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精品】家乡的日记4篇
时间过得真快,一天又过去了,相信你有很多感悟吧,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日记了。可是怎样写日记才能出彩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家乡的日记4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家乡的日记 篇1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一转眼二十年过去了。在这二十年的时间里,我每日每夜都在思念着我的家乡——大路,怀念着那快乐的童年。今天我怀着激动的心情,终于回到了我魂牵梦绕的家乡。
下了飞机,呼吸着家乡的清新空气,看着家乡蔚蓝色的天空,是何等的舒畅啊!
现在的大路已经从原来的那个贫穷山区变成了一个繁华的大都市。一条条宽阔的马路,道路两旁种满了绿色的小树,一栋栋高楼大厦鳞次栉比,道路上川流不息的车辆,像大队人马出远门一样,十分威风。
我来到我的母校,只见一座座崭新的教学楼漂亮无比,操场比以前宽阔了许多,不再是以前的.水泥板而是由特殊橡胶做成。小朋友们在操场上嬉戏,看着看着不禁勾起了我们那时在校园里嬉戏打闹的情景来,真是兴奋不已……再围绕操场走进我曾经学习过的教室,真是大吃一惊,课桌上都摆放着一台笔记本电脑,并且都是自动化的。我看到这里,不禁感慨,现在的母校已不再是原来的小木屋了,而是变成了一所高科技学校,也变成了孩子们快乐的天地,知识的海洋,
我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母校,来到了快乐的海洋——广场。
来到广场上,看到了许多老人都在广场上跳舞,她们那跳舞的样子就像童年时代的我们。想到这儿,不禁想起了我们那时的“六一儿童节”。我们在全校师生的观看下翩翩起舞,五颜六色的彩裙在花丛中穿梭。想着想着,仿佛把自己带到了二十年前。
一个月飞快地过去了,我又要回到北京工作了,望着天空中自由飞扬地鸟儿,我坐着飞机走了。泪水陪伴着我离开了热爱的家乡,我凝望着这片生我养我的土地,泪水不由自主地流了下来,那泪水……
家乡的日记 篇2
凌冽的北风终于突破了瑟秋的防线,便像天罗地网的薄雾盖在上空。起雾之时,红叶青山被那薄薄的雾,来回间飘绕,为冬日下的城市披了层薄纱。那么结实又那么缥缈。冬天不及春的绚烂,不及夏的活泼,不及秋天的闲逸,却有他独特的美。
冬天的`美是一种朦胧的美,令人顿生遥不可及的遐想:一个天地,全在洁白的大雪中静静地注视着,陶醉其中,痴情这天地,是否合此心意?
北风呜呜地想着,像是千万人在山谷里扯着嗓子喊叫,整个世界充满了声音。不经意间,雪花像飞蛾翻飞搅动,天地顿时成了灰白色,像白天鹅抖着翅膀,又如柳絮轻舞,悠悠落在半空中,风猛地托起这些可爱的精灵,纷纷扬扬的,好像轻盈的女孩旋转着。看,每一片雪都是六角形的,而每个角又分星枝状的、针状的、柱状的……真可谓千姿百态。
渐渐地,雪变得更加稠密,变成一颗颗白团糖豆,像银珠、像水滴,它们直直地坠落,仿佛赶着去告诉谁一个好消息。如果遇上那愤怒的狂风,雪就会密密地斜织;若逆流而向,就会横飞而来,袅袅婷婷地投身于大地的怀抱。这自由的精灵,不由让我心头浮上韩愈的“谁将平地万堆雪,剪刻作词连天花。”
一场大雪过后,天空像海一样蔚蓝。极目远望,尽是白茫茫一片,闪耀着一片连接不断的银光。山顶如白银宫阙;几朵悠闲的白云,一半镶在蓝天,一半粘在山上。天山间连成一幅赏心悦目的画。
冬天拥有如临仙境的美景,却只有一种花洒脱于冬日下。冬日的金光残照光壁,每朵含苞的、开透的、半开的腊梅在林间挺秀如香,冬雪似乎“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地专一于梅花”,“一串串丹红的结蕊缀在秀劲的傲骨上”林徽因赞这花孤芳自赏。清高的花,不比雍容华贵的牡丹,“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梅花的“凌寒独自开”的精神,让人心中一暖。
这就是家乡的冬天。
家乡的日记 篇3
我家门前不远处有一棵又高又大的柳树,远远望去,它像一把又大又绿的伞。
好粗壮的柳树,我张开双臂去抱树干,可怎么也抱不过来;好茂盛的柳树,它向四面伸展着枝条,好像伸出无数条胳膊和水面握手。
春天到了,当其它的树还在“睡觉”的时候,柳树早已抽出嫩绿的小芽。我站在家门口,望着那棵柳树,它好像在对我说:“春天来了!春天来了!”没过几天,它已长出了千万条嫩绿的枝叶。这时候,我想起了贺知章爷爷写的一首诗“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夏天,小朋友们都喜欢到树底下乘凉,我们还用柳条编出“太阳帽”。这“太阳帽”可好了,冰冰凉凉的,戴在头上好舒服!这时,柳树像老爷爷一样正笑眯眯地看着我们呢,仿佛在说:“孩子们,尽情地玩儿吧!”
秋天,柳树下面,铺满了金黄色的枯叶,像是一张金黄金黄的地毯,走在上面软绵绵的。
冬天的时候,柳树只剩下一些光秃秃的'枝干了,这枝干仿佛在等待下一次春天的到来。
我爱我家门前的柳树,因为它一年四季都给我带来了无穷的乐趣,给我的童年增添了丰富的色彩!
家乡的日记 篇4
眼下,又到了五月粽子上市的季节,在离办公室不远的地方便有一个卖粽子的小摊,几乎是每天上午我都要去买着吃。看着那黄灿灿、又光又亮的竹叶粽叶,吃着那凉丝丝、甜蜜蜜、粘揪揪的粽子,不禁想到了家乡的粽子,想到了家乡“端午节”的风俗来。
家乡的粽叶不是上街上买的,而是在家门前的大竹园里采摘的。家乡包粽子的程序其实很简单,因为家乡粽子是素的,粽叶捆粘米夹红枣而已。每到新竹叶落的时候,家长就会让孩子们去拾些竹叶拿回来,挑选、洗净、晒干、叠好后便保存起来,到五月端阳节来时便拿出来用。小时候吃的粽子,都是自己家里做的。
我家包粽子的不是母亲,而是父亲,母亲说因为父亲包的粽子放米适度,煮熟后特别好吃。大约在端阳节前三五天,我们姊妹四人便会缠着让父母包粽子。第二天上午母亲会在嗔怒中把一把把干粽叶放进大大桶里,用石头压实泡上大半天再捞出来到河里一片片漂洗。有时候,我也会被命令漂洗粽叶,那叶片摸在手上,嫩滑嫩滑的,像摸在缎子上,舒服极了。午饭后再洗净准备的红枣,掏上两升糯米,把糯米用水浸泡一段时间的。一切准备好后,父亲便开始包粽子了。至今父亲包粽子的情形仍历历在目,记忆犹新。父亲那双粗大的双手竟能包出那么精巧的粽子。父亲往往先选粽叶,大叶片一片包一个粽子,小叶片两片包一个粽子。父亲先把那叶片卷成一个漏斗状用左手拿好,右手在盛水的米盆里旋转着把米倒进“漏斗”里,一半时在中间放上两个红枣,然后再在红枣上面放些糯米,再把上面的叶片翻过来,再用大拇指和食指把粽叶捏一个小棱,把叶片头扎好最后还要捆粽子,捆的“绳子”也是不一样的,有的家用的.是藨草,父亲是把粽叶撕成一绺绺当“绳子”,说是免得有异味。捆包粽子可是门技术,记忆中,父亲两手齐上还不够,最后还要用牙齿帮忙。有时候邻居们会凑在一起包粽子。小时候顽皮像男孩儿的我也会上去凑凑热闹,包、捆,可总是出不了“产品”,或者所出“产品”怪模怪样。
端午节这天早饭前,母亲先让我们要先饮一杯雄黄酒,饮黄酒据说可以杀虫害,避百邪。然后再吃粽子。母亲给我们一人剥几个粽子,吃后再上早学。小时候家里常常缺少粮食,一年只能吃上一次粽子,所以对粽子很喜欢吃。早上放学回来,母亲便会让我们给同村的亲戚邻居送去自家包的粽子,然后再让我们品尝亲戚邻居送来的粽子。
后来到了离家十几里的乡里去上中学,每到“端午节”,母亲便会送来粽子和鸡蛋。后来又考上了师范,三年毕业后,在离家乡一百多里的县城工作、成家。每到“端午节”,母亲便会捎来糯米和粽叶让我自己学着包粽子,可是我包的粽子根本吃不出小时候那种味道来。于是还得上街去买粽子吃,卖的粽子米粒里夹着肥肉、蛋黄、火腿,油油的,又是咸味,又是甜味,还很腻,吃不惯。越是这样,越发想吃家乡的粽子,特别是父亲包的粽子。
记得小时候,每年端午节,父亲都和乡邻们一样,忙着在门口插在山边割来的艾蒿,或用艾蒿编织成“艾虎”,插在门楣中央或戴在身上,驱虫避邪,保以安康。艾叶还可以治病,农村缺医少药,一直以来偏方盛行,收藏好的枯艾叶常常可以派上用场。譬如受了风寒引起头痛脑热,用艾叶煮水喝下来,闷头睡上一觉,出身臭汗就会好;譬如眼睛红肿,用艾叶煮鸡蛋,把鸡蛋剥了皮,用细布裹上,在眼睛上滚上几滚,包准见效;天热的时候,洗上一次艾叶所煮的热水澡,疔疖会生得少……。
端午节这天,无论你做错了什么事,父母都不会批评的。
家乡的端午节,给我们农村孩子的童年留下了多少幸福、美好的回忆啊!现在,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家乡的端午节过得更是隆重、喜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