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口雌黄故事
成语故事是我国历史的一部分,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含义深远的故事,是我国几千年以来人民智慧的结晶。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信口雌黄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信口雌黄故事1
【信口雌黄的故事】
魏晋时期的上层社会盛行清谈之风,西晋大臣王衍就是个很有名的清谈家。他从小就口齿伶俐,曾在文学名家山涛府上做客。大家都对他清秀的外表和文雅的举止加以称赞,但山涛却感叹道:“日后耽误天下的,就是这种人啊!”
王衍成年后,担任元城县令时很少办公事,经常约人在一起没完没了地闲聊。他喜欢老庄学说,每天谈的多半是老子、庄子的玄理,还常常用老子、庄子的学说解释儒家经义。清谈时手里拿着鹿尾拂尘,满嘴都是空虚的怪话。他讲话时轻声慢语,时常前后矛盾,漏洞百出,别人指出他的错误或提出质疑,他也满不在乎,甚至不假思索,随口更改。于是当时人说他是“口中雌黄”。
王衍做事也是这样。他先是看太子很有前途,就把女儿嫁给太子为妃。后来太子被别人陷害,他怕牵连到自己,又立刻上书请求与太子脱离关系。太子的冤案真相大白后,他被判终身禁锢。在这之后的“八王之乱”中,王衍被两位很有权势的王爷看中,任他为尚书令。他只顾着扩大自己的势力,而不管天下百姓。
当西晋灭亡时,他还随口说:“我一向不干预朝政,罪不在我。”不过,王衍还是难逃一死,最终被敌军活埋在瓦砾堆里。
《颜氏家训》中也有“观天下书未遍,不得妄下雌黄”之论。
【信口雌黄的意思】古时写字用黄纸,写错了就用雌黄涂了重写。比喻不顾事实,随口乱说。雌黄,鸡冠石,黄赤色。
【信口雌黄造句】这个盗窃犯交待犯罪事实时躲躲闪闪,信口雌黄。
【信口雌黄的道理】其实,“雌黄”原本是一种矿物,其化学成分为三硫化二砷,其晶体多呈柠檬黄色,可用来制成颜料或做褪色剂,而古代时写字用的纸多为黄色,古人在抄书或校书时一旦遇有错字误书处,便可用雌黄将错误处涂掉,然后改写。后来,人们进一步将用雌黄涂改、修正错误字句的动作亦称为“雌黄”,并将其义引申为评论和修改别人的诗文。而将“信口”与“雌黄”联系在一起的正是故事中的这位王衍先生。令人好笑的是,他是做为一个形容不顾事实,随口乱说的典范,这种“典范”还是不做为好吧!
【近义】胡说八道、信口开河
【反义】言之凿凿
信口雌黄故事2
成语名称:信口雌黄
成语拼音:xìn kǒu cí huáng
成语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指说话随便。
实用性:常用
感情色彩:贬义词
成语结构:偏正式
成语年代:古代
成语解释:信口:随便开口;雌黄:鸡冠石,黄赤色。比喻不顾事实,随口乱说。
成语来源:晋·孙盛《晋阳秋》:“王衍,字夷甫,能言,于意有不安者,辄更易之,时号口中雌黄。”
成语造句:巴金《最后的时刻》:“他们胡说什么‘老右派’、‘黑大炮’,‘不会打仗’,这真是一派胡言,信口雌黄。”
信口雌黄的成语故事
王衍是东晋人,有名的清谈家。他喜欢老庄学说,每天谈的多半是老庄玄理。但是往往前后矛盾,漏洞百出,别人指出他的错误或提出质疑,他也满不在乎,甚至不假思索,随口更改。于是当时人说他是“口中雌黄”。《颜氏家训》中也有“观天下书未遍,不得妄下雌黄”之论。
信字开头的成语
信口雌黄
包含有信字的成语
信口雌黄 韩信将兵 兼听则明 人而无信 言必信,
信口雌黄故事3
【拼音】xìn kǒu cí huáng
【成语故事】晋朝清谈家王衍担任元城县令时很少办公事,经常约人在一起没完没了地闲聊。他最喜欢老子和庄子的玄理,清谈时手里拿着鹿尾拂尘,侃侃而谈,经常前后矛盾,漏洞百出,有人质疑时,他随口更改,随心所欲。人们说他是“口中雌黄”
【典故】王衍,字夷甫,能言,于意有不安者,辄更易之,时号口中雌黄。
晋·孙盛《晋阳秋》
【释义】信:任凭,听任;雌黄:即鸡冠石,黄色矿物,用作颜料。古人用黄纸写字,写错了,用雌黄涂抹后改写。比喻不顾事实,随口乱说。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指说话随便
【相近词】胡说八道、胡言乱语、信口开河
【反义词】信而有征、言之凿凿、守口如瓶
【示例】如果孙俊英按事实讲也没有什么,但是她加油添醋,信口雌黄,凭空捏造,极尽诬蔑挑拨之能事。
冯德英《迎春花》第二十一章
【成语造句】
◎ 老徐话音未落,其它工人已经纷纷回到座位上坐下了,他们的表情看上去有点窘迫,大概后悔不该轻信一个小青年的信口雌黄,他们坐在那儿,好像从来没有站起来过,一个女工说,这种天气,怎么会枪毙人呢,子弹会受潮的`。
信口雌黄故事4
1、信口雌黄的成语故事
魏晋时期的上层社会盛行清谈之风,西晋大臣王衍就是个很有名的清谈家。他从小就口齿伶俐,曾在文学名家山涛府上做客。大家都对他清秀的外表和文雅的举止加以称赞,但山涛却感叹道:“日后耽误天下的,就是这种人啊!”
王衍成年后,担任元城县令时很少办公事,经常约人在一起没完没了地闲聊。他喜欢老庄学说,每天谈的多半是老子、庄子的玄理,还常常用老子、庄子的学说解释儒家经义。清谈时手里拿着鹿尾拂尘,满嘴都是空虚的怪话。他讲话时轻声慢语,时常前后矛盾,漏洞百出,别人指出他的错误或提出质疑,他也满不在乎,甚至不假思索,随口更改。于是当时人说他是“口中雌黄”。
王衍做事也是这样。他先是看太子很有前途,就把女儿嫁给太子为妃。后来太子被别人陷害,他怕牵连到自己,又立刻上书请求与太子脱离关系。太子的冤案真相大白后,他被判终身禁锢。在这之后的“八王之乱”中,王衍被两位很有权势的王爷看中,任他为尚书令。他只顾着扩大自己的势力,而不管天下百姓。
当西晋灭亡时,他还随口说:“我一向不干预朝政,罪不在我。”不过,王衍还是难逃一死,最终被敌军活埋在瓦砾堆里。
2、信口雌黄的材料
【注音】 xìn kǒu cí huáng
【出处】南北朝·刘孝标《广绝交论》:“雌黄出其唇吻。”
【解释】信:任凭,听任;雌黄:即鸡冠石,黄色矿物,用作颜料。古人用黄纸写字,写错了,用雌黄涂抹后改写。比喻不顾事实,随口乱说。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指说话随便
【近义词】胡说八道、胡言乱语、信口开河
【反义词】信而有征、言之凿凿
【年代】古代
【例句】这个盗窃犯交待犯罪事实时躲躲闪闪,~。
3、信口雌黄的点评
其实,“雌黄”原本是一种矿物,其化学成分为三硫化二砷,其晶体多呈柠檬黄色,可用来制成颜料或做褪色剂,而古代的写字用的纸多为黄色,古人在抄书或校书时一旦遇有错字误书处,便可用雌黄将错误处涂掉,然后改写。后来,人们进一步将用雌黄涂改、修正错误字句的动作亦称为“雌黄”,并将其义引申为评论和修改别人的诗文。而将“信口”与“雌黄”联系在一起的正是故事中的这位王衍先生。令人好笑的是,他是做为一个形容不顾事实,随口乱说的典范,这种“典范”还是不做为好吧!
信口雌黄故事5
成语信口雌黄出处:这个成语故事出自《晋书·王衍传》。
信口雌黄这个成语故事出自《晋书·王衍传》。
晋人王衍,字夷甫,临沂人,是一个有名的清谈家。起初,他当元城县令,每天很少办公事,就是没完没了地闲聊,发议论,不过工作上倒也没有出过什么岔子。后来,他几经升官,被任为“太子舍人”,尚书郎等高职,还担任过宰相,淸谈的兴趣也更加高了。他喜爱老子和庄子的学说,每天谈的多半是老,庄的玄理。谈的时候,手执玉柄麋尾,轻声慢语,从容不迫,好像满肚子都是学问的样子。当时清谈之风正盛,王衍竟受到—部分人的钦敬,成为清谈家的首领之一
其实,每当他夸夸其谈,讲他那套玄妙空虚的理论时,常常是前后矛盾,漏洞百出,听的人指出他的错误或提出疑问时,他也毫不在乎,往往不假思索,随口更改,厚着脸皮,继续不慌不忙的谈论下去。当时人们因此称他“口中雌黄”。“雌黄”是—种矿物名,黄色,可作颜料。古时写字用黄纸,写错了就用雌黄涂抹后重写。后以比喻不问事实,轻下论断
信口雌黄故事6
估计大家对“信口雌黄”这个词不陌生,看到不合事实,随意或妄自的评论,一句”信口雌黄“,言简意赅,却准确犀利地表达了自己的立场。
不过,这一说法的缘由就就鲜为人知了。它源于《晋书·王衍传》。一提到魏晋时期,人们总会想到魏晋风度,在那个战乱的时代——鼎立的魏蜀吴三国间的硝烟尚未消失殆尽,多国的战乱又紧跟其后,在经世和玄谈之间,很多学者往往选择后者,造就了大批的名士,东晋王衍就是其中一位。
年少气盛之时,王衍喜欢连横合纵的游说之术,然而在各国纷争造成的尖锐矛盾的时势下,这位名士渐渐不再谈论世事,只是吟咏诗赋,每天谈论老庄的学说以避世,然而,一人之力,又怎么避得开?最终他没逃过死在石勒的铁骑之下的命运,当然这是后话。
这位有名的清谈家,最喜欢清谈玄说,每天都在谈。但是经常前后矛盾,漏洞百出,即使当别人指出他的错误或者提出质疑时,他也满不在乎,常常不假思索便随口更改。于是当时人说他是“口中雌黄”。这就是这则成语的来源。
那为什么形容一个人胡说八道,会提到雌黄这两种矿物呢?
雌黄,也称鸡冠石,是一种黄色的矿物,常常用作颜料。古时候的人习惯用黄纸写字,写错了的时候就会用雌黄涂抹盖住有误之处,然后再改正。与此对应——信口雌黄有”随意更改不正确或者不恰当的言论“之意。这就解释得通了。
除了”涂改液“的功能,雌黄还有药用功能:不但可以研磨成粉末状,用以外敷,还可以内服,制作成药丸或者散服。雌黄一般用来对付疥癣,恶疮,如果遇到蛇虫咬伤,也能拿雌黄来应付伤口。
和”阴阳“一样,”雌雄“也是难分难舍的一对,说到雌黄,就不得不提一下雄黄。据记载,雌黄常与雄黄共生,因为被称为“鸳鸯矿物”。要知道,它们两者一旦结合,可以提取出一种剧毒——砒霜。和雌黄一样,雄黄也是一种矿物质,其主要成分是硫化砷,并含有汞,有毒。
在我国,劳动人民很早就发现雄黄和雌黄的功效并加以利用。最早的记载当属《淮南万毕术》,“夜烧雌黄,水虫成列”,大意就是点燃雌黄烧起来之后冒出的烟可以使虫子致死。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一点,让古人觉得雌黄、雄黄可以辟邪、预防瘟疫。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从前在长江流域流行着“五月五”端午节,有”雄黄烧酒过端午”的习俗。大家都期冀这一做法可以驱灾保平安,成为劳动人民对美好事物的一种憧憬。
另外,在《白蛇传》中,将白娘子逼出原形的也是雄黄酒,由此看来,雄黄酒被大家赋予了另一延展功能——驱妖辟邪。看到这里,大家不免想一睹雄黄面目了,这么多功效,这到底是什么样的一种“神物”?其实一点都不神秘,牛黄解毒片,这个我们大部分人都用过来治疗内火过盛的黄色小药片中就有雄黄。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雄黄有毒性,即使服用其治病的时候也要注意,换一种说法,吃雄黄就是吃砒霜,所以服用含有雄黄、雌黄的制剂必须要严格遵照医嘱,不可过量。就像民间端午节时饮用的雄黄酒,只是在白酒或者自酿的黄酒里加入微量雄黄而成,一般都没有饮用纯雄黄酒的。所以,大家要注意,在临床使用含有雄黄的制剂时要严格掌握适应症、按照说明书的剂量、疗程服用,切不可滥用、久用、超量用。
【信口雌黄故事】相关文章:
儿童故事睡前故事01-20
不要让故事只是故事的励志故事06-06
故事粽子童话故事11-05
童话故事睡前故事01-25
亚麻的故事睡前故事12-02
狐狸拜年故事睡前故事11-21
故事大全幼儿睡前故事11-16
励志故事:大鱼的故事05-18
名人创业故事小故事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