的真正的阅读,没有这样的`阅读,学生没有学习的愿望,他们的精神世界就会变得狭窄和贫乏”。

  语文课程标准更强调了要重视阅读,要求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品味、揣摩、感悟、积累,逐步学会欣赏,提倡学生在读书思考的基础上,发表独立见解,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思考,学会读书。阅读过程是一个自我跟文本和大师对话的过程,通过阅读从而丰富充实深化对这个世界的观察、感受与思考。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纯洁自己的心灵,提高每个人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养。从某种程度上说,阅读的过程是引导每个人精神成长的过程,是一个“丰富人的精神经验、丰富发展人的生命个性的教育”,也是一种“本民族文化的教化”和世界优秀文化的吸收的过程。为了加强阅读,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背诵篇数和课外阅读量,并增加了阅读推荐篇目。要指导好学生的阅读,就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因势利导,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作用,把学生的课外阅读落到实处。

  阅读是长期的、日积月累的、潜移默化的,是伴随人一生的。更重要的是,阅读影响的是一个人素质中最基本、最核心的东西——审美观、道德观和人生观。“腹有诗书气自华”,“知书达理”指的就是这个影响。同时,阅读既是一个了解世界和思考世界的过程,又是一个人心灵自我观照过程,即通过阅读来反刍自我、提升自我,从而养成内省和深思的习惯,这对一个人的精神成长至关重要。我们很难想象,一个从来不读书的人是一个修养良好、内心丰富的人。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很多,值得语文教师去探索创新。但在教学中,要注意不能把自己的主观愿望强加给学生,或代替学生去作出判断和决择,而是协助学生认识自我,肯定自我,接纳自我,尽量发挥他们自己的潜力,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全面、和谐、健康地发展。总之,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是相辅相成的,重视课内阅读而忽视了课外阅读,学生的知识面就变得狭窄。只有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相结合,才能使学生的精神世界变得宽广和丰富多彩。

研修日志5

  课堂的主体应该是学生,所以我们要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要敢于让学生提问,敢于让学生发言,敢于让学生讲尽兴,敢于让学生表现自己,敢于让学生标新立异,充分肯定学生的优点,鼓励学生的创造性,用积极的语言评价学生,要鼓励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进行合作型学习,充分培养学生的探求能力及团结协作的能力,使学生在不断的学习中,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总结问题的规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教给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取能力的手段,充分相信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包办代替,绝不能扼杀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形成。

  实施新课改必须改变固有的评价模式。已有的对学生的评价模式只是对学生的课业学习情况通过考试分数来评价,而忽视了学生的能力、品质的评价,评价方式呆扳,不利学生的发展,打击了一批学生的积极性.而新课改要求在评价学生时,不是只看学生的考试成绩,还要注重学生的学习品质、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探究能力、思想品质等各方面的综合评价,要以发展的眼光来评价学生,评价的是学生的综合能力,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而不是以一次考试的成绩论成败,评价方式要科学、全面、客观,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在当前的教学环境中,我们要充分提高自身素质,投身新课改,作为当代新形势下的教师要不断加强业务、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素质,以新理念新观念,来适应社会的发展,培养驾御课堂的能力,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及时汲取营养,丰富自身的素质,提高自身能力,力争在新课改中有所作为。通过这次学习让我们充分体会到了教育上的与时俱进,是随时代的脉搏而动,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注重教学过程,注重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我想这就是评价新课程课堂教学的唯一标准,下面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1、创设情境,发挥最佳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试图从日常生活入手,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物理,同时把学到的物理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使学生充分体会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2、联系实际,多激励学生,提高学习积极性。

  课改,要能发挥学生主体性和积极性、有一个创新思维活动的空间,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如何引导、启发、点拨?能否真正把学生引到这一领域?教师在平时备课中不但要吃透教材,而且要尽量地搜集、制作与教材有关的知识资料。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生活现实出发,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激励学生共同参与,发挥想象,积极思维来解决问题。

  3、注重过程教学。

  新课改传授给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而是包括知识、技能、创设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几个方面。教给学生的应该是探究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独立思考及团体合作的意识。

  4、学生应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在过去的教学中还存在这样的问题,教师讲的太多,许多该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自已去讨论、归纳和总结的内容都被老师取而代之;该让学生自己动手的实验,被演示实验代替。造就了一批高分低能的学生,同时也抹杀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新课程教学中,教师只能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而非知识的传授者,尽最大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动手动脑的机会,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5、注重课后的做一做和说一说,鼓励学生课下多看课外书籍

  说一说和做一做是与现实生活联系最紧密的地方。鼓励学生在课外自己动手去做一做,想一想,既达到了学生动手动脑的目的,又使学生学到的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了起来,既扩展了物理课堂,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鼓励学生多看课外书籍,丰富课外知识。

  回顾两个月以来的在线学习,我觉得:

  首先,聆听讲座,在学习中提高,在思考中前进。观看了专家们讲课的视频后,被专家们独到的教育理论所吸引。“书到用时方恨少”,此时深刻体会到了这句话的精髓,自己的思想真可谓是豁然开朗,许多困扰了自己很长时间的教育教学问题也迎刃而解。以前常常以为自己在课堂教学时把课上完就行了,从未认真去深思过什么才是好课,学生在这堂课中究竟学到些什么;也没认真去思虑过使用导学案及小组合作学习的新型高效课堂。通过这次学习,我的感触非常大,“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一定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备课先备学生,设计高效导学案,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越性,运用信息技术教学理念于课堂实践,使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更加完美。

  其次,在线交流,在感悟中进步,在研讨中创新。本次培训,真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在线探讨时,学员们结合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实际情况,各抒己见,高招频出。专家们更是不厌其烦地为我们答疑解惑。这样的互动给我的感悟是深刻的,所带来的进步是任何催化剂都无法做到的。所以我要说,没有互动,就不可能产生智慧的火花,也不能拓宽我的视野,更不可能提高我的专业技能。因为交流,我充实了自己;因为互动,我获得了进步,因为研讨,我学会了创新。我一定会把自己的感悟应用于实践,让自己今后的课堂也能绽放出奇光异彩。

  再者,教学相长,在反思中提升,在总结中提高。两个月的网上培训,我在保质保量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认真地完成了国培的学习任务,每天都登陆平台观看专家的视频讲座、点评和其他学员的作业,坚持独立撰写作业及培训感言,通过学习和交流,我认识到未来教育需要科研型的教师,而不再是“教书匠”。教师要想从“教书匠”转为科研型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给自己不断充电,消除职业倦怠。由于我们从事的教育事业,面对的是一群对知识充满渴求的孩子,将他们教育好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所以,我们必须不停地学习,在学习中不断地总结,不断地反思,从而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因为教学不仅仅是一门复杂的学问,它同时也是一门高超的艺术,需要我们不断去研究,不断地去反思,不断地去提高。惟其如此,我们才会在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道路上走得更快,走得更好!

研修日志6

  安阳教研室的英语教研员盛老师对小学英语的研修主要讲了三个问题:

  1、小学英语课标总目标。

  2、课标对听、说、读、写的具体要求。

  3、以及为了达成目标教师应该怎样坚持怎样的原则。

  其中她重点就第3方面作了详细、生动的阐述。我的兴趣点也正好在这里,下面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整理呈现如下。

  一、课堂听力训练的原则

  1、坚持用英语组织教学,除非用英语解释不清楚时。(教师要尽快提高自己的口语水平)

  2、避免说一句英语,翻译一句。(需要教师善于使用适当的肢体语言)

  3、尽可能用正常的语速教学。(我们可以通过听录音、听广播、看电影、练朗读等方式来让自己的`发音语速更地道。)

  4、课文录音是很好的听力训练的材料,要让学生合上书听,可以出示适当的问题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本。(让学生有目的地听。同样读也要专一的读才能很好的理解文本)

  5、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听力习惯。(学生模仿能力强,此基础上还要培养学生静心、耐心、注意观察等习惯。)

  二、说的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1、说的练习要循序渐进,机械模仿是必不可少的,在此基础上可以拓展、应用。

  2、对话练习切忌两人或几人离得太远,要以同桌或小组为主,营造对话的真是感觉。

  3、拓展练习中,要创设信息差。(让每个学生给自己起个英文名字,课堂上用英文名字来操练,这样就真实些了)

  4、说的练习要依据教材,不要拘泥于教材,可以将前面知识联系起来。(如:三年级学习食物时练习what do you like? I like …之后,可以用I like …来复习学过的颜色、小动物等。)

  三、读的教学原则

  读在这里指的是阅读。

  1、要坚持先听再读的原则

  2、要坚持有目的地听。

  3、问题设计原则

  4、要坚持在阅读教学中渗透阅读方法指导。

研修日志7

  通过这学期的网上研修学习,使我进一步了解了信息技术这一门科目。在各个工作领域中,每个职业都离不开信息技术。随着计算机、多媒体、现代通讯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了教育领域,在教育领域中引起了一场深刻的变化。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对于转变信息教育观念,促进教育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对于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基础教育的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教会学生学习,对于知识更新快,实践性强的信息技术课来说,是最佳的教学策略。根据教学实践,我认为信息技术课学法指导应着重这几方面:

  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学习的动力主要来自兴趣,有了兴趣学生学习主动性就高,学习效果也就会更好。要激发学生兴趣,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对信息技术课的期望,在此基础上教师要根据学 习内容精心设计好课堂任务,比如在画图软件的学习中,可以展示优秀作品,学生自行设计作品;在网络应用上,让学生上网体验;在程序设计上编些小程序解决数 学问题等等,这样让学生有成就感,自然就有兴趣学习。

  作为教师应提高自身的素质,不断充实自己现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新课程的实施,素质教育的发展及教育信息化的推进,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我们自己应该不断充电,不断用新的知识来武装自己从而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才能轻松解答学生提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才能不断向学生介绍信息技术发展的最新前沿才能激发学生跃跃欲试的心理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教师心服口服从而轻松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

  巧妙设计教学任务,采用任务驱动式的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教师应该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备课围绕相应的知识点多搜集一些相关的资料,从而巧妙地设计教学任务,将每一个任务都设计的明确、合理、科学将所要传授的各个知识点蕴含于各个任务中,将每一个学习模块的内容分解为一个个容易掌握的“任务”。让学生完成了相应的任务后,从而也掌握了需要接受的知识。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从而让学生拥有学习真正主动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注意引导学生去完成一系列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任务”从而保证教学目标顺利完成,让他们尝到学习的乐趣满足他们的成就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结构课程改革中,教师不能再采用“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转变那种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教育模式。让学生从被动地接受式学习转变为主动地获取知识。教师要做学生学习的引路人,鼓励学生创新思维,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去钻研,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充分发挥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师设计一些问题,要把握好教学进程的坡度,在教学实践中认真分析学生的基础和需要,针对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分层教学,让学生试着自己去解决,在自身实践中体会和提高。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关注全体学生,而不是个别学生,教师也要做到少讲,让学生自学,做到精讲多练,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结构,充分体现教师既是教育者又是指导者、促进者的多重身份。

  把枯燥的理论上得轻松风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地选择一些贴近生活的实例,学生容易理解也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学习的知识类型多种多样,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时,往往喜欢上机操作课,而不喜欢上理论课。其实,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尽量将枯燥的东西讲解的生动形象一点,教师在讲解时,可用风趣的语言,贴近的比喻,引用身边的事件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认可。比如我在上“信息无处不在”这块内容时,通过举例:校园的铃声告诉我们上课、下课的信息,走过食堂时传来的饭菜香传递给了我们可以吃饭的信息,通过这几个身边的小事情,学生踊跃发言,让学生轻松地掌握了信息的概念及信息的载体,也让学生可以举一反三。用好的比喻,贴近生活的例子,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教师可以把理论课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也获得了成功的喜悦和欢乐。

研修日志8

  1、坚定了我的“终身学习观”。

  深深地记得这样一句话: “教师无才便无德。”作为教师的我们,引领的是一群渴望知识,渴望成长的学生,没有扎实功底,没有深厚底蕴,我们何以自信地在学生面前侃侃而谈?

  苏霍姆林斯基的话时时鞭策着我:“教师知道的必须在他课堂上讲的多十倍、二十倍。如果我知道的比我传授给学生的多十倍,我在课堂上表达的思想和语言是在学生不知不觉中产生的,教师的‘创造的痛苦’没有打扰学生,学生就能一点都不紧张的接收教材。”怎样做到“多十倍、二十倍”?我想,唯有不断地通过学习,再学习,才能获得。

  不断地读书和学习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义务和责任!深感学习重要性的我急切地想提高自己,可是,我曾一度苦恼于没有系统而丰富的学习资源和理论引领,想学,却无从学起。国培和这次远程培训,在我迷惘的时侯,用一种全新的学习模式,给我及时补充了先进的理念和思想,并巩固了我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让我如沐春风,享受着学习的充实给我带来的自信和自豪。

  2、促进了我的专业化成长。

  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的教师成长公式:成长=经验+反思。给我指引了专业成长方向,让我深知唯有不断地积累,不断地反思,才能有效促进自身专业化成长。

  本次培训的内容系统而有针对性,正是我在教学过程中迫切地想获取和理清的。特别是《小学“品生”、“品社”课中评价量规的制定与运用》这一课里谈及的如何在课中通过评价的'制定与运用促进教学让我深感受益匪浅。

  在教学过程中,我一直存有“怎样改进自身的教学 ?”、“怎样让学生喜欢上《品德与社会》课?”、“如何进行《品德与社会》课的有效性教学?”等等困惑,理论功底和指导方法也存在欠缺,此次学习,不仅拨开了我教学中的“迷雾”,而且给我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法,真是让我欢欣鼓舞。

  通过学习,通过把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教学工作中,通过实践后的反思,再学习,再反思,相信这将会使得我的理论水平得以夯实,上课技能也得到有效的提升,极大地促进了我的专业化成长的。

研修日志9

  随着培训的深入,越来越感觉到自己专业知识的匮乏,越来越感受到此次学习收获的巨大。很多事情以前是糊里糊涂做,现在知道了为什么要这样做,还可以怎样做。例如关于朗读,以前只知道朗读很重要,课堂上要让学生多读,于是总是在理解了文本内容之后才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今天从大渡口区实验小学刘浬波主任的讲座中明白,朗读是一种非常好的理解积累的方法。对文本的理解,除了抓关键词句联系上下文,除了老师的层层点拨,还可以什么也不讲,引导学生反复读,读正确,读通顺,读出理解,读出感情。原来朗读竟有如此功用,这不正是“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理儿吗?此刻才真正领悟了朗读于阅读教学的重要意义。除了朗读,启发学生根据语境想象画面,也是一种解词、品词的好方法。

  通过一个个鲜活的案例,我也体会到阅读教学中,老师的提问方式于学生的学也是相当重要的,同样的教学内容,同样的教学目标,若提问方式不一样,其达成效果相差万里。 归根结底,语文学习的本质是思维方式的训练,老师良好的思维品质会极大提高语文课堂效率。所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教师首先得关注自身思维方式的转变。

  下午是重庆一中著名高中语文教师周XX跟大家交流。周老师乃性情中人,他首先痛批小学语文教材编写的不合理,痛陈阅读检测题目的低水平,然后以《阅读之道:质、量、法》为题,通过大量案例给老师们详细讲解了如何读懂文本。周老师指出,阅读的目的

  就在一个“懂”字,所以阅读的过程就是体察花漾懂得心——读出文字蕴藏的能量,即文字背后的意思。周老师提出了他自己的阅读主张——理解就是建立联系,处理关系。具体操作模式为:①分解,即梳理出文本描述的对象,一一罗列;②凸显,即确定文本重点描述的对象,并根据文本定义它“是什么”;③联系,即通过对比发现文本对象之间的异同,找出它们的内在联系;④整合,即根据以上结论,联系整句或整段、整篇,疏通对文本的理解。

  周鹏老师的课让我再次意识到思维方式的'重要性。因为周老师自身拥有优质的思维方式,所以他教的学生语文平均成绩可以达到120分。这样的好成绩不是靠题海战术熬出来的,而是学生掌握了好的思维方式使然。思维方式决定命运,我觉得这样的说法毫不为过!

  周老师建议小学阶段重视经典篇目的背诵积累,也深深引起了我的共鸣。周老师从儿童身心特点规律与生命发展需要两方面陈述了背诵经典的重要性。周老师借明末陆世仪的《论小学》告诫老师们,学生十五岁以前多记性,十五以后多悟性,所以小学阶段是学生记忆力最好的时期,要让学生多背诵,一旦错过,遗憾终身。周老师根据自己多年的教育教学经验总结出,文言是母语的精髓所在,让孩子从小背点儿经典,可为他们的生命发展提供好的参照,其人生之路才不致走偏。

  从周老师时而迫切激昂,时而痛心疾首的话语中,我深深体会到一个有良知的语文教育工作者对母语传承的担当大义。

  从现在起,改变思维方式,拯救自己,拯救语文学习!

研修日志10

  网上学习的过程,也是我不断成长的过程。学习过程中会自觉的联系自己的实际,哪一点我应该改正,哪一点我应该继续发扬,做到心中有数,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少走弯路。新一轮课程改革轰轰烈烈地开展了几年,对这场改革的看法褒贬不一,特别是目前,无论是专家、学者还是一线教师,都从“狂热”进入了冷静反思阶段,尤其对课堂教学这一块,正在不断追求“有效课堂教学”。那么相对“有效”而言自然也就是对目前课堂教学“低效”、甚至“无效”的一种反思和回应。

  结合教学实践,就本人个人以为,教学的低效通常源自两个方面:首先是认识层面的问题,包括教材解读不深刻、学生把握不到位、目标定位不准确等,这是制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方面;其次是课堂实施的低效运作,教师不能在预设和生成之间求得平衡。或者“预设味”过重,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或者一切以学生为重,课堂过分围着学生打转,淡化了教学的内容、目标。这些都是我们在追求有效课堂过程中所应竭力避免的。那么在具体的操作中我们又应怎么操作或是又该注意些什么呢?

  一、认识层面上的追求:

  1、对教材的解读要深刻。有关这方面的做法其实就是我们平常备课中常谈到的对教材的分析、理解。要注意的是我们一直倡导的“深入浅出”,“深入”是“浅出”的前提,把教材钻研得越深,课上起来就越简单、越得心应手。名师常把复杂的内容教得很简单,而平庸的教师却会把简单的课越上越复杂,原因就在这里。只有真正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才能吃透教材的精神,也才能实现对教材的必要超越,有效教学也才不至于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2、对学生的把握要到位。课前准备,我们常说要备教材,还得备学生。解读学生,“把握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这一点很多老师都能注意到。但一堂课下来、一个教学内容的安排对于全班学生来说,有哪些学生基本不用引导就能掌握,换言之能自学会了;哪些学生得在教师的点拨中才能领会;哪些学生必须在教师的引导或是重点关注下才能达成目标的,这些我们教师课前都要做到心中有数,那么我们的课堂才能有的放矢,课堂教学才能有效开展。

  3、对目标的定位要准确。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教学目标的制订。我们说教学目标要兼顾知识技能、方法、情感态度等不同方面。如果说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很无缥缈的,好像并不是能在一节课中完全一下子体现出来、完成得了,那么对于量化的知识技能目标呢,本人认为它的制订必须要具体确实可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心中有目标,时时以预设的目标为指针或参照物,观照目标的真实达成度,并对教学作出有针对性的调控,不断引导课堂向着预期的目标行进。

  二、课堂实施——打造有效的数学课堂

  有效的课堂最终还是通过有效的教学行为得以实现,那么如何打造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呢?我们说现在的课堂基本是由“创设情境”引入,然后进入“学习活动”。

  1、对于“情境”的创设。谈到这一点我们马上会想到“生活情境”“童话情境”等。

  2、作为对课堂教学最直接的规划,我们在考虑好教学目标确立、教学情境创设的同时,更要考虑的是: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简单地讲就是40分钟)采用有效的教学策略把计划付诸实施——学习活动。

  3、“生成”——当今教育界探讨的热点和焦点话题。有效的课堂,我们显然无法回避“有效生成”的问题。课堂上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尴尬:教师正要进行下一环节教学时,学生可能会冷不丁冒出一个问题,或是补充一种算法,或是提出一种疑义等。这时,放弃既定环节教学,就会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装作未见,又显然有悖于“据学而教”的理念。每每遇此,教师常常进退两难。我们说任何问题总要涉及一个度,无论情况如何,教师心中都要有一把尺(也就是前面谈到的教学目标),权衡其间的利弊,在预设与生成之间寻找恰当的平衡。我们教师可以通过重复、确认、淡化等方法很好地去把握课堂的前进方向,而不能“放任自流”。只有这样,有效的课堂才会有一个基本的保障,我们也不会因为学生的意外“生成”而搞得迷失方向。

  总之,有效课堂作为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一种教学实践模式,将会引起我们更多的思考、更多的关注。

研修日志11

  本次培训给我许多思考,深刻的体会到自己有很多东西要去学习。怎样成为一个受欢迎的英语老师呢?怎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建立平等、民主、信任的新型师生关系?怎样才能……?我认为要解决的问题还很多,还需要自己不断的积累,不断的去学习。

  一、更新教育理念

  对于“待进生“的认识,我以前就有误区,听了教授的报告后,改进了我之前的认识。待进生的形成有三个原因:学习基础差、行为习惯差、家庭教育差。前两者不是差的原因,而是差的结果,他们都是可以通过教师的努力而改变的。所以从某个意义上讲没有绝对的差生。不论在生活上,还是在学习上,都要给予学生必要的关心和帮助。只要有了问题时及时处理,处理的方法得当,注意和学生沟通,学生就会信任你,喜欢你。爱学生,还表现在老师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以及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又要注意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区别对待。对成绩比较差的学生,我们老师要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因材施教。通过学习和反思,我认识到未来教育需要科研型的教师,而不再是“教书匠”。教师要想从“教书匠”转为科研型教师,首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给自己不断充电,消除职业倦怠。由于我们从事的教育事业,面对的是一群对知识充满渴求的孩子,将他们教育好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

  二、增长了专业知识

  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成就动机,提供最适合的知识加工法,激励学习。建立友善、关爱、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环境。这为我以后的教学指明了方向,在今后的教学中,这对我以后教学中对开放题的讲解有很大帮助。

  其次,如何使我们的英语课堂愈发显得真实、自然、厚重而又充满着人情味,作为英语老师的我更要关注的是那些伴随着师生共同进行的探究、交流所衍生的积极的情感体验。我们不但要传授知识,而且要善于以自身的智慧不断唤醒孩子们的学习热情,点化孩子们的学习方法,丰富孩子们的学习经验,开启孩子们的学习智慧。

  最后,我还认识到:一节好的英语课,新在理念、巧在设计、赢在实践、成在后续。此外,我认识到:一节好的英语课,不要有“做秀”情结,提倡“简洁而深刻、清新而厚重”的教学风格,展现思维力度,关注英语方法,体现英语课的灵魂,使英语课上出“英语味”!而教师的“装糊涂、留空间”也是一种教学的智慧和方法。

  三、结交了良师益友

  这次培训,我认识了许多仰慕的专家,还接触了许多优秀的同行,他们中有全国优质课比赛一等奖获得者,有经常在英语教育教学杂志上发表文章的老师。在与他们的.交流中,我不仅学到了许多教育教学方面的经验,更被他们爱岗敬业的精神所感动。

  四、锻炼了意志品质

  作为一线教师,我平时的教学任务繁重。很少有机会到处参加培训,而有些培训是搞形式,没有实质作用。从参加工作以来,这次培训是最严格的,我也是最认真的。每天认真听讲座,参加专家视频答疑,写教学日志,写教学设计与反思,评论多次,发帖,作业按时按质完成(所有作业都合格),撰写研修日志(均合格 )。

  这次的学习让我如沐春雨,使我明白了许多。此次的研修学习,形式多样,让我最感兴趣的是在网上与专家与同仁互动式交流、评论,在交流、评论中教师共同探究、集思广益、各抒己见,大家的观点来得更直接、更朴素、更真实。在交流中得到启发,得到快乐。通过这些天的学习,我从中学到了很多,不仅拓宽了我的视野,还丰富了我的实践经验,更让我的思想得到了升华,使我对英语教学有了更新的认识,更加热衷于教育事业。

研修日志12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有效情境,为学生提供学习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尤其是小学生,直观的、具体的、形象的方式对他们更具吸引力,因此我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各种方式的情境,以此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好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例如:《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的`教学即将结束。回顾这一单元的教学,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的。

  一、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记得第一节课刚开始的时候,刚走进教室就看到讲台上整齐的摆放新华书店补发的《课外阅读》书。便灵机一动,何不就利用这一现成的教学资源呢?就拿起其中一本,告诉大家这本书有74页,如果现在有12本这样的书,一共多少页呢?怎样列算式解答?15本呢?20本呢?并指名学生板书。分别让学生列竖式解答。这样既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为生活服务的紧密联系,同时也激发了孩子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运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由于学生前面已经会计算两位数乘一位数和整十数乘整十数,所以对于本单元的内容完全可以运用迁移学习方法,通过自己尝试计算,然后比较交流总结方法,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我认为在课堂上,把问题交还给学生,激励学生在互动中解决问题。教学中能让学生自己说出自己归纳的知识内容,教师尽可能不说;能让学生做的教师绝对不包办;能让学生自己发现找出合理答案的教师给与肯定。只有在不规范不准确的地方教师才可以作补充说明,教师不必要将自己的结论强加给学生。这样做师生间的距离近了,感情增加了。而积极的情感又能提高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的活动能量,从而提高思维和学习潜能。

  三、题组训练,以旧带新,发现规律。

  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口算方法的教学,主要是利用题组,运用迁移的方法,总结出积的末尾的0的确定。让学生在比较中发现规律,并巩固简便的笔算方法。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要使学生亲师信道,必须改变过去“一言堂“的课堂环境,充分发挥学生潜能,使学生不再受束缚,使教学向民主化、人性化方面发展。小学数学教学研修日志三

  倾听了专家的讲座,我感悟很深。其实数学本身就被看作一种工具,是人类认识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的眼睛和钥匙,数学用量化和逻辑为描述事物的运动变化提供了统一的和严密的基础,并通过不断衍生新的数学分支来表述人类已经扩展极大和绩效的世界体系提供强大而有力的工具。在日常数学教学中涉及的应用工具很多,但我们教师每一次要用得好并不容易,因为它需要了解这些工具的应用范围和教学价值。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过程。数学活动的过程是学生收获知识的过程,是发展思维的过程,也是培养。

研修日志13

  如何上好一堂让学生满意的体育课是我们每个做教师的责任和义务。我从以下方面谈谈自己一点的看法,敬请批评指正。

  一、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

  新课程改革和指导思想和传统体育课程的指导思想有较大差别。我们要改变过去那种体育课过于注重运动技能和运动水平提高的指导思想,把上体育课变成了“专业训练课”。没有顾及到学生的差异性,评价不科学,往往以学生最终成绩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

  新课程的指导思想更注重于学生的`参与,教学项目的选择更丰富,更具人性化,这样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关注学季的身心健康,不但要求学生身体健康,还要求学生心理健康。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评价不但要看结果,更要看过程,更合理的对学生进行评价。

  二、加强学习,不断丰富自身专业内容

  为适应新课程的需要,我们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丰富理论知识体系。虽然在教学中对体育理论要求没像其它学科那么高,但任何项目的运动技术和技能都要靠理论来支撑的。所以我们必须加强理论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满足新课程学生的需要。

  体育学科与其它学科教学相比,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身体的示范性,示范教学法在体育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但目前我国中小学许多学校体育教师少,工作量大,而且专项搭配并不合理,有的学校甚至最普及的体育项目的专项老师都没有。虽然各级体育学校对体育教师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教师并不多,有的老师甚至一些学生比较喜欢的运动项目都不会。现在的学生对老师的要求高,如果教师连技术动作都很难完成,或是相关问题都回答不出来,那么老师对这个学生不但没什么说服力也就没什么吸引力,上课的效果就可想而知了。学校教学项目的选择主要受学校硬件、教师组成、学生兴趣爱好的影响。我们要通过自己身的努力,克服其它不利因素,充分发挥教师因素的积极性。如篮球现在普遍受到学生欢迎,但是有的地方条件允许,只要篮球有保证,学生的参与的积极性很高。象这些项目对场地的要求很高,而且器材配备在有的学校相对也不容易,虽然我们老师也要有一定的蓝球基础,但我国大多数学校开设篮球球这课程的还很少,广大体育教师虽然掌握这一运动技术,但是受场地限制不能发挥自己的专长。所以我们要克服困难,加强运动技能的学习,不断丰富自身的专业内容,这样才能满足新课改学生的需求。

研修日志14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教学、信息技术平台等成为活跃课堂、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种主要手段。“国培计划”为提高教师的自身水平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惬机。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每个教育者应不断地加强,不断地给自己“充电”,才能不断的开拓进取,勇于创新,才不至于被社会淘汰。现在的社会日新月异,高科技的发展,需要老师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利用网上的教育资源为教学服务,促进学生的发展。20xx年“国培计划”——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远程培训,从中,我学到了很多知识,可以说我很好的完成这次学习任务。对于计算机我可以说既熟悉又陌生,虽说经常使用,但其中好多东西都还不懂,但我对计算机特别感兴趣,经过老师的讲解,使我对网络世界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可以说让我大饱眼福,大开眼界。学习中,我学会了现代信息技术。学习是辛苦的,但我认真的去把所有内容学好,认真完成每一专题的学习任务。本次培训时间虽然有限,但对我来说确是受益匪浅。这次培训为全县乃至全国教师搭建了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平台,使我们在相互交流和合作中不断提高和成长。并能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熟练运用这些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为孩子们的成长带来福音。

  在这次培训中,我不仅明白了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而且清楚地认识到随着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广泛应用,教师不再像以前那样,单凭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即可进行教学,而是综合应用多种媒体技术,利用多媒体和微机网络等,开展教学。所以这种教学必然要打破传统的传授式的教学模式,而构建出适应信息社会的.新型教学模式来。我深深的体会到了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密切联系,信息技术今后将成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在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未来教育应溶入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最新的信息技术,致力于信息技术在课堂上的有效应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冲击着传统教学模式。

  通过这次短期培训,我深深体会到:

  1、信息技术对教师的重要作用。

  在高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教师不能只停在原有知识的认识上,要不断学习,不断完善自己,不断充实自己。现在的学生更是聪明,他们不仅能在学校里学习知识,还能通过电视、网络等多种途径学到更多的知识。因而,教师必须有一种超前意识。

  2、良好的信息素养是教师终生学习、不断完善自身的需要。

  当今社会,一名优秀的教师应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熟练运用信息工具(网络、电脑)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组织、运用,通过网络与学生家长或监护人进行交流,在潜移默化的教育环境中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这些素质的养成就要求教师不断地学习,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信息素养成了终生学习的必备素质之一,如果教师没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就不能成为一名满足现代教学需要的高素质的教师。

  3、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也是教育系统本身的需要。在教育系统中,教育信息是最活跃的因素。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学习新知识,可以与同行交流经验,可以与学生进行沟通,可以因此,教育系统本身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

  通过这次培训学习,我认识到计算机的重要性,我会在今后的工作中,充分利用学到的知识进行教育教学,还要不断学习新的信息技术。

研修日志15

  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教材提供了大量数学活动的线索,成为供所有学生从事数学学习的起点;它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他们熟悉和感兴趣的问题情境引入学习主题,并提供了众多有趣而富有数学含义的问题,便于展开数学探究活动,并通过提供操作、思考和交流的活动机会,以“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等栏目,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形式形成新知识,使学生在知识形成与应用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数学、应用数学,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教师作为课程的建设者、教学的实施者,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面对学生、课程、教学形式的诸多变化,必然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和措施来面对新的教育形式。我结合在新课程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尝试、做法以及与其他教师交流过程中的一些体会,作了一些反思:

  一、感觉学生对数学的喜欢程度增加了

  新课程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比传统教材关注学生的兴趣与经验,更关注学生的现实世界,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自我需求”,密切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相联系,引导学生亲身体验、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使学生在课堂上显得神采飞扬,每个学生的眼睛里都闪耀着智慧的光芒。七年级数学上册以《丰富的图形世界》作为开篇,为以后的学习开了个好头。在从不同方向看小节的教学中,用丰富的实物呈现,组内、组间的交流,给学生以充分的展示空间,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大大地超出我的预期;又如在学习轴对称时,要求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设计班徽进行展示,并说出自己的设计意图,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建议,他们的思维在课堂上被充分激活,也让学生体验了图形来自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现代数学观。这样的氛围,让学生在愉快的情绪中不知不觉地就掌握了知识。教学方式的'灵活多样,师生之间平等交流、共同学习的民主关系,学生对数学的喜欢自然就增加了。

  二、教师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对每位教师来说,既是一种严峻的挑战,也是不可多得的一次机遇。要教好新课程,用好新教材,就必须更新观念,积极探索,勇于实践。新教材所有新知识的学习都以对相关问题情境的研究作为开始,它们是了解和学习知识的切入点,如果能有效地抓住它,必然有好的教学效果。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上,多媒体的教育辅助手段有很大的优势,在上学期的教研活动中,郑主任用多媒体上的一节观摩课《变化的鱼》(八年级数学),通过几何画板软件的应用,把点在坐标系的位置、各点连线所成图案以及各图案间具有的联系表现得淋漓尽致,充分显示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不可比拟的优势。所以,我们要尽快掌握有关的信息技能,使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多样化,要与同科教师多研讨、多交流、勤反思,发挥集体的力量,互相取长补短,少走弯路。

  三、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新教材的教学情境的创设是引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启动环节,不能单纯用“生活化”、“活动情趣化”冲淡了“数学味”,忽略了学习数学的主要目的。要通过问题情境学会从数学角度观察事物和思考问题,真正由情感体验激发有效的数学认知活动。

  2、合作交流是新课程教学中评价一个学生的重要指标,但决不能流于形式,把合作、讨论问题作为一个固定的模式,生硬地安排于每一节课中,为了讨论而讨论,数学思维层次低,指向不明;为讨论而讨论,以问代讲,“双向交流”太多太滥,教学出现盲目性、随意性,教学过程匆忙零乱,缺乏整体性。课堂教学贯穿新课程理念,必须重视“三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学科基本思想方法。

  3、计算机只是辅助教学手段,适时选取有探索意义的课件和内容,能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提高兴趣,扩大知识的信息量,启迪思维,提高效率。不能把课件制作流于形式,只是课本搬家,替代了黑板,应把现代化教学手段与传统的教学手段(教具、学具、黑板)结合起来,优势互补,方能使教学手段整体优化。

  新课改的精神、理念要转化为实践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要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树立“问题意识”,积极实践,找差距,找问题,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素质,真正走进初中数学新课程,为实现新课程的理想而努力。

【研修日志】相关文章:

研修的日志01-02

研修日志06-27

数学研修日志11-10

音乐的研修日志11-07

个人研修日志11-09

研修培训日志08-02

英语研修日志02-04

语文研修日志02-27

数学研修日志03-11

教育研修日志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