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民情日记走访记录

时间:2024-06-24 11:09:00 日志日记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民情日记走访记录

  忙碌而又充实的一天又过去了,我相信大家都是有收获的,此时此刻我们需要写一篇日记了。快来参考日记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民情日记走访记录,欢迎大家分享。

民情日记走访记录

民情日记走访记录1

  今天,我在大福地村党总支书记xx的陪同下,于上午10点钟来到了大福地村热地方自然村二组的罗跃泉家中走访。一进门就看到了年久失修的房屋和步履蹒跚的罗跃泉老人,她见我们,只是冷冷的和我们打招呼,慢慢地给我们拿板凳招呼我们,我感到一丝丝的凉意,我想她家肯定遇到困难。所以我说话也特别的小心,怕说错话冒犯了主人,我首先向她介绍了我自己和今天的来意。

  刚开始我觉得她的内心好像并不接纳我们今天的来访,她面无表情,对我们的谈话也显得很厌烦。这个时候我向她借了他家的户口簿,想了解一下她家的家庭成员情况,她给我拿了过来20xx年民情日记走访记录范文20xx年民情日记走访记录范文。我看了一下,原来她今年已经79岁了。通过一段时间的交谈,她接纳了我并和我敞开心扉谈了很多,她说她的老公在10年前就由于肺癌去世了,现在只有她和儿子两个人。她老公去世后由于经济拮据,经常与邻居借钱,欠下了好多的债,她的儿子又是残疾人,47岁了还没有结婚。家庭收入主要就是种仅有的2亩地和儿子偶尔外出打点零工,年收入不到3000元。她和我说这些的'时候忍不住哭了。

  从她家出来,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我想到快80岁的老人还要到地里干农活,心里很不是滋味。这就是山区困难群众的真实生活,我感觉到了自己确实已经生活得很幸福,在农村、在基层有太多不幸的家庭和贫苦的农民,我们要学会感恩,学会知足。在回去的路上,我思考了很久,想了很多也感慨了很多。我觉得困难户如何脱贫致富其实也是新农村建设工作的一个重点,以后我们要加大看望困难户的力度,尽最大能力帮他们脱困,并且帮他们落实帮扶政策。但像罗跃泉这样家庭情况的,仅仅靠物质支援是不能解决的,我们要找准他们到底需要什么。今天,我的灵魂受到洗涤,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要深入农村基层,做到善知农事,能抓要事,勤办小事,作风在一线中转变,意志在一线中磨练,为安民、富民做出自己的努力 。

民情日记走访记录2

  1月22日 晴

  今天是农历除夕,中午跟村班子成员一起走访困难群众,看到每户困难户家里都有年货,心里踏实了许多。

  刚走进后庙组五保户李大爷家,他就急着告诉我,今年村里除了正常的补助外,还多分给他一份儿,这个年过得踏实、舒服。我听了既高兴又心酸,觉得自己为他这样的老百姓做得太少。临近中午,李大爷非留我们吃饭。知道他一个人过日子不容易,我们执意要走,李大爷说就当陪他过年,一起吃个团圆饭。四盘水饺、一小盆鸡肉、一碟花生米,还有一壶散白酒。同行的村主任陈永军在我耳边小声说,这大概是这么多年来李大爷最丰盛的.一顿饭。我拼命含住要掉下来的眼泪,突然很惭愧。以前在机关工作,每天坐在办公室里,对群众生活一无所知,我是失职的。今天,我终于有脸面对这个村的62户困难户。这个春节,我跟他们一起度过,亲眼看见他们家家都有年货,同时还通过我的努力为他们多争取了一些福利。以后,我要做得更好,不辜负第一书记的称谓。

  体会:深入农村先要心入基层。坐在办公室里掌握不到农村的实际情况,也发现不了、体会不到存在的问题。第一书记驻村蹲点要先心入基层。下村前,上好“预习课”,要多思当前农村基层组织的薄弱环节、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妙计良策,多想促进农民增收的致富良方。驻村过程中,要带着这些预习的“功课”,多与党员干部交流,多与村民百姓沟通,从听到的意见、建议甚至是“牢骚”中找准工作的着力点和切入点。工作中,全身心投入基层,去体验、去感受,去发现、去研究新情况、新问题,吃透摸准农村的基本情况和农民的所盼所需,把驻村“功课”做足做实,开展工作才会得心应手。

民情日记走访记录3

  全市“书记带头大走访”活动动员会召开后,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率先垂范,带头深入联系村进行大走访,为全市各级干部作出了表率。如何更好地推进活动开展,为群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真正使大走访活动见到实效、让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是我最近一段时间时常思考的问题。带着这些问题,10月18日和19日,我按照省委、市委关于领导干部进村住户走访要求,自带被褥,带着市委办公室两名工作人员,先后来到灵璧县娄庄镇姚山村和灵城镇滨河社区进行走访调研。

  两天来,通过走访困难户、老党员、致富带头人,召开座谈会听取意见和建议,同干部群众面对面话民生、聊致富、谋发展,使我对当前农村特别是农民的生产生活情况有了进一步了解,对群众路线是做好社会管理工作法宝的内涵有了更深的理解。

  按照走访计划,18日下午,我在村干部的陪同下,分别走访慰问了困难户和五保户。

  走访慰问的第一户是特困户王新章,今年73岁,老伴已去世,目前全家五口人,儿子、儿媳、孙子、孙女都外出打工,一人独自生活,患脑血栓病近四年,腿部有残疾,行动不便,个人有3.9亩地,由女儿帮着种,包括土地收入和残疾人、低保户享受的保障金,全年收入20xx元左右。在全面了解老人的基本情况后,我拉着老人的手,问还有什么困难需要解决时,老人连声说:“没有没有,政府很关心我们,不能再给政府添麻烦了。”当我给老人送上慰问金时,老人激动得说不出话来,长满老茧的双手紧握我的手不放松。离别时,跛着脚执意将我送到门口。

  来到五保老人温传祥家时,老人正在准备吃晚饭。通过交谈,得知老人今年74岁,1970年4月从蚌埠下放到姚山村,现有5亩地,包给别人种,自己平时主要以捡破烂为主,全年收入2400元左右。当我问到老人过得好不好时,他十分激动地说:“比过去幸福多了,逢年过节,上级政府都来看俺,给俺送被送粮送钱,共产党的政策太好了,如果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俺今天”。站在一旁的我感觉得出,老人的话发自内心,让我很受感动。临别时,我给老人送上慰问金,老人连声说谢谢,并目送我们很远。

  近年来,虽然农村的生活水平有了大幅提升,但依然还有部分群众因孤、病、残原因导致生活困难,说明我们还有许多工作要做,需要群众理解。然而通过与群众的座谈交流,特别是通过与王新章、温传祥两位老人的交谈,我感到他们对党和政府的衷心拥护,感谢现在党的好政策,大多数人是通情达理的、是很容易知足的,只是因为客观原因导致他们暂时的生活困难,不愿党和政府。这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心中有百姓,百姓有杆秤,只要我们心里装着群众,群众心里也会装着我们。作为一名党员、一名领导干部,我们一定要坚决执行上级党委决策,把党的各项惠民政策带到基层,送进百姓家中,让广大群众明白党的政策,感受党的温暖,特别要实实在在地帮助弱势群体解决实际问题,让他们早日走出困境,过上幸福生活。

  小事连民心

  群众利益无小事,通过在姚山村的走访,我越发感觉到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18日下午,在姚山村走访途中,我发现在姚山村陈圩组龙王街路南一棵树上,挂着四块电表,位置较低,小孩很容易摸到,是个安全隐患。据村干部和群众反映,由于群众房屋拆迁,原先挂在墙上的一些电表无处可挂,只好挂在树上,虽多次与供电部门联系,但都没有结果。对此,村干部和附近群众十分担心,遇到阴雨天,就更为担忧。听后,我当场安排工作人员给县供电部门主要负责同志打了电话,要求他们派人到现场察看,迅速进行整改。县乡供电部门立即组织人员赶赴现场,并着手施工。在姚山小学校园内,有一个50米长、20米宽、2米深的水塘,塘内有不少水,虽然周围用尼龙网围着,但对学生来说,还是个安全隐患。学校教师和群众反映,曾经有名小学生掉进水塘,由于施救及时,没有发生严重后果,但水塘未平,始终是教师和学生家长的一个心病。填平这个水塘需要一万多元,村及学校经费很紧张,没有多余经费用在填平水塘上。听后,我安排身旁的'镇党委书记,要求镇政府出资填平水塘,镇党委书记当即表态三天内完成任务。

  这两件事,对于有些干部和部门来看,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其解决的却是群众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实在在的困难,涉及到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若是对“民有所呼”心不在焉,就会把小问题拖成大问题。只要我们各级干部始终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切实把群众的小事当作干部的大事,做到事情再小也要竭尽全力去办,就会积小胜为大胜,不断汇聚加速宿州崛起的强大力量。

  群众的期盼就是干部的职责

  当前,群众盼什么?希望党委政府做什么?带着这个问题,我深入走访了姚山村部分群众,并与他们进行了座谈交流。

  村民陈其坤是一位种植食用菌户,谈起种植食用菌,他说得头头是道:“种植食用菌对俺村来说,原料较为充足,但目前没有形成规

民情日记走访记录4

  在山羊村,8名书法爱好者们齐齐上阵,摆开笔砚、折好红纸,挥毫泼墨,多种书体各显神韵,共书写春联300余幅。

  墨迹未干的春联整齐的摊铺在地上,给宁静的`乡村增添了浓郁的节日气氛,送给农户的新春祝福在这黑墨红纸中一一呈现。

  “江山无限好,祖国万年春”、“勤俭人家先致富,向阳花木早逢春”、“一年春作首,百事德为先”……春联既有挥别猴年、喜迎鸡年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也有平安吉祥、和谐发展的励志高歌。在渲染年味的同时,也带来了对农户来年美好生活的祈福。

  沭阳县委宣传部的干部职工走进山羊村农户家中,为他们送去慰问金、挂历、《农民增收100例》图书等,并将书法爱好者亲手写的春联交到他们手上。

  大家还与乡亲们亲切交谈,详细了解每户家庭人口、收入水平、期盼诉求及实际困难等基本情况,并仔细填写农户家庭人口采集表,摸清农户家庭人口结构、收入和学历等情况。希望能够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早日脱贫。

  一副副红红灼灼、墨香浓郁的对联,熠熠生辉、轻盈飞舞,让年充满了喜庆味,也充满了人情味。

民情日记走访记录5

  一大早,我就从历市镇政府骑着摩托车赶赴神仙岭以北的车步村开展帮促工作。经过近半个小时的颠簸水泥路,于9:00整到达该村。

  到达车步村后,我首先走访了田间地头、新屋下组及部分村民。随后,来到村办公室,和村支两委、村民代表进行交谈。在座的村干部、群众代表积极发言,共话发展。据村党支部书记钟有良同志介绍,车步村属江西省“十二五”规划省级贫困村,现有人口1886人,外流人口625人, 19个村民组,总户数422户。村民长期以来以种植禾笋、养殖生猪为主,近年来受自然灾害以及土地贫瘠,缺少创业致富带头人,很多年轻人都外出打工,村里经济发展缓慢。尤其是5。7洪灾以来坡上的农作物基本绝收,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群众生产生活,积贫、返贫现象比较多。

  经过一个多小时二十分钟的交流,我感觉到全村上下创业致富的欲望很强烈,都在积极探索发展的新思路,努力寻求发展的好载体。针对该村自然灾害多、土地贫瘠、劳动力富余的现状,我建议该村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尽力发展、尽快发展、提速发展。一是鼓励村干部发动群众连片种植禾笋,形成规模,以便统一管理,统一经营,形成产业;二是充分发挥村干部的“双带”作用,鼓励农户大力养殖生猪,与大世界、万家惠大超市形成产销链条;三是协助该村与历市镇政府和定南县水利部门联系,抢抓今年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大好机遇,全力扩宽河道;四是建议认真监督实施好村组公路硬化工程,使之成为群众满意工程,改善村民生产生活环境。下一步打算历市镇民政所协调适当给村里解决部分低保户、五保户物资,并向镇领导请示在七。一之际多慰问几名参与抗战的老党员。

  临近端午,但烈日灼热。顶着火热的'太阳,经过热情的交谈、走访、询问,对该村群众愿望、观念、思想,对村级经济状况、发展思路、发展难题等有了一定的了解,不经意间太阳已开始偏西,拖着满身的汗水、怀着恋恋不舍的心情开始颠簸在离开“差别人一步”的车步村。一路上,怎样帮助群众领会精神、理清村级发展思路,解决村民实际难题、化解农户扯皮纠纷,如何促进统一思想、促进科学发展、促进增比进位、促进和谐稳定,时时在大脑中回荡……

民情日记走访记录6

  又是一年7月,在这杏熟麦黄的收获季节里,为了有效落实省委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7月6日我们再次来到双联帮扶点庆阳市宁县焦村乡宫刘村。当天下午省人防办一行15人在督查组长窦永毅副主任带领下来到扶贫联系点宫刘村新建村委会建设工地,查看施工进展、工程质量等情况,窦副主任对施工人员强调要保质保量、安全施工。同时还了解了村上菜籽、麦子的收割情况,其它农作物、药材的长势等。返回住地,双联工作负责人谈可峰处长召集驻村干部、村书记、村主任等开会,协调产业开展、村庄建设规划等事宜,明确此次入户调研任务,强调注意双联政策的宣传,准确了解村情民意。晚饭后,督查组5位同志前往宁县进行督查工作。其他同志开始驻村蹲点,入户对接、了解情况、宣传政策、帮扶调研。

  第二天一大早,在驻村干部和乡村干部的引领下,到九、十、十一、十二组四个居住较远村组中的6户贫困家庭入户了解情况,与去年相比较,每个家庭状况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经济收入较去年相比有所提高。这些村组地处沟边,距离塬上较远,道路还不是很顺畅,依然存在青壮劳动力长年在外打工,仅剩老弱病残人员留守家中,土地也不很肥沃,家庭面貌改变不明显等状况,他们仍然居住在破旧的依山而建的土窑之中。第三天对一、五、七组5户农家进行了走访,这几个户居住在塬上,条件相对沟里的住户要好得多,有的人家盖了新房、有的人家添置了新农用车,有的人家增加了牲畜养殖的数量,因为水源充足,夏粮丰收,秋季农作物长势喜人,收益较去年要好得多,只是普遍反映种麦不如种菜籽和药材收入高。

  紧张的走村入户,了解民情让我们脚不停步,上高塬、下川道,一会到窑洞炕头,一会又到田间地头,脚走疼了,脸晒黑了,但心里却特别充实,感触也很多。

  感受之一:农民真心拥护党的惠民政策,真诚欢迎联村联户行动,要求尽快脱贫致富心愿非常强烈。结对帮扶的每一户,尽管都是贫困中的特困户,但是他们都用朴实的话语表达了同一个想法,那就是这些年党的惠民政策让农民特别是贫困农民,实实在在感受到了党的温暖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联户调查中,农民最满意的是党的一系列惠农政策;最欢迎的是联村联户行动;最大的愿望是尽快脱贫致富,过上好日子。我感到,农民的真心拥护和积极配合是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力量之源,也是搞好双联行动的基本前提。

  感受之二:乡村干部热情高、情况熟,与农民打成一片。在走访对接户时,乡村干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村书记、村主任非常熟悉我们对接的每户人家的'家庭成员、农户现况、经济收入、存在困难等情况,介绍起来是滔滔不绝、如数家珍,这让我们非常佩服。我想,如果没有对这片土地和乡亲们的深厚感情,没有千百次的入户了解,村干部是做不到这种程度的。我感到,乡村干部是做好党的农村工作的基础之石,必须建设好、培养好、使用好这支队伍。

  感受之三:单位挂职驻村干部认真负责,熟悉政策,与村民民融洽和谐。3位同志经过半年多的乡村挂职锻炼,适应环境快,角色转变快,工作热情高,人也成熟了很多。他们克服困难,想方设法开展工作,发挥了准军事化单位人员效率高,作风严,素质强的优势,保持了严谨的态度、务实的精神,自觉维护单位形象,积极宣传各项惠农政策,广泛摸底调研,形成工作计划。在有效改善民生、全力推进村级经济发展、村内文化建设、促进村民和谐稳定等方面,经常征求村党员干部和村民建议。在工作中,他们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处理与村民利益相关的事情;为解决群众一些纠纷,他们认真做思想工作,通过协调沟通,达到双方满意;一私人煤矿钻探队在钻探过程中排放废水污染了村民的饮用水源,为抓现场,驻村干部吴宜峰带领村民夜守堵截,获得15000余元的赔偿款,补偿给村民。遇到解决不了的难题及时向单位领导请示汇报,最大限度的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寻求政策、技术、信息和资金等支持,尽心尽力为村民服好务。

  感受之四: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扎实,对接单位办实事,帮扶见成效。总的感受:省人防办领导重视双联工作,多方筹措资金,组织人力、物力扶持,同时,办领导多次实地调研了解联系村需要解决的难题,寻找解决的办法,使双联工作得到扎实有效的推进。时隔一年,我们再次来到双联帮扶点,贫困村发生了巨大变化,从土路变成沙石路、又变成水泥路,不但看着舒心,走着更舒心!道路平了、宽了、好走了,土特农产品向外运送方便了,收益就大了,村民出行难,行路难的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水管通了,水清了,解决了部分村民吃水难的问题;养殖户增加了,牛羊多了,解决了养殖户的技术问题;田间的植物品种增多了,解决了农作物品种单一的问题,得到了老百姓称赞,帮扶工作获得显著成效。

  感受之五: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需要统筹安排、分步实施、循序渐进。联村联户中,我有两个很深的体会,一个是导致村子和农民贫困的主客观原因多种多样、各不相同,就村而言,有地处偏僻、交通不便造成的,有耕地面积狭小、村级集体积累匮乏造成的,也有村级班子软弱涣散、领导不力造成的;就户而言,有因疾病劳动能力缺失致贫的,有因供子女上学致贫的,也有因土地贫瘠及缺乏、青壮劳力外出打工致贫的。另一个体会是村子和农民贫困并非一朝一夕造成,而是日积月累的结果。所以我感到,开展双联工作需要只争朝夕、时不我待地推进,但也不能操之过急,要在统筹中推进,在循序中渐进。

  此行虽然短暂,但总的感受是,要做好党的农村工作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加强农民思想教育,提高农民思想觉悟,一刻也不能放松。二是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尤其是建好、管好、用好乡村干部这支队伍,一刻也不能放松。三是加强农村先进典型的总结推广,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一刻也不能放松。农民有了正确的思想认识,有了好的带头人,有了典范,就有了改变家乡面貌的动力。经济发展了,家乡面貌逐步改善了、富裕了,在外打工的人就会被吸引回乡,自觉主动地投入到建设家园的队伍中,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也就见到了更大的实效。

民情日记走访记录7

  2XXX年开春的第一场雪,比往年来得更冷一些。老天从农历正月初一就一直阴沉着脸,飕飕冷风伴着寒霜把先开的花朵吹残冻蔫。

  立春、雨水节令早已过了,气温还在个位数上徘徊。昨天最低气温降到—2℃,中午飘起了雪花,参加迤车镇驻村扶贫工作队员和各村总支书记会议后,我们及时与中寨村“三委”班子修改完善发展规划和脱贫实施计划。为加快工作进度,我和杨建军分头行动。他听取村党总支书记计加眺介绍实施方案及项目规划,我到火烧寨村民小组入户调查。

  从“挂包帮”、“转走访”活动开展以来,省市县一再强调要精准识别贫困户,并开展了两轮“回头看”工作,按照“五看、五不录、六优先”(看住房,看大件,看劳力,看产业,看负担;有机动车的不录,有新建住房的不录,有城镇商品房的不录,有公职人员的不录,有较大实体产业的不录;有重病人的优先,有重度残疾的优先,有在校学生的优先,无壮劳力的优先,住危房的优先,重灾户优先)原则,做好前期建档立卡工作,为精准扶贫打牢基础。新来乍到,我放心不下,还是决定亲自去走一走,看一看。

  村委会宣传员吴启成带领我来到火烧寨时,村民小组长李友平正在李广万家准备吃春客宴。李友平瘦小精干,从相貌上看不出他已经是62岁的老人。我随机点了刘志高、李广亮、刘志龙3家,请他带我入户走访,看看农户家的实际情况。李友平面露难色,看我态度坚决,只好直说:“表册上的刘志高,名字登记有误,实际叫刘志富,外出打工去了,只有他父亲刘庭先在家。”沿着泥泞的小路,拐了三道弯转过五排房子,才来到一个逼仄的小院,一辆畜力车上杂乱地摆放着锄头、钉耙等农具,两间土木结构的正房年久失修破烂不堪,西侧土夯的墙体开裂倾斜,冷风直灌屋内,房檐下挂着几串包谷。李组长连喊几声“庭先――庭先――”,才从黑屋子里探出一个黏着黄灰的脑袋。他就是刘庭先,才46岁的人,就头发稀疏,腰杆弯曲,老态龙钟。20年前,他的妻子嫌他穷,离他而去,抛下两个儿子与他相依为命,如今两个儿子刘志宽、刘志富已长大成人,但不务正业,在外飘荡,过年还要刘庭先寄钱作车费才回得来。刘庭先寒心地说:“坐着这点破房子,我讨不着媳妇倒无所谓,两个儿子在家里也蹲不住,更难说媳妇了。做梦总想着盖新房子啊!”走访出来,我的鼻子酸酸的,真为他家担心。转过一个墙角,来到刘志龙家门前,正门紧闭,人不在家。低矮的门楣上黑黢黢的,院坝里飘着一股腐臭味。他家里的'境况也不会好到哪里去。李组长说,刘志龙岁数倒不大,就是常年生病,缺乏劳力,媳妇得白血病死了,两个娃娃正在读书,日子越过越困难。我请李组长带我去看看李广亮家,李组长说李广亮在马路乡做生意,要了解情况,只能去问问他父亲李世成。踩着猪粪鸡屎,翻过几个土堆粪堆,跳过一条脏水沟,来到一个开阔的高台上,终于见到了80岁高龄的李世成老人。他正准备吃晚饭,见我们造访,高兴地迎出来。老人精神矍铄,器宇轩昂,只是有点耳聋,需大声说话他才听得见。老人自豪地说:“我有3个儿子。大儿子李广书就在村里盘田养家糊口,子女很成器,不用大人操心。二儿子李广学在个旧生活,有辆车跑运输。小儿子李广亮在马路乡做生意,两个娃娃也争气,大姑娘李徐考取曲靖卫校,已经去实习,小这个男娃娃李伟在会泽一中读高中,学习好!”从李世成老人家出来,走了一段水泥路,刚好遇见李友平的老伴高文秀在扫地,她有些肥胖,行动迟缓。高文秀说,过小年前她才看病回来,医生诊断为骨膜炎,感谢党的农村合作医疗政策,这次住院花掉4000多块钱,政府帮助报销了一大半,自己只出了800多块钱。

  李组长告诉我,火烧寨有118户455人,其中贫困户26户,在外打工的人有30多人。希望上级领导支持,为我们村修一条排灌渠,可使100多亩粮田受益。要是能争取立项,我们村可集中规划建设80套左右新房,使村容村貌有大的改观。后山上栽了10000多棵核桃树,但严重缺水挂果不多,要是能在山上修个蓄水池,加强灌溉,产量会提高。我们还想试种100亩软籽石榴。我由衷佩服老组长有这样的胆识,跟他说会积极汇报争取项目,但目前村中滥堆乱放的脏乱差现象要想办法治理,还有脱贫的产业支撑也要拓宽思路,多想办法。

民情日记走访记录8

  春雨绵绵,又是一年谷雨时节。怀着激动而又忐忑的心情,走在井坑村的乡间小道上,一路呈现出农民朋友播种耕作忙碌的美丽画卷。

  井坑村的灌溉水渠仅是一条村民在路边自行挖掘的土沟,土沟小、浅,宽度不一,严重影响了雨季的排水,但却是附近大片稻田、菜土、果园的唯一灌溉渠道。通过走访入户了解到村民迫切希望维修水渠后,我们“三送”工作队及时与村委进行了商讨研究,经过数次实地查看,决定筹集资金修建水渠。今年三月,灌溉水渠的修建开始动工了,村民投工投劳,为了保证工程的进度与质量,我们也常常守在施工现场,及时发现施工过程中的问题,监督施工人员进行整改。而我也做了回“泥水匠”,与村民说说笑笑,拉拉家常,气氛非常和谐。

  时至四月,水渠的修建已经接近尾声,工人们仔细地进行着最后几道工序,只见昔日的水渠已经大变样,再不是以前杂草丛生、淤泥堵塞的.样子,村民和工作队都感到由衷的欣慰,村民欣慰的是有了好的水渠,而工作队欣慰的是又为群众办了件实事,解决了群众的农业生产困难。

  今天是3月5日,是学习雷锋的日子。

  我从上小学一年级起每年这一天,学校都会组织我们去车站扫地,给老人端茶送水,我是一路举着少先队队旗,一路唱着《学习雷锋好榜样》的歌成长起来的。亲人、朋友们都知我平时做了很多的好事,说要向我学习,学习我的善良。其实我想说,我是在传承雷锋精神,雷锋精神的实质就是学会如何去爱,爱人民、爱祖国、爱共产党、爱社会主义,有了爱才能踏踏实实地为群众做实事、做好事,不要为了做好事而做好事,而是本着做人的实质和良知去奉献。

  我没有惊天动地的豪言壮语,没有轰轰烈烈的伟大壮举,我只是在普通的岗位上,干着普通的事情,用实际行动向雷锋同志学习。

  郭年英老人已82高寿,她很喜欢到我三送办公室喝茶,顺便聊聊天。这两天才知她女儿一家从去年十月份就到广东直到过年,老人现已是弹尽粮绝,我决定带她到村部的小超市给她赊了米油,宽慰老人说,女儿回来后一定会去付帐的,叫老人安心用,并送老人回家。老人一定要送我地里种的菜花和萝卜,老人去年年前眼晴还好使,现在却不太清了,所以地里的萝卜也无法收割,正愁眉不展,不吃也会烂在地里啦。我联系工业园区企业优能特指望企业能收购这些大萝卜,没想手续很繁杂,我只好放弃这办法。

  今天一早看手机上天气情况,近来三天晴,有太阳,我马上来到村里,决定帮老人收割萝卜,再不收起来,真会烂在地里了。萝卜长的真是喜人,我可没见过这么多这么大的萝卜,看来要把这些萝卜切成萝卜条不是一天能干完的活呀,没想还有两位姐姐过来帮忙,真是心存感激。

  一年的‘三送’工作,我深知老人的困难,我主动做老人的“孝子”,当迷路孩子的“慈母”,为群众排解了一个又一个生活难题。我有一本孤寡老人帮扶记录簿,上面详细记录着每位老人的基本情况......

  其实在‘三送’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爱岗敬业,严于律己,乐于奉献,真正做到串千家门,知千家情,办千家事,暖千家心。多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保一方平安。我们所做的一切,都要用群众是不是满意,是不是理解,是不是答应来检验。我一直相信,雷锋精神是永恒的。

民情日记走访记录9

  今天是阳光明媚的一天,久违的太阳终于露出了笑容。阳春三月,草长莺飞,走在乡村的田埂小道,处处闻闻春天的气息,让人心旷神怡。

  中午时分,正是中饭时间,我来到了谢英朋家。他还没回来,他老母亲在家,听老人家说谢英朋夫妇一大早就去车步圩卖豆腐去了,要等片刻才会回来,每天都这样。老人家热情地端茶倒水,招呼我们坐下了来,还要我们在她家边吃中饭边等。我们就一边和老人家聊着家长里短,一边等他们夫妇回来。

  十二点半左右,谢英朋夫妇回来了。一辆摩托车载着妻子,后面货架上高高的一垒豆腐架足足有十多个,妻子肩上还挑着一担箩,没有较高的骑车水平还真骑不了呢。看着夫妻俩满脸的喜悦和高兴,我知道他们今天的生意很好,这么早就卖完了全部豆腐。

  一停下来,老谢就赶忙热情地招呼我们,并和我们聊起了他的生意和他们忙碌而有滋有味的一天的生活。他们每天都凌晨四点钟左右要起来磨豆腐,早上六七点夫妻俩就载着几十斤豆腐出发赶到车步圩,逢圩日就在圩上卖,不是圩日就要走村窜户卖,一般平时每天要磨四五十斤,过节日的时候就要多些。他说,因为现在整个车步磨豆腐卖的只有一两家了,所以生意好做些,一般每天都在十一二点就可以卖完,中午回家吃中饭,下午就是妻子收拾一下家里,干一些农活,种菜浇地,他自己为第二天磨豆腐做一些准备工作,磨豆皮、浸豆子、处理豆腐渣、搞卫生等等,就这样忙忙碌碌就忙到了天黑。

  我们边聊边询问他家的收入和打算,他们夫妻俩说虽然每天都起早贪黑,从早忙到晚,虽然苦点累点,但收入还不错。我们明白从他们的言语间和他们的`脸上都写满了喜悦和自豪,也对未来充满着信心!

  不知不觉,我们聊了一个多小时。走出他家庭门,看着和煦的春光,真的感到很欣慰:“三送干部全覆盖、为民服务零距离”是“十二五”期间党和政府为民做出的一件实事,相信以后会有更多更好的举措,让人民群众真正感觉党和国家的关怀与温暖。

民情日记走访记录10

  留輋灾民新村通电、排污等项目进展都比较顺利,手头其他的工作也不多,于是决定到结对联系户家里走一走,尤其是上新店组的胡昌洪、胡观明两家正在新建住房,得去看看有没有什么困难可以帮助解决的。

  在去上新店组的路上,刚巧碰见上段组的胡金有扛着锹要出门。他见到我后,热情地招呼我到家里喝茶,我想就先到他家坐坐吧。金有和大多留輋村民一样,虽不善表达,但敦厚淳朴,容易让人亲近。前些年,因为孩子多、负担重,金有家生活过得比较艰难。但近几年,孩子们相继出社会了,生活条件也渐渐好转起来,而且盖起了一栋两层半的楼房。金有的大女儿胡小玲在深圳富士康任职,胡双凤、胡双娣这对双胞胎姐妹也在深圳务工,四女儿胡秋凤从县职业中专电脑文秘专业毕业后去了浙江绍兴,小儿子胡迎春从县职业中专模具专业毕业后在广东东莞安顿下来。金有夫妻二人勤劳而节俭,忙完了田里农活,便去上山打柴或到门前屋后打打零工,挣些钱弥补家用,家里操持得井井有条。

  沏上茶后,金有装了满满一盘桔子、烫皮、花生摆在我面前,他说去年教体局为村里修建水渠、平整公路、安装路灯,使村民们都受了益,大家都很感谢“三送”工作组。每次听到这样的话,我都有很深的感触,因为自“三送”工作开展以来,我们亲历了与驻点村乡亲从陌生到熟悉,从隔阂到理解,从怀疑到信任的整个过程。

  朴实的乡亲就是这样,如果你真心实意为群众做事,他们会铭记、感恩并真心回报,尽管只是粗茶淡饭,但乡亲们这份热情却总是让我动容。

  当我问及金有有没有什么困难时,金有憨厚地笑笑,告诉我,现在党的政策好,只要自己勤快,生活还是过得去的。我想,这就是定南苏区悠久而深厚的传统,让他们相信并始终坚守勤劳致富、知书达理、自力更生的作风,始终坚持坦然淡泊、不畏艰辛和乐观豁达的态度。所以我们每次进村入户,总能看到许多会心的笑脸,总能听到许多感谢的话语。尽管岁月的.刻刀在他们的脸上留下了深深的皱纹,生活的艰难磨厚了他们勤劳的双手,但在他们的眼里,却始终闪烁出坚毅和乐观。

  这就是可敬可爱、敦厚淳朴的乡亲!

民情日记走访记录11

  那天晚上,我们走访村里的老干部、老党员。晚饭后出去时,天还挺亮,往回走时夜色已浓。空气中湿度很大,伴着雨后的降温,习习的风中让人感觉丝丝凉意。路灯亮着,虽然没有城市街灯的密集,却也把硬化的村内道路照得清晰可见。踏着声声犬吠,深邃的夜晚显得更加静谧。延续着在农户家聊起的话题,感受着村庄的脉博、聆听着农民的心声,仿佛自己的心跳和着博动。我们走访的第一家,是村里的老支书,今年已经72岁,一家6口人,老伴61岁,儿子、儿媳都在村里的非公企业上班,老俩口操持着全家2亩4分口粮田,喂养6只羊,由于当过村干部,每年有些津贴补助,在村里老支书家的收入水平属于一般。老支书看上去不象70多岁的老人,穿着中山装,头发梳得很整齐,虽然显得有些瘦,却很精神。说起村里的事情,滔滔不绝,十分熟悉,不象一个离开村干部岗位多年的老人。他说现在村里的干部比自己当书记里要辛苦很多,事情做起来难度也大了许多,现任的书记和村长能力很强,自己也正派、正气,要作出大的决定之前,都要听取老党员、老干部的意见,为了村里的发展,为了村里百姓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条件的改善,这两年确实做了很多的事情,村里面貌改变了,农民的生活变得好起来了,村干部的威信也提高了。看得出,老支书对村里的干部充满了信任,对村干部的工作作风很是欣赏,对村里这几年的变化十分的满意。作为一个老人,作为一个劳动力步入快速衰退期的老人,也给我们谈起了农村老年人养老保险和生活保障的问题;以及农村老党员、老干部的生活补贴和照顾问题。从老支书的表情和话语来看,他对自己的未来生活并不担忧,而是希望各级政府从制度安排上能够为越来越多的农村老人提供生活保障。当他听到市里今年把这个问题作为市委、市政府重大调研课题,县委、县政府已经准备开展试点工作,以利于总结经验,指导面上工作的展开。老支书脸上洋溢着欣喜的笑容。

  当晚走访的第三户户主姓施,年龄47岁,儿子去年参加高考,被录取在山东省烟台市的一所军事学院。说起儿子,今年44岁的母亲情不自禁地流露着骄傲的神色。在交谈中,我们了解到这个村所属的乡镇是管道婆的故里,傅云龙的家乡。管道婆是赵孟頫的妻子,赵孟頫有皇家血统,是宋太祖赵匡胤第十一世孙。偏安江南的孝宗皇帝赵眘登基,赐第赵伯圭于湖州,祖籍河北涿州的赵氏从此有了湖州(吴兴)的分支,赵孟頫遂为湖州人。赵孟頫五岁入小学学书,每日临池不辍,可写一万字,至老不废,下笔极快,落笔如风雨,篆、隶、籀、真、草、行书无不冠绝古今,自成一家,世称“赵体”。他的妻子管道升同样擅长书法,并工画墨竹、墨梅、兰梅,亦擅诗词。难得的是,赵孟頫和管道升这对艺术家夫妇,感情还相当和睦。赵孟頫想讨小老婆,一时开不了口,就把心思写在纸上:“我为学士,你作夫人;岂不闻王学士有桃叶、桃根,苏学士有朝云、暮云?我便多娶几个吴姬、越女无过分。你年纪已过四旬,只管占住玉堂春。”管夫人看后,回了首《我侬词》:“我侬两个,特煞情多!譬如将一块泥巴,捏一个你,塑一个我。忽然欢喜啊,将它都打破。重新下水,再团再炼再调和,再捏一个你,再塑一个我,那其间,我身子里有了你,你身子里也有了我。”赵孟頫读后感到非常羞愧,从此打消了纳妾的念头。这是一段流传于世的佳话。福云龙喜研究军事。清同治间入京,任兵部主事,后升郎中。光绪七年(1881)任《顺天府志》分纂,撰《方言考》。十三年,经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考试,录为外交特使,出使日本、美国、秘鲁、智利、巴西、加拿大、古巴、厄瓜多尔等11国。其间,搜集各国地理、风貌、物产、资源等资料,编写图志。十五年归国,呈献书稿,得到光绪帝褒奖,出任机器局会办兼海军衙门帮办。不久,升机器局总办。二十七年卒于沪,赠一品封典。作为管道婆的故里,傅云龙的家乡,这里尚书重礼的传统一直延续到今天。农家子女考上县重点中学、考上大学的为数不少。村里一贫困户姐弟两个都考上了大学,尽管现在生活很困难,但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希望。这也使我想到了房东家那摞书、那个书房,还有与网络连接着的电脑。新农村需要有现代文化、需要有高素质的现代农民,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希望,看到了农村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在新时期的发展。

  村里的支书和村委会主任,还有镇里联村的副镇长和我们一起走访农户。顺着市长和我们询问的一些问题,不时地为我们介绍着村里面上的一些情况以及其它一些相关农户的情况。这些年的工作经历,让我知道,村里的干部最了解农村基层的情况,然而,当我看到不仅是村的干部,而且包括镇里的`领导对村里的情况、对农户的情况都能如数家珍地娓娓道来,着实感受到现在农村基层干部工作作风的深入。而这一点,从我们走访农户时,因为我们的到来而好奇地围拢过来的邻居们很亲切、随意地与村镇干部的招呼中得到了印证,可以说,他们对情况的了解不是临时抱佛脚突击出来的,而是在日积月累积淀下来的。由此,我们也有足够够的理由相信,我们听到的老党员、老干部以及农民群众对村干部的肯定和称赞不是事先安排的,是真实可信的。

  走访的第四家农户是一水产规模养殖户。通过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承包经营着30多亩渔塘。承包经营面积在全村45户规模养殖户中不算最大,因为儿子、儿媳在村里的非公企业上班,一个在照明器材厂,一个在木作品加工厂。所以30多亩渔塘由户主一个人操持着。说起养鱼,他的话匣子就打开了,从苗种引进、渔塘消毒、饲料采购、投食喂养,到疫病防治、联系销售侃侃而谈。记得去年蹲点时,一位水产养殖大户告诉我,养鱼的效益比种粮食要好很多很多,承包了200多亩渔塘,一年下来可以净赚30多万,但养鱼也是一件十分辛苦的活,不仅喂食要掌握好,及时换水、灌水也非常重要,夜里要巡塘怕鱼缺氧,还要守夜,怕人偷盗。那时,他家里正在造新房子。他说现在有钱了,也想住得好一点,但因为要养鱼,真的造好了也没福气去住,选择了养鱼,注定只能常年住在塘边的窝棚里。这是不是一种普遍的现象呢,这里的户主告诉我们,养鱼夜里要巡塘这是必须的,巡塘一般每晚两次,当然很辛苦,但,这里不用守夜,因为在这个村,从来没有发生过被偷盗的事情。他说,养鱼虽然很辛苦、很累,可与早些年相比已经好了很多。他说现在累点、苦点没什么,只要养出来的鱼能够卖个好价钱就行。我们为农民群众的纯朴、勤劳感动,为其简单而实在的苦乐观叹服。然而,仔细想来,当比较效益充分展示了效益农业发展给农民群众带来的实惠与福祉时,农民的勤劳却也掩饰着许多农民无需承担而实际承担着的劳作。他们对党与政府总是报着感恩的心态,在感谢党和政府的政策时,没有提出更多的要求。应该说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如同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一样,是农民群众在实践中的创新改革,当它成为一种发展趋势、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时,却由于我们的宣传不到位,由于实际工作的具体指导跟不上,在拥有45家水产规模养殖户的村里,却没有一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技服务、农资供销服务、农民创业发展融资服务等等都需要农民自己去努力,遇到的问题需要农民自己去解决。想起我们刚刚到村里时,村支书说过的一句话,他说这次市、县、镇三级领导,特别是市长到村里来蹲点调研,是村里有史以来的第一次。当时,我还真为自己能够成为这填补历史空白的一员而沾沾自喜,此时此刻,我却为农民辛勤劳动背后社会公共服务不到位,以及这种不到位背后透射出来的我们工作的飘浮而心悸。

民情日记走访记录12

  3月28—29日,我和组员一起加入了以“进村入企、助推发展、强化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大走访活动。由于我到塘栖镇任职不久,此次走访也就成了我了解掌握塘栖镇的重要机会,因此我非常重视此次走访。

  我先后走访了南苑社区、超丁村、金属压延厂、今胜集团、和塘栖热电五个对象。深入了解了社区创新基层社会管理、村级集体经济现状和规范村组财务管理、企业的发展现状和它们面临的困难;同时结合走访活动,向基层宣传我区全力攻坚“三大重任”战略目标任务,并与走访对象就加强社区管理、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和企业发展方面的问题进行了交流探讨,进一步增强了基层促进发展的信心。

  南苑社区是我们小组走访的第一站。社区干净整洁的办事大厅让我眼前一亮,社区许文楚书记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并给我们介绍了社区概况。南苑社区面积1平方公里,现有居民3125户,实有人口1.1万余人。下设57个居民小组,204个楼道长。党委下设11个党支部,现有党员343人,已有双报到党组织10个,双报到党员103人。社区现有社区工作人员10名。社区本着“以人为本,服务居民”的宗旨,探索社区服务与管理新模式,已建立网格化管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发动群众,依托党支部和居民小组长、楼道长等骨干的力量,着力开展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积极开展为民服务各项工作,成立了党员志愿者服务站,巾帼志愿者巡逻队,义工服务站等组织,为社区维稳、社区管理、便民服务夯实了工作基础。特别是针对孤寡老人和空巢家庭老人实行的“每日见面制度”和“便民食堂”,关爱了社区老人、困难家庭、残疾家庭等弱势群体,受到了居民的称道,也吸引了区内兄弟社区的参观学习。社区也因此获得了“浙江省党建工作示范社区”和“浙江省示范社区居委会”等多项荣誉。

  同时,我也了解到社区在社会管理中面临的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是人民路以北居民楼房陈旧,部分房屋存在进水、漏水现象,但因属运河综保规划范围,社区无法将其列入改造范围,目前只能帮助居民报请维修基金;居民活动场地少,停车场地缺乏,乱停车现象严重;还有小区低洼现象严重,每逢大雨就产生内涝。

  通过走访了解,我认为南苑社区依靠党员骨干,依靠楼道长,加强社区管理,创出了一些特色,社区管理社会事务是党委政府联系百姓的纽带,在对百姓的服务上,社区工作大有可为。同时我认为社区工作事无具细,要加强对片组民情意见的收集,化解居民矛盾要及时,服务居民要突出重点,特别要加强对弱势群体的帮助。社区居民有幸福感,归属感,依赖感,社区工作就成功了。针对社区面临的问题,我提出了初步的解决办法。关于社区房屋老旧问题,积极争取维修基金,采取维修和加强管理的方法帮助居民解决困难。停车难的问题将会同职能部门结合推进“社会管理创新落实年”活动,积极探索开放式老旧小区的停车试点管理,广泛听取居民的意见和建议,整理出实用的模式和方法,争取快速解决困难。

  第二站,我们走访了超丁村。坐在超丁村村委会的办公楼内,感觉有些怪异,后来才得知办公楼是以前的旧校舍改造的,房屋有一定的倾斜。我当即建议请相关部门来鉴定一下,如是危房,坚决进行改造。对于村里反映的其它几个问题,我也提出了几点建议。特别是超丁村小拱桥众多,年久失修,限制了大型车辆的进出,砖瓦厂关停后,该地块难以利用,影响经济发展。我认为可以结合超丁村农业为主的特色,考虑使用农家乐招商引资的发展模式,发挥历史资源,保护历史建筑,壮大集体经济。

  第二天,我又会同小组成员,走访了今胜集团、金属压延厂、热电厂等单位。分别收集了今胜集团有限公司流动资金紧张、金属压延有限公司人才流失严重、塘栖热电有限公司与运河综保拆迁存在矛盾等重大企业发展问题。我要认真梳理和研究这些问题,争取区委区政府的最大支持,尽快给与破解,切实推动我镇实体经济的发展。

  二天的`基层走访,我深深地感到,要完成区党代表会提出的“三大重任”,提高群众参与度和满意度,必须把“进村入企”大走访活动作为推动发展的良好契机,坚持以人为本,做到问情于民、问需于民,必须脚踏实地、干字当头,必须提升执行力,解决实际问题。作为党员干部,在促进余杭实体经济发展和创新基层社会管理中必须做到“三心”:服务企业要有心,发展实体经济、打造产业余杭,其基础在于企业的发展壮大,企业希望得到政府帮助时,不能推诿扯皮,要尽心竭力做好服务;指导基层要用心,基层工作纷繁复杂,各部门和镇街在指导基层工作时,要有强烈的责任心和事业心,上传下达不偏方向,要依据政策,联系实际,帮助指导村一级建制度、强管理、重监管,切记浮皮潦草;解决问题要操心,党员干部代表政府形象,“民心所向,吾之所趋”,对群众和企业反映的问题和自己发现的问题,必须尽心尽力帮助解决,自己解决不了的可以借力,确实暂时不能解决的要做好解释工工作,努力在工作作风上为村和企业的同志做出表表率。

民情日记走访记录13

  自从担任驻村干部后,我发现在的农村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村,许多人都不可能有整块时间参加座谈、接受调查,在刚开始那一段时间,我几乎逢人就问,有空就去走访,甚至连三轮车工和小商小贩也要有目的地聊上几句,时间不长就大体做到“三个基本熟悉”,即:一是对所在村的村容村貌基本熟悉;二是对所在村的党务、村务、财务等现实状况基本熟悉;三是对社情民意,尤其是对当前农村干部群众在干什么、盼什么、缺什么、怕什么、想什么等,也都基本熟悉。每当闲下来时,注重认真写好《民情日记》,有许多都是自己的.所见所闻和亲身经历后的深刻体会,受到大家的好评乡镇干部民情日记走访记录乡镇干部民情日记走访记录。然而,更重要的是,我感到通过全方位调研,全方位了解掌握村里的情况,对于当好一名称职的农村工作指导员起到许多帮助作用。驻村期间,我始终注重把深入调查研究、加强对农村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当成驻村工作的“重头戏”。截止目前,已先后走访各类家庭户、145户,召开各类小型座谈会、调查会50次,结识各类群众朋友多达200余人。

  排正村是经济比较强的村,各项工作齐头并进,村“两委”干部和其它行政人员工作积极、自觉,都很珍惜自己的工作岗位,如果仅凭一般听听汇报,听听介绍,满足于面上情况的了解,很难发现这个村有什么大的缺点和不足。然而,通过全过程参与村里大大小小会议和活动,我很快就发觉一些需要纠正和克服的问题。比如,村“两委”成员争先创优意识不够强,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存在自我感觉良好和孤芳自赏的心理倾向;农村党员队伍先锋模范作用难发挥,村干部普遍认为,只要不给村里添麻烦就谢天谢地了,对于如何加强教育和管理缺少过硬招数,组织开展活动甚至存在怕惹事、怕花钱等思想想法。针对类似问题,我注重通过村“两委”联席会议、平时与村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等谈心交心,开诚布公地说出自己的意见,提出自己的建议,及时提醒他们要引起足够重视,均能得到他们的理解和采纳

  我在平时走访座谈中了发现,尽管村民群众对村干部总体满意,但也时不时听到一些议论,对村级财务、村级工程发包等说这说那乡镇干部民情日记走访记录作文。究其原因,尽管村干部两袖清风,人人清清白白,但群众对村干部有意见,我认为大多与村干部落实相关制度不到位、不规范有关,特别是在处理涉及群众切身利益问题上,该发扬民主的没有充分发扬民主,该向群众作出宣传解释的,因存在这样那样担心,没有很好地向群众进行宣传解释,以至群众对许多事情若明若暗,甚至一头雾水,难免胡乱猜疑,动辄发表不满言论。为了帮助村干部强化规范意识,以民为本意识,去年5月份和6月份,我在几次会议上都反复强调落实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的极端重要性;我又从网上直接下载一系列有关资料供村“两委”成员学习参考。在多数情况下,我则把主要精力放在跟踪督导上,并注重随时随地听取村民群众的意见,当好“传声筒”,在村干部和群众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原先,村里《村务公开栏》年久失修,破破烂烂,有碍观瞻,群众有反映,在我的建议和督促下,村里及时投入经费进行修缮加固和粉刷装点,栏目内容也比以前更加具体、实在了,群众非常满意。

【民情日记走访记录】相关文章:

民情的日记02-06

关于察民情办实事大走访活动总结范文09-20

“三万”活动民情日记09-09

社区书记民情日记09-09

村书记助理民情日记09-26

走访活动日记09-28

记录生活日记12-07

双联民情日记四篇02-25

寒假日记记录03-01

干部三进三帮民情日记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