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下乡扶贫优秀日记

时间:2024-10-31 08:50:58 维泽 日志日记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下乡扶贫优秀日记(通用10篇)

  不知不觉中一天又要结束了,我们一定有不少所感触的事情吧,让我们今天做个总结,写一篇日记吧。在写之前,要先考虑好内容和结构喔!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下乡扶贫优秀日记,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下乡扶贫优秀日记(通用10篇)

  下乡扶贫优秀日记 1

  精准扶贫、不落一人。要坚持以人为本、实事求是,进一步摸清贫困底数,把贫困原因搞清楚、分析透,要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区别不同情况,做到对症下药、精准滴灌,不搞大水漫灌、大而化之。

  我所属单位住房公积金xx办事处今年帮扶xx乡xx村,既然是扶贫就要了解他们的情况,为什么贫困?拿什么来脱贫?怎么帮扶?不进村入户了解那都只是纸上谈兵。为了更好的了解情况,制定有效可行的帮扶计划,8月27日我与单位主任科员殷远凤乘班车来到帮扶村铁炉乡泉峪村,决定去最偏远的贫困户曾召爱家。我没有什么下乡经验,站在山脚下昂头朝着丛山峻岭--我们的目的地望去,心里满怀忐忑,崎岖的机耕路只能靠小“麻木”车进入,(“麻木”是鹤峰有名的代步交通工具,只能坐下两三人,农民家庭条件好的基本家里都会有一辆,进城购物、运送生产资料等)。坐上麻木车,司机特意装了两袋沙土,她说山路不好走,前面有一段路面有太深的坑过不了,拉点沙填一下,在那蜿蜒崎岖的小路上颠簸着慢慢的向目的地驶去,看着“公路”两边陡峭山崖和深不见底的沟壑,心里咚咚直跳。因为用力抓着麻木挡板以防自己簸下来,下车时紧张的心里一松懈,顿时感觉自己浑身都瘫软了。面对此情此景不由得感叹生活在这上面的农户是多么的不容易!

  来到贫困户曾xx家,映入眼帘的是陈旧破烂的木房。屋前的空地上晒着刚采回的黄豆,堂屋里没有像其它人家那样倒了水泥地板,就是一个黄泥巴屋。屋里杂物很多,原始的火坑,老式的黑白电视,没有一样像样的家具。曾召爱全家三口人,老伴五十多岁,儿子快三十多岁了还没有成家立业。我们详细的询问了他们的经济收入,农作物的生长,什么原因致贫等一系列情况。曾召爱说,以前这里人户多,到现在低山发展的快,加上高山交通不便,好多都已搬迁,有的举家出去打工了。我们不想搬迁,我在这里有500多亩的山林,5亩多耕地,两亩多茶园,怎么舍得扔下。我明年还准备发展几亩茶叶的,这上面主要的就是交通不便,种的农作物要变成钱就要上坡下岭往集镇背,来回三四个小时。其实我们这里生产资料丰富,我们多想政府能帮我们把公路修好!那样出去打工的农民也会乐意回家创业,带动村里的'经济发展。经过了解沟通,结合泉峪村情和他家的条件,我们和曾召爱夫妻两人商量着制定了帮扶计划,初步确定了三条措施:一是按照他家山林面积地理优势发展养殖业、种植,在现有的8只山羊基础上再增加30只种羊,同时今冬明春再发展密植茶5亩;二是结合乡里危房改造项目,帮助其翻修房屋3间;三是扶贫搬迁,通过政府、村委争取帮扶资金,改善其居住环境。殷主任鼓励他说:“从今以后,咱们就是亲戚,要常联系,有困难就打电话,我们尽最大努力帮助你们。要有信心,要鼓足勇气,相信经过几年努力,你们定会过上好日子的。发展养殖、种植,技术上需要帮助的我们尽最大的努力帮你们争取帮扶,也会向上级部门反应情况争取把公路扩宽”。

  从曾xx家往下走来到三组黄文松家,简陋的两层平顶房,家里只有他老婆和80岁的老父亲在家。他们家属于低保户,两口子都是残疾,住在儿子家,听说儿子很勤快,出去打工十几年回来修了这栋房子,一年回来不到一两次,现在三十好几了还没有成家。黄文松老婆又聋又哑根本无法交流,老父亲看见我们到家里来非常的热情,估计是怕自己家里凌乱,步履蹒跚的把我们带到隔壁的叔叔家给我们一人倒了一杯水。他坐下说现在的政策好啊,我儿两口子都是残疾,田里的活做不了,吃饭都快不能自理了,你们看我那儿媳一天除了帮忙看家什么都不会做,能解决温饱已经很不错了,谈不上什么生活质量,今年多亏政府给我们帮扶了3000多块。看着眼前的老爷爷已是满脸皱纹,白发苍苍 ,心里涌现出一股心酸:本应颐养天年享享清福了这般年纪却还要为子女操心。离开时,我们对老人表示一定会想办法帮扶他。

  后面陆续走访了几户贫困户,从山上回到住处已是下午六点,和殷主任一人炒了份鸡蛋饭,也许是太饿了吃了个精光,到住处洗了个澡,躺在床上想着白天走访的贫困户,心中泛起无限的感慨:山里人贫困,那种贫困的状况绝非你坐在办公室里能够想象,不亲临现场你怎能感觉到山里人那种淳朴、厚道,那种淳朴会让在商场、职场激烈竞争中的越来越世故的城里人汗颜。

  下乡扶贫优秀日记 2

  天刚亮,平时喜欢睡早床的我在这个时候马上就醒了,也许是昨天太颠簸了,到现在为止我和殷主任都感觉还是浑身酸痛,按计划今天村支部书记黎克望陪同我们走访贫困户。六点半我们吃了点早餐坐面包车驶向六组周子岩家。今天的路比昨天稍微宽一点点,车子在颠簸的毛坯路上行驶着,村支书说这是村民自已投工修通的,路面不宽,坎坷不平,有时一个弯道师傅要几个回合才能转过来。“公路”两边的茶田有的快成80度,当车行驶到陡峭的地方,我两只手死死的拽紧门把手都不敢睁开眼睛朝两边看一下。大概行驶40多分钟后车子在一个路口停下,黎书记说我们要下车走小路才能到周家,路不好走,你们要小心慢点。书记在前面带路,我和殷主任一前一后跟着,几乎垂直的坡度,我拽着路边的茶叶枝往下挪,生怕一不小心滚下去了,心里想着这样的坡度怎么能住人。

  走了大概二十多分钟终于到了周子岩家。一小块地稍微有点平,坐落着一栋木房,确切的说不是房屋就是几块木棍绑在一起。屋边种的白菜稀稀疏疏几根,看到我们到来,周子岩有点不好意思的请我们进去坐,家里连一把椅子都没有,坐也就是两个木板凳,一个树桩,一个土灶,没有电器,也没有床真不知道他们在哪里睡觉的,几乎是我见过最清贫的了。书记介绍说他老婆有重度精神病,十几年了,家里有什么值钱的都让她摔坏了,房子也不敢怎么修,修好了她发病就会砍乱,现在好点了,不然你们来说不到会打你们,让人听了非常心酸。周子岩一儿一女,女儿在北京打工,过年才会回来;儿子刚从外面打工回来不到一个月。他家有3亩耕地都是挂坡地,不到1亩的茶园,种粮食都没什么收成,发展产业也没有生产资料,所以只想改变生存环境,

  听了介绍,殷主任给他们做思想工作,讲政策,讲长远的计划,我们答应帮忙联系争取一定的扶持搬迁资金,让周子岩实行搬迁。最终周子岩同意这个方案。刚好山下有一个向老师家没人居住,他儿女都在外面工作,自己老两口也住在集镇上,有意卖房子。于是我们充当“红娘”,当即联系向老师,洽谈价格,相约双方一起看房看田,下午三点经过双方碰面沟通协商达成一致,黎书记帮忙草拟合同,约定于9月4日双方在村委会签订合同。事情协商办妥使我们每个人都高兴,像村支部书记说的这样的事情能够凑成相当于是积德行善,是天大的好事。

  走访中遇到感人的故事也有很多很多,我也深深地被他们的'质朴而感动,被他们的善良而感染。夕阳西下的时候,我们一天的工作结束了,回来的路上看到田边劳作的人们,我仿佛感到自己也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了!更让我惬意的是,没有了城市的喧嚣,没有了往日的烦恼,自己的心灵似乎在一点点净化。想着白天周子岩搬迁基本落实,一阵自豪感从心里油然而生,真希望通过这次扶贫,他们家能尽快搬下来,早日脱贫致富。

  下乡扶贫优秀日记 3

  昨晚办事处主任田xx从xx开完会也迅速赶到了xx,一是担心我们下乡的安全(因为他上半年走访过偏远贫困户,知道路途有多危险)。二是心系扶贫工作,自己又亲自下乡走访。看到领导这么重视、这么关心我们这些手下同事心里有的不光是感动更多的是带给我们的一股冲劲、干劲。天刚蒙蒙亮村支书黎克望就打电话来要我们到他家吃早饭,原本计划是在镇上过早了下到村里去的,尽量做到不扰民,但是书记一再打电话说做好了要上他家吃,别人这么热情我们也不好再拒绝。到他家快八点了,进门看到满桌子的菜香喷喷的,书记一家很热情,招呼我们坐下,黎书记说:“这几天你们辛苦了家里也没有什么好招待的,简单吃个便饭,农村就这样住户之间离的远路不好走,小丁这几天估计是累坏了,来多吃点”。听着书记的话心里暖暖的,就像自己大伯一样,几天的辛苦此时觉得都不算什么了。

  吃完饭我们同书记还有村里的干部就这几天的工作情况及以后工作如何开展召开了一个工作会。会上作为帮扶单位主任田恩松就扶贫工作提了几点意见。一是提高工作认识,扶贫工作是村里的大事,要围绕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把这件事做好、做实,这既是政治任务,更是贫困户盼望的心声;二是怎么扶贫,有什么样的措施。70多户的'贫困户要摸清状况,要了解有没有漏户,每户要有具体的规划措施。怎么脱贫?主要还是产业发展,大力发展茶叶,每户要有一个详细的规划;三是抓住政策机遇。既要有整体的实施方案,又要有分门别类的措施,即扶贫搬迁、产业发展、政策兜底等方面的具体扶贫办法。像每户需要的种猪、种羊、肥料这些要科学、实事求是的形成一份规划报告,向有关部门争取资金,公平公正的在阳光下运行。村干部也就扶贫怎么帮扶的问题相继交流发言。通过会议商讨,形成了一致的扶贫意见:坚持精准设计,按照“精准扶贫,不落一人”的总要求,制定泉峪村精准扶贫脱贫工作计划(20xx年—20xx年),研究实施“五个一批”行动,即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移民搬迁安置一批、低保政策兜底一批、医疗救助扶持一批和教育助学脱贫一批,确保全村贫困工作精准实施、如期脱贫。

  回来的路上,虽走着一样的路线,却有了不一样的心情。在车上我们还在讨论、在思索如何帮助困难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如何让他们过得更好!走访,虽只是一种形式,但走访的过程却是实在的,能直观地看到群众的困难,能真实地体会到群众的感受。它的意义不仅仅是完成一项工作任务,而是一次锻炼与情感体验,更是与贫困户心与心的碰撞和交流。

  下乡扶贫优秀日记 4

  今天,我们去了大河乡西岔河村和红湾村,这两个村都是细毛羊发展的重点村。红湾村是近几年扶持的细毛羊、细羊毛生产标准化示范村,连续三年细羊毛售价居全县之首,牧民得到了实惠,在外面也小有名气,每年商贩抢着要哪里的羊毛,这些成绩的取得有个方面的原因,都是,我认为最关键的`是有一个强有力的领导班子,这个班子能够凝聚人心、能够踏实做事、能够锐意创新,20xx年冬季开始他们推行了细毛羊整村穿衣,20xx年推行了机械剪毛、分级整理、标准涂料标识、规格打包、集中销售,走上了标准化生产的路子。20xx年他们又建起了集中舍饲养殖点,将部分淘汰畜和当年出栏的仔畜通过短期育肥后出售,截至目前育肥出栏1000多只,增加收入30多万元。近几年他们还坚持提前配种,怀孕母羊后期补饲、羔羊早期补饲技术,繁殖率、仔畜成活率大幅提高,实现了畜牧业生产的利益最大化,是全县畜牧业发展的一个标杆。

  西岔河村有较为充足的饲草料基地,有发展细毛羊和舍饲半舍饲养殖得天独厚的条件,过去由于认识不明确,一度细毛羊饲养量大幅滑坡,大量养殖藏系羊等畜种,致使草原退化,邻里纠纷频发。前年以来,通过算细账、作对比,牧民群众坚定了养殖细毛羊的信心,积极调整畜种,目前,除两户自然条件限制不能养殖细毛羊的牧户以外,全部养殖了细毛羊。他们大力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新建高标准暖棚羊舍40多座、储草棚40多座,充分利用草地资源种植优质牧草1800多亩,大力发展舍饲半舍饲养殖,舍饲半舍饲率达到了80%以上,在政府的扶持下人畜饮水、草地灌溉、配种站、储毛棚的设施进一步完善,更加坚定了他们走标准化生产路子的信心和决心他们也正迈着坚实的步伐朝着这个目标前进,20xx年冬季全村有8000多细毛羊穿上了羊衣,明年他们将推行机械剪毛、分级整理、标准涂料标识、规格打包、集中销售等一系列标准化生产技术。

  我相信只要干群团结一心,一个生产发展,民风淳朴,山清水秀的优美新村很快就会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下乡扶贫优秀日记 5

  今天,阿光叔叔、小和姐我们三人去第一批尼西鸡养殖户家对禽舍做消毒指导。

  全村被崩池神山分成两个片区,按所处地域分为山前和山后,山后五个村民小组基本地处于神山之上,由此多少可以想见山后的一部分状况。然而,真正进入村组公路,我还是被这些真正意义上的九曲十八弯吓得不太敢说话,一条公路拐来拐去盘踞在整座山上,形状简直跟那条蜷缩水泥路上晒太阳的蛇有得一拼。好在阿光叔叔是个有几十年驾龄性格沉稳的人,把安全交给他,完全可以放心,没想到座驾不给力,这辆有些年代的微型车是村里唯一的工作用车,上坡起步时,挂好的一档自动跳到空档,需要副驾驶协助挂档,第一次见识一辆车由两人驾驶(除了教练车)。

  到达的第一户在西当村,村庄散落在半山腰,估算海拔在2700米,站在陡直的山坡望下去,高差很大,让人有点眩晕,金沙江像条细带子嵌在两座大山的缝隙处。村民告诉我,有人测过,江边海拔1790米,待会我们要去的另一户,家在西当,鸡舍和油橄榄基地在江边,我不敢相信,这户人家为了一日三餐每天要在海拔差近1000米的地方往返,到底是什么东西在支撑着他们?当我们顺着蜿蜒的公路上到村庄花二十多分钟完成第一户指导工作,再下到江边时已经是两个小时以后,到达这个有十来户人家名为布卡的村庄,与刚才的西当村完全是两个世界,不禁让人为这里的一切欢欣鼓舞,气候温暖,清澈得几可见底的金沙江水悠闲地绕着村庄流淌,岸上花红柳绿,饱满结实的青稞穗在微风中点头哈腰。我说,这个年近五十的阿茸(藏语叔叔的谐音)还算有点眼光和远见,知道山上刨不出什么,把基地搬到江边来。结果阿光叔叔说,你高兴得太早了,他的基地还远着呢。

  车通过车马吊桥,上柏油路行驶好远的路,过两个村庄,终于停下,却被告知这里是德钦县,阿茸的基地在江对面。隔江相望,除了两所低矮的小房子,表明可能有人居住,其它基本看不出来什么,没有江岸应有的枝繁叶茂。来到江边,见到一艘带柴油发动机还带两支木桨的破旧铁皮船,我的第一反应是目测江面宽度和水流速度,若出故障,我能不能凭我那招狗刨安全游回岸上,当然这话不敢跟大伙说。阿光叔叔问小和姐我俩怕不怕,小和姐说她怕水,我说这江面那么窄,游到岸边没问题,顺带捎上他俩。在等阿茸找划船伙伴的间隙,小和姐他俩先上船,兴奋地站船上不同方位让我当他们的摄影师。好不容易等来的船夫和阿茸一起上船,没有去发动机器,而是一人划桨掌舵,一人撑杆,离开江岸后,两人一起奋力划桨,我呆了,为什么不用机器?阿光叔叔脸上的'笑容不见了,写满忧愁和恐惧,好像还有痛苦,小和姐不敢看江水,盯着手机不抬头,我想她在通过手机排除恐惧,看着他俩的反应,我居然不怎么怕了,所谓一条船上的蚂蚱不过如此,我玩心大起,用手中的相机不停捕捉他们的每一个表情和动作,包括两位船夫。阿茸的土地是在石头缝中刨出来的,土层薄且养分极少,长了很多仙人掌,平缓处有十几亩除了种油橄榄,还有蔬菜,其它少部分在江岸斜坡上,大部分在陡峭的山上,都种了油橄榄,阿茸说有几百亩,全是他们全家人一锄一铲开垦出来的。他信心满满地为我们介绍,油橄榄3—5年见效益,我们的扶贫项目之一尼西鸡可在油橄榄地里放养,将在今年下半年见效益,种植、养殖两不误,有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帮助,相信过不了几年,他们家就能脱贫。他们一家计划一边管理一边再开垦,将规模扩大到千亩,末了,阿茸说夏天的时候,他种的西瓜又大又好吃,邀请我们到时一定要来做客。看着勤劳朴实执著的阿茸,我仿佛已经看到了葱绿的油橄榄树铺满整片荒芜的山坡,身材娇小的鸡群在林间欢唱,又大又圆的西瓜安静地躺在房前屋后,终于明白阿茸的决心源自何处。我发了一条微信,一位微友提问能种什么,当时我说能种油橄榄和中药材,现在我说能种希望。是的,能种希望!当年的愚公能移山,今天的阿茸颇有愚公的风范,能将荒漠变绿洲相信不是神话。

  阿茸很快掌握消毒要领,并认真记下养殖注意事项。送我们过江的时候,虽然两位阿茸拼尽全力,船还是被水冲离临时码头几十米靠不了岸,阿茸说不要太担心,有他们在。阿茸二人分工,一人划桨,一人跳上岸拽住拴船的钢绳背在肩上奋力牵引,船终于靠岸。时间不早,顾不得惊恐,我们马不停蹄地奔赴下一个目的地腊仁组。江边到腊仁组,路更弯更陡更长,阿光叔叔认真开车,不时给我介绍全村情况,小和姐静静倾听,偶尔发出轻轻的笑声表示赞同,对这样的路况她一点也不担心,她是兽医,在这里工作了21年,上山下山,陡峭的山路于她来说与平地无异。她温柔文静,平时话少,当她面对百姓为他们解惑释疑却头头是道,百姓对她感激信任。

  翻越一座高高的山坡,迎面是雨夹雪,路有点滑,我们到达老国道214线,阿光叔叔指着背后一座高耸入云的山峰说,那是崩旨神山,今天我们顺时针绕神山一圈。 回望神山,一层白雾环绕,好似披挂了人们为其敬献的哈达,静静庇佑脚下的子民。

  下午6点30分,顺利完成我们一天的工作任务回到村委会,其他同事做好晚饭等着我们,感动溢满心头。

  很累,早早躺下,却睡不着。 想着即将过去的一天,长久积压心中的一些困惑似乎有了些许答案。对于被抽调的扶贫工作队员,我一直在想会有作用吗?能起什么作用?此刻,我有点明白了,作为分散在各个村落的千万名扶贫队员,也许我们个人力量无法从根本上改变百姓的困难现实,但我们的存在,实质意义是患难与共,作用是桥梁和纽带,价值是希望和精神支柱,是航标,是行船靠岸时的牵引绳。我们和村民,是相伴的关系,就如我和我的同事们。

  下乡扶贫优秀日记 6

  一大早起来,就头重脚轻地浑身难受,强撑着把孩子送到保姆家,9点钟到了平安乡梨树村。四个月了,大多数时间行走在大山与乡道之间、停留在农户家里里,趴在书桌上书写或电脑上编辑。

  本想着到乡政府买一桶方便面,可事与愿违,一到乡上马上组织入户。早餐没吃、中午两点多肚子已咕咕交个不停,心想马上结束返回乡上再吃,有没料到,县上检查组已到包梁村,我们有马不停蹄地赶往包梁。四点钟已过,检查组还在一项一项的、认真的、煞有介事的翻阅资料文件。

  五点钟已过,我实在饿得受不了了,看到远处的几户回族院落,放大胆子走去…。到了门前一位阿姨在洗洋芋,隔着开着的大门我看见院子里拉着一道铁丝,上面挂着一排雪白的`粉条,似乎还冒着热气。本想张口要点吃的,但看到她正忙着,通红的手还在冷水中翻洗着,我也就不好张口,只是静静的看了会儿离开了。

  六点钟过了,检查组还没走,这会我实在挨不住了,借了村干部的摩托车翻过一座山,绕了好几道弯到沟底的一家小卖部买了一桶方便面,又原路返回。刚倒上水,检查组要走,我们也要返回原地,哎!这命!饿了一天,刚有吃的,却又吃不到嘴里。

  下乡扶贫优秀日记 7

  今天,我作为一名扶贫干部,走进了贫困山区的一个小村庄——安乐村。这是我第一次来到这里,心中充满了期待和使命感。

  早上,我乘坐着公交车来到了村口,眼前的景象让我心生感触。村庄周围群山环抱,青翠的树木与宁静的空气让人心旷神怡,村庄内的房屋破旧不堪,路边的田地里呈现出干裂的土壤。我知道,这里的人民正在艰难地生活着,他们正渴望着我们的援助和关爱。

  我来到了村委会,和村干部进行了交流。通过他们的介绍,我了解到安乐村是一个贫困面较大的村庄,主要以种植水稻和养殖为生。由于土地贫瘠、交通闭塞等原因,村民们的生活十分困难,大部分都面临着缺乏教育、医疗资源不足等问题。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责任感,我决心要带领村民们走出困境。

  下午,我与村干部一起走访了一户户的贫困家庭。在走访的过程中,我看到了许多贫困家庭的困境和希望。有一户家庭,由于家庭条件差,孩子们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我表示愿意为他们提供教育援助,并为他们寻找合适的资助渠道。还有一户家庭,因为缺乏资金和技术支持,面临着养殖场无法发展的问题,我决定组织专业人员对他们进行技术指导和培训,帮助他们提高生产效益。

  晚上,我召集了村干部和村民们进行了座谈。我向他们传达了政府的关怀和扶贫政策,鼓励大家用自己的双手改变自己的命运。同时,我也听取了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并策划了一些扶贫计划。我决心要带领他们走上致富的道路,帮助他们摆脱贫困。

  今天的经历让我深刻地认识到,扶贫工作是一项充满责任和挑战的工作。作为扶贫干部,我们要不辞辛劳地奔走在一线,深入贫困地区去了解问题、解决问题。我们不仅要提供物质上的帮助,还要给予他们精神上的关怀和鼓励,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希望。

  扶贫干部的职责是伟大而崇高的,我决心要以实际行动践行扶贫的初心和使命,为每一个贫困家庭带去温暖和希望。虽然工作困难重重,但我相信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努力奋斗,就一定能够让贫困群众过上更加幸福美满的生活。

  扶贫干部日记就写到这里。明天,我将继续踏上扶贫的征程,为实现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愿我们能共同努力,让贫困不再存在,让每一个人都能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下乡扶贫优秀日记 8

  每个人都应该有一个远大的梦想,而我一直梦想成为一名扶贫工作人员,为农村贫困地区的人们带去希望和温暖。最近,我有幸参与了一次扶贫蹲点行动,我将在下面的日记中详细记录我所经历的一切。

  7月15日,早晨六点,我和我的扶贫团队来到了湖南省的一个贫困山区。这里地理条件恶劣,交通不便,居民生活水平低下。但这一切都没有影响到他们的热情和勇气。我们首先登上了一辆老旧的农用车,开始了一段崎岖而漫长的山路之旅。

  我们第一个蹲点的地方是一个叫做小溪村的贫困村庄。这里地处偏僻,资源匮乏,居民主要以种植粮食和养殖为生。由于居民缺乏农业知识和技术支持,他们的收成经常受到灾害和疾病的影响,导致收入稳定性较差。我们与当地村民进行了深入交流,了解他们的实际情况,听他们倾诉心声。

  我记得有一个叫阿芳的村民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是一个年轻的妇女,有两个孩子需要抚养。丈夫外出打工,她一个人负责种地和照顾家庭。由于缺乏资金和技术指导,她只能依靠种植传统粮食来维持生计,但收入微薄。我们深入了解她的情况后,决定帮助她改善农业生产技术,并为她提供贷款以发展经济收入。

  接下来的几天,我们分别蹲点了几个贫困村庄,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问题和需求。有的地方缺乏饮用水,居民需要每天徒步数公里才能取水;有的地方是教育资源匮乏,孩子们只能走很远的路上学,甚至临时搭建简陋的教室;还有的地方是医疗条件差,居民得去城市很远的'医院才能看病。

  在每个蹲点过程中,我们不仅与当地居民进行深入交流,了解他们的需求,还与当地政府和相关机构合作,制定了一系列扶贫计划。我们决定修建供水系统,方便村民饮用水;改善当地教育条件,建设更多的学校和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修建健康服务中心,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同时,我们还帮助村民培训新技能,帮助他们创业,增加收入。

  在蹲点过程中,我们所看到的贫困和困境让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但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了村民们的坚韧和勇气。他们虽然贫穷,却乐观向上,有着对生活的渴望。这种精神鼓舞了我们,让我们更加努力地去帮助他们,让他们走出贫困,过上幸福的生活。

  通过这次扶贫蹲点行动,我深深体会到了扶贫工作的重要性和亟待解决的问题。贫困地区的居民面临的困难和压力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我们需要用真心和行动去帮助他们,给他们带去希望和改变。我相信,在全社会的关注和参与下,我们一定能够让贫困地区的人们摆脱困境,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下乡扶贫优秀日记 9

  在做好精准扶贫回头看工作的基础上,今天我们水月寺镇白果园村精准扶贫小分队再次出击。

  我结对帮扶的1户在村委会附近,交通比较方便,我们步行而去,在路上我听村干部介绍了温成知的家庭情况:家中四口人,妻子在水月寺专心照顾女儿读书没有工作,他留在家照顾老人,闲暇时间出门做电焊工。这样的家庭,在我看来是非常有潜力脱贫的。当我来到一处石头和泥土混合建成的屋子前,村干部告诉我,温成知的`家就在这里。

  踏进大门,我看到的是一个一贫如洗的家庭,堂屋中大多数摆放的是温成知的劳动工具,唯一的电器是一台早就不能工作的洗衣机。

  他的卧室更是简陋,木架床上几床破旧单薄的棉絮、几个多年失修的老木柜,其他的也还是摆放的一些农具。

  白果园村老百姓一般都种了很多茶叶,我问他茶叶收入怎样。他说家里的茶园都荒了,一是没有足够的时间收也请不到小工,二是茶厂太远,来去成本太高。这时周围的老百姓都围了过来,希望在村委会附近办个茶厂。原来白果园村委会以前有个茶厂,老百姓来送茶叶非常方便。后来茶厂搬到了其他地方,非常远,在采茶的季节,他们要提前一两个小时去送茶叶,这样一天下来,利润太低。我提议能不能成立一个合作社,老百姓又反映茶叶不好卖的问题,我没有回答他们,因为我暂时还没想出一个好的点子使农户和卖家牵手。

  在谈话中,温成知透露他自己想发展养猪,我便向他们宣传养种猪的政策,温成知听了后非常开心,说自己有一块地方可以盖个小型养猪场,我问他周围农户多不多,对别人有什么影响,会不会污染水源。大家都说那个地方挺适合建养猪场。听到这,我松了一口气。

  他妻子可以做些什么,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一对正值盛年的夫妻,不应该沦落成为贫困户。在路上,我看到有农户在秀鞋垫,非常精致好看。他妻子能不能在照顾小孩之余做些手工活?水月寺镇集镇上那么多的专职照顾学生的妈妈们能不能联合起来秀鞋垫搞产业?

  困扰我的问题好多好多。今年我24岁,参加工作一年多,知识太少,阅历太少,但想着老百姓还是那么信任我,我有些力不从心。压力大,任务重,但是我充满信心。向上吧,少年!

  下乡扶贫优秀日记 10

  这一段时间很多村民地里的活儿大部分干完了农闲在家,也是我们驻村工作队了解民情,联系群众的时机。

  今天早晨我们驻村工作队员吃完早饭,分组分村进行了入户了解、宣传党的惠农惠牧政策。

  在窖卜子村贫困户王召才家,他的妻子高腊娣含着眼泪向我说国家的政策真好,刚从呼和浩特做完手术回家,如果没有享受精准扶贫政策,她已经得了十几年的腰间盘滑落症根本看不起,感谢党的好政策。她还说驻村干部和包扶干部得知她准备看病做手术的钱不够后,积极协助她在中国扶贫网上发布求救信息,共筹集了5000多元,感谢党的`好干部。

  高腊娣这次在呼和浩特附属医院做腰间盘滑落手术,打了6个钢钉,花费7.7万元。我向她详细讲解了医疗报销流程,同时准备给他们一家尽量争取办理临时救助,以此来减轻他们的负担。

  贫困户宁润标、李虎、杨栓罗是这次扶贫对象动态管理中正常脱贫的户子。入户时发现他们担心脱贫后没有扶持措施,及时向他们详细讲解了脱贫不脱政策的内容。

  在什丙地村宁俊维家,发现他所居住的房屋属于危房,于是向他们一家详细讲解了国家危房改造政策,并签订了改造危房协议。

  这一天下来,总共走访了29户,包括一般户和贫困户。村民们都有这样那样的问题,都一一记录下来,能现场解答的尽量解答,有不懂的回村委会跟村干部了解情况后再给答复。

【下乡扶贫优秀日记】相关文章:

下乡的日记01-01

下乡的日记5篇02-01

扶贫作文03-10

暑期三下乡实习日记03-10

精准扶贫标语12-21

扶贫工作标语12-12

扶贫攻坚标语07-16

扶贫活动方案02-18

就业扶贫口号12-18

扶贫活动总结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