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渊明弹无弦琴典故

时间:2023-11-03 10:21:11 锟宇 日志日记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渊明弹无弦琴典故

  陶渊明的无弦琴是他与音乐结缘的故事。 据说,在陶渊明年轻时,他曾拜访过一位知名的琴师。这位琴师身世高贵,琴艺非凡,被誉为当时最出色的琴手之一。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渊明弹无弦琴典故,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无弦琴典故  

  一天,陶渊明喝醉了酒,坐在院子里弹琴。

  刚开始,村子里的人,觉得好奇,纷纷围观。

  只见陶渊明,对着一块长长的木板,两只手来回拨弄,一边弹,一边吟诗: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再看那块木板,大概是从炉膛里抽出来的,被烧的斑斑点点,分明就是他自己砍的柴。

  更要命的是,木板上没有弦,哪怕绷几根绳子也算,就算是冒充高雅,也要有三分像吗,这可倒好,一分也没有。

  完了,完了。这人的脑袋被驴踢了。于是,大家纷纷走散。

  陶渊明正有些失望,忽然,一阵清风,酒瓶的旁边,多了一个瓶子。

  不对啊,酒已经被我喝完了,怎么又多出一瓶。

  仔细一看,不是酒瓶,倒像是观音手里的净瓶。

  难道,观音正好从空中路过,听懂了我的无弦琴?

  于是,继续摇头晃脑,冒充高雅。

  注释:酒瓶、净瓶、无弦琴,都象征空、容等。

  砍柴出自《六祖坛经》。

  所谓弹无弦琴,其实就是一种心情的寄托,不一定有什么声音。类似于音乐指挥的打拍子。

  陶渊明简介

  陶渊明(约365—427年),名潜,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一说寻阳郡柴桑县(今江西九江)人,另一说江西宜丰人,东晋末到刘宋初杰出的诗人、辞赋家、散文家。

  陶渊明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后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

  陶渊明作品有《饮酒》、《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五柳先生传》等,是江西首位文学巨匠。

  寓意

  陶渊明家境贫寒,生活窘迫。他在《五柳先生传》中描述道:“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又看《自祭文》:“自余为人,逢运之贫,箪瓢屡罄,絺绤冬陈。”陶渊明只是因为贫穷,琴弦断了,一时无力更换新弦,这是情理之中的事。他不是为了显示自己与众不同,主动地把弦卸掉,而是被迫对着一张无弦琴弹奏。

  琴弦未断时,陶渊明当然会弹出琴声。琴弦断了,适逢心中有所感触需要抒发,他便抱着那张无弦琴抚弄一番,只要内心有其旋律便行,有没有发出琴声,又有什么关系?正如他自己所说的那样:“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晋书》)苏轼《琴诗》云:“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匝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苏轼告诉我们,琴声既不来源于琴,也不来源于弹琴的手指,而是发自人的内心。苏轼不愧为陶渊明的知音,只有他真正读懂了陶渊明。陶渊明的“无弦琴”虽然发不出声音,但乐在其中,此时无声胜有声,真音弥漫无音中。

  “无弦琴”这一典故源自陶渊明,后来人们常用来形容意趣高雅、不同流俗,或用来表示弦外之情,还可以用来表达闲适归隐之意。

【渊明弹无弦琴典故】相关文章:

春秋无义战的典故01-17

兼听则明的成语典故02-21

不学无术典故07-07

章鱼八弦琴09-15

七弦琴07-04

七弦琴08-03

不学无术的成语典故01-15

不学无术的成语典故05-02

不学无术成语典故10-16

不学无术典故起源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