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寻访日记

时间:2022-11-16 10:26:45 日志日记 我要投稿

寻访日记(精选40篇)

  一天的时间即将结束了,这一天里,大家身边一定有一些有趣的见闻吧,这时候,最关键的日记怎么能落下。那么什么样的日记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寻访日记,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寻访日记(精选40篇)

  寻访日记 篇1

  傍晚,我们人民小学的小记者们聚集在一起,共同采访一位在新奥燃气上班的一名普通的维修工。他的名字叫尹超。虽然他只是一名普通的维修工,可是,他获得的最高奖是国务院颁发的全国劳模奖。

  我们大家坐在会议厅里等待着尹超师傅的到来。尹超师傅来了,同学们用最热烈的掌声,欢迎他的到来。紧接着就有同学献花。

  尹超师傅坐下了,开始简单的向我们做自我介绍。他是这样描述的:大家好,我叫尹超。是新奥燃气的一名普通的维修工,我没有什么文化,不大会说话。他说话很朴实,没有半点虚,他觉得没有什么要为自己遮挡的。

  这时,郭老师说:你们有什么想知道的,赶紧去问尹超师傅啊!听了这话之后,同学们个个争先恐后的围到尹师傅的身边,把自己的疑惑向尹师傅请教一番。自己的问题问完之后,又耐心的倾听别人的问题,将重点记述下来了。有人问道:尹师傅,您每天这样工作,累吗,有过不满吗?尹师傅听了之后,微微笑道,答:肯定是会累的,但是我没有不满,因为国家培育了我,我就应该好好报答祖国。更何况,对于一名工人来说,用户的满意,是对他们最好的答案,为国家做事,为人民做事,是他们的职责!一片热烈的掌声紧接着响起了。

  然后,经过大家的再三请求,尹超师傅拿出了他的奖牌和奖状,有几位同学将奖牌别到了尹超师傅的衣服上,还和他合影了呢!

  最后,采访结束。同学们个个都满载而归,我们从尹超师傅的身上学到了舍小家顾大家、舍己为众。

  尹超师傅,你是我们的榜样,我们引你为傲!

  寻访日记 篇2

  仲雍墓在言子墓的旁边,所以我们寻访完言子墓以后,我和妈妈又来到了仲雍墓,我记录了仲雍墓的石碑,石碑上写着: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下面写着三个大字:仲雍墓,再下面是时代:商。石碑的背面是仲雍的介绍:仲雍亦名虞仲,与兄泰伯为让国从渭水之滨避居江南,为吴国始祖,卒葬虞山。

  我从故事书中了解了关于仲雍的故事:虞山本来不叫虞山,叫乌目山。古时候,有一个周太王,他有三个儿子,大哥叫泰伯,二哥叫仲雍,小弟叫季历。周太王想把自己的王位传给季历,两个哥哥说:“这样怎么行呢?小弟有了王位,那我们俩干什么呀?”泰伯和仲雍商量,决定离开,免得兄弟自相残杀。两人就连夜悄悄地离开了京城,泰伯到了无锡,仲雍到了常熟。仲雍到了常熟后,把自己知道的文化知识传了过来,常熟就慢慢富裕起来了。仲雍死后,人们为了纪念他,就在他的坟墓上刻了四个字“让国同心”,而且仲雍又叫虞仲,人们就将乌目山改名为虞山,让子孙后代不忘他的高风亮节。

  通过这个故事,我知道了仲雍是个很有才能的人,是他带领我们常熟富裕起来的,所以他是我们常熟人的老祖宗。

  我还看到在牌坊上有四个字:南国友恭,穿过这座牌坊,我和妈妈到了仲雍墓前,看到了一块墓碑,墓碑上的字已经看不清楚了,但是从石碑上的小洞,我可以感觉到这块墓碑已经很久远了。在另一座牌坊上有“让国同心”四个大字,我还在这里拍了照呢!我觉得在这里拍照是很有意义的。

  今天的寻访,让我感觉到常熟是一个好地方,它有历史、文化,我觉得生活在常熟很好!

  寻访日记 篇3

  炎炎夏日,路上行人稀少,知了趴在树上,唱着令人有些厌烦的一成不变的歌。人们撑着伞匆匆走过,似乎谁也不愿多做停留。

  我抬起手遮着头顶的太阳,四处张望着,等待着同学们的到来。

  半个小时后,我抬头看着眼前的幼儿培训机构,心中不禁有些诧异:在这里,真的能找到美丽的瞬间吗?

  走到二楼,卧室,十几张小木床并排摆在一起,许多三四岁的小朋友躺在床上,安静地睡着,不时翻个身,脸上挂着天真无邪的笑容,没有任何的烦恼。不知不觉,我似乎也被他们所感染,嘴角露出一丝笑容,轻轻地走到他们身边,为他们盖上落下的被子。此刻,我忽然觉得,他们就是一个个善良可爱的小天使,可以让我们被感染,丢开一切的烦恼。

  等我们参观了整个幼儿机构后,小朋友们也渐渐醒来了。他们揉揉朦胧的睡眼,慢慢走到了楼下。他们看见我们,显得有些兴奋。一个小朋友走过来,问我们:“姐姐,你们是来陪我们玩的吗?“”嗯,是啊。小妹妹,我帮你梳头发吧“一个同学见小妹妹刚醒来,提出了帮她梳头发的建议。”好啊“之后,我们使出浑身解数,给小妹妹整理头发。

  不一会儿,小朋友们都坐在了舞蹈室里,吃着小面包,喝着牛奶,不时和边上的的小朋友聊聊天,一片欢声笑语。过了一会,小朋友们开始上课了。他们和老师一起背着《弟子规》,显得非常熟练,我不禁有些惊讶:他们这么小,却能背出我都不大背的上的《弟子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郎朗的背诵声从里面传来,我走进去,环视了一圈,小朋友们轻轻摇着头,流畅地背着……

  小朋友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是那样的天真,那样的无邪,深深的,印刻在了我的脑海中,成为了美丽的瞬间!

  寻访日记 篇4

  在8月1日,我和朋友们创建了一个小记者团————小小飞虎队。

  我和龚榕铨去了石梅广场。我们先讨论了采访内容,不一会儿想出了不问题,我们从中选了四个最好的,分别是:你知道孙中山的哪些事迹吗?你觉得祖国有这样一名伟大的人物有什么感想吗?你觉得他有什么样的精神?有人与他可以齐名吗?

  一位老伯伯走了过来,我们向他问好,说明了来意,我问他::贵姓?”,他告诉我姓陈,我又把问题说了出来.他说:"孙中山是我最崇敬的人,他推翻了帝皇时代,建立了中华民国,我十分为他自豪.孙中山有着无私奉献的精神,毛泽东,邓小平,周恩来都是可以与他齐名的伟人。"。接下来轮到龚榕铨了,我从他手里接过相机,给了他笔。因为以前没有参加过这样的活动,他迟迟不敢开口,在我的鼓励下,终于成功采访了一位阿姨。阿姨说:“别的我不知道,但我知道有一点就是,他为我们妇女同胞破除了缠足的陋习。”“成功啦”龚榕铨露出了胜利的笑容说:“我战胜了自己,感到很开心。”

  又一次,我和陈少聪,尤熠恩去言子墓采访。我们爬上山,看见了一位老爷爷,我们分配了下职责,我采访,小聪记录,小尤照相。于是,我走上前,向爷爷说明了来意,请他接受采访,可他说:“人老啦,脑子不好啦,你们去采访别人吧。”。这时候又来了一位50来岁的爷爷,我便又走过去,问他贵姓,他说姓金。于是我说:“金先生你能不能接受一下采访吗?”他爽快的答应了,通过对他的访问,我们也明白了不少和孙中山齐名的人物,雷峰,张嘎,张思德。还知道了,孙中山是个团结进步人士,本来生活艰苦,可为了革命,弄得自己身无分文。采访完成后,尤熠恩说:“采访真不简单呀”。陈少聪说:“失败时真害羞呀。”我说:“做个记者真不容易呀。”

  这次的活动真有趣呀,希望以后再举办。

  寻访日记 篇5

  今天,我以一名小记者的身份,采访了多年来获得过许多奖项的夏莲芳老师。下面是关于夏老师的两个教学成功的小故事——一个来自新疆的家庭,不远万里来到了江苏,只为了让他们的女儿学点文化。

  过了几天,那个小女孩便入学了,正巧来到了夏老师这个班。虽然已经上了几堂课了,但小女孩的父母实在是放心不下,担心夏老师有没有足够的教学经验,能否教好自己的女儿,所以连续几天,小女孩的妈妈便一直躲在教室的窗边悄悄的听课。没过多久,小女孩的父母要回新疆了,临走之前,小女孩的妈妈激动地握着夏老师的手,万分感激的说:“夏老师,我把我女儿放在您这里,我是一百个放心啊!”几个月之后,小女孩要参加一年级的期中考试了,考试之后,小女孩用了许多拼音和很少的字组合成了几句话,写了封信给远在他乡的爸爸妈妈。过了几天,小女孩便收到了来自新疆的回信,信中写着几个醒目的大字:感谢老师!感谢学校!

  夏老师曾教过八个智商较低的孩子。只要一放学,夏老师就会送这八个孩子回家。一路上,夏老师总是听到一些路人的窃窃私语,但夏老师却一点儿也不在乎,依然每天准时送这八个孩子到各自的家。这八个孩子里,有口齿不清的,竟还有不会自己吃饭的!可夏老师不不怕困难,认真教着这些孩子。有时教几个拼音,把舌头都读碎了,把喉咙都读哑了,夏老师根本不管这些,还是像以前一样,继续教着这些孩子。就这样,一日复一日。一晃眼,过了十几年,这些孩子都长大成人了。其中有五个孩子都已经有了工作,有四个都成家了,并有了孩子,而且可以像正常人一样吃饭、写字、刷牙……有些人看到这些已经长大成人的孩子,根本不相信他们曾经是被送到培智校的人,都纷纷说:“这些人怎么会被送到培智校呢?太不可思议了!”夏老师听到这些话,觉得这是对她最好的赞誉!

  夏老师这几十年来获得过了许多奖项,虽然她已经退休了,但是她就像辛勤的园丁一样,继续辅导着一些祖国的花朵,她希望能让祖国的花朵更加美丽,更加灿烂!

  寻访日记 篇6

  他,是一位百岁老人;他,是第一批女飞行员教官……他是谁?他,就是我家乡的名人——赵赠熊爷爷。今天,我们去采访了赵赠熊爷爷。

  还没进门,就闻到了一股清香。进门一看,原来是院子里的花开了呀!那粉红的花朵,好像一张张可爱的笑脸,仰着脑袋,似乎是在欢迎我们。走进里屋,哇,墙上贴满了赵赠熊爷爷的书法作品。那苍劲有力的字,丝毫看不出是出自一位百岁老人之手。右边是赵爷爷的书房,满屋子的笔墨纸砚,充满了浓浓的油墨书香。嗅着这清新淡雅的墨香,我的心情似乎也变得开朗起来。

  我们几个小记者在会客厅等候赵爷爷。没一会儿,只见一位头发花白、慈眉善目的老爷爷,微笑着朝我们走来。他就是赵赠熊爷爷了吧。

  刚坐下,赵爷爷便热情地给我们倒了茶。蔡佳潞首先向赵爷爷提问:“赵爷爷,听说您对我们学校的教育事业作出了很大的贡献。那么,你对我们小学生的期望是什么呢?”赵爷爷笑着说:“在国家这么兴盛的时期,有一个读书机会很难得,也很不容易,你们要勤奋读书,努力读书,不能辜负老师、父母的期望啊!作为一个小学生,首先要有‘德’,要讲道德。然后呢,就要学习了。你们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要多锻炼身体。要抓住时机,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然后,陆银莹问道:“赵爷爷,您已经100岁了,看起来还那么年轻!您的长寿秘诀是什么呀?”“呵呵,我的长寿秘诀就是‘动,静,惯’。‘动’呢,就是经常出去走走,锻炼锻炼身体;‘静’呢,就是经常练字,写书法,静静心;‘惯’呢,就是要‘看得惯,放得开’,而‘看得惯’就是要宽容,体谅别人;‘放得开’就是不斤斤计较,有时候吃亏一点,没事。我有了这‘长寿秘诀’,你们看看我的精、气、神多好呀!呵呵!”赵爷爷幽默轻松的话逗得我们哈哈大笑,可转念一想,这可不就是做人、处世、生活的原则和要点吗?

  哦,原来,赵爷爷在“拐弯抹角“地告诉我们做人处世生活的道理呢!哈哈,好一位聪明机智的老爷爷!不愧是第一批女飞行员教官啊!

  时间不早了,我们依依不舍地向赵爷爷道了别,回到了学校。

  这次的收获可真大呀!

  寻访日记 篇7

  过年这两个字对于我们中国人并不陌生,它代表着旧的一年过去,新的一年来临了。虽然我们中国有五十六个民族,但是我们过年的过程与风俗是不同的,现在就由我来介绍我们这里过年的全部过程吧。

  过年在我们这里分大年与小年,那我先介绍小年吧。

  在过小年的前几天,大家都要上街去买年货,比如苹果,梨,饮料······很多好吃的东西背回家,等着过年时拿出来招待客人。

  到了过年这天,各家各户都要准备可口的饭菜来迎接新年的到来。早上只是随便准备点饭菜吃,吃了以后就要开始忙活下午的饭菜。先是各家把事先准备好的萝卜与自家杀的猪肉混合着煮。如:排骨,猪脚,猪头等。

  有些人家还要买卤香来卤东西,如:鸡,鸭,鸡蛋,鸡脚,鸡腿,猪耳朵等很多东西,等这些东西都煮好了,就要开始炒菜,其中最重要的一个菜那就是鱼,鱼代表着年年有余。意思就是家里有什么吃的,穿的都用不完,在我看来那只不过是人们的一种迷信而已。

  到了下午该吃团圆饭了,团圆饭代表着家里所有的人都要在一起吃饭,不管你身在何方,无论你有多忙,都要回到家吃团圆饭。这顿饭是十分重要的一顿饭,也是一年中吃的最好的一顿饭。

  饭后,我们要给死去的亲人拜年,那就是我们所说难得上坟山。

  晚上各家各户都灯火通明,有些人家还特地买点烟花来放,那景色真是太美了。天上五颜六色的烟花映入眼帘,心里也特别开心,这种景色犹如在仙境一般。

  到了第二天早上,也就是大年初一的这天,人们很早就起来了,大人们起床把好吃的都用盘子装好摆在桌子上,就等我们起床来吃。我们起床就洗脸,洗脸用的水不准往外倒,至于什么原因我就不知道了。把东西吃后,我们又要去给亲人拜年。又要去上坟山,但是这次不一样,那就是遇见的每一座坟墓都要插一柱香 ,来表示我们的心意。

  在大年初一至大年十五着几日内,我们都要去给亲人拜年,祝他们新年快乐,身体健康,万事如意。这就是我们过新年的全部过程,也是我最难忘的一个节日的全部过程。

  寻访日记 篇8

  沿着伟人的足迹,我寻访了家乡新丰镇的汉塘变化、发展,来到了美丽的嘉兴南湖,弘扬红船精神,学习当好新时代的“红船小使者”。

  汉塘俗称平湖塘,已经有大约两千年的历史了,是新丰镇的母亲河,也是最具有新丰韵味的地方。在汉塘的两边,有汉塘老街和新建的绿道。汉塘北有条万丰街,南有条丰南街,以前街上店面杂乱,路边摊随处可见,墙壁上贴满了各种小广告和乱涂乱画,让人觉得不堪入目。现在马路上干净整洁通畅,没有了杂乱的路边摊,店面统一整改,美观整齐。绿道是经过整改后的亮点,新丰镇上新修筑了许多条这样的绿道,为方便人们锻炼身体。汉塘边古老的老街房屋倒映在汉塘水中,走在新建的塘岸边绿道上,更有一番江南独有的韵味。

  跨越了汉塘的人民路修得更宽阔了,顺着人民路过去,就是汉塘广场了。改造后的广场,把舞台的面积增加了,补种了绿化还配上了音响设备,成为了群众跳广场舞的好去处。再前面就是健康主题公园了,塘北又新建了一个鲁肃公园,这两个公园是人们散步、骑车的最佳好地方。马路旁边,停放着一排排共享单车,更方便了人们的绿色出行方式。

  现在的新丰镇,得到了全面整改,还多了三个公共停车场和十七个公共厕所,不惊感叹家乡的变化真大啊!我们的中心小学也正在修建边上的小路,修完后就不容易发生交通拥堵。

  而这几年,美丽的南湖也正在进行大规模的改革。来到景区,发现多了许多花花草草和树木,让景区的空气变得新鲜起来。政府其实早就重视起了空气污染的环境问题,在五水共治的同时,带着大家一起植树,并且广泛宣传保护环境,绿色出行,严格限制工厂的废水排放。

  南湖还有个让我赞叹的好点子,那就是治安。为了让人们放心、安全地玩赏,公安二十四小时有人值班,巡逻的交警定时巡查路况。景区内,志愿者不停帮游客们解难,上游船、进馆时的安检也更严格了,整体环境更干净、整洁、有序。红船边,迎来了五湖四海的游客参观,还有老外了。

  我沿着伟人的足迹,寻访了美丽的家乡新丰镇汉塘和嘉兴南湖,发现了家乡这么多的变化,这么快的发展,我感到特别自豪。我相信,伟人号召我们的红船精神会在我们美丽嘉兴发扬光大,我们要做好新时代的“红船小使者”。

  寻访日记 篇9

  今天,我们一起去采访了一位从革命时代走来的爷爷,他向我们讲述了自己经历的各个不同的时代,他说,他经历的一切就好像是小树在生长。

  树苗时:一边求学,一边干活爷爷说,那时家里穷。小时候,为了维持生计,爷爷只能早上天还没亮就起床去放牛,然后喂养家里的牲畜。下午,还要挑着水肥,下地干活。因为家里实在拿不出钱供他读书,而且他求学心切,于是,爷爷就到学堂里恳求先生给他一些书看。由于为了买柴米油盐,家里的积蓄早已经被安排得所剩无几。爷爷为了不给家人更多的负担,晚上,就借着星星和月亮那微弱的一点亮光来看书。我们不禁问道:“那您为什么一定要那么辛苦干活呢?那可是大人们的事啊。”爷爷说:“那是因为我不想让家里人太累啊!”小树时:参加革命,保卫人民爷爷接着说,18岁那年,他参军了,一天,他在巡逻时,发现了几个带着枪的不明身份的人,爷爷觉得那几个人有些可疑,就蹑手蹑脚的到了一块离那几个人很近的大石头下,听到那几个人说要怎么让军队攻下这块地方。爷爷吓了一跳,经过一番仔细的勘查,他确定那是敌人,就又蹑手蹑脚的去队长那里报告。由于爷爷的“抢救”非常及时,才顺利的击败了敌人,保卫了人民的安全。

  爷爷立了大功,队长发给了他一条鲜艳的、代表和平与正义的红领巾。爷爷很高兴,他戴着鲜艳的红领巾,更加坚守岗位,努力奋战。壮树时:成为队长,支援湖南最后,爷爷说,又有一次,他凭着自己的勇气和技术,一人把俩日本鬼子给灭了,加上他屡次立功,众人推选他当了队长,继续与敌人抗战,又一次次的立功,最后,他使得家乡不再有人侵略了。后来,湖南的军队派遣他去支援,爷爷的父母不肯让他去,可是爷爷很固执的说:“我要让我的同胞们也过上和平的日子!”爷爷的固执最终打动了他的父母,他带上行李、枪和那条鲜艳的国旗的一角,直奔湖南。经过了数十天的连续攻打,日本不由的撤退了,爷爷取得大绩,返回家乡,在他的人生上记上了一大笔光荣事迹……

  通过这次采访,我们看到了一位为了祖国而奋斗的英雄,看到了他对祖国的热情,我们的祖国就是被许许多多像我们采访爷爷一样的英雄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我们一定要向这位老前辈学习啊!

  寻访日记 篇10

  “河边寻烟柳,小巷访画桥。”我和同伴组成求知小队,从整治一新的五柳巷开始,沿着东河寻访一座座古桥。

  我们经过了三座南宋时期的古桥,它们分别是:斗富一桥、斗富二桥、斗富三桥,这里还有水上巴士的起点梅花碑站。中途有一位热心的老爷爷给我们讲解了许多关于这三座桥的来历,我们听得津津有味。此时正是腊梅开放的季节,东河两岸的腊梅竞相开放,我们边走边欣赏周围美丽的风景,不一会儿就到了第四座桥——安乐桥,桥洞两侧的墙上刻着许许多多精美的壁画。

  走出桥就看到路旁有两口已经废弃的古井,而它的旁边就是水上巴士城站火车站。继续往前,穿过清泰街人行地道,我们便能看到一座拱形的木质便桥,桥的另一边连着一个弯弯曲曲的小公园。慢慢往前走,高高的淳佑桥便呈现在眼前,桥头的雪松郁郁葱葱,桥旁的淳佑亭里坐满了闲聊的老人,它的对面就是水上巴士浙二医院站。穿过宽阔的解放桥下的解放路人行地道,一个亲水平台赫然在目,一座雪白的美女雕像矗立在中央,许多的老人在这里开心地跳着广场舞。

  在香樟树的掩映下,我们不知不觉走到了万安桥,依次会看到水上巴士葵巷站、菜市桥站。这里是东河水面较为宽阔的地方,两岸桃树柳树相间。每当春天来临,船儿在河中穿行,岸边桃红柳绿,风景十分优美。

  穿过菜市桥,你就会听到朗朗读书声,原来旁边是青蓝小学,真羡慕这里的同学,开窗就能欣赏到风景如画的东河美景。河的对岸是六座可供一人通行的景观小桥,它们依次是荷祥桥、瑞祥桥、福祥桥、盈祥桥、兴祥桥、盛祥桥,虽然小巧,但依然美观。

  一个小时后,我们来到了此行的最后一座桥——太平桥,这座桥独具特色,桥上有一座风雨亭,一根根圆柱撑着铺有黑瓦的亭子,两旁的木质座椅可供人们休息赏景,中间的通道供人通行。

  由于河道整治,目前水上巴士只能到潮鸣寺巷站,往前的广安桥、宝善桥、坝子桥三座古桥未能看到,有点遗憾。此次的寻访,我们一共看到了9座古桥,2座木质便桥,6个水上巴士站,2个人行地道,十几个各式各样的小亭子和大小不一的小广场。

  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的东河即将迎来一年中最美的季节。同学们,让我们结伴泛舟东河上,健步东河边,一起欣赏这如诗如画的美景。

  寻访日记 篇11

  过年了,我来到外婆家。外婆住的村是一个很有文化底蕴的地方。每家门口都挂着一张扇子形的牌子,上面写着村训和家训。该村的村训是:“和为贵,孝为先,勤为宝,俭为德。”而每家的家训各有风采。我寻访了几家的家训,有“团结邻里,与人为善,明理处世,诚信为先”、有“提倡勤俭持家”、有“老实做人,老实做事”、“以德为根,以诚为本”……感触颇深。

  出于好奇心,我通过问外婆,得知这一村的以前废旧的汪氏祠堂已经焕然一新,里面陈设各式各样的村面貌。西北方有一个农家书屋,西南方有一个老年馆,正东边挂着三块大牌子,分别写着“功勋宗親”、“继述堂”、“毛主席万岁”。和去年来到这里相比,那荒废的样子简直不堪入目。而现在成了大家的活动中心场所,每天下午,村子里的一些小孩、大人都来到这里,开展各种活动

  我有幸来到一位已到退休年龄却仍坚持教学的汪老师家里进行寻访。

  进门时,我腰瞟了一眼门口,他们家的家训竟是诸葛亮的至理名言:“淡泊明志,宁静致远。”见到老师的第一眼,便觉得给人和蔼可亲的感觉。布满皱纹的脸上洋溢着灿烂的微笑。

  “早就听闻您的大名,您是在教育上特别出色,我想肯定是有值得学习的地方。请问您在教育方面上有什么要求?”

  刚坐到沙发上,我就迫不及待地问。

  他沉稳地回答:“其实我并没有你说得那么神奇,在工作上我一直秉持着爱学生,对学生严格的要求。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我们要好好栽培他们。”

  “哦!原来是这样。”听完汪老先生的话,我恍然大悟。“您的儿女也很优秀,那您是如何把自己的儿女培养成才的呢?”听闻他的儿子在村中任会计一职,女儿在法院上班。

  “我的儿女不算得优秀”他面带微笑的回答。“在教育儿女这一方面,我依然是对儿女严格要求,教导他们多读书,学习好的榜样。除了学习,同样还要有一个好的品德。”他继续接着说,话语中透露着谦虚。

  ……

  我们似乎很投缘,聊了一个下午。

  天色不早了,要回去了。出门时,我又往门囗瞟了一眼,那句诸葛亮的至理名言:“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中,永不忘记。

  寻访日记 篇12

  自从学习了优秀党员沈福才的先进事迹,我对他的崇拜之情如滔滔江水般涌入心中。

  今天是农历12月25日,虽然外面下着鹅毛大雪,但是这仍阻挡不了我和秦宁馨去采访沈福才爷爷喜悦的心情。下午,我俩来到一个修车铺门前,看到一位老爷爷正冒着大雪,用那双冻得通红的双手装链条,他个子矮矮的,长着一头花白的头发,黑红色的脸上爬满了皱纹,一双小小的眼睛流露出和蔼善良的目光,耳朵上长满了冻疮,双手也结满了厚厚的老茧,身上穿着一件早已洗得褪了色的棉袄。这位就是貌不惊人的沈爷爷。

  当沈爷爷知道我们去采访他之后,脸上露出了慈祥的笑容。他让我们随意参观他的修车铺,一走进店铺,我不免有些失望,因为它没有想象中那么有气派,相反看上去很简陋,铺子只有八平方米左右,但里面的东西多得都快容不下了:里面有不计其数的大小轮胎,螺丝、筐子……角落里,一张破旧的柜子上面放着一台老式的电视机。我发现电视机后面的墙上挂着两张金光闪闪的奖状,桌子上也放着两张,有了这些荣誉的映衬,原本很破旧的小铺子,在我眼中一下子比那些高楼大厦更加闪耀。

  接着我来到沈爷爷的身边说:“爷爷,请问您是怎样当一名优秀党员的?”爷爷一边认真地修车,一边笑着说:“我是尽我自己的力量为老年人服务。”简单的一句话,使我顿时有了一种肃然起敬的感觉。我又问:“那您义务修车修了多少年了?”爷爷说:“大约有十多年了吧!”天呐!我惊呆了,爷爷十几年一如既往为老人们服务,看来他是用满腔的热血全心全意地为老人们义务修车,评为优秀党员是当之无愧的。

  看沈爷爷手脚利索的帮一位奶奶换上了崭新的轮胎,不到二十分钟,那位奶奶又骑上她心爱的三轮车了。沈爷爷望着奶奶远去的背影,脸上露出了憨厚的笑容。我目不转睛地盯着爷爷,觉得他变美了,变得更加高大了。雪仍然在飞舞着,好像在为爷爷歌唱,又仿佛在赞美他。

  在我们的生活中,如果人人都能有沈爷爷助人为乐的精神,那么我们的生活就会更加美好,爷爷是一个值得我们学习的人。

  寻访日记 篇13

  8月17日早晨7:00,我邀请爸爸陪我来到金山农贸市场,进行市场考察。

  镜头一:一眼望去,卖红辣椒的大叔、大婶早已把市场围了个水泄不通,大箩筐、小箩筐、背篓、口袋、商贩的农用车里都躺满了的红辣椒,长长的红辣椒躺在一起显得特别可爱,特别耀眼,个个都红透了,跟喝醉了美酒似的,简直想伸手去摸摸这些可爱的小家伙,去分享一下农民伯伯丰收的喜悦。不一会儿,买辣椒的叔叔阿姨,爷爷奶奶就越来越多了,把我和老爸挤得偏来偏去。叫卖声、讨价还价声,还有些嘈杂的声音一起传进我的耳朵里,吵得我的耳朵都快聋了,脑袋都快爆炸了。

  镜头二:不一会儿,一阵阵刺鼻的辣味儿扑面而来,我和爸爸又来到市场边的一处辣椒酱加工点。哇!前来制酱的人可真不少,排成了一条长龙:有的在给红辣椒去把儿;有的在清洗辣椒;有的在准备食盐、姜、花椒等制酱的必备品;还有的在谈笑。只见一位叔叔站在制酱的粉碎机旁,他戴着橡皮手套不停地把去了把儿的红辣椒塞进轰隆隆的机器里,机器的出口处还蹲着一位叔叔在把粉碎了的辣椒舀到一个塑料桶里。一股股刺鼻的辣椒味呛得我喘不过气来,直咳嗽!

  镜头三:我和爸爸还去了干杂店,亲眼看见了晒干的红辣椒,还看了加工好的红辣椒面。

  篇二:辣椒种植基地

  8月18日,我和爸爸来到一块辣椒地里,进行实地考察。

  镜头一:一大块地里,全种的辣椒,每一棵辣椒树上都吊满了长长的红辣椒,每一个辣椒足足有十多厘米长哟,还有乌红的,当然也有青的,躲藏在绿绿的辣椒叶子当中,显得特别可爱。桠枝的顶端也还有正在开花的,仔细瞧瞧,辣椒开的是一朵朵小白色的花,有五瓣的也有六瓣的,漂亮极了。真是有的在开花,有的在结果。

  镜头二:辣椒地里恰巧有几位叔叔、阿姨在采摘红辣椒,他们左手挎着篮子,右手不停地采摘已经红透了的辣椒。他们弯着腰已经累得汗流满面,但脸上却绽开了丰收的笑容。

  镜头三:爸爸上前去同一位叔叔亲热地攀谈起今年红辣椒的种植和收成情况。

  寻访日记 篇14

  今天,秋高气爽,天高云淡,趁着好天气,我们来到了徂徕山游玩,山青水秀,景色美极了!忽然,一座雄伟壮观的纪念碑展现在我们面前,走近一看,原来是徂徕山起义纪念碑。这个纪念碑它是1987年为纪念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50周年,建的高23米的纪念碑,徐向前题写“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纪念碑”,武中奇题写隶书碑文。

  看着这座碑,让我心潮澎湃,想起当年的徂徕山起义!1938年1月1日,中共山东省委组织发动泰安、新泰、莱芜、泗水等地群众和平津沦陷区的流亡学生,在此誓师,宣布抗日武装起义,编为八路军山东抗日游击第四支队。洪涛任队长,赵杰任副队长,黎玉任政治委员。队伍以徂徕山为根据地,转战于鲁中南地区,经过短期训练后,1月中旬,部队下山,沿泰安的茅茨、良庄向新泰进发。途中,得知敌人要从大汶口去新泰便决定伏击敌人以打击敌人、锻炼部队。部队从二、三中队中挑选了部分精干人员和武器,由赵杰、封振武率领,26日拂晓隐蔽进入设伏阵地寺岭村。下午15时,日军的一支马车运输队由大汶口方向进入了伏击圈。随着指挥员一声令下,战士们向敌人猛烈开火,排子枪、手榴弹,打得敌人人仰马翻,打响了四支队抗日的第一枪。但是战斗中,三中队班长杨桂芳在抽出大刀要冲上去砍鬼子机枪时不幸被敌人的枪弹击中胸口儿壮烈牺牲,成为四支队创建以来的第一位烈士。

  徂徕山起义是山东省委直接发动领导的一次起义,发挥了山东抗战的源头作用、山东抗日队伍的种子作用,在山东首次打出了八路军的旗号,打响了山东省委独立领导山东抗战的第一枪,揭开了山东省党组织独立自主领导抗战的序幕。一九三七年十二月到一九三八年六月间,全省共爆发了十余起较有影响力的抗日武装起义,而泰安地区这两场起义为今后抗日战争的胜利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看着长埋在大山里的这些英雄,想想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这一些真的是来之不易,是先烈们为国捐躯,不怕牺牲,在战场上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我们现在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了铭记历史,勿忘国耻,要为祖国做出贡献,做一个对祖国、对社会有用的人!

  寻访日记 篇15

  篆刻,是中国传承千年的传统艺术,集书法和镌刻为一体,雄劲中不失精妙,古朴里透着新雅。暑假里,我们就跟随着老师,寻访了篆刻大师潘海宾,走进了神韵绵长的篆刻世界。

  一进潘海宾大师的工作室,我们就看见了排列整齐的柜子里,展示着一件件精美的雕刻作品:桃源三结义,刘备、关羽和张飞的形象栩栩如生;你看这枚“牧童遥指杏花村”,牛儿灯笼似的大眼似乎写满了对诗人的好奇;再看这“猴子摘桃”,它们互帮互助的神情样貌,让人体会到了友爱的温暖……这些题材都来源于生活,潘老师认为艺术作品不是摆在橱柜里毫无感情的展示品,而是贴近人心的有灵魂的智慧结晶。“篆刻的'刀法分两种,一种是切刀,一种是冲刀。”“篆刻有许多字体,如甲骨文、鸟虫篆、铁线篆等。”听着潘老师娓娓道来,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篆刻的博大精深。

  终于,我们要动手了。大家先将印石表面的蜡磨去,接着就开始设计自己要刻的文字,我设计的是“言”字。篆体字必须方方正正,要填满整个石头的表面。用铅笔打好草稿之后,我拿起一把刀,小心翼翼地在这块近乎透明的白石上雕刻起来。过了一会儿,我就刻了两三个笔画。剩下的,则是弧线。我呼了一口气,决定创造一下“奇迹”:切刀中带着一些冲,遇到角就刻得圆润些。功夫不负有心人,一番精雕细琢之后,我终于成功了!

  体验了篆刻之后,我们采访了眼前这位在篆刻界有如神一般存在的潘大师。我先问出了自己心中的问题:“请问老师,中国艺术门类很多,您为什么独独选择篆刻作为您的终身事业呢?”潘老师淡然一笑,回答道:“一开始我是受家庭熏陶的影响,慢慢地,我在这里面体会到了别样的乐趣。篆刻不仅能创造出艺术作品,还能给他人带来美感,这便是十分美好的事情。”紧接着,潘潘、张加烨和王琦涵也都一一采访了潘老师。潘老师的解答,点燃了我学习篆刻的兴趣之火。

  三个小时的活动不知不觉就临近尾声,走出工作室的瞬间,我又回望了一眼整个房间,仿佛要把这里美好的一切全都装在心中带走……

  寻访日记 篇16

  星期五,实验小学的同学们在老师的领导下,排着整齐的队伍来到了位于苏州的白马涧生态园林和枫桥景区春游,那里绿树成荫,樱花成群,真是好看!

  公元前496年,两国在交界之地(今浙江嘉兴)又摆开战场,越王勾践想出了一个怪诞战术,命300名死士自刎于阵前,趁吴军乱阵之际,命后备部队冲向敌军,吴军溃不成军,越国取得大捷。吴王阖闾也在混乱中被砍伤了右足,陷入越军重重包围,这时他胯下那匹枣红马一声长啸,驮着吴王消失在敌方视野之外。吴王阖闾虽被宝驹救下了一条性命,但因惨败蒙羞,伤口又严重感染,又气又羞,大叫一声而亡,赤兔马哀其主人,长嘶一声,全身的枣红色褪去,变成一匹白马。原来小白龙伤悼一代雄王,一时忘形,露出了本相。后人为了纪念这匹神驹,便将这个地方命名为"白马涧"。

  白马涧就因此得名,也就有了我们这次的春游活动。我们这次的春游活动的遵旨是:讲究文明,注重环保。团结协作,互帮互助。遵守纪律,活动有序。地毯旅游,节约消费。积极实践,增长见识。

  在白马涧里,樱花应该是他们的主要景观。那里的樱花树非常的漂亮,有红色的,有粉红丝的,还有白色的,乍一看,就像是置身在樱花的海洋里,浪漫无比!

  我们还去到了诗人张继写的诗《枫桥夜泊》中的枫桥和江春桥。那里的环境可以用四个成语形容:白墙黑瓦、亭台楼阁、高低错落和飞檐翘角。枫桥并不是在桥边上种着枫树,而是那一座桥就叫枫桥,在景区里,有非常多的苏州的非物质文化,有非常漂亮的香包,闻起来的味道淡淡的味道却钻进了我的鼻子里,窜进了我的心里。还有享誉世界的苏绣,上面的图案非常的真实,立体感十足。特别是有一副落日的图象,远看就像是一张用高清数码照相机拍出来的图片,真实感十足,那个太阳看起来非常温暖,照进了我的心里,温暖着我的心窝。

  现在纯绿色的自然生态园已经很少了,人为的生态园数不胜数,但是都缺少了一个自然的元素,让人觉得有一点不自然,拘束。这次的春游让我们收获匪浅。

  寻访日记 篇17

  华灯初上,灯火通明。早春的花街上,人头涌动,叫卖声,砍价声,欢笑声在明朗的夜晚交织成了一部和谐的交响曲。大街上,麦田边,华丽绚烂的烟火带着人们美好的祝愿飞上天空,在空中尽显它那美丽的舞姿。今晚,人们将彻夜不眠,迎接那新年的第一声钟响。

  家乡的年味,永远是最浓的;家乡的年味,永远是最亲的;家乡的年味,永远是最让人难以忘怀的。

  踏上归途

  记得那是一个寒冷的早晨,天还未亮,我和父母就踏上了归家的旅程。从东莞到我的老家大概有七百多公里的距离吧,我们大概需要十几个小时才能到达。

  经过了漫长的车程,我们终于在次日的14点到达了李家村。一回到村子,爷爷奶奶便开始忙活了起来:老家的气温只有几度,而我们只穿了几件单薄的衬衫,于是奶奶便去拿衣服和暖炉给我们。爷爷拿出了一大卷火红的爆竹,走到了门口。在噼里啪啦的爆竹声中,我们回到了老家。

  去访祖堂

  第二天一早,父亲便早早地叫醒了我,说是家中的男性都要去祖堂给老祖宗上柱香。我还从未去过祖堂呢,于是便兴致勃勃地与父亲去了。

  走在村中那条唯一的水泥路上,我听见前方的鞭炮声接连不断。走到祖堂,便发现这儿烟雾缭绕,地面上铺满了鞭炮碎屑。祖堂内,有许多村民络绎不绝地去祭拜祖宗,要想让祖宗保佑你一生平安,就得先磕三个头,上三炷香,再磕三个头。这是我们老家的传统习俗。祖堂的里墙上挂着一张捐款明细表。上面写着全村村民捐款修祖堂的金额。我看到父亲捐的款是全村最多的。父亲看到我在看那张表,对我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人不能忘本。”

  吃年夜饭

  每一家过年年夜饭总是一年之中最丰盛的,我的老家也不例外。但我的父亲讲究健康,所以今年的年夜饭不免多了几盘绿色食品。在我的家乡,猪脚和猪蹄膀是绝对必不可少的东西。餐桌上,众人举杯共庆新年,大块吃肉,大碗喝酒。平常文绉绉的人到了餐桌上自然也免不了几分豪爽之情。

  终要离别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我们终于要离开家乡,回到东莞了。这次家乡之旅虽然只有短短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但却给了我许多深深的回忆。

  我带着这份回忆,开始了新一年的学习……

  寻访日记 篇18

  今天早上五点我就兴冲冲地起床了,吃完早饭后,爸爸骑着电车送我到学校。

  到学校以后,老师把我们领到操场,在操场上我们进行了无比庄严的宣誓仪式: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力凌云志,做栋梁才。

  这时,十几辆大巴开进了我们学校。我们排着整齐的队伍走进了车内。

  车启动了,这时王老师为我们讲解了济南山东大学和山东博物馆的各种知识,其中我最喜欢的是山东博物馆的蛋壳黑陶杯和甲骨文。

  终于来到了山东大学,我们去了一个教室,在那里面我们学习了关于机器人的各种知识,比如现在国家正在全力研究,格斗机器人。最后,大学里的教授让那里面的机器人为我们跳了一首《小苹果》。

  接着,我们到了户外看了一个无人机。那个无人机特别大,无人机教授操控了它飞向了碧蓝碧蓝的天空。我们找都没有找到它呢。

  然后来了两个外国老师,一个来自加拿大,一个来自哈萨克斯坦。接着我们跟老师玩了许多游戏。在学习的过程中,不知不觉掌握了许多英语知识,这真可是寓教于乐呀!

  接着两位学霸为我们讲解他们的知识,比如英语单词怎么才能更快的背下来?数学应用题怎么才能做的又快又对……

  午饭时间到了,山东大学里面的饭菜真是丰盛。有一大勺米饭,有一碗汤,还有一个鸡腿儿,一个狮子头,还有一道土豆炒蒜苔。

  下午我们参观了山东博物馆。老师带我们讲解的知识如同海一样多。里面的文物五花八门,我终于看到了甲骨文,果然是刻在骨头上的文字,文字有一点儿像象形字。亚丑钺的表面像一只裂开嘴笑的怪兽。

  我们又参观了动物世界,里面的各种标本让我们看的眼花缭乱。

  …………

  最后,我们参观了古埃及的文物,令我最感兴趣的是里面的心脏圣甲虫。圣甲虫的表面是用蓝色的宝石制作的。一面还有两具木乃伊呢!我们在博物馆的门前照了许多照片。我们把我们的梦想写进纸飞机里,然后放飞梦想,最终我们一定可以走向辉煌。

  通过这次活动,我学到了团队的合作性和重要性。也了解了我们中国的文化是何等的璀璨和辉煌,学到了许多解题的窍门,还有许多英语知识。

  寻访山大,问道省博。这次经历,我们终生难忘。

  寻访日记 篇19

  7月3日,我们开展了主题为“寻访身边的美丽瞬间”的暑假实践活动。这次我们的寻访地点是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杨渡科研创新基地和娃哈哈饮料生产物流工厂。

  我们先到了农业科研基地,顶着个火辣辣的太阳走下农田、旱地、温室、果园等寻访坚守在岗位上的一线劳动者们。只见农民工们头顶着黄色的大草帽、脖子上挂着一条条又长又湿又有点脏黑的白毛巾;他们在这么炎热的夏天里并没有像我们一样穿上短裤短袖,而是穿上了一套薄薄的秋装制服,那套制服早已从里到外湿透了。多么辛苦的农民工啊!当我们在空调房里看电视,他们正顶着烈日一丝不苟地在田里插秧;当我们在假日里玩耍时,他们仍坚守在岗位上;当我们睡觉时,他们也有可能加班加点!农民工是我们生活中一个平凡的职业,或许有许多人看不起他们,因为他们的衣服时常脏兮兮的,让有些高贵的人看了躲得远远的,但这并没有伤了他们的心,他们依然在岗位上默默工作着。

  中饭后,我们按计划在基地里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

  活动结束后,下午两点半,我们又来到了娃哈哈饮料生产厂寻访。那边排列着一间间巨大的车间,车间里一台台巨大的机器正在忙碌的工作着,身穿统一工作服的工作人员,在室温高达40度的封闭车间里忙上忙下。为了达到无菌条件,里面竟然没有空调。他们一个个都汗流夹背,汗水如同雨一样从他们脸颊流下,迅速地拍打在机器上、地板上。我们顺着生产流水线来到了饮料储藏和运送大仓库,这里比车间人员忙碌多了。工作人员们顶着大太阳把饮料搬下流水线,又搬上运输车,然后又要搬到运往外地销售的货车上。工人们有的赤裸着上身,有的脖子上挂湿毛巾……不停地工作着,不管他们在干什么,都少不了他们的汗水和急促的呼吸声。

  在我们身边,也有许多辛勤坚守在岗位上的人们。在大街上扫垃圾的环卫工人、站在烈日下指挥交通的警察叔叔、在太阳底下维修水电的工人们……他们不一定有周末,但他们默默无闻地工作在岗位上,默默地奉献着。他们身上有许许多多地方值得我们学习,他们真辛苦,其实最应该休息的是他们。其实,他们是最美丽的人!

  寻访日记 篇20

  常州武进是有着悠久历史、灿烂文化的江南古邑,这里史迹辉煌、山川灵秀、人文荟萃,早已闻名遐迩。武进博物馆坐落于国家4A景区春秋淹城旅游区内,是展示武进历史和江南古代文明的艺术殿堂。

  在这秋高气爽的季节,我们全校约40位小记者有幸去参观武进博物馆。来到博物馆,只见它外形古朴典雅,却又雄伟庄重。走进博物馆,一阵阵历史、艺术的气息迎面扑来,冲刷了我的身体,我的意识,使我全身上下的每个细胞都活跃了起来,心中莫名地兴奋。

  首先,我们进行了客家探秘之旅。童帽、云肩、线网衫都使我们眼前一亮,不禁感叹我们祖先的勤劳智慧。玉带钩、玉琮、青铜剑使我们的眼前出现了一幅幅春秋时期的画面,刀光剑影,转瞬即逝。文明之光视频的播放,

  更让我了解了春秋文明,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之光普照大地,身为炎黄子孙,更当传承历史,将中华文明发扬光大。

  我正在沉思,阳伞纸伞修啊!卖甜白酒啊!一阵阵吆喝声让我回过神来,原来已经来到了吆喝馆,我放佛又看到了春秋街头,有人在卖阳伞,卖甜白酒,炸爆米花吆喝声此起彼伏,一派生机勃勃的繁荣之景。

  运气真好,武进博物馆正开展历代名家书画展。《横琴坐思图》、《牡丹图》、《双鹰图》,让我们感受到艺术的魅力。在众多书画作品中,我最欣赏刘海粟、黄冑、陈大羽、夏伊乔四位大师合作而成的《双鹰图》,刘海粟、黄胄两位大师各画仰首远眺、低首俯视的苍鹰一只,陈大羽、夏伊乔分别补画虬松和枯藤。左面是刘海粟大师的长题补白,书画合璧,自然生动,真不愧是武进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苍鹰的精神是指在人的一生中,总会遇到崎岖和坎坷,当然还有失败,但失败是强者的登上成功顶峰的阶梯,也是弱者的万丈深渊。我们要像苍鹰学习,遇到困难不退缩,勇往直前,活出精彩的人生,做最棒的自己!

  当我踏出武进博物馆时,不禁联想感慨:这是一个蕴含着多么璀璨文明的瑰宝呀!我很庆幸今天能和同学们一起观光,一起分享,一起收获。好奇的来,满足地走,满载着无限的乐趣与满足。从远古时代到现代,映入眼帘的一切都在充实着我的心。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指引着我前进的方向。

  寻访日记 篇21

  一个强大的国家能够赋予一个少年强大的安全感。中国无疑是一个强大的国家,而每个强大的国家背后,都有一段艰辛的奋斗史。我漫步在历史的长河中,寻访红色足迹……

  在中国过去的艰辛岁月中,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不怕苦,不怕累,在艰苦环境下依然坚守,两万五千里长征,爬雪山过草地……他们就是为了建设好祖国,抛头颅,洒热血的红军战士们!他们经受的困难,非常人所能想象。我国的一代伟人毛泽东曾经写下过这样气势磅礴的诗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我曾听说这样的故事:红军战士们一天一夜就要徒步行进二百四十里,简单些来说:假如一个操场的跑道走上300圈,可见,这对于战士们一天只能吃一颗黄豆。难以想象海天极大的体力消耗而粮食补给又严重不足,可红军战士们就是凭借顽强的毅力,坚持了下来。

  多么可敬的红军战士们啊!他们能吃苦,不怕累。与此同时,伟大的他们面对困难不退缩,勇往直前,不怕艰难险阻。

  历史上惊心动魄的“飞夺泸定桥”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红军精神。国民党反动派拍了两个团防守泸定桥,阻拦红军北上,而后来,又调了两个旅赶去增援,竟妄想把红军消灭在桥头上。幸好我军早就识破了敌军的阴谋诡计。我军接到上级命令,必须在第二日早上夺下泸定桥,而现在时间离上级规定的时间只剩下20多个小时,红军离泸定桥还有240里,抢在敌人前到达目的地,是我军战胜敌人的关键。

  在战争千钧一发的时刻,团长和政委的喊声激励了战士们。最后,我军英勇地夺下了泸定桥,取得了长征中的又一次决定性胜利。

  这仅仅是长征中众多故事之一,而红军面对困难不退缩,勇往直前的精神可见一斑。正是这些人的奋力拼搏,才会有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而他们,正在被我们渐渐遗忘,他们已变得苍老,变得英勇不再,可他们的身上却依然有着一股子红军精神,这种精神渗透到骨子里去。他们的精神将会永存于世,影响着一代代人成长。

  在历史的长河中,红色足迹在不断延伸。寻访红色足迹,我们始终在路上,脚步从未停止。这条路很长,我们将会永远走下去。同时,也会以他们为榜样,努力做到更好的自己!

  寻访日记 篇22

  茂密的,潮湿的树林,一望无际的灌木遮住了人们的视线。

  偶尔听见鸟鸣声,翅膀拍动声,却看不见飞鸟穿行,好似有一团望之不穿的迷雾,留在人们的视线之中。

  “到了切要小心,见到鸟屎切要避开。”随着阵阵哄笑,老师用半打趣的话结束了对我们的指导。

  所有人陆续进入了密林,各色的衣服很快便融化在了其独有的,阴暗的绿色中。

  怀疑这条上山之路是人们踏出来的,粗壮而纠结的枝条横置路上,张天开罗地网。潮湿阴暗的气氛将蕨类植物护理的郁郁葱葱。一根根枝条从侧面勾绕我的衣服,好似一只只瘦削的胳膊,逗耍无理的来者。

  “呸,这枝枝蔓蔓如钩子一般!”听到后面有人惊叫。

  “嘘——静静,听鸟鸣。”有人立即打断。

  果不其然,短暂而尖锐的鸟鸣不绝于耳,我下意识地拾起地上一支鸟羽,黑底银边,却不认得属于什么鸟。

  随着鸟鸣声愈发清晰,我意识到它们正处于丛林之上向此地靠近。愈来愈近了,我想象得到其飞行中完美的体态。

  抬头向上看,浓荫蔽目,阳光星星点点地透过碧色,缭乱了我的视线。“看不到。”有人抱怨。的确,浓绿的雾,覆蔽了整片蓝天。

  队伍继续前行,渐渐地,渐渐地,视线明朗起来,长久关注于脚下草木陷阱的我猛地仰头,不觉一惊,已经来到了山顶,身处群山至顶峰。

  辽阔,辽阔。突然,开阔的视野,一瞬间令人不适。身处巅峰,忽觉身子轻浮,一种优越感滋生于心,逐渐蔓延。天公作美,丝毫没有雾气。

  忽听惊叫,“看,鸟!”沿着手指方向望去,鹭,不止一只,而是一群。

  听见呼喊,群鸟振翅而起,蒲飞上升,进而滑翔。胸部至腹部有健壮而优美的曲线,在天空中无尽地舒展,释放。

  的确,迷雾沉淀在低处,唯有高处山巅,才能无畏浮云,望穿迷雾。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鹭,时起时落,完全不受迷雾所蛊惑。它们的飞行,似乎不依赖身体,而是用现在我的视线一样,以心飞翔。

  因为,此时心的高度已至山巅,足以望穿迷雾。

  寻访日记 篇23

  窗上蒙着一层薄薄的雾。窗外,阵阵雨声:刷刷———我在朦胧中起了床,准备去屋外探春。

  地上湿露露的,空气中弥漫着一种特别清新的味道,夹杂着春雨的味道。天空忽明忽暗,春天明媚的阳光通过层层云朵暖暖地照在我身上,早晨,好清爽。

  春风迎面拂过,好凉爽,她不像夏风那样清新有力;不像秋风那样有瓜果之气息;更不像冬风那样冰冷刺骨。她,有她自己的味道,自己独特的味道。她,默默地为人们服务,给予人们清爽。看,那儿有一群孩子在借助春风放风筝呢!看,他们放的多高。

  茫茫然然地就到了前面,那儿有一株杨柳,在春风下跳舞。这不禁让我想到了贺知章的诗句:“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初春,杨柳叶稀稀密密,更形成了特有的美好。杨柳,仿佛一个能歌善舞的维吾尔族姑娘,在春风下,尽情展现出自己婀娜的舞姿。又好像深山中一株幽兰,尽自己全力向世人展现自己的美。杨柳,不也在为世人做贡献吗?

  走了许久,愈行愈远,太阳已当空照耀,春天的美景许许多多,我边行边看。偶遇到了一片竹林,春竹生命力旺盛,特别是在春雨过后,更是节节高。春雨如母亲,竹笋如孩子,孩子在母亲的呵护下渐渐长大,直到长大成人,成为栋梁之才。自然界中的事物,不就也等同于人吗?我踏上了这片神圣的土地,充满爱的地方。脚下泥土湿润,不一会儿,就弄脏了鞋子,可我切毫无察觉。我小心翼翼的向前,用脚摸索着,生怕踩坏了哪颗还未出土的小竹笋。抬头,见高大春竹,低头,见矮小竹笋,这两个有着天囊之别的事物,竟能如此之融洽地生活在同一片土地,这是纯洁的友谊吗?每颗竹笋都在奋力地长高,争先恐后。恐最后一个就会死亡。可人比竹笋要懦弱吗?人不也时常偷懒吗?那人还不如笋呢!

  我离开了竹园,走在回家的道路上。万物苏醒的春天,人是否也苏醒了呢?

  寻访日记 篇24

  春天是五彩缤纷的,春天是万紫千红的,春天是多姿多彩的,春天还是鸟语花香的,下面就一起去寻访可爱的春天吧!

  悄然而至的春天吹起了那轻柔的春风,下起了那细细的春雨,让我们知道春天来了。春风就像一位慈祥的母亲轻轻的抚摸,春雨就像暖和的棉絮铺在脸上。

  春天小草探出头来,睁开睡眼朦胧的眼睛,在四周望了望,自问自答的说:“春天来了吗?春天已经到了大地,我要出去看看。”眨眼间,小草长满了平地,长满了小路旁,长满了连绵起伏的高山,几乎每一寸有泥土的地方都有它的身影,可以说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柳树也吐出了新芽,从远看,那一颗颗新芽像孩子的眼睛。再走近些,好像每一颗新芽都要爆炸了一样,炸出一个个新的生命。在风低下翩翩起舞。真的可以说是:“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春天是不可少花的。春天的花很多,比如说迎春花、油菜花,都是金色一家族,她们俩就像两姐妹,把大地打扮地像一个金色的大球。还有很多的果树花,比如说有苹果、梨、李子,它们又是白色一家族,在空中看,别人还以为这时还是冬天呢。

  在花丛中还有一只只美丽、勤劳的蝴蝶和小蜜蜂,当我走过油菜田时,我会听见一阵阵嗡嗡嗡的声音,我觉得这是一首美美的音乐。让我想起一首有趣的一句诗:“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丁冬,丁冬。多美的一首曲子呀!让我沉醉于音乐的节奏。原来是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我停了下来俯下身子,喝了几口清泉,啊!在清凉之中,还带着一丝甜味。我走到了一片田野旁,看见了一个农民伯伯,虽然汗流浃背,但是脸上还是一脸的笑容。我想起了一个警句:“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

  我不知不觉地走到了一所学校门口,我听见孩子们在背诗的声音。我忽然想起:“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我也应该回家了,因为我也还是一个学生。“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所以我们学生也要尽学生的责任,让我们一起学习吧!

  寻访日记 篇25

  在成都的市区边缘,有一个著名的地方——大熊猫基地。那儿长相憨厚、可爱的大熊猫吸引了大波游客前来造访“熊猫国”。我和妈妈也慕名而来,想一睹国宝的风采。

  刚一走入基地,我就感到一股浓浓的国宝风扑面而来。到处都是黑白相间的熊猫玩偶。大门上、石壁上、假山上、树枝上,甚至小假山瀑布上全都是熊猫玩具,大大小小、无处不在。我一下子仿佛到了童话世界,空气清新,蓝天蓝、白云白、流水清,竹子林立的道边,阳光明媚。我有生以来第一次看到那么多熊猫玩偶如此成功地融入自然。

  沿着成都市区唯一一条山路蜿蜒而上,我们到达了山顶。第一个要去的,当然是大熊猫1号别墅了。这里的熊猫,按导游的话来说,就是:颜值高、出过国、留过学、上过电视的明星国宝。

  我满怀好奇地走上1号别墅的单向环线,走了约十米,我见到了人生中第一只活的熊猫。它趴在运动架上呼呼大睡,周围的游客大呼小叫,不停地拍照,它连眼睛也不睁,只是一头扎在木头床上。当妈妈还在为这只“睡熊”兴奋时,我看见边上的另一个区中,有好多黑白的身影。我跑到妈妈那儿,叫:“妈妈,那儿还有一大堆!”

  我说的一点儿也没错,六只熊猫在竹林里啃着手上的竹子。六只熊猫,六种姿态。第一只背靠在竹子上,一只手拿着竹子,一只手放在一边的竹子堆上,仿佛在说:这是我的,不准拿!第二只趴在地上啃竹子。第三只熊猫左手一根、右手一根,两手交换、一边啃一下,节奏准确性堪比节拍器。第四只仰躺在地上,干脆懒到躺着吃。第五只两只手捧着竹子,像在吹笛子一样。最后一只最可爱,它没吃竹子,而是爬上了一棵树,在上面缩成一团,成了一个黑白相间的团子,过了一小会儿,它抬起头来,迷惘地看着游客们,似乎在说:我是谁?我在哪儿?我要做什么?把我们逗得笑出声来。

  寻访国宝,在我脑海中,它们可爱的身影、憨厚的表情,永远定格了。

  寻访日记 篇26

  寻访日记 篇27

  春天,当我们还在享受着春光送来的温暖时,可有人却早已在这鸟语花香的日子里不辞辛劳地清洁着城市。

  夏天,当我们还在抱怨着空调房的烦闷时,可有人却在烈日下汗流浃背地打扫着我们的城市。

  秋天,当我们在享受大自然带给我们的馈赠时,有一种人却在这个瓜果飘香的季节里默默无闻地扫着已枯败的落叶。

  冬天,当我们还在暖炉旁烘烤着冻得通红的手时,有一种人却在这飘雪的日子里无怨无悔地扫着洁白的雪。

  一年365天里有最令人期待的春节,可是他们也只放的几天假,而过了这几年,那他们便又要开始忙碌了。可他们却从无怨言,他们就是尽职尽责、从无怨言的“环卫工人”!

  从最初的采访里我知道了:这位环卫工人叫高佩华,今年64岁,已经工作了4年了,负责清理锡东大道。每天都要6点钟上班,4点半下班。

  听完了这些,我这个问题大王又要开始发问了

  我:当初您为什么要选这样一个艰苦的工作呢?

  环卫工人:因为这样的一个工作不但可以为我们的城市多做贡献,而且可以让我多交一些朋友,年老了不再孤单,不再寂寞。

  我:按理来说您这个年纪应该可以回家享福去了,您为什么要坚持在这个坚苦的岗位上呢?

  环卫工人:嗯,因为我们的城市需要我们来清洁,我的家庭也需要我来出一份力。而且如果大家都想回家享福,那么我们的城市就没人管了。

  另外,我还想说:不要告诉自己的孩子,不好好读书就只能扫大街,就只能捡垃圾,他们虽然卑微,但绝不卑贱,他们也有他们的价值,请尊重他们。

  是的,要是没有他们,我们也不会有如此美好的生活环境,可有的人却十分不尊重他们,肆意侮辱他们;肆意殴打他们(少部分人),这样的行为真是让人痛心疾首。So,我们对他们不应该只是同情,更多的应是尊重。

  寻访日记 篇28

  我们迎着和煦的春风,迈开轻快的脚步,怀着兴奋的心情,坐上大巴车去上方山森林公园和白马涧生态园去春游。但是我们肩上担负着一个艰巨而光荣的任务,那就是去寻找绿色家园。

  我们来到了上方山森林公园门口,同学们迫不及待地下了车,排好队伍跟着导游哥哥走进了上方山森林公园。一进门,首先呈现在我眼前的是用各种各样的花围成的一个个圆形的拱门,五彩缤纷,好看极了。我们走进拱门,一阵浓浓的花香直钻我的鼻孔,舒服极了。一阵微风吹来,樱花花瓣徐徐飘落,像下了一场樱花雨,把手伸出去就能接住在空中飞舞的片片樱花花瓣,多美啊!向前走了一会,我们来到了表演杂技的舞台前,只见一个小丑正在专心致志地表演,他拿着泡泡水和吹泡泡的工具,用吹泡泡的工具在水里一碰,然后拿出来并向左右摇摆,紧接着一个又一个又大又有光泽的气球吹出来了。正当我看得津津有味的时候,突然,有一个同学大喊:“这里有郁金香!”我赶紧寻声走过去,只见长方形的花台里一株株郁金香迎风摆动,活像一个个顽皮的孩子。摇头晃脑地在草坪上玩耍。

  参观完了美丽的上方山森林公园,接着我们去了白马涧生态园。一进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巨大的荷花池,里面飘着许多睡莲,有的含苞欲放,有的尽情舒展,有的轻轻摇拽,真是千姿百态,惹人喜爱。池水清澈见底,水中的鱼儿正在追逐嬉戏,给池塘增添了不少欢乐的气氛。

  沿着小路前进,很快就到了远近闻名的龙池。龙池的人工瀑布虽不像黄果树那样雄伟壮丽,但配上那一湾清水也能使人身临其境,让人流连忘返。

  经过这长途的跋涉,我们有的同学累了,就在游乐场边休息,边欣赏。有的同学仍在那里尽情地玩耍,似要把所有的烦恼抛到脑后,同学们个个陶醉在欢乐之中,沉浸在绿色家园里。

  参观结束后,我们恋恋不舍地离开公园,上了车。一路上我心情澎湃,因为我找到了绿色家园,感受到沐浴在党的阳光下,是多么的幸福啊。

  寻访日记 篇29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多少年来,人们一提起“西湖”,嘴边就溜出苏东坡的这句千古绝句。不论外地游客,还是国际友人,一提起杭州,都会吐出“西湖”二字,都要先游为快。

  前几天,我们小队就以“寻访西湖的足迹”为主题,到闻名天下的西子湖畔进行了调查。

  戴上“西湖通”导游自动讲解机,我们来到了苏小小墓。走近墓碑,上面清晰地刻着五个大字“苏小小之墓”。墓碑后面是一个呈半圆状的奶黄色墓冢。讲解机里传出了一个温柔的女声:“游客朋友们,你们知道这墓冢下埋葬的是谁吗?她是一位女性——苏小小。相传苏小小自小多才多艺,且长相出众。有一天,她偶遇宰相的儿子,俩人一见钟情,私定终生。可后来,心上人远离小小,使她非常思念,最终不能成为眷属,而小小却落得了可悲的结局。”听着这个故事,我的眼前浮现出了一位美丽柔弱的少女,面带忧伤的神情,似乎在向人们诉说着什么。我深深地为少女的痴心感动着。

  我们又来到了巾帼英雄——秋瑾的墓前。讲解机又解说道:“秋瑾是一位了不起的女性。她年轻时去日本留学,回国后,看到腐败的清政府统治下的人民,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于是,秋瑾就和学友们一起主张革命,想推翻万恶的社会,但最终被清政府杀害。临死前,还写下了豪壮的诗篇。”

  接着,我们又去了断桥。“断桥不断,长桥不长,孤山不孤”是西湖的三大奇闻。讲解机再次解释:“断桥之所以被称为断桥,是因为冬天大雪纷飞时,南边的雪融化得快,北边却依旧是厚厚的积雪。远远望去,这座桥就好似断了一般。所以称它为断桥。”……

  谁不说西湖美,谁不留恋西湖景?春天的西湖,百花盛开;夏天的西湖,荷叶莲莲;秋天的西湖,落叶飞舞;冬天的西湖,银装素裹。美丽的西湖,居然还有这么多动人的故事,优美的传说?真是让我大开眼界。

  寻访日记 篇30

  正是在4月3号这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我们采荷二小的五年级全体师生踏上了寻访“茶文化”之旅。

  不一会儿,前进的客车车窗上出现了一大片的绿,远处几座苍翠欲滴的小丘与白墙青瓦的小屋相得益彰,更显得这里的古朴、清静,仿佛是一处世外桃源。“看啊,要到了!”同学的一句提醒把沉浸在想象我带回了现实中,承载着满车欢声笑语的客车就到达了目的地。

  我们像出笼的小鸟一般,欢快的冲出客车,迫不及待地想要融入这美丽的大自然中。沁人心脾的空气扑面而来,使人精神气爽。我们的“军团”一路向下,踏着整齐的步伐,向茶叶博物馆行进。大树张开它的双臂为我们遮阳,小溪带着欢快的歌儿从山上流下。路的两旁是郁郁葱葱的茶田,茶田中,还穿梭着几个忙碌的茶农,一股绿茶的清雅淡香悠悠飘来。

  不远处,我看到了几个苍劲有力的大字——“中国茶叶博物馆”。茶叶博物馆倚山而筑,颇具田园气息。粉墙、黛瓦、绿树与逶迤连绵、碧绿青翠的茶园相映成趣。走进博物馆,顿时被淙淙水声吸引,只见一面水幕从高处徐徐而下,水幕中间一个绿色的“茶”字,显得格外清亮醒目,真是“精茗蕴香,借水而发,无水不可与论茶也”。这个看似简单都设计,却突出了展览的主题。博物馆设茶史、茶萃、茶事、茶具、茶俗五个展厅。茶史厅介绍我国茶叶生产、茶文化的发展史。茶萃厅展出我国名茶和国外茶叶的样品,茶具厅展示我国各历史时期茶具的演变和发展。茶事厅介绍种、制、品茶的科学知识,茶俗厅介绍云南、四川、西藏、福建、广东以及明清时期的饮茶方法和礼仪,反映我国丰富多彩的茶文化。细致形象地反映了我国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茶文化和中国几千年茶叶文明的历史轨迹。

  慢慢的,我们的“茶文化”之旅就要结束了,在这次春游活动中,我不仅遇与大自然来了个亲密接触,还获取许多有关茶的知识,我一定要努力,将这些知识运用到生活当中。

  寻访日记 篇31

  翻开存在与记忆中的日记本,一章章略带昏黄的故事又再次在眼前重演。

  “当!”书中人物的兵刃碰在了一起,看得我心惊胆寒的,还是战战兢兢地继续向下看。

  不知不觉,漫画版的三国演义就看完了。不过,记住的大多还是武将有多么英勇,在刀光剑影的战场中任意奔驰;谋士们有多么多才,谈笑间,便能令敌人灰飞烟灭。纵然是马中赤兔人吕布也难逃白门楼。

  看着看着,时间就这样流逝了,在漫画的陪伴中,我悠闲地度过着童年时光。

  “天为什么是蓝的?”

  这个问题已经向大人们问了许多次,但是得到的答案往往是不尽如人意。但是在今天,我终于从书中得到了答案,原来是因为光的散射。因为得到了答案,一整天都是开开心心的。

  如今,科普类的书籍已然“霸占”了原先漫画的地位,成为了枕边的必备书本。

  神奇的天体、宏观的宇宙已经在悄然进入我的世界,这才明白原来宇宙有这么大,不止只是我们生活的地球。

  在科学中,我也慢慢地成长了。

  “原来还有细胞这个东西啊,我们就是由这些小点构成的么?”看着书中写的内容,我不仅很惊奇。原来一直不知道自己是什么,现在也终于明白了。

  口渴,就是细胞中的水分不足了……

  在更多的书籍中,许许多多原来想不出答案的问题,都被轻松的解决了。我也就这样,逐渐迈向了知识的大门,越来越多的知识呈现在我的面前……

  微微一笑,合上了日记本,就让这些故事继续封存吧。

  读书,伴随着我成长,也令我成长。通过读书,我令自己成长。书籍不知在何时,已经成为了生活的一部分。不只是课外书,更多的是与课本接触。在一本本书中,我们看到了自己成长的足迹。

  读书,令成长的道路绚丽无比;

  读书,同样令我们成长的路上满载精彩。

  所以我说,读书,就是成长。

  寻访日记 篇32

  坐在车上,目光注视着车外的景物,自己却说不出此时的心情,有喜,亦有悲......

  数小时前......

  我漫步在这古镇的大街小巷上,全身心的欢愉都洋溢了出来,嘴角微微往上,勾起了一条愉悦的弧线。阳光透过了层层碧绿的树叶,铺洒在了这渗透着阵阵古韵的街道上,彰显着浓郁的生机。

  我轻踏在石头铺成的古老道路上,手指轻触着留有岁月痕迹的石壁,不禁回想起我在这度过的那难忘的一个月——我至今还记忆犹新的那一个月。

  那还是在我十一岁时候的事。那年暑假,我便来到了这个古镇,在那儿,度过了我最为快乐的时光。但快乐的时光总是不长久的,在这里,我只待了一个月。

  想到这里,我不由自主地止住了脚步,双手插在兜里,叹了口气。是啊,这样的时光谁不想多有一点呢?可天不从人愿,那以后,功课就渐渐多了起来,到了初中,更是不必由我来说了。而我那曾经的快乐时光,也因为繁重的学业而隐匿了起来,不仔细回想是不会出现的,而我又疏于回想,呵,这也是我的一大悲哀吧!古人曾云:“往事不堪回首。”可我认为,这哪是“不堪回首”?这分明是“无暇回首”啊!也正是如此,我许许多多的快乐回忆便永久的尘封了。啧,可怜我那快乐回忆哪!啧,可怜我这单一人生哪!

  又发出了这种感慨。唉,回忆再快乐又怎样?它只是一张废弃的支票;未来再美好又怎样?它只是一张未到的银行卡;只有今天——哪怕它再痛苦悲伤——才是把握着的现钞。但我,却总愿去寻找那废弃的支票;却总愿去寻访那遗失的快乐童年。我心想着,摇摇头,转身往回走去。先前的快乐心情虽然存在,但却多了另一种莫名的心情......

  数小时后......

  我坐在疾行的车上,心中却不知是什么情绪,只是想到了一句话:再见,不,永别了,遗失的快乐童年。

  寻访日记 篇33

  今天早上八点钟,我们圣火小队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了塘栖古镇,准备寻访我们身边优秀的传统文化。

  刚下车,我们就被古镇的古韵味给深深地吸引了。抬头望去,想不到这地方还真有戏台!哇,这戏台搭得还真有模有样呢!我仔细一看,上面有演员化妆、排练的地方,戏台的后面,还有一个宽敞的后台呢!大家想看戏,却被家长的话给雷倒了,“戏下午一点才开始呢!”

  “啊?”我们异口同声地喊道,一个个发亮的眼睛又暗淡了。“不过,这儿可有古街了!现在快过年了,小镇里的传统文化可以堪称第一了!吃的、玩的全有哦!”“百闻不如一见,我们快去吧!”一个同学的话又将无精打采的我们给电倒了。

  大家朝古街跑去,哇,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里面有做年糕的、粽子的、糖葫芦给能甩出尖尖的、纤细的糖风呢!吃一口,甜津津的,化在嘴里的味儿散不开呢!最有趣的还是看师傅做年糕,他先把年糕放在一个大娄子里,用一个超重的锤子使劲地打,一面打好,又打另一面,打累了就换一个人,过了好一会儿,年糕打好了,于是,师傅们便把年糕放在石板上,用手弄出个香肠形,然后,他开始使用绝招-----用绳切年糕!他先动作熟练的把细如丝的绳子放在年糕下面,然后再从上把绳子交叉一拽,哈,说也绝,年糕就被切下来啦!

  大家围在旁边,久久不肯离去,手实在痒痒了,就拿起一块津津有味的吃了起来。有些厉害的师傅会把年糕做成金元宝的样子,在边缘粘上金灿灿的糖儿,刚做好,就被一群贪吃鬼给一窝蜂似的抢走了。

  吃好看好,享受了这么多古镇乡民的优厚待遇,自然也得为他们做些事了。于是,大家开始写福字和春联送给乡民们了!

  时间过得真快啊!很快就回家了!原来我们身边一直都充满着优秀的传统文化啊!

  寻访日记 篇34

  天灰蒙蒙的,下着绵绵细雨,厚厚的乌云始终不肯化作豆点大的雨点畅快的倾泻而下。我翻过玉皇山寻访了南宋官窑博物馆。

  大厅里的人寥寥无几,几十件展品在头顶橘黄色灯光的照耀下周身亮着炽炽的光芒.一件黛色的花瓶映入眼帘,一旁的简介告诉参观者,这是五代十国时的工艺品。1300多年了它依旧光洁如新碗口大小的瓶口下是细长的瓶颈,周身上十几条玉雕成的龙附在上面,每一片鳞,每一根龙须依稀可辨精致的令人惊叹!

  色彩由华贵的黛色变成了白色蓝印,栩栩如生的人物造像取代了腾空的飞龙,应该到了宋代。君王的荒淫无度在瓶身的刻画上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眼前的一个花瓶便是那个时期的产物,瓶身的画上是一片歌舞升平的景象:一位身穿绵袍的公子正饮着美酒观看着舞蹈,,醉态已十分明了。身后的丫鬟如同一尊塑像面无表情的站着,缓缓摇动着扇子,周围的人纷纷举杯,频频向公子敬酒。画匠们把皇宫贵族的丑陋刻画在了瓶身上,同时也把自己的怨恨和不满倾泄在了瓶身上。余秋雨在《莫高窟》一文中写道:“看莫高窟,不是在看一个死了一千年的标本,而是在看一个活了一千年的伟大生命。“在握严重,看这些瓷瓶亦是如此。一千年前这些瓷器在100·C的烈焰中诞生,几十年后作为陪葬品体验了几百年坟墓的阴森,最终重见天日。观赏它们就像是与一群可敬的老者对话,它们平静的述说着大宋王朝的没落,而我伫立在一旁,默默地倾听。

  走进第二厅,陈列着一些元代的细瓷碗、象棋子等物,然而最令我难忘的是一匹青黑色的烈马:它树着双耳,目光炯炯注视着前方,两蹄腾空半开承嘶鸣状,飘动的鬃毛更使它显得威风凛凛。再细看,每一根胫骨的肌肉都刻画的令人叫绝。它是一匹没有缰绳的野马,此刻仿佛正飞快踏过沙场,奔向远方… …

  在这个博物馆里,不仅能大开眼界,还能了解古代历史,这真是个值得去的地方。

  寻访日记 篇35

  前段时间,我们学校进行了一个很有意义的活动,就是“寻访身边的好人”。那是在3月3日到3月5日进行的,正好是周末,非常适合同学们去寻访。

  全校的每一个同学都拿到了两张卡,一张是采访记录卡,另一张是好人嘉许状。他们分别有不同的用处。我们在这周末的几天里寻找一位身边的好人,也就是经常关心和帮助别人的人。我们要去采访他,并让他在你的采访记录卡上签个名,如果这位好人愿意的话可以写上电话号码。而且,你还要将“好人嘉许状”颁给这位好人,代表少年先锋队队员向他致敬。回到家还需要认真地在采访记录卡上填写好人事迹并且也要写上自己心中的感想。

  我采访的是一位叫“姚群”的阿姨。她从事会计工作,但她不仅仅认真工作,还常常关心和帮助身边的人。

  那一天,3月5日,她将自己的一盒饭菜送给了路边的一位老奶奶,于是我鼓起勇气走上前去采访她。我向她说明了学校的这次活动,然后问她:“请问您为何要将饭菜送给这位老奶奶呢?”她告诉我说,这位老奶奶的儿子可能脑子有些不正常,现在还没有一份稳定的工作。老奶奶每天都在外面检垃圾罐,姚群阿姨正好看到了这情景,手里正好又有一盒饭菜,就给了老奶奶。姚群阿姨说这并不算什么,但我却觉得她的举动很感人。我又问她还做过什么好事,她告诉我,她有一次还帮贫困山区的孩子做过义工呢!虽然她做的只是很细小的一部分工作,但是她能出一份力,我觉得让人非常敬佩了!

  我请她签了名,但是她却没有留电话号码,不过,这也没有关系。最后我将好人嘉许状颁给了她。姚群阿姨看到嘉许状后,脸红红地,露出了甜甜的笑容。

  一回到家里,我就开始填写采访记录卡,这真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活动,我在我的身边找到了“雷锋”,我以后要多多发现身边的好人,也要学习雷锋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

  寻访日记 篇36

  富阳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底蕴深厚的造纸文化更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如今的大源双溪岸边,造纸技艺依旧传承着悠扬的历史。

  细雨朦朦,却仍然阻挡不了我们寻访千年历史的快乐脚步,我们乘着大巴,映着小溪流水,看着天空中的鸟儿,来到了大源双溪村。所谓“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一根根翠竹不时弯腰向我们问好,我们也兴致勃勃地笑着回礼。一座富有年代感的礼堂展现在我们眼前,我们迫不及待地走了进去。手工宣纸正在各位爷爷手里熟练地诞生,他们马不停蹄操作着,一会儿抄纸,一会儿收纸,一张张洁白如玉的宣纸整齐地叠在一起,好似一块块雪白的豆腐!这项沉甸甸的国家级文化遗产,见证了先辈们的勤劳创新。

  离开造纸作坊,我们还参观了打磨纸浆,晒纸,检验纸品。每一道工序都是那么不简单,每一道工序都饱含着劳动人民的智慧和结晶!

  最有趣的就是我们亲手做宣纸。在师傅的指导下,大家亲身感受了造纸,抄纸,收水,放纸。看上去一举一抡,你千万别以为只是几个简单的动作,那是很有很大的难度的,讲究可不少。要做好一张纸,可真没那么简单!我小心翼翼地做起来,把木板放入水中,然后轻轻端起来,向前一抬,水排出来了,纸浆在这操作中渐渐叠合成一张薄如蝉翼的白纸,太神奇了!要知道,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正在被小小的我们感受着!

  回味着造纸的技艺,议论着悠久的文化,我们漫步来到书香四溢的接待室,一排长长的桌椅摆得整整齐齐,白色的毛毡上摆放着令人神往的毛笔,大小不一。我们兴致勃勃地写起字来,“一点、一横、一撇、一捺……”,这些笔画不停地在我手中跳越,弹唱出美妙的中国字。

  春夏秋冬,四季轮回,造纸的工艺一直没有停过,双溪村的宣纸文化也还在进行着,传承着中国历史,一步步面向世界。

  寻访日记 篇37

  一年一度的春节又来到了,大街小巷热闹非凡。年初二,我和爸爸妈妈来到金坛奶奶家拜年。而每个地方的过年习俗都各具特色,所以,我这次还要寻访并体验一下金坛节日文化的特色。

  一会儿,我们来到了奶奶家。进门定座后,我便发现奶奶爷爷在厨房里包馄饨。我问爸爸:“过年干嘛包馄饨啊?”爸爸摆出一副很有学问的样子说:“这你就不懂了吧,金坛过春节的习俗与常州不同,金坛人过节喜欢吃馄饨,而常州人早去吃饭店啦!”“哦,原来金坛还有春节吃馄饨的习俗。”谈笑间,午饭馄饨已经做好。我们合家团聚,围坐桌旁,虽然吃的是馄饨,但心头的充实感真是难以言喻。我们并不是在享受馄饨,而是在享受那种欢乐的气氛。不知不觉又到了晚饭时间。开饭后,爸爸对我说:“你看,这菜里红烧鱼,有春卷,有萝卜丝,还有甜饭,都是有讲究的。”我问:“这吃饭还有讲究?”爸爸说:“这红烧鱼喻示“年年有余、红红火火”,萝卜俗称菜头,祝愿有好彩头,吃春卷也是春节习俗,甜饭则预示往后的日子甜甜蜜蜜。”到了晚上,哥哥让我和他一起去放鞭炮。一听放炮,我就来了劲。我、爸爸、哥哥来到小区的一块空地上,哥哥从家里拿来了一箱子杂七八拉的烟花爆竹和我们一起放了起来。它们如孔雀开屏,如天女散花,或惊天动地,或岳撼山崩。第二天,也就是年初三,一大早大家决定去姨婆婆家拜年到了那,姨婆婆给我一个红包,我本不想要的,可妈妈说:“过年习俗,你就收下吧。”我便对姨婆婆说了声:“谢谢”。

  就这样,我在奶奶家住了五六天。初七坐上了回家的汽车。在车上,我想,这次收获还挺多的。不仅收到了红包,而且亲身体验了一下家乡——金坛的春节文化。有吃馄饨、吃年夜饭、吃春卷、放鞭炮、送压岁钱、拜年等。这些习俗中弥漫着浓浓的年味,你说是吗?

  寻访日记 篇38

  在我乡下老家镇上的一条小巷里,住着一位老爷爷。他的名字我不太清楚,只听大家都叫他“老恽”。我呢,就叫他“老恽公公”。每次回乡下,只要一有空,我爷爷就会带我到他家去玩。

  “老恽公公”是一个和蔼可亲,精干利落的老人,和我爷爷差不多年纪。他最大的爱好就是唱戏,每次还没走到他家的门口,就会听到从他家二楼窗户飘出的“伊伊呀呀”的唱戏声,我爷爷也非常喜欢听戏。所以,他们俩和还有其他几个年纪和他们差不多的人在一起,就会拉起二胡,打起板鼓,弹起扬琴,敲起小锣……在这些乐器的伴奏下,就会有一个或几个人,有女的有男的,有时还会穿着戏服,他们摆出姿势“啊-伊-呀”的唱起戏来。看他们那种陶醉的样子,真是其乐无穷啊! 可我却觉得并没有什么好听的!

  有一次我问爷爷,“唱戏很好玩吗?可我怎么觉得不怎么好听呢。”爷爷和老恽公公听了就笑呵呵地说“这是我们老年人的乐趣啊!我们小时候既没有电视更没有电脑,电影也难得看一回。各种戏曲倒是很多,我们就在一起学学唱唱,这就是我们最大的乐趣了。”“那你们唱的是什么呢?”我又问。老恽公公说:“是锡剧《珍珠塔》。你可别小看这个戏啊,它可是大有来历的。它是发源于我们常州的艺术瑰宝啊!锡剧最早叫常州滩簧,后来叫常锡文戏,现在才叫锡剧的。”“那既然是发源于我们常州的剧种为什么不叫‘常剧’而要叫锡剧呢?”我又好奇地问。老恽公公回答说:“那是因为刚解放的时候有许多唱锡剧的名角都住在无锡。后来国家定名的时候就叫‘锡剧’,但锡剧发源于常州的事实是大家都公认的。”原来是这样啊!我终于明白了。

  后来,我又上网查了资料,果然锡剧是发源于常州的,而且还被定为首届常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我们应该重视和保护它。现在我听老恽公公和我爷爷在唱戏的时候,不再觉得那么讨厌了,反而觉得别有韵味。

  寻访日记 篇39

  暑假里,我和几个同学参加了主题为“寻访美丽江苏”的雏鹰假日小队活动。

  早上5点多,“叮铃铃”的闹钟铃声刚一响,我便从床上跳了起来,简单的洗漱了下,就和爸爸妈妈开车来到了集合点。冷菲雪、周瑞琪和翁浩洋已经到了,我们几个凑到一起叽叽喳喳的讨论着今天的目的地—燕子矶和琵琶湖。很快,陆宇轩、毛睿和张佳景也来了,我们的车队就浩浩荡荡地出发了。

  我们先来到了燕子矶公园。我极目远眺,宽阔的江面十分平静,不时有几艘满载着货物的大船开过,激起一朵朵美丽的浪花;岸边修葺一新的人行栈道一直延伸到很远的地方;几只水鸟在空中欢快地唱着歌,似乎在赞美这美丽的江苏,不少老人也乘着早凉在江边休息健身,他们有的坐在长椅上悠闲地聊着天;有的在玩抖嗡,小小的抖嗡上下翻飞,博得阵阵喝彩;还有的在打太极拳……他们一个个喜笑颜开,似乎返老还童了呢。我们也迫不及待加入了他们,奔向江边的健身器材,爬杆,走云梯,吊环……玩得不亦乐乎。最后,在家长的催促下我们才依依不舍的离开了这美丽有趣的燕子矶公园。

  第二站,我们又来到了琵琶湖。只见,碧绿的湖水中倒映着高大的树木,还有那绵延不绝的古城墙。城墙早已斑驳不堪,但它们还顽强地站在那儿,好像在讲述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湖边荷花池里的荷花正开得盛。一片片又大又绿的荷叶里,冒出了一朵朵笑粉了脸的花,有的花瓣全展开了,露出了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才展开几片花瓣儿,好像一位害羞的姑娘不肯露出脸蛋;有的还是花骨朵儿,像一支支画笔倒插在水中。我们沉醉在这美景中,久久不舍离去。

  活动结束了,我坐在车上,心里不由地想到:江苏真好,南京真美,我们一定要好好爱护宣传这些美景,让更多的人爱上我们江苏!

  寻访日记 篇40

  我的外公是一名老中医,他的家里珍藏着一本厚厚的记事本。有一次,我好奇地打开记事本,只见记事本的封面已经磨损,里面的纸张已经泛黄,字迹已隐隐斑驳,但依然非常整洁。

  笔记本的前半部分,记载着几十年来外公的每天收支记录,数字精确地每分每毫。我看到这些阿拉伯数字,拿起计算器飞快地计算着,一估算,发现外公几乎是个只会赚钱不会花钱的人。外公忙碌了一辈子,现在退休了还返聘在医院上班,他的衣服基本上都是缝缝补补,舍不得扔,几件新衣服大多是我爸爸妈妈替他买的。他还住在单位集资的筒子楼里,家里的家具基本超过二三十年没有更换过了。有时我忍不住地问道:“外公,你并不缺钱,但为什么这么省吃俭用呢?”外公笑着回答我说:“孩子,生活的品质不在于住多大的房子、吃多少山珍海味,而在于自己过得快不快乐,我生活简单惯了,钱可以花在更有意义的事情上的哦。”

  当我打开记事本的后半部分,我就找到了外公所说的有意义的事情。原来这里面记载着外公几十年来为无力承担医药费的病患捐助的情况。

  听外公说,他行医数十年,每年都遇到了无力承担医药费、确有困难的病患,外公一次又一次次地伸出了援助之手。退休后,因他的心里无法割舍医疗事业、无法离开病人,又返聘到医院继续为病人看病,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他几乎每天一大早都会准时出现在诊室。有时候我就问他:“外公,你天天上班,难道不会烦不会累吗?为什么不在家里好好休息呢?”外公总是回答我说:“我习惯了,真要我离开医院、离开病人,我会很不自在的。在这里我可以继续发挥我的余热,多好!”

  通过外公的一本普通的记事本,我真切地感受到了“勤俭、仁爱”的家风。我一定要把这些良好的家风继续传承发扬下去。

【寻访日记】相关文章:

寻访日记09-16

寻访日记01-23

寻访日记09-16

关于寻访日记的范文05-20

寻访日记:采访教师05-18

寻访小蚂蚁03-26

暑期运河寻访感悟10-04

初冬校园寻访记01-31

初冬校园寻访记06-18

我的寻访故事作文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