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杨利伟的故事介绍
中国首位航天员被顺利送上太空后,杨利伟,这位让全国军民为之骄傲和自豪的叩访太空的第一个中国军人,为祖国赢得了巨大的荣誉。下面给大家介绍杨利伟的故事,欢迎阅读!
刻苦学习,生活俭朴,这是杨利伟从小就有的优秀品质。杨利伟上学时肯学习,很有韧性,小时候深得爸妈的喜欢,邻居们也常常夸他。在杨利伟的书桌上的那些解答难题的课外书,里面都是圈圈点点划满了记号,仔细一看才知道,原来杨利伟在每道题旁都留下了该题已做过几遍的标记。上初三那年,一天放学回家,杨利伟手里拿着几张卷子,一声不吭地径直进了自己的小屋。姐姐杨丽君见了,觉得弟弟不对劲,便追进屋里问其原因。原来杨利伟数学考试一道几何难题没做出来,丢了12分,心里很不好受。于是杨丽君劝道:“不就一道题嘛,下次认真就行了,先吃饭吧。”杨利伟却说:“这次难题没做出来,下次再有难题咋办呢?”说完,饭也不吃,就伏在桌上埋头演算起来。杨丽君知道弟弟决定的事情一定要做,再劝也没用,只好笑着退出了屋里。1个多小时后,杨利伟终于把这道几何题解了出来,仿佛打了一场胜仗,脸上一扫刚才的愁容,露出了笑意。姐姐看到,杨利伟在纸上写下一句话:“攻克难题是我最大的快乐。”
杨利伟有一个弟弟要杨俊伟,32岁的杨俊伟显得比哥哥杨利伟瘦弱。说起哥哥,杨俊伟有一份难以平静的激动。他说哥哥是他生活中的老师,总是以行动教育自己,他很敬佩哥哥。其中,儿时的两件小事,杨俊伟至今记忆犹新。那时杨俊伟上小学一年级,他刚刚加入少先队不久,崭新的红领巾系在脖子上。一天,正在操场玩耍的杨俊伟不慎摔倒,膝盖上立刻流出很多血来。俊伟也不知怎样才好,随手扯下红领巾包扎住伤口。晚上放学回家,红领巾仍然绑在小俊伟的腿上。杨利伟看见了,忙帮弟弟把红领巾解开,拿出土霉素敷在伤口上,一边敷一边对弟弟说:“你能系上红领巾多光荣啊!红领巾是红旗的一角,我们应该爱护它才对啊!”随后又和杨俊伟一起把红领巾洗得干干净净。还有一件事,杨俊伟也感受很深。那时候杨利伟已经参军了。有一年探亲回家,俊伟推着自行车刚进家门口,只见哥哥从屋里走出来,冲着自己大喊一声“立正”。俊伟当时一愣,条件反射似地站住了。杨利伟以军人特有的步伐,非常正规地走到俊伟面前,把他歪斜地挂在运动服拉锁扣上的校徽摘下来,端端正正地别在了弟弟的左衣襟上方。杨利伟当时没有多说什么,但俊伟却感到哥哥的行为似乎比千言万语更让自己懂得了尊重的涵义。从此,他的校徽总是端正地别在衣襟上方。
在杨利伟的小伙伴的印象中,杨利伟一直是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在他们还是小孩子的时候,住在城乡结合部的他们到邻近的农村看电影《林则徐》。回来的时候,已是黑黝黝的深夜。别的小伙伴当时很害怕,紧紧拉着杨利伟的手。然而杨利伟却一点儿也看不出害怕,依然有说有笑。在路上聊未来的志向的时候,杨利伟坚决地说道:“我将来长大了一定要当一名军人,保卫祖国,要让我们的国家强大起来。”杨利伟简短的一段话,在黑夜里显得格外清晰、格外有力。
少年时期的杨利伟有着远大的志愿和踏实肯干的精神,为他将来成为一名航天人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大家都知道,挑选航天员的过程是异常艰辛的,当初前苏联宇航员在一年时间内,要骑自行车1000公里,滑雪3000公里,越野跑步200多公里。美国选拨登月宇航员,每天要穿着几十公斤重的宇航服在炎热的佛罗里达沙漠中行走20到30公里。类似高强度训练并没有成为杨利伟和其他航天员们开始时的障碍,只有当教练把第一本书《载人航天》递到杨利伟手上时,他才真正体会到当一名航天员的艰难。当初离开飞行团去参选航天员时,师长对杨利伟说:“你的身体,你的训练,我没什么担心的,但是你可能要面临学习许多新东西。”果真,来到训练中心不久,杨利伟就给师长打了一个电话:“师长,让你说中了,现在我就像学生一样坐在教室里。”面对天文、航天技术、空间惯性坐标这些新知识,杨利伟感到头发懵。刚开始坐在教室的时候,坐不住,从不喝茶的他,拼命地喝茶,好让自己不犯困。面对天文、航天技术、空间惯性坐标这些新知识,杨利伟感到头发懵。刚开始坐在教室的时候,坐不住,从不喝茶的他,拼命地喝茶,好让自己不犯困。第一个阶段结束后,杨利伟被告知他的阶段总评全优。打基础的前两年,晚上12点以前睡觉的时候很少。正规的理论学习让他有了质的飞跃。由于太空环境十分艰苦恶劣,人在航天过程中要经受巨大的加速度、噪音、振动、失重、宇宙射线等不良因素的影响,而且宇航员在这样的环境中还要完成复杂的驾驶、操纵、实验和观测任务。正因如此,对航天员的训练非常严格。
飞船遨游太空,航天员要在密闭狭小的环境里经历超重、失重相互交替的过程。尤其是飞船在处于弹道式轨道返回地面时,航天员要承受自身重量十几倍的压力,容易造成呼吸极度困难或停止,意志丧失、黑视,甚至直接影响生命。此时,离心机抗负荷训练是提高航天员超重耐力的最有效的方法。杨利伟说,在8个G负荷的旋转中,人的面部肌肉开始变形下垂,整个脸只见高高突出的前额。头盆方向超重时,血压向下肢,头脑缺血眩晕;做胸背向超重时,前胸后背像压了块几百斤重的巨石,造成心跳加快,呼吸困难。每做一次训练,善于动脑的杨利伟都及时总结经验,掌握好抗负荷用力和频率的度。慢慢地,他达到了8个G以上,“越做越轻松”。做大载荷他最高心率才达到每分钟110下,跟平时基础心率没什么区别,成为同伴中抗负荷成绩的佼佼者。而在做转椅训练时,教练则干脆跟杨利伟说:“你可以免试了。”在每分钟转速24圈的转椅上,不仅要180度顺时针和逆时针快速运转,而且上下前后摆动。但“杨利伟的身体太棒了,转15分钟,如果不是要他不停摆头的话,他简直可以在转椅上睡着了”。飞船模拟器是在地面等比例真实模拟飞船内环境,是对航天员进行航天飞行程序及操作训练的最为重要的航天专业技术训练场所。飞船从发射升空充分进入轨道,到调姿返回地球,飞行程序指令上千条,操作动作几十个。飞船舱内的仪表盘指示灯密密麻麻,各种线路纵横交错,各种设施星罗棋布。要熟悉和掌握它们,并能进行各种操作和排除故障,只有靠在模拟器中反复演练。杨利伟是个有心人。去年年底做模拟器训练的时候,他用一个小摄像机拍了很多坐舱图片。回来以后,输入电脑,自己刻了一个小VCD,随时播放,尽快地熟悉里面的各种设备——现在已经熟得一闭眼睛就能想得清清楚楚。飞船上天之前,杨利伟他们做了十几次强化训练,每一次训练都是杨利伟第一个做。做完以后,给教员提供信息:哪个地方不合适,哪个程序不到位,哪个地方操作不合理。修改完,后面的人再做,少走了很多弯路。载人飞船联合测试,杨利伟去的次数最多。在测试推进舱和返回舱分离,然后马上切换到返回舱的动力系统这个动作的时候,按规定10秒钟必须完成动作,研制人员最快6秒种可以做完,杨利伟只用了5秒。
终于,在首飞选拔的5次正常飞行程序考试中,杨利伟获得了两个99分、3个100分,名列专业技术综合考评第一名,成为首飞航天员第一人选。出征时刻,杨利伟心情坦然地走向发射架。那一刻,数亿人的目光注视着他,他背负着一个民族的希望去迎接挑战。“当然,从最坏的角度考虑,这毕竟是一次冒险,但冒这个风险值得。我到这里来就是为了执行这个任务,我就是为了执行这个任务而来的。”
火箭呼啸而上,杨利伟奔向了太空。浩瀚太空从此写下了一个中国人的名字。
【杨利伟的故事介绍】相关文章:
火星娃与杨利伟08-10
杨利伟叔叔,我想对您说作文05-23
杨利伟的故事读后感08-18
我梦见了杨利伟作文500字09-22
杨利伟的故事读后感(精选8篇)12-06
杨利伟“航天思政课”心得体会07-24
名人故事介绍:华罗庚08-11
轻虑浅谋的成语故事介绍08-31
杨利伟“航天思政课”心得体会(通用5篇)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