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扶的日志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知道日志吧,何不趁现在赶紧写一篇日志。那么什么样的日志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帮扶的日志,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帮扶的日志1
XXX,家庭人口5人,户主、妻子、两个儿子及母亲,身体全家健康。两个儿子在校读书,大儿子在四川省南充技师学院读技校,老二读初中。家有耕地3.08亩,现在有100平方米砖混结构房屋1套。夫妻在家耕种5亩土地,主要种植葡萄、蔬菜。
“我来得刚好是时候嘛,今天大家都在家”。我走进XXX家就高兴的先说起来。XXX非常热情地说,我们也是今天刚好没有出门。我请求说来个家庭合影照,他们欣然的拿出凳子。在正房照完家庭合影留念后。我问起了家里生产情况。他们说现在葡萄准备拱棚。一听到是葡萄,我马上说可以带我去田地里看看,也好向你们学习。他们客气的说让你跟我们去地里,这种不要意思。我说没得事,我是搞农科的。
来到地头,整块地转了转,3亩葡萄长势正常,现在是入冬,枝条已全部剪光。我向他提出了些建议:
一是十二月上旬前就应把棚搭上,按照惯例,每年元谋的十二月中旬起就会有低温霜冻,即使棚拱上了,到时候遇到霜冻天气,要晓得预防。
二是棚拱好后,抹药催芽使用单氰胺要注意安全,一周内不能饮酒。
三是近段时期施肥主要施磷钾肥,有助于催芽出穗。
XXX家20xx年比较贫穷,致富能力弱,仅靠传统种养殖维持生计。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后,随着乡上种植葡萄的农户,也开始尝试着种植,这两年光葡萄的年纯收入就有得2万元左右。我鼓励他家再发展种植1亩葡萄,增加收入。
帮扶的日志2
不知不觉在于都县仙下乡山塅村精准扶贫驻村帮扶已经好几个月了,从最初接到任务的无所适从,到现在对村情的初步了解;从刚进农家,村民客套的“肖干部”,到如今见面时他们亲切的“小肖”。尽管只是一句称呼的变化,但感觉扶贫对象已然把我当作了他们的朋友,而我也渐渐融入他们的生活,成了一个有事没事串串门的亲人、朋友、家人……
初到
山塅村位于于都县仙下乡的最北边,这里群山环绕,只有一条土路与外界相连,自然资源匮乏,生活饮水困难。为了改变生活,村里的年轻人走出大山进城务工,留下来的都是老人、妇女和孩子的所谓“386199”部队。在调查走访中,我了解到农村贫困户之所以贫困,有的是因病致贫,背负了沉重的经济负担;有的是因老致贫,劳动能力下降,生活境况窘迫;还有的是因学致贫,对仅靠耕种的农民来说,读书学费和生活费是他们最大的开销;还有因愚致贫,个别农户由于智力障碍或没有文化而不外出打工导致贫困;个别是因懒致贫,因为赌博造成家里一贫如洗。
调研
在导致农民贫困的各种因素中,最主要的还是因病致贫。村民王洪谐今年84岁,儿子三年前因中风瘫痪在床,一家人为治病四处求医,不仅花去了家中积蓄,还欠下了6万多元的债务,孙子为了给父亲治病,初中毕业就外出打工。今年7月,王洪谐的儿子去世了,老人心情非常底落,不愿与人说话。
我买了点老人爱吃的水果、点心和一瓶小酒看望他,开始老人还不愿说话,只是望着门前的李子树发呆。我听说年轻时老人当过村支书,也曾是村里响当当的能人,就与他聊当年带领大伙修渠铺路的事,他很快打开了话匣子,聊到开心处还不时地笑出声,这次畅谈让老人心情好了许多,我也了解到他的一些具体困难。回到工作队后,我们结合他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低保兜底、教育助学两项帮扶措施,并协助乡村党组织一起做工作,帮助他较好地度过难关。
“她家最困难了,丈夫和大儿子都患精神分裂症,小儿子还在校读书,一家人的.生活全靠她一人打零工支撑。”在去贫困户李咸军家的路上,村书记邹永平介绍说。
“我其实是想养猪、养鸡,但是我是真的脱不开身啊。”望着房间眼神迷离、口中喃喃自语的丈夫和儿子,李咸军的妻子饶连凤遗憾地叹了口气。
是的,丈夫、儿子都需要人照料,离不开人,产业扶贫不现实,可低保兜底、教育助学只能解决短时间的问题,长远发展怎么办?我担忧地问道。
“我又不懒,我是想借助这些优惠政策度过两年,等小儿子初中毕业后,我就去镇上找点事做,一个月怎么也有一两千,再种几亩地,搞点生产,养些猪鸡,而且小儿子毕业后也能挣钱补贴家用,那就好多了。”眼前这个女人的回答让我震撼和佩服,生活给她这样的不幸和打击,她却始终没有被压垮,依然有摆脱贫困的信心和决心。
对策
工作队入村后,我们开展了一系列村情民意调研活动,主要通过听取汇报、实地查看、入户调查、座谈交流等方式,深入分析了山塅村实际的村情、存在的困难,研究提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思考和建议。在此基础上,我们积极协调落实帮扶项目,比如,协调对原村部进行了搬迁扩建,对山塅村的通组公路进行了拓宽改造;协调建设了100亩的天宠养殖基地,主要养殖南美白对虾、鸭嘴鱼、四大家鱼、家禽等,还成立了专业合作社,有16户贫困户加入了专业合作社。
体会
随着这几个月精准扶贫帮扶工作的开展,我深深地感到一个强有力的村级班子才能带领全村群众脱贫致富,给钱给物只能解一时之困,不能激发内生动力和活力,只有变输血为造血,抛开“大水漫灌”实施“精准滴灌”,采取“一户一策”、“一户一方”,才能拔“穷根”掘“富源”。
同时,也让我对扶贫工作有了自己的思考和认识,身在基层不是受苦受累而是增长见识和实现价值,扶贫不是走走形式、做做面子,而是要带着责任心和情感去投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感受到老百姓脱贫后带来的快乐。
几个月的工作下来,现在工作队同志都信心满满,坚信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一定能打赢这场精准扶贫攻坚战。
【帮扶的日志】相关文章:
经典的日志03-05
男生的日志01-05
心情的日志12-19
感想的日志10-30
关于分离的日志12-24
写给自己的日志11-30
关于班级的日志11-15
实习日志02-18
经典的日志15篇03-05
感动人心的日志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