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感悟人生的书

时间:2021-04-08 17:20:45 人生感悟 我要投稿

感悟人生的书推荐

  人之所以诗意,是因为他心中有如花一般的天使,彰显出人性的美丽。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感悟人生的书推荐,欢迎阅读。

感悟人生的书推荐

  1.《生死场》作者:萧红

  推荐语:萧红写《生死场》时才23岁,但已经历了母亡、挚爱的祖父去世、抗婚求学、被软禁、出逃、流浪、与汪恩甲同居怀孕、被遗弃、官司败诉、被扣人质、向报社求救、与萧军相爱、产女送人等等残酷的现实。

  书中有很多描绘生死的场景,生之卑贱与动物等同,死亦如草芥焚燃灰烬消散。就像书中所描绘的“人和动物一起忙着生,忙着死……”在20几岁迷茫无知,苟且于现实种种困境中的我们何尝不是处于这样的生死场中。

  笔记:

  只有一样东西令梦想无法成真,那就是担心失败。人和动物一起忙着生,忙着死…… 坟场是死的城郭,没有花香,没有虫鸣,即使有花,即使有虫,那都是奏着别离歌,陪伴着说不尽的死者永久的寂寞。

  母亲一向是这样,很爱护女儿,可是当女儿败坏了菜棵,母亲便去爱护菜棵了。农家无论是菜棵,或是一株茅草也要超过人的价值。

  2.《厨房》[日]吉本芭娜娜

  推荐语:《厨房》对于跌进黑暗的孤独者来讲,必是最好的阅读本之一,它叫人觉得窝心,也教人重新站起来。故事讲述了少女樱井美影失去所有亲人后,只有在厨房的冰箱旁才能安睡。曾受她祖母关照的田边雄一与他的变性人母亲惠理子收留了她。

  这个病态家庭却使樱井美影感受到了温馨,从厨房出发,她慢慢地从最黑暗的孤独中走了出来。书中记录了生活的悲伤和忧愁,但我们知道其实最后所有的伤感和忧愁都会化作涓涓细流一样会消失,而美好却最后会来到你的身边和跟前。

  笔记:

  人在生命历程中,不彻底绝望一次,就不会懂得什么是自己最不能割舍的,就不会明白真正的快乐是什么,结果整天浑浑噩噩。

  一个人要想真正自立,最好去弄点什么东西养养。比如抚养孩子啊,种盆花啦。在这过程中才会看清自己能力的极限,然后才能有所作为。

  我会不断成长,经历风霜,经历挫折,一次次沉入深渊,一次次饱尝痛苦,更会一次次重新站起来。我不会认输,不会放弃。

  3.《钟形罩》[美] 西尔维娅·普拉斯

  推荐语:这本小说以作者早年生活经历为蓝本,叙述了19岁的大二女生埃斯特经历了充当某知名杂志社的客座编辑、参加写作班被拒、自杀未遂、接受心理治疗、重树自信期待返回社会,展开新生活的一系列过程。

  小说主角埃斯特以其女性独有的冷静、客观,娓娓地讲述自己的痛苦经历:她不想成为传统标准与主流价值观中相夫教子的“幸福主妇”,然而在面对纷繁的社会时,却也无法确定自己的方向。最终接受心理分析治疗,重新审视自己,期待开始一种崭新的生活。

  笔记:

  热水澡肯定不能包治百病,但我想例外也不会太多。每当我悲痛欲绝,或者神经紧张、夜不成寐,或者迷上了什么人却得等上一个星期才能见他一面,我都会意志消沉、萎靡不振,这时我就会对自己说:洗个热水澡吧。

  我看见我的人生像小说中那棵无花果树一样,枝繁叶茂。 我看见自己坐在这棵无花果树的枝丫上,饥肠辘辘,就因为我下不了决心究竟摘取哪一枚果子。我哪枚都想要,但择一枚就意味着失去其余所有的果子。

  4.《达洛维夫人》[英] 弗吉尼亚·伍尔夫

  推荐语:小说记叙了一个国会议员的妻子在举办宴会的一天里,遇见旧情人,闻听自杀事件时的种种感悟。但是读者面前展现的远不止她一天的所作所为,而是她的一生、她的性格和她和家人、朋友的关系。

  小说中通过一系列的事例说明,妇女想要精神和物质上的独立,必须要有经济上的独立。只有经济上独立后,才能住在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才能掌握自己飘摇不定的人生。

  笔记:

  如今她不会去这样那样地评论世界上的任何人。她感觉很年轻,同时又感觉有说不出的苍老。她如一把解剖一切的刀,但同时她又是个局外人,一个旁观者。她看着一辆辆出租车,有了一种永恒的疏离感,她仿佛越走越远,孤身一人地,一直走到遥远的海边。

  5.《呼吸课》[美] 安·泰勒

  推荐语:玛吉和艾勒这对夫妇要动身去参加一位老友的葬礼。没想到一路上,两人之间的争吵和冲突不断爆发。玛吉几乎怨恨起艾勒,他总是要和自己唱反调。一次又一次的争吵引发了玛吉的回忆,她想起了自己遇到艾勒前的生活,自己和艾勒的相爱,想起了他们结婚,生子,一起将孩子抚养长大再送走的种种。

  28年里,他们重复着同样的争吵。同样的指责,同样的怨恨年复一年地被翻出来,没有一件真的被忘记。28年里,他们也重复着同样的玩笑,同样的情话,默契到只要一个手势一个眼神就心照不宣地传达支持和安慰。就像呼吸。呼气,失去;吸气,得到。无论是细碎的家庭生活,还是几乎被遗忘的激情和爱,都在呼吸之间。

  笔记:

  她奇怪自己竟没意识到这些年来他们和她一样都在变老,多多少少经历了相同的人生阶段——养育孩子,把孩子送出家门,惊愕地从镜子里发现皱纹,看着父母变得羸弱。也不知怎么回事,在她心里,他们竟还是那群为毕业舞会焦灼不安的人。

  玛吉发内心地感到哀伤。天哪,她这是怎么回事?她弄不明白。她是不是打算用余生来哀悼每一次失去,不管是大是小——一个儿媳妇,一个孙女,一只猫,一台抽干空气的机器?

  6.《我脑袋里的'怪东西》土耳其] 奥尔罕·帕慕克

  推荐语:在麦夫鲁特还是一个生活在安纳托利亚中部穷山村少年的时候,他就不住地幻想自己未来的生活会是怎样。12岁时,他辗转来到“世界的中心”——伊斯坦布尔打拼,立刻被那些老城消逝、新城待建的景象所吸引。他继承了父亲的事业,在土耳其的街道上贩卖钵扎。他与那些在城市繁华外荒凉处的居民一样,渴望致富。

  但是运气似乎永远都不追随他,他看着亲戚们在伊斯坦布尔暴富并定居;他珍惜自己的家人和妻子,可工作失意、生活窘迫仍不断挤压着他。无论如何,他仍然夜复一夜,漫步在伊斯坦布尔街头,一边卖钵扎,思念自己的真爱,一边琢磨着脑袋里冒出的一个又一个怪怪的东西,这些念头让他自感与众不同。他,一个没钱没地位的钵扎贩子,既属于这个大都市,又在头脑中不停地寻找着另一种生活。

  笔记:

  有时觉得,自己正在经历人生中最幸福的岁月,但只把这种感觉存放在脑海的一个角落里,因为担心,如果总想着自己幸福,就可能失去它。

  身处城市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也可能感到孤独,但是让城市成为城市的东西,也恰恰是这种能够在人群中隐藏自己头脑里的怪念头的可能。

  让一千万人聚集在伊斯坦布尔的东西是生计、利益、帐单,但支撑这茫茫人海的只有一样东西,那就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