谚语:朝霞不出门,暮霞行千里
导语:气象谚语是人们通过对多种气象的观察,总结出来的关于气象变化的谚语,能够指导人们的日常生活。下面是语文迷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的解释,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朝霞、晚霞这里指的是日出、日落前后,阳光受大气层的散射,而出现在天空和云层的彩色现象。
日出日落时的天边,偶尔会出现五彩缤纷的霞。日出和日落时,阳光照射角度较低,光线经过厚厚的大气层,被空气中的水汽、水滴、尘埃等散射。阳光中一些波长较短的青光、蓝光、紫光会被大气散射掉,只有红光、橙光、黄光穿透大气,天空出现偏红色。
在中纬度的地方,风雨很多时自西向东移动。日出前后出现偏红的朝霞,说明大气中的水气已经很多,而且云层已经从西方开始侵入,天气将要转为有雨,所以“朝霞不出门”。
黄昏看到晚霞,表示在西边的上游地区天气已经转晴,阳光才能透过大气散射和云层反射而造成晚霞,显示上空的雨云已东移,天气将会转晴,所以“暮霞行千里”。
然而,现实生活中,霞与天气的关系是颇复杂的。一个例子是,有时雨后暂晴时出现晚霞。另外,尤其是在低纬度的地方(例如香港),有时天气系统自东至西移动(包括台风),而不是由西至东移。因此,单凭霞光是不能全面了解天气变化的,需要结合其他气象要素进行综合分析,才会有助于更准确地预报天气。
夏季早上,低空空气稳定,很少尘埃,如果当时有鲜艳的红霞,称为早霞。这表示东方低空含有许多水滴,有云层存在,随着太阳升高,热力对流逐渐向平地发展,云层也会渐密,坏天气将逐渐逼近,本地天气将愈来愈变坏,这就是“早霞不出门”的原因;而傍晚,由于一天的阳光加热,温度较高,低空大气中水分一般不会很多,但尘埃因对流变弱而可能大量集中到低层。因此,如果出现鲜艳的晚霞,说明晚霞主要是由尘埃等干粒子对阳光散射所致,说明西方的天气比较干燥。按照气流由西向东移动的规律,未来本地的`天气不会转坏,所以有“晚霞行千里”的说法。
深红色的早霞,说明西边天空已以有云存在,而早上起云主要由于天气系统性原因而形成的。未来随着天气系统东移,本地将逐渐转受其影响,天气将转阴雨。而深红色的晚霞,说明一般西部天空没有云彩,太阳才能直接照射在东边天空,而东边天空上的云彩只会随着时间离本地愈来愈远的,不会影响本地的,而西边晴朗的天气也将随时间逐渐移来,天气睛好。
另一方面朝霞说明早晨天空有云彩存在,天气状态不十分稳定,随着太阳升高,热力作用增强,对流进一步发展,云也会进一步发展,容易造成阴雨天气。相反,晚上由于太阳下山,空气层结逐渐恢复稳定,对流减弱,原来白天生成的云彩也将归于消散,天气一般睛好。可见“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
【谚语:朝霞不出门,暮霞行千里】相关文章:
朝霞的谚语04-20
朝霞有关的谚语03-31
关于朝霞的谚语04-06
关于朝霞气象的谚语08-16
朝霞不出门的下一句是什么11-11
关于朝霞的谚语有哪些03-30
快乐的霞客行日记05-21
晚霞行千里作文12-31
儿行千里散文04-02