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低微和尊贵人生感悟

时间:2021-04-17 17:08:46 人生感悟 我要投稿

低微和尊贵人生感悟

  这是两年前的事情,已算不得新闻。这是很容易被社会健忘的人物故事,所以我想旧事重提,以求对本人耐心的心绪作短暂的梳理和抚慰。

低微和尊贵人生感悟

  香港大学82岁的宿舍效劳员“三嫂”袁苏妹,被学校授予“荣誉院士”。“三嫂”没有上过学,只会写5个字,履历平淡无奇,香港大学却在颁奖词中赞她“以本人的生命影响大学堂仔的生命”,称她是“大学宿舍灵魂”。

  袁苏妹被安排在颁奖仪式压轴出场。此日与她同台领奖的,有汇丰银行曾经的行政总裁柯清辉和香港富豪李兆基的长子李家杰等等权贵贤达。与这些政商名流相比,这位老人的履历显得异常单薄。这场历年完全以英语停止的仪式,今年却因“三嫂”而破天荒地使用了中文。

  她出身平凡却演绎着高尚,她地位低微却彰显出尊贵。她没做什么惊天动地的伟业,从29岁到73岁,在香港大学先后担任助理厨师和宿舍效劳员等职。她只是44年如一日地为学生做饭、扫地,普普通通,简简单单,平平常常。学生进修到深夜,她会为学生预留晚餐;学生有人生病,她会主动送药煲粥;学生遇到懊恼,会找袁苏妹倾心交谈,就是这么普通的事,袁苏妹却做了40多年。香港大学颁布院士的荣誉,仅仅是为了赞誉她“对高等教育界作出的共同奉献”。

  当前高校人文精神的缺失已成为社会存眷的热点,而香港大学却不以功名论成败,重视对大学生人生理想的引领,为学生们树立人生的标杆,赐与一个普通老太承平凡而高尚的人生尊崇,对我们内地的大学校园应该具有言论导向的反思。纵不雅观生活,像“三嫂”这样的人能否也曾得到过我们的存眷、尊重和蔼待?

  习惯教育,道德教育,养成教育,保留教育,尤其是为人处世的素养教育,永久都应是教育的首要课题,但在应试教育布景之下,却是分数高于一切。如今的大学生,读书检验成为他们生活的全部。父亲和母亲为此含辛茹苦,却不意把子女培养成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的小姐少爷。(励志 )对父亲和母亲的孝敬体贴和尊重,节省的生活不雅观念,艰苦朴素的作风,自力更生的精神,乃至助酬报乐的品质,对他们而言可能都是不屑一提。当然,这也是现行教育体制和评价体制的使然。“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被称为天之宠儿的大学生,怎样学会做人的底子道理?

  反不雅观耳边喧嚣媒体的言论导向,我们的价值不雅观和价值取向正在快速地改变,相亲节目令人趋之若鹜,一夜成名作为求职的捷径,利欲熏心胜过一切诚实守信。我们的.教育实际中,学生读书的最终目的非常急功近利,往往是不做平凡的“袁苏妹”,而是争当“胜利者”“人上人”“有车有房族”“社会名流”。这样实在的目的,能否让我们在奋斗中失去了对普通人的敬重,异化了人生价值更为重要的一些内容?我们往往一味地在指引着学生们要勤奋获得好的分数和名次,只要如此,尔后的人生才会有好的待遇和地位。我们往往缺少了教给学生或者孩子的以平常心境去做一件平凡的事情。我们的奖励对象,往往也是优生、名流、超卓人士、胜利人士,很难把目光抛向平常人、普通人乃至下力人。社会最蹬鲢的劳动者,乃至班级成就排在最后一名的学生,也需要引起我们出格的存眷。

  人生的价值不只在于做成某件惊天动地的大事,还贵在能几十年如一日地专注琐碎小事来造福身边人,这样“积善成德”的品质理应成为社会言论导向的支流,也更应值得人们尊崇和推崇。锲而不舍地去做好平凡的事情,平凡也就变得伟大了。

  民工,弱势,下层,低等,终将被将来的社会遗弃?香港大学,你能捡起被世俗丧失的人文精神、道德评判和价值取向?

【低微和尊贵人生感悟】相关文章:

人生感悟:日常生活是一份尊贵的工作06-27

低微的职业09-24

人生经历和感悟07-18

尊贵的解释及造句05-11

最尊贵的客人12-07

尊贵的慈母心01-04

尊贵的名字散文06-27

低微的反义词06-21

和感悟人生有关的格言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