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母亲日志

时间:2023-12-08 14:05:31 志华 日志日记 我要投稿

母亲日志(通用12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日志吧,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经验,不如趁现在好好写一篇日志吧。你知道什么样的日志才能算得上是好的日志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母亲日志(通用12篇),欢迎大家分享。

母亲日志(通用12篇)

  母亲日志 1

  十年前,母亲50岁,我写了一篇自以为是的《母亲》,满是悲情的回忆里记录了曾经的点点滴滴。

  十年后的今天,母亲60岁,再次提笔,记忆中那些悲伤的情绪已经遥远得恍若隔世,思绪里满满的,都是感恩和欣慰。

  这个十年,我只愿记得和母亲相伴度过的每一个幸福日子。

  都说有妈的地方才是家。是的,十年来,与母亲朝夕相伴的日子,家的温情浓郁得就像一杯醇香的美酒,让我沉醉其间渐渐遗忘悲伤,每一个日子都过得宁静而安然,这,才是真正的幸福!

  我感恩,感恩上苍让母亲在饱经沧桑之后,还拥有健康的身体。风雨过后,都会有彩虹的吧。十年来,我和姐姐终于可以经常陪伴在母亲左右,在她孤单的时候听她絮絮讲述曾讲过无数遍的往事,在她病痛的`时候挽着她的手陪她驱走恐惧和担忧,出差在外的时候为她精挑细选带回一份礼物,逢年过节时陪她吃一顿家常却温馨的团圆饭……我感恩,感恩因为有母亲而独有的这份幸福。

  我感恩,感恩生活的磨砺让我更加明白母爱的深挚和宝贵。“养儿方知父母恩”。这十年,与其说是我在陪伴母亲,倒不如说是母亲不离不弃地陪伴着我,陪伴我从青涩的女儿,逐渐成长为一位成熟理智的母亲。女儿快十岁了,从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到牙牙学语蹒跚迈步,从日常照料吃喝拉撒,到教育引导做人做事,母亲一直在我们身边,我的辛苦她从未落下,她的操劳我却未能分担,我常常感念母亲的深恩却无以为报。我想,我能做的,大概只是继续陪伴着母亲,努力长成更懂事的女儿和更优秀的母亲,将她绵延不绝的爱传递给我的女儿,让她也能懂得并回报以真挚的爱和感恩。

  母亲的付出从不求回报,即使偶有愿望,也是那么卑微而小心翼翼。即便是我们提议在她60岁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邀请她的兄弟姐妹来家里聚聚,她也深怕打扰了大家的忙碌。

  60岁,于母亲而言,真的是一个不同寻常的年龄,只有亲身经历的人,才能体会这60年的曲折和艰辛,也只有深爱她的我们才能明白,今天的幸福平静是多么来之不易。

  60年后的今天,我们终于有能力为母亲举办一次只为爱和亲情的生日聚会,终于能和所有爱她的亲人们一起,陪她吹灭生日的蜡烛,终于可以大声地对她说一声“生日快乐”。我是雀跃的,是感恩的,也是欣慰的。

  曾经的坎坷沧桑都已过去,我祝福,并相信母亲和爱着她的所有亲人们,未来的日子都只剩快乐和幸福!让我们相约下一个十年,相约更加美好的明天!

  母亲,生日快乐!永远爱你!

  母亲日志 2

  一方灶台,承载了一个家的温暖,也见证了母爱的伟大。在外漂泊愈久,思乡随之愈浓,几回梦见母亲在灶前煮炒最可心的饭食,思家的情愫,总在母亲温馨的灶台盈萦盛开……

  ——题记

  记忆里老家的灶台是用土块堆积起来的长方体,在表面刷一层厚厚的红土皮子,抹的油光滑亮,上面一左一右正好可以安两口大锅,下面鼓风用老式的风箱。灶台的一边放着一口大水缸,如果冬天天冷的话,还会摆上一口盛满酸菜的缸,旁边堆积一些晒干的麦秸,荞麦秸,是灶膛里生火用的。

  灶台上也摆放着一些常用的炊具,而且都是些必备用的炊具,随着岁月的洗礼,这些被母亲洗涮干净的炊具,也抹上了深深的色彩,逐渐和灶台的颜色浑然一体,绝对不是铁锈,而是岁月的痕迹。摆在灶台一脚的锅铲子,汤勺,漏勺,还有洗锅用的笤帚刷子无意间散发着亲切的味道,那是母亲长期做饭与灶台锅具,柴火磨合出来的味道。它们与锅日夜相伴,彼此在岁月流逝里为我们做出最可口的饭菜。在我的记忆里,那一把刷锅的笤帚,母亲换了又换,已不知换了几次,用到最后只剩个笤帚柄的时候,母亲才让它和灶台依依告别。

  由于母亲没有女儿,所以嘛,帮母亲做饭以成了我这做长子的专属权。每次做饭或者蒸馒头的'时候,我在一旁打下手,主要是烧火,那时候我可爱烧火了,一边烧火一边看金庸,古龙的小说,是最美的一件事。不过有一次差点酿成火灾,记得那时候母亲要我烧开一锅开水,我一边烧水一边看书,由于金庸小说里的故事情节太吸引人,不知不觉忘记了添柴,导致灶膛门口未燃烧完的火薪掉落在旁边的干柴了,顿时燃起了熊熊大火。当我发觉的时候燃烧的很大,我被吓傻了,不知所措的杵在一旁发呆,母亲正好赶过来,及时扑灭了火,如果母亲不回来,那天可能厨房就烧没了,现在想起来都后怕。

  那时候家穷没有盘碟,多用大白瓷碗装菜。故乡餐桌上最为常见的就是洋芋菜。母亲把切好的洋芋条,红葱段放在一边,用条锅铲挖少量凝猪油,再用调羹滴几滴胡麻油,甩落温热的锅里。洋芋菜炒至半熟,母亲开始掺水,用长柄塑料瓢舀水,“嘁喳”两声,母拿着勺子,滴了复滴,意犹未尽,锅里油少,那年头没有钱买油,所以多放水不会将菜烧焦。家乡的水甘甜纯美,洋芋又是纯天然绿色食品,母亲信手炒出的洋芋菜菜仍特别鲜美。

  记得小时候刚学着帮母亲烧火的时候,看着灶膛里燃烧的熊熊大火,却不知怎样去添柴,只是一味的往里面塞干柴,本来烧的很旺的火,顿时被我这样一顿猛塞,压的死死的,不见一点火焰,只见浓浓黑烟直往外冒,熊的我眼睛都睁不开,在一边咳嗽干着急。母亲在一旁看着我如此狼狈的样子,就对我说“火心要空,人心要公”,要把柴火支起来烧,那时候不懂得母亲说的这句话,在我的理解上就是柴少添点,让火空心。

  我按照母亲的说法开始添火,在灶膛里掏出多余的柴火,用火棍子把干柴支起来,让火空心,看着火还着不起来,一世情急忘记了旁边的风箱,直接用嘴对着灶膛口吃气,突然,火苗从灶膛口猛的一下子蹿出来,顿时闻到一股头发烧焦的味道,我赶紧跑到一旁的镜子上一看,眉毛,头发被烧的散散乱乱。现在有时候回想起来,想想当初狼狈的样子,忍不住的笑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也逐渐明白了母亲说的那句话:柴火中间空起来才能使火能接触到更多的氧气和空间,让火烧的更旺;做人应该把公道放在首位,才能无愧于心。

  记得小时候在老家,腊月二十三是祭灶的日子,也是小年,这一天母亲起的特别早,天还没有亮,就开始打扫庭院,收拾完庭院后,到灶台前上一炷香,献一小碟馒头,水果。然后开始忙碌一天的活计,根据故乡的风俗习惯,这天母亲在灶台上做一锅可口的浆水搅团,在炒一大碟子酸白菜。不过至今每次回家,逢腊月二十三,母亲依旧做浆水搅团,至于这天为何要吃搅团,记得母亲曾经说过,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在以忘却了。这天晚上吃过搅团,天快黑的时候,母亲要我和弟弟跪在灶台前烧点纸钱,意思是送灶爷升天,母亲在一旁嘴里念叨着“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的口诀。

  等到腊月二十七八日左右,农村就开始油炸东西,蒸年馍。炸丸子、炸油饼子、炸油条、炸荞面鱼等。这几天格外的忙碌,母亲总是起早贪黑,忙里忙外,准备过年的食物。母亲在这几天里,不管是蒸年馍还是炸麻花,油饼子,都先把做好的东西敬过了灶君,才可以一家人分享,美美地吃起来的。

  现在,我不再相信这一些事情,但我还是会祈祷和跪拜,因为我在向每一个期待跪拜,都是在祈祷母亲的平安,家人的平安。而每到新年的第一天早晨,我都会随着叔叔伯伯给村庄上的老人们拜年磕头去。一直在外工作,和村子里的老人家见面少了,而春节成了我和亲爱的乡亲们拉呱家常的最好纽带。走到哪里啊,我都忘不了淳朴的乡亲,忘不了生我养育我的黄土地。

  如今,老家的灶台早就换成水泥砌成的了,上面也贴上了瓷砖,比原来干净明亮多了,也失去了往日的颜色,只是很少用了,让沼气灶,电磁炉替代了灶台。每每一进腊月,我就在心底默念着:寒假赶快来临吧,我要回老家帮着母亲蒸馒头包水饺去,再在灶台边拉起风箱,看着母亲在灶台旁忙碌的身影,然后慢悠悠地烧火,闻着熟悉的馒头香,感受着母亲的挚爱。

  去年回家,看着母亲一如既往穿梭在灶前,手脚依旧利索,只是两鬓漫出几绺霜发,腰比以前更加弯了……

  如今,生活殷实了,炒完菜后,节俭惯了的母亲仍不忘将锅壁的油星用饭或面汤过净,或是用馒头擦干净。

  华灯初上,都市依旧车水马龙,霓虹千里。然我独守于他乡的静夜里,心灵的最深处总会在不经意间腾起缕缕乡愁的炊烟,我知道,那是母亲在灶台前点燃了生命的烟火,点暖家的温暖。

  母亲日志 3

  七天前的黄昏,母亲走了,带着深深的眷恋走了,她永远离开了我和我的家人。怀着极其悲痛的心情,我和家人办完了母亲的丧事,然而,母亲那慈祥的面容、真诚的目光和谆谆的教诲,却印一般刻在我心里。

  母亲叫陈亚斐,享年76岁。50年代她就担任了临安县临目公社副主任,60年代国家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她主动承担国家困难,要求下乡,落户到我父亲的出身地——临安县横畈公社泉坑大队(现在的白水涧村)。在村里担任二十年的妇女主任。九二年,我创办了天平驾校,有了自己的”地盘”和小楼,我把她和父亲接到了身边,朝夕相处近二十年。

  母亲是个非常诚实的人。她办事公道,公私分明,从来不让子女占别人的便宜。记得15岁那年,生产队里分粮食(当时粮食是集体的,入仓后按户口分配),父亲在供销社上班,母亲在公社开会,哥哥也不在家,分粮食的任务自然落到我和姐姐身上。到生产队分粮食过秤的是小队长,平时和我家相处甚密,他有意多称了一斤粮食给我家。晚上母亲回家后,我把分粮的事向她说了,她不但不高兴,反而严肃的批评了我,要我把多分的粮食归还给生产队里。想起每月和哥哥姐姐们食不饱腹的窘境,我犹豫了。看着我不情愿的'样子母亲用量衣服的木尺狠狠的打了我(母亲是个业余裁缝,“木尺”是她教训孩子的常用“刑具”)。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渐渐明白了母亲的用意,使我懂得了做人要诚实的道理。

  母亲是个很慈善的人,1999年,我怀着造福乡里的心情,到家乡开发了“白水涧”旅游景区,一时间,家乡变了个样,大巴川流不息,外地游客接踵而至。企业壮大了,效益也翻了几翻。于是,我母亲告诫我,企业兴旺了,村里一些老人生活还相当艰苦,有空应该去看看他们。打从听了母亲的话,我每年过年都去慰问村里的老人,礼物不多,但使老人们都感到了温暖。村里续《家谱》时,老人们一致要求把我造福乡里的故事写进《奚氏宗谱》,他们请人写了一首诗,《剑平先生赞》:事业有成惠社会,修桥铺路行善多,彰祖敬神方寸田,福泽乡俚传佳风。我想,这应该是母亲的功德。平时家里有点好吃的,总忘不了端一份给邻居;尽管后来搬到了城里居住,她也没忘记村里的父老乡亲,乡亲们遇到点难事,她总是吩咐我,要尽力帮助他们……她出殡那天,村里好多人来为她送行……母亲啊!虽然你与世长辞了,你不知道多少人为你心伤,你不知道有多少人为你失声痛哭,但我想,你应该可以瞑目了!

  在母亲眼里,我是永远长不大的孩子。每天傍晚,母亲总是站在窗户前,远远望着驾校的大门,一直要看到我的车开进大门,才放心的离开窗台。母亲生病前,我的饮食起居,都是她料理的。母亲中风后,自己生活都无法正常料理,她却念念不忘我,嘱咐我姐姐照料我的一日三餐,管着我的朝起晚宿。每天回到家里,母亲总是吩咐保姆,做点我喜欢吃的菜,连亲戚朋友送来的水果,她都没有忘记要留一份给我。现在想起来,一切都成了美好的回忆,这是一种多么幸福的浓浓亲情啊,可惜,这种幸福一去不复返了,这种亲情再也不能在我的生活中再现了!望着母亲的遗像,禁不住对母亲深深地怀念……

  母亲,你是儿最亲近的人,也是儿最难舍弃的人,你为什么一点不念着儿,说走就走了呢?我多么想你身体能早日康复,多么想你能再多活几年几十年;儿还有许多心愿未能实现,甚至想带你坐一回飞机都未能如愿,你给儿留下了太多的遗憾,太多的内疚……

  母亲,你的一生是平凡的一生,也是伟大的一生。你没有留下什么,但你却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你养育我长大成人,你教儿怎么做人,教儿怎么处事,儿将永远记住您的教诲,永远不会辜负您的期望!

  安息吧,我的好母亲!

  母亲日志 4

  提起母亲,总感觉千言万语难以表达。她和世界上所有的母亲一样平凡,又和世界上所有的母亲一样伟大。

  但过去,我却总是对着她抱怨。

  我总是抱怨母亲过于干净。小时候,家里住公房,为了客厅的墙面不被炉子熏黑,每到冬天,我们一家就挤到厨房取暖,只有睡觉的时候才到卧室去。

  我总是抱怨母亲过于节俭。家里的塑料袋积攒到出味儿也舍不得扔;吃过火锅的油碗要留着下顿调饭;随便哪里捡到的螺丝钉都要拿回来装进盒子……

  我总是抱怨母亲过于要强。谁家的新房子收拾好了,她总是跑去看,看完回来搬搬这儿,扫扫那儿,一边说着人家收拾的如何如何,一边说着自己家的该怎样怎样,直到她觉得比他家的还要好。

  我总是抱怨母亲过于守旧。电视里的激情戏她总是嗤之以鼻,要是出现一个普通的亲吻镜头或者那个明星穿个露背装什么的,她就会说:现在的电视尽演些乱七八糟的,把孩子都看坏了。

  像这样的抱怨曾那么多,那么深,可2002年,家里的一场变故改变了这一切。

  那年的天是灰色的。五月的一个周末,我和往常一样趁父母上班,躺在沙发上舒舒服服地看电视。电话响起,父亲的同事告诉我父亲出事了,在医院。当我赶到医院看到躺在长椅上的父亲,和他的同事抬着躺椅往前往省城的火车送时,根本没有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可父亲一躺就是近十年。

  十年来,母亲对父亲寸步不离。除了上班,母亲待的最多的地方就是厨房和卧室。晚上下班回来,她要将父亲从床上抱起,然后做饭。吃过晚饭再将父亲放好,烤上灯,自己回到厨房擀面,准备第二天的午饭。做完这些,她还要将父亲浑身擦洗干净,将换下来的衣服、尿布、床单洗干净,最后将屋子收拾整齐。母亲从来没有在凌晨以前休息过,有时甚至干活干到半夜两三点。外人看来,我家卧室、厨房和卫生间的灯就从来没灭过。

  看着母亲如此辛劳的生活,很多人都劝她选择放弃,告诉她如今的.社会,放弃不算罪过,可总是被母亲一句回绝。她说:我走了,他怎么活?我那么大的儿子怎么办?那种事我干不出来。

  的确,母亲所有的付出不只为了父亲,更是为了我。为了我能安心地上大学,为了我能顺利地就业,为了准备我结婚用的房子…

  前年,我们搬回老家,收拾房子都是母亲一个人跑前跑后。有一次,她去几里地外的建材市场买材料,由于材料件太大,挤不上公交车,她为了省钱,生是将那些材料扛了回来。还有一次,平地用的沙子拉来后,她一听找人背沙是按袋儿算,当即决定自己背。再有一次,为了不买床头柜,她将以前家里的旧床头柜用麻绳捆着,从外地背上火车,再背回家。每要出门,母亲总是灌上一瓶水,拿一块湿毛巾,从来舍不得买一瓶矿泉水或者吃一支雪糕。

  上周末,我回家已是下午五点多,父亲说母亲刚出去,到六点多还没有回来。我和父亲正要吃饭时,母亲乐呵呵地回来了。她一进屋就翘起右脚给父亲展示她的新靴子,一边告诉父亲这是她专门挑人家快下班的时间去才砍到120块钱买的,一边脱下来仔细检查。看了好半天,嘟哝着嘴道:我看这老板把我骗了,她说是上面不是皮子,下面是皮子,可我看下面也不是皮子。又看了一会儿,自言自语:这后面一点儿好像是皮子。直到父亲催她赶紧去吃饭才放下,说:唉!买贵了,我看就不是皮子的。听到这里,我鼻头一酸,泪水差点儿掉下来。去年我卖给她一双短靴,母亲先是说天还冷放着不穿,现在气候将好,又说好鞋走哪儿的时候穿,平时就穿不好的。可是,母亲啊!这些年你又去过哪里?

  想起一则故事:一个女孩儿来到珠宝店,问老板:我想卖这条项链给我姐姐,自从妈妈不在了,姐姐就是妈妈。店主问她:你有多少钱呢?女孩儿将衣兜翻个底儿朝天,问:够吗?店主微笑着说:很多!女孩儿捧着店主用蓝丝带包装的礼盒一蹦一跳地离开了。下午,又一位女孩儿来到珠宝店。她一脸严肃地问店主:这条项链是从这里买的吗?店主说:是的,有问题吗?女孩儿说:我妹妹怎么会有钱买这么贵重的项链?老板这次没有笑,他一字一顿地地告诉女孩儿:她的确没有多少钱,但付出了她所拥有的一切!

  是呀!我的母亲和小女孩一样,虽然不曾有过感天动地的事迹,却对我和父亲倾其所有。

  她曾那么喜欢踏板车,可十几年过去了,她都没骑过;她曾那么向往北京,可连甘肃省都没出过;她曾那么爱美,却总是出现在地摊儿上与人讨价还价。对于这些,了解她的人都知道,不是没钱没机会,而是母亲只对自己吝啬。她听说气垫床可以预防褥疮病,便托人从上海给父亲带来了气垫床;我大学毕业找工作,她带我出去花好几百块给我买西装、皮鞋;买房子的时候,她毫不犹豫,给了我所有的积蓄……

  一次,我在外面散步,无意中遇见了在外跳老年舞的母亲——退休后,她便以此为生活中最大的乐趣。看着她手来腿不来的动作,和目不转睛盯着老师的认真,有时会因为学到一个动作而开心地笑,有时会因为学错一个动作害羞地看看别人。在我看来,不论她作什么动作,都是那么自然,那么纯朴。看着看着,眼角湿润了。一个多么强大,多么充满活力的生命?尽管生活压的她面黄肌瘦,两鬓斑驳,却依然对生活抱有希望,依然全力寻找与享受着生活的乐趣。正是这种博大的生命力,促使她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延续着对这个家毫无保留的爱。赋予她秉承中国妇女勤劳、无私的美德,坚守在家的港湾,默默耕耘、奉献的力量和信念。

  现在,我终于明白了:母亲为什么节俭?是为了换取将来的富有;母亲为什么干净?是为了撑起这个家的尊严;母亲为什么要强?是为了支撑这个家重新步入正轨;母亲为什么守旧?是为了给予自己常人难以理解的信念。她,似湛蓝的天空,保护着我们在下面坦率、自由地生活,比山更高,比海更广。

  母亲日志 5

  记得我大姐近七十岁时,别人对她说,你真幸福,头发花白还有母亲服侍……然母亲渐行渐远,转眼间就不见了……让我悲痛万分!从此后再不能在母亲床前尽一份孝心了。母亲去年3月份溘然长逝,每每想起与母亲相处的日子,总是悲从中来,不禁潸然泪下。一段时期,我都无法从这丧母之痛中解脱出来。

  此生对母亲,我问心无愧,已尽孝了,但还觉不够一一在她不能照料自己时,没能天天侍候老母。

  是因我与妻子不在一地工作,且经常要外出,条件不足以请人照顾。母亲不在我家住的日子,只要有时间,最长间几日定当探望,有好吃的东西给妈送去,那怕她后来不是很清醒的时候,我仍旧经常去叫叫妈,问问妈有何不适,听听妈讲过去的故事……每次见到我的时候,兴奋就写在她老人家的脸上,而我一生只为她洗过一次脚,还是当女儿在时,为了那一点点孝心和虚荣心…

  她曾在福利院生活时,我经常过去陪妈妈说说话,为她老人家修剪指甲、打扫卫生,清理杂物。每次看到蚊子,一定寻遍每个角落,定要全打干净才离去。有一次看到几十只蚊子,我打了半夜,才心安离开。看见蚊子的那刻,心中万箭穿心般难受,想母亲受蚊害之苦,母亲为宽我心,总说没有感到蚊子叮。可我心里知道……

  母亲是童养媳,人本善良,她的母亲在她几岁就去世了,父亲到处流浪做事,记得母亲说,她十多岁见过父亲一面,也是最后一面。在姊妹中我最小,母亲给予的爱也最深,在我的记忆中,从来不曾挨打过。她没有上学读过书,只是在那普及文化时代上了一下夜校,认得几十个字。年轻时几乎是在萝卜、青菜加几粒米煮的稀饭中长大,所以后来只喜欢吃米饭,不太喜欢吃稀饭,也鲜有吃萝卜的时候。

  在我家生活的日子里,饭桌上除了排骨萝卜是不会有萝卜这道菜的。其他营养品基本不吃。因患高血压长年吃药,信谣传不能吃鸡蛋,所以连鸡蛋很少吃,每次都要我剥好再三劝才吃。母亲含辛茹苦带大七姊妹,一生清苦。

  我有一个患精神病的大哥,看到母亲病危时,拉着母亲的手,心有十分不舍,眼中含着泪花,从此后竟成永诀。当那患病大哥得知母亲去世时,竟然嚎啕大哭,那悲状,我们从未见过。这亲情可以使原本糊涂之人变得清醒,所谓血缘、母子连心。三个多月后,大哥因不幸摔倒成脑疝,撒手人寰,去陪侍在生时没照料一天的.生母了。

  如今,90多岁的母亲静静的走了,走得那样安祥、那样从容…阴阳相隔,我只有心在默默的祈祷,愿天堂里母亲安好!现在我只能在梦中能见到母亲了,梦见是欢愉的,醒来却是阵阵痛楚袭上心头……

  人生如过眼云烟,不可预知未来。要知在红尘中是没有轮回的,所谓亲情,父母、姊妹之情今生只能有一次,谁知道会有来生、会是如何?一切没有假如。香港电台知名主持人梁继璋先生写给儿子的一封信中,其中写道“下辈子,无论爱与不爱,都不会再见”。因此,在生时当好好珍惜一一惜缘、惜福。

  母亲日志 6

  都市生活,城市里充斥的净是繁华,早已厌倦了这闹市的喧嚣。于是我想起家乡,想起家乡那个清净优美的渔村,那里碧海环绕,落日的余晖像一张巨大的渔网撒满海边,我的心不由得向往,便加快了脚步。

  刚到家门口,就看到正蹲在地上洗碗的母亲。略微圆胖的身姿,背佝偻着,她的皮肤不再光滑亮泽,斑点爬上她的脸,细纹缠绕着她的眼睛四周,攀上额头,母亲是老了真的老了……她很高兴,看到我回家,不停地叨念着家常,问我要吃什么,想吃什么她就做什么。我说都行,你做的菜我都爱吃。她笑乐了,眼角纹在脸上也乐开了花。

  吃过晚饭,我就同母亲来到渔村的海边。

  渔村刚刚下过一场雨,天气说变就变,像个调皮的小孩子。阴云密布,细雨绵绵,转而又烟消云散了。太阳那高丽的光芒,将海面那细小的波纹映照得熠熠生辉,海面上,几只皮肤洁白的海燕舒展着双翼,自由自在地在海与天相接的地方翱翔着。我吸了一口雨后的新鲜空气,新中有说不尽的清恬舒畅。母亲说,下过雨的天空气最好。

  渐渐地,天色开始暗下来,我漫步在海岸边,极目向四处远眺,只见海天一色,苍苍茫茫,一只只渔船星星点点地漂浮在静静的海面上。

  你闻一闻,渔船正随着大海轻轻地送来清新的、稍微夹带着咸腥味的海风深深一吸,人整个身子顿时觉得清心爽肺。

  你听一听,海水正轻轻地涌上岸边,接着又悄悄地,退了下去,仿佛歇斯底里地嬉笑着。它们发出低微的哗哗的声响,我侧耳细听,呢呢喃喃,又仿佛是在诉说,在述说一个个娓娓动听的故事。我悄然地趴在一块礁石上,双手托着耳朵,凝神细听,陶醉其中。

  不知过了多久,只听“叽叽喳喳”的叫声,是几只小鸟在欢唱,我定神一看,又朝四周看了看,蓦然才发现,此时夕阳已经坠到了山的那边,如血如血温火的余晖将海水映染得通红通红。刚刚那几只鸟儿越飞越高,消失在那团红色的.光源中。

  母亲常常在海边,而对于我,海边却不是经常来的地方。她叫我高兴,就说:“回家吧,在城里空气不好,这空气好,你也能多陪陪妈,妈老了。”

  我是知道母亲的想法的,哪个母亲不愿女儿多呆在自己身边。我也想啊,只是人的心中年轻时总是有些躁动,渴望能闯一闯,到处看一看!母亲第一次这样对我说,我有些惊讶,让又觉得在情理之中。

  渐渐地,只见那轮红日悬在云层上,光彩四射。落日的余晖将旁边的小山、渔村的一切笼罩住了,像是一个母亲对孩子的怀抱。我懂了,这母亲正如同这落日一般,用尽生命最后的光环在保护着自己的儿女。

  我望着母亲发白的双鬓,心中陷入了沉思。

  天色渐渐地暗了下来,海鸟的声音渐渐远去……

  在苍茫的暮色里,我牵着母亲年迈的双手,一同走向归途。我真想像这大海,这渔村一般永远守候在余晖的怀抱,知道生命的最后。

  母亲日志 7

  清明节前夕,一踏上乡间的小路,就想起往昔从这里经过的一幕,同样的路,不一样的情。以前,骑车踏上这条小路,就能很快回家见到日夜操劳的母亲;能吃上伴我成长的可口饭菜;能听到母亲唠叨乡村的趣闻。那个喜悦劲时常是溢于言表的。如今,也是在这条小路上母亲踏上了不归之路,离我们而去的日子近四个年头了,驱车驶在这条小路上,只能是来去匆匆,没了往日的乐趣,我的心只能跟随着母亲转移到她安息的墓地。烧香磕头,祈祷完毕,凝视着这一抷黄土,擦拭着不由自主溢出眼眶的泪水。

  天空飘来淡淡的雨滴,心好凉好痛,这清冷的雨滴,能冲刷掉我心中哪苦涩而又甘甜的回忆吗?

  那年的农历3月初,也是在清明节前夕,母亲就这样悄悄地走了。时光匆匆,恍若如梦。 渐渐地,记忆中母亲的`刚毅和忍耐又浮现在我的眼前。

  在我儿时的记忆深处,母亲多时在太阳还没有露脸时,肩上就扛着犁,拿着鞭子,赶上一对毛驴和村里那些男人们一样去耕地。母亲除挣工分外,还要操持家务,一年四季很少歇息。一个大家庭三代人的生活过得虽然很清苦,但由于母亲的勤苦和宽容,家庭一直和睦相处,很少听到争吵声。

  在我们姊妹五人相继出世后,父母亲也被另立门户。那时候的家院,就用土抷箍两个窑洞,盖两间土木平房。母亲也因为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对生活更充满了信心。白天除劳作而外,晚上还要在煤油灯下缝缝补补。我时常在母亲“嗤嗤”納鞋底的声音中进入梦乡,黎明被叫醒时,母亲早已开始新一天的忙碌了。那个年代的春节,是我们孩子最向往的日子。大年三十可以穿新衣服,晚上可以享受一顿带点儿肉丝的“团圆饭”,春节早晨还能美餐一顿“水饺”。每每穿新衣服时,母亲总是左右仔细端详,生怕哪儿不合身,生怕比别人家的孩子穿的差。那个贫困的年代却造就了母亲刚毅不屈的性格。

  母亲就在这样的家境中含辛茹苦地劳作了几十年,母亲从不图儿女的回报,只期望给她争气。母亲事事关心别人,很少照顾自己,每每感到身体不适时,就买几片“安乃近”缓解疼痛,一声不吭地硬撑着、忙碌着。

  数年后,我们姊妹相继成家立业,待我们的日子逐渐好转时,母亲因病情的延误却到了生命的最后时刻。那次在省城医院,我看到母亲的病情有所好转时,便安排弟妹要照顾好母亲,急忙返回上班。那时我在县城一所中学当教务主任,又兼代毕业班。准备上课时,弟弟来了电话:医院已下了病危通知!我急速返回。那天,我才真正懂得母亲的病情好转实际上就是一种生命“回光返照”的迹象。弟弟说:“母亲清醒时,念叨我哪儿去了?”听后我顿时泪如雨下。在母亲生命的最后时刻,我却因工作忙碌而没有陪伴在母亲的身旁,没有喂母亲一勺汤饭,没有搀扶母亲蹒跚一步,没有给母亲端一屎一尿。这是何等的不敬!在几百公里回家的路上,我始终握着母亲尚有一丝生命迹象的手,泪流满面。那年,母亲才68岁。

  往事历历在目,我却被泪水蒙住了双眼,纵有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也在那时曾想过:小时候,母亲为我挡风遮雨,长大了,我也要为母亲撑起一片蓝天,可如今,眼前的一切早已物是人非了。

  在这个没有母亲的清明节里,顿感雨好凄凉,风好彻骨……

  母亲日志 8

  五年级的暑假,母亲病倒了。在当时我幼小的心灵里,不知道何为心脏病,也不知道那病有多严重。只记得父亲带母亲去看病的那两个月里,我们姐弟四个突然成了没妈的孩子,家里一切乱得一团糟。外公一人带着四个孩子,那时刚赶上农村玉米成熟的季节,外公急急匆匆忙完地里的活计又要喂牛还要给我们做饭,晚上还要带着五岁的弟弟睡在果园看苹果。可怜的分外公那段时间被忙得晕头转向,不得已请来我邻村的一个表姐晚上照顾我们姊妹三个在家睡觉。最终父亲用辛辛苦苦攒了两年卖苹果的两万元为母亲装了一个进口的心脏起搏器,我亲爱的母亲又重新回到了我们身边。从此以后,我突然感觉到自己变得懂事了,我会帮母亲干许多力所能及的事。只要寒暑假,我们姐弟几个都不让母亲进厨房,我和面,二妹切菜,三妹打下手,弟弟烧锅。不管做的饭好与坏,母亲总是找各种由头夸赞我们做的好!殊不知小孩的心是多么容易满足啊,母亲的一声赞美,可以让我们开心上一整天,我们觉得自己对母亲来说是有用的,这也是小时候我们觉得能缓解母亲病痛的一种爱的表达方式。我上高中那会在县上,为了节省路费,一个月才回家一次,每到我回家的那个周末,母亲早早就准备好了我最爱吃的饸饹面和蒸红薯,而且每次当我走到我家那个路口就远远看见母亲站在我家平房顶上远远的张望着,看到我母亲会迫不及待的招手!每每这时,我总是一路小跑奔回家,巴不得迅速投向母亲那温暖的怀抱。人常说,母亲总是对自己的第一个孩子有更多的偏爱,这一点我深有体会。我每次离家上学时母亲执意送我到村口,每次临走前母亲总是将平时舍不得吃的好吃的偷偷塞到我包里,又或者偷偷塞给我十元零花钱,母亲说我上学费脑子,总是给我装上一大包核桃让我补脑。母亲,您可知道,每每这时:女儿就在心里默默告诉自己,一定要用最好的成绩来报答您。

  记得高中那会,我写了一篇文章《我的妈妈》,被老师评为优秀作文,还在全班同学面前朗读。那个周末回家时我特意带上作文让您看,您看到我写的心目中的您,激动的眼泛泪花。母亲您当时一定在想:这女儿没有白疼。

  在您心里一直有一个愿望,就是让我好好学习出人头地,等我挣钱了为你把病看好,好让您一直陪在我们姊妹身边……可是我恨当时的自己为什么那么弱小那么无能,看着母亲被病痛折磨的一次又一次晕倒,无数次的晕倒后照样爬起来忙完地里忙家里。我有时候在想,我宁愿放弃自己的`学业,也情愿母亲好起来。可是家里那时四个孩子上学,再换一个心脏起搏器又得好几万,哪来得那么多钱?所以母亲就一直撑着。直到我高考前的一个多月,母亲突然倒下就再也没有醒来……母亲就像一盏油灯,耗尽了自己的生命,只愿为儿女发自己最后的一丝光和热。

  母亲出殡那天我悲痛到麻木,眼泪不会流,话也不会说……我亲爱的母亲,你的心愿女儿还一个都未曾帮你实现,你还未看着我们长大,还未看着我们姐弟几个结婚生小孩,你怎忍心抛下我们?我们说好的我考上好大学找个好工作挣很多钱帮你看病,让你陪着我慢慢变老;你还说你喜欢黄金戒指,我告诉您我长大一定买给你;我亲爱的母亲,我现在有那么多的首饰,女儿多想亲手为您戴上,多想为您买最好的化妆品抚平你脸上的皱纹;多想为你买最好的衣服也让你体会幸福的滋味……可是我亲爱的母亲,除了每次出现在我的梦境,我是那么的想您思念您……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亲爱的母亲,我们姐弟几个皆已有了幸福的家庭和可爱的孩子,我知道这一定是您在天上好好保佑着我们。亲爱的母亲,如果真得有来生,那您一定一定还是我最最爱的母亲,我还是您最乖最懂事的女儿!

  母亲日志 9

  一九六五年五月十八日,我突然接到一封,“母亲病故速归”的加急电报,晴天霹雳打得我,几乎昏厥!我匆匆走出,期末政治考场,从农校回到家乡时,只看到黑漆漆的棺木,我真想一头撞死在棺木上,随母亲而去。情绪失控的我使劲拍打着母亲的棺木,母亲却无言的拒绝了我,这从天而降的大祸,令我痛不欲生,心碎肠断,眼前一片漆黑!生,不能为母亲尽孝,死,不能帮母亲入棺,将成为我终生遗憾!

  好心的邻居们,不让我给母亲洗脸、梳头,怕我年纪小害怕,如今,我好后悔!好后悔!在母亲离去时,没有在她身边,伴随她走尽,人生的最后一分钟!更没有帮她完成在世上的,最后一次梳头洗脸!更是我一生的悔!

  一九六五年五月二十五日,母亲下葬那天,村里很多人挤在我家院子里,默默地忙碌着,我只知道悲伤,丝毫没有考虑,母亲的离去,对我今后的生活影响会有多大?处理完母亲的丧事,我和相依为命的继父第二天去坟头看母亲,我一头扎在母亲的坟头,泣不成声,拼命怄着黄土,声嘶力竭地呼喊着母亲,黄土默默地听着我的哭诉,风儿躲到一边去了,白云瞪着眼睛静静地看着我。

  天都黑了,我和继父都没有准备回家,在亲邻的劝说下,我和继父才回到那,充满闷气的家里,有种说不来的孤独感向我袭来,看到母亲穿过的衣服和用过的东西,我感到母亲似乎离开了我,又似乎还没有离开我,当我转身看土炕,看不见母亲那瘦弱的身影、慈祥的面孔时,才明白母亲确实离开了我,往日的欢声笑语也随着母亲一起葬在坟中,丢下孤零零冷清清的我和继父。我全力控制着满腔的悲伤,把这今世难忘的痛苦,深深地埋在心底!

  继父讲,母亲是骑马去外婆家的,住了几天,母亲想回家,大舅给母亲找了一个夜里四点钟动身,去城东拉煤的马车。生活的艰辛使母亲“赚”了一身的病,心脏病、高血压,母亲坐上马车到县城就已经发病了,而后自己又转车,乘坐公共汽车到西佐岭,(我家公社所在地)上午十点下车,离卫生院只有一百多米的距离,母亲却走了四五个小时,下午两三点才到卫生院。公社离我家五里地,接到通知后,继父匆忙赶到公社医院,在床上输液的母亲,一抬头起身便倒下了,从此,再也没有起来,对亲人一声招呼都没打,就径直走向那通往另一个世界的黄泉路。

  母亲,为了养育我和姐姐不知受了多少煎熬,费尽了多少心血,最后,却以这种形式与我们告别了。更没有给女儿我,留下只言片语,便匆匆的走了,真叫我悔恨终生,也将成为我“永久的痛”。

  记得六五年四月二十日,我来农校上学时,母亲依依不舍的送我远行的情景,时时在我脑海中浮现:在院门外,母亲摸着我的肩,对我说:“上学远了,要自己照顾好自己。”我做梦也没想到,时隔二十五天,母亲的'临别赠言,随着时光推移,转换成了遗言!我捧着今生不可能再收到的遗言,心潮澎湃,情不自禁地陷入了对往事的追忆之中……从此要想见母亲,只能期盼在梦中!

  我哭,哭母亲走得太早,丢下把她当做生命支柱,精神依托的我;我怨,怨我离得太远,未能陪母亲度过最后的时刻;我恨,恨自己痴长了十多年,不知道生命是如此的脆弱,说没就没了。是我疏忽了母亲,本来母亲的病能治好,只因我家太穷,没有钱,治不起,才造成如今的后果。本来就缺少父爱的我,现在又失去了母亲,成了纯粹的孤儿。你让我怎么接受?作为一个丧父又丧母的孤儿,心灵经受的创伤痛苦,又能对谁流露呢?谁是我流露的对象呢?我彻悟世界上无论什么幸福,都比不过在母亲身边的滋味!

  我还没有独立生活的能力,和我一般大的孩子还在母亲怀里撒娇的时候,我的母亲就远离了我。我很难接受这种现实,真有天塌地陷的感觉!孤独和悲伤如同影子一样,时时跟随着我,甩不脱、忘不了,日久了,在我心里结成了一块不化的冰,给我漫长的人生带来了无尽的寒意……

  美国前总统尼可松说过一句话“忘掉过去”,是,我要学会忘掉过去,理智地面对人生,节哀顺变,时光不能倒流,人死不能复生,母亲安息吧!我们终久会有一天在天国相见!

  告诉天下父母健在的儿女们,好好孝敬父母,父母的身体再好,和我们相处的时间也是有限的,抽时间常回家看看,以免百年以后对着照片流泪!

  母亲日志 10

  母亲节前的一个晚上,我又一次明白,三十多年前的那天下午,在我们老家那座小小的宅院里,母亲为什么突然间地号啕大哭。

  那时的我,还是一个不谙世事的孩子,听到母亲那痛彻心扉的哭声,我吓傻了,我不知道是什么事竟让母亲这样的伤心悲切,我甚至都不敢走到母亲身边去问她到底发生了什么。

  这时,手足无措的我忽然想起了奶奶,对,赶快叫奶奶过来问问或者是劝劝母亲吧!想到这,我象一只奔狂的野兔向奶奶家跑去…

  当奶奶拄着拐杖步履蹒跚地赶到我家时,妈妈的哭声已经停止,只是脸颊上还不时落下泪珠,两眼无助地看着远方,若有所思。“咋了兰(母亲的名字)?”刚到院门口,奶奶便急切地问母亲:“有啥过不去的事了”。看到奶奶来了,母亲赶快用手拭去了脸上的泪水,淡淡地说:“没事妈,我刚才想起俺爹啦。”我伫立在母亲身边,看到母亲又恢复了平静,心中如释重负。

  虽然不能完全明白母亲伤心的原因,但懵懂中我知道,她是忽然想起了她的父亲,也就是早已去世的我的外公了。

  也许,那时,母亲再也控制不住情感的闸门,虽然当着孩子的面,自己也象个小孩子一样让思念的泪水肆意横流,却全然不顾。

  其实,母亲是一个坚强而有内涵的人。17岁时,她初中毕业不久就参加了1962年到1966年当时国家组织开展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并表现出了良好的组织能力。教育运动刚一结束,她便担任了我外公家所在村(当时叫“大队”)的党支部副书记兼小学校长,而后在农村基层干部的岗位上一干就是20多年。

  母亲心胸宽厚。

  母亲姓杨,叫杨运兰。但乡亲们都亲切地称她叫“大兰”,这不仅是因为母亲待人真诚,处事大方,更是因为母亲始终怀着一种朴素的“大爱”。

  谁家有了难解大事小情,只要找到她,她都象自己家的事一样,不管有多么困难,都想办法帮助解决。我记不清楚,有多少个夜半之时,无论是生了急病手足无措的乡亲,还是那些发生矛盾生了“家气”的夫妻,抑或是被儿女嫌弃的老人,只要听到敲门声,母亲都毫不犹豫地赶到现场,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帮扶解决。

  因此,无论是在街巷邻里,还是在田间地头,无论是白发老人,还是刚刚懂事的玩童,只要看到妈妈,“大兰”的称呼就脱口而出。小时候,我不理解,在我心中母亲的名字是神圣的,为什么那么多人却随便叫来叫去,长大后,我才懂得,原来母亲的名字,在乡亲们的心中,已不再是一个简单的“称呼”,那是一份发自内心的信任,那是一种困难之时可以信赖的支持,那是物质相对匮乏年代能够得到的或多或少的帮助。

  母亲朴素正直。

  “朴素”两字是母亲最好的写照。1976年,我们由一个家族,也就是爷爷带领四个儿子儿媳组成的大家庭,分离出四个小家庭时,由于家境艰困,除了三间新建的草瓦房外,家里只有一口烂掉一半的陶瓷贮粮缸和仅有的一些生活用品,母亲没有任何的抱怨,反而是把愁苦压在心底,乐观地规划着我们全家以后的生活。

  有时家里急需要办事,甚至连一分钱都拿不出来,母亲那怕东挪西借,也从不让我和弟弟看到她因生活的困窘而伤心流泪。除了外出开会时能够拿出门的两件衣服,母亲甚至连一条象样的腰带都没有,即使家境好转后,母亲依然节俭,但仍旧干净、朴素、整洁。

  本来,母亲作为一名农村基层干部,有很多机会可以选择更好的人生,但她从不轻易地改变自己做人的原则。与她一起参加社教运动的同事,通过各种途径,大都安排了工作,有的也当上了领导干部,和她同一时期的村干部,有的也有了理想的前程,但母亲却说,无论干什么,只要心安理得,就不会后悔。

  母亲仁孝悲悯。

  外婆只有我母亲一个女儿,可以说是从小疼爱,母亲对外婆更是至为孝敬。我小时候,外婆不时会在我家小住,只要不外出开会办事,母亲每顿饭都要亲自端到外婆的手中,从不让我们代劳。外婆生过三次大病,都非常的严重,每次都是在母亲和其他人精心照料下转危为安,外婆去世时已是93岁高龄。

  不仅对自己家里的老人,对邻里乡亲甚至素不相认的人,母亲也同样斋心仁厚。那还是1986的一个夏天,母亲到县城开会,在宾馆住宿时偶遇一位十几岁的外地少女,母亲看她满眼泪痕,不由得心底生疑,经过耐心地开导询问得知,原来姑娘是山东荷泽人,与同在贵州做生意的父亲发生了矛盾,私自跑了出来。得知此情,一种从心底升腾的母爱,让母亲对小姑娘怜悯有加。通过彻夜长谈,母亲说服姑娘先到我家里暂住,并通过信件与她远在贵州的父亲取得了联系。一个多月后,他们父女终于在我们家中相见,抱头痛哭,看到他们团聚归好,母亲除了激动的泪水,更多的却是一种久违的释然。

  母亲在我心中,是一个普通的人,更是一个完美的人。

  然而,今天,母亲离开我和我的家人已经22年了。

  1992年的那个冬季,我的心随着母亲的远去而变得惨淡而寒冷。

  母亲离世的噩耗,犹如晴天霹雳。那是在我参军入伍刚满一年,正在部队参加骨干集训时得到的消息,部队领导甚至都没有让我看到家里发来的电报就把我送上了返乡的列车。

  仅仅也就在那半个月前,我还收到了母亲的亲笔来信,她在信中一再嘱咐我要好好锻炼成长,一定要靠自己的努力在部队有所作为。我不敢相信,难道这就是母亲临别时最后的“叮咛”吗?难道这就是母亲放不下远在他乡儿子的一丝寄托吗?直到今天,每思及此,都让我情难自已,睹物思人,更让我夺泪千行,沾湿襟衫……

  母亲是在带领全村老百姓修筑公路时,因公去世的,那年她47岁。母亲是县、乡人大代表,她的追悼会庄严而隆重,县里,乡里,村里和亲友们送来的花圈摆满了整个院子,十里八村的上千乡亲都来为她送上了最后一程。

  在那个哀伤的冬季,我莫名地控制了自己的泪水,不知道是因为我要表现一名士兵心理的坚韧,或是为了不让亲朋好友因我的悲恸而更加伤感,更或是怕母亲因为我的泪痛而难以安心走好,直到今天,我仍然为此难以释怀。

  但那个冬天之后,我却千万次的在睡梦中哭醒,无数个夜晚,母亲悄悄地来到我的身边,微笑地望着我,未及和我说上几句话,却又飘然而去。

  我知道,母亲放不下我,但我的心中,也从未放下过母亲。我想,母亲放不下的.是儿子今后的漫漫人生再无母爱相随,再无母亲的寒暖相问和倾情抚慰,而我放不下的却是母亲的养育恩泽今生今世永难报答。

  多少次梦醒时分,我的内心都在煎熬、挣扎,迷蒙的泪眼却再也追寻不到母亲远去背影;多少次夜半难寐,我的心底都在默默地呼唤——母亲,你是儿子心中永远的痛!

  多年后的今天,我也早已为人夫、为人父了,家庭和睦,孩子乖巧,生活美满。母亲还会时不时来到我的梦境中,每次看到母亲脸上绽放的笑容,我也不再总是陷入无尽的伤痛了。因为,看到儿子今天的幸福生活,母亲肯定也会倍感欣慰和满足了。

  也就是在母亲节前那个普通的晚上,和往常一样,我和妻子边聊天边看着电视,电视节目中一位身患绝症的母亲,为了不想再连累家人,选择跳楼轻生,当他的儿子赶到现场撕心裂肺地哭喊说:“妈,如果您不在了,你的养育之恩我向谁去报答啊!”。是啊,养育之恩如山重啊!一刹那,我又想起了自己的母亲,脑海中又浮现出了母亲那慈祥的面容,泪水便不自觉地涌满了双眼,看着电视中那感人的一幕,我竟然象母亲当年想起去世的外公那样,情难自已,当着妻子的面也同样的号啕大哭起来……

  原来,面对难以割舍的亲情时,人们的情感之海是那样的容易潮起潮落。当年,母亲想起外公时,哭得是那样的畅快淋漓,无所顾忌,今天,我想起了母亲,依然是瞬间崩泪,双眼迷离……

  母亲节到了,我祝母亲在天堂快乐安好!

  愿天下所有的母亲幸福安康!

  母亲日志 11

  都说女儿是母亲的贴身小棉袄,那我就是母亲的第四个小棉袄,父母养育了我们这么多孩子,如今他们已是白发苍苍的老人了。母亲皮肤白皙,笑起来很亲切,我喜欢母亲的微笑,还有她身上那股咸咸的汗水味道。那是母亲特殊的味道……

  父亲是64年从河北当兵转业到新疆兵团的,母亲跟着他一起来到了团场,当时团场是一片荒凉的土地,老一辈们打土块,割苇子,栽树,开荒地……

  母亲很勤劳,总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每当天蒙亮时,她总是蹑手蹑脚地起床,做好早饭,油灯下母亲瘦弱的腰身显得更加弯曲了。

  等天亮时,我们上学了母亲又扛上锄头到田间去锄草。为了节省开支,我们家总是老大的衣服给老二穿,依次类推往往穿的最旧的是小妹,为了我们身体更强壮些,她总是把稀少的白面馍留给我和小妹,她自己吃的是那难以下咽的包谷面馍!

  小时候,我总带着小妹去路东的菜地去找她,曾经多少次站在田边呼唤母亲,她气喘吁吁地跑来。这时我发现母亲的脸已被太阳晒破了皮。汗水已打湿了她的背心母亲急忙从口袋里拿出两个红的番茄递给了我:“快吃吧!”那番茄那甘甜的味道至今难以忘记。这包含着母亲给与我们的真爱。

  母亲很会做饭,每天放学回家时,厨房里总是飘着一股香味。忘不了母亲做的金灿灿的玉米面锅贴,绿莹莹的榆钱蒸饭,还有抹着油芯的狗鱼儿,狗鱼儿可是当年小河坝中的天然绝品,是大姐给母亲的送回来的。

  多年之后我们已是成年人了,母亲已两鬓斑白,体弱多病,严重的肺心病把母亲折蘑的奄奄一息,那天母亲被送到急救室,整个上午母亲心跳弱了,瞳孔也放大了,医生说料理后事吧,随之,我们痛哭起来,母亲似乎听到我们撕心肝裂的.哭喊声,她不愿抛下我们孤独的离去,竟奇迹般的苏醒了。我们姐妹抱在一起为母亲的坚强洒下了热泪。

  母亲,女儿想对你说:虽然您听不到任何声音,但女儿愿意不愿其烦地为您打手势,直到您看懂为止。您的脚步虽然太缓慢,但女儿愿意牵着您的手慢慢向前走……我默默祈祷着。我多希望上苍能赐给我一双神奇的双手,让母亲的身体早日康复。

  那日傍晚,我们全家一起去看望母亲。正是夕阳西下,晚霞把大地染红了一遍。

  母亲拄着拐棍,蹒跚的脚步向门外走去,望着母亲被晚霞染红的脸,那饱经沧桑的双眼,银河般的发丝在斜阳中发出点点红光。她不停的挥手跟我们挥手告别,母亲在晚霞的余晖中不断招手为我们送别。

  那一刻,我的眼睛湿润了……

  母亲日志 12

  很多年前,我是去过一次的重庆的,应该,和母亲。

  那是一次漫长艰难的旅程,不过那时候的旅程几乎都是艰难和漫长的,我试过在去北京的火车上晃荡了三天,下车后脚踏实地地继续晃荡了一天的感觉。那次是经过重庆去广安老家,火车硬座。我晚上可以躺在座位上睡觉,母亲一晚上一直坐着,直到天亮,她说:脚肿了。

  母亲那时候比我现在大不了几岁,三个孩子的母亲,一个严厉的教师,好强、能干、凶,走路风风火火。

  我从小没有在我母亲身边长大,等我回到她的身边,已经是一个和她期望不符的小孩,不过我猜,她也并没有什么具体的期望,只是从我回到她身边,我们就互相看不惯,她刀削斧砍地改造着我,我忍受和抵御着这一切。

  我在很长时间觉得自己不属于这个家,我不知道为什么一直被孤立着,母亲格外严厉地修理着我,而哥哥们总觉得陌生的我得到了过多的宠爱,即使是疼爱我的父亲总在我被责骂和痛打的时候默默走开,一个小小的孩子,总在幻想我的家在别的地方。那些由此产生的不安全感和挫败感,一直陪伴着自己。

  我在倔强和叛逆的青春期遭遇了母亲的更年期,我们在互相的撕扯中,恨着,也许只是我。或许只有母女之间会有这么深的恨意,因为只有母女之间才这么互相了解对方,她们可以随意地深刻地伤害另一个人内心最深的地方,甚至连一句话都不用说就可以做到。我的哥哥们却可以在母亲同样严厉管教下坦然地成长着。我在那些岁月里头一直希望自己能渐渐独立、强大,以致有一天能和母亲相抗衡,直到有一天我能斗败她。

  可是,就是在我觉得自己将要可以有力气母亲争斗什么的时候,母亲突然病倒了,帕金森是一种什么样的病啊,母亲突然从一个看上去那样强大的'人变成一个迟钝、退缩和胆小的人,我常常看着小心翼翼、喃喃自语、走路悉悉索索的母亲,茫然不知所措,就好像突然失去对手的斗士一样,心中充满无限烦闷。

  我一直潜意识中不让自己性格里出现母亲那样的特质,我一直觉得自己像父亲,看上去平和、善解人意、不事家务,但是其实我知道在内心深处,我其实就是那样一个女人,好强、焦虑、神经质到要崩溃。

  现在,有时候,我会带着小孩去看她,小孩渐渐到了当年我回到她身边的年纪,我也渐渐体会得到,或许也永远体会不到她的付出和疲倦。我知道她曾经年轻动人,我知道她曾经痛失所爱,我知道她曾经岁月艰难,但是现在我坐在她身边,一句贴心话也不会说,像个串门的客人。

  很多年后的今天,我忽然觉得,也许在那些岁月中,她给我的那些强大也许不过是一种错觉,在我和她无尽的争斗中,或许她比我更孤独、烦闷和难以忍受?因为,我在成长着,而她,在渐渐消耗着。那趟艰难的旅程中,她也只说了一句:脚肿了。她应该忍受了很多,没法说。

  没有完美的父母,我也不是一个懂事的小孩,如果,在那趟重庆之旅中间,我懂得蹲下来给她揉一揉,问一声,妈,你还好吧?也许我们的那些岁月都会变得不一样,不会这么孤单地抵御着人生的寒,而亲人就在最近的身边。

【母亲日志】相关文章:

母亲的眼泪日志09-22

母亲的作品日志09-20

母亲的谎言的日志09-20

关于怀念母亲的日志09-21

母亲的作品的叙事日志09-20

母亲日志散文欣赏09-10

怀念母亲的日志(精选21篇)11-02

母亲的菜园日志(精选20篇)08-03

我的母亲伤感日志(通用46篇)10-09

保护母亲河日志愿活动简报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